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汉世祖_分节阅读_第22节
小说作者:芈黍离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84 MB   上传时间:2024-03-17 08:35:40

  在肃锐欢喜地军士享受着刘承祐的犒赏时,上党城中的其他潞州兵也一样,钱粮基本分发到人,完全没有“中间商”。当然,作为嫡系的龙栖军,当然也是少不了的,一场大犒军,将潞州府库给消耗了个七七八八。

  不过,效果是很不错的。哪怕不为其他,就冲着钱粮,将士们对刘承祐便好感倍增。而这次犒赏,某种意义上,也能算是“开拔费”。

  “老爷,这是郭巡检派人送来的,说是殿下给您的赏赐!”上党王府中,一名仆人端着一个小箱子,殷勤地走到王守恩的面前禀报。份量不轻,仆人看起来很吃力。

  但王守恩一瞧,却是大怒,一手打翻了钱箱,银钱撒了一地。王守恩来回踱步,怒声道:“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根据刘承祐定下的赏额,普通士卒一缗,什长三缗,队长五缗,都头十缗,营指挥二十,军指挥五十,其上百缗。不过相比之下,龙栖军将士,得上调一些。

  按照王守恩的级别,也就能拿个百缗。当然,一百缗钱已经不是个小数目了,但哪里能满足其饕餮之心。

  依他的想法,刘承祐若有赏赐,需出府库与他,由他分拨下去,那么这其间他才有的赚头。只可惜,刘承祐的做法,太令他“失望”了。

  王巡检现如今,很不爽。不过,他接下来会更不爽,他的统率权已经被刘承祐剥夺了……

第48章 耿崇美

  泽州,高平县,城北。

  夹杂两座汉人村落间,是一片颇为广阔的高地,耿崇美军的营寨便扎于此处。营垒连绵,“辽”旗招展,看起来森然有序,显然,统兵者绝非庸才。

  中军帅帐中,一名姿貌魁梧的老将坐在帅案后边。此人,便是耶律德光委任的潞州节度使,耿崇美。

  人显然不如其名,比起名字,耿崇美的长相实在难以让人恭维,面色紫黑,髯髭如蚪,十分稠密。不过,这样一位相貌粗犷的人,却有一颗内秀的心,极有文才。

  耿崇美是“燕人”,出身辽西,唐末天下大乱,其父、祖皆自军旅崛起,在梁、唐时期,耿氏一族已成为河北一带及极具代表性的军功官僚地主阶级。

  自唐季始,中原内耗不止,耶律阿保机趁势崛起,统一契丹诸部,实力强劲之后,屡屡南侵,掠夺汉人人口、财货。因地缘之故,耿氏一族,也在被掳掠之列,入契丹国,臣服于其统治之下。

  游牧民族崛起之后,就没有不想着南侵中原的,耶律阿保机是个雄主,自不会不想往内耗不断的中原进军。只是在他称帝建国,统一契丹诸部的过程中,南边梁晋争霸,李存勖率领河东崛起了。

  唐庄宗李存勖虽然是有名的“政治白痴”,但在军事上却是不折不扣的天才,尤其在其统治前期,河东晋军是一股极其强悍的力量。

  在李存勖灭掉刘守光,占据幽燕之后,则彻底断了耶律阿保机南下的念头,那个时候的李存勖,不好惹!

  不过南下虽不可取,但无法阻止契丹对中原的野心与向往,随着大量汉人被掳掠入国,耶律阿保机也在不断吸收汉人的文化与人才。

  那时尚且还年轻的耿崇美,便以其文才武略,通胡汉文化,再加往上不知几代融入了胡人的血统,渐渐得到了耶律阿保机的重用,被拜为通事。

  通事这个官职,做的就是翻译的工作,但这是契丹治下,胡汉政治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是十分受重视的。而每名通事,都是契丹主的近臣,融入契丹统治阶级,才学与能力得到了统治者认可的。

  而那些汉人通事,则实际上是契丹国内汉人事务的管理者,如韩知古,此前提到的张砺、赵延寿,包括这个耿崇美。

  在耶律德光继位后,加速了契丹汉化的过程,而耿崇美则更受重用,成为了耶律德光的亲信。当年契丹军南下,策立石敬瑭为“儿皇帝”,耿崇美便在其中扮演了份量不轻的角色。

  此次,耶律德光南下灭晋,耿崇美同样以通事之职随军。当时易州刺史郭璘以城力抗契丹军马,扼拒耶律德光甚久。直到杜重威率晋军投降,耿崇美出马了,至易州,诱郭璘麾下士卒而降,旋即杀郭璘,易州遂得。

  可以说,耿崇美这个人,允文允武,在政治军事上都有极强的谋划能力,又是个铁杆汉奸,这不是一个容易对付的人。

  不过,此时帐中的耿崇美,神色却不甚好看,本就发黑的肤色更显阴沉,甚至那灰白的稠密胡须都仿佛透着忧虑。

  其所忧者,大抵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自然是潞州的情况,他如今怎么都是辽主委任的节度使,有控扼要地的重任;这第二,自然对心生的辽国对中原的统治的忧虑了。

  耿崇美是个有见识的人,他已然察觉到了契丹在中原的局势有多险峻,他不似耶律德光那么“天真”。中原百姓可不是那么好欺负的,等他们爆发出来,几十万契丹军队面临的便是“人尽敌国”的场面。

  而眼下,自各州不断传来噩耗,则佐证的他的猜测。这边民乱,那边兵变,此州方息,那州又起。尤其在刘知远称帝之后,局势则彻底失控了。

  作为耶律德光的亲信,耿崇美不是没有劝谏过,但是,耶律德光不听。再英明的君主,在志得意满的情况下,也是听不进的。耿崇美被任为潞州节度使,一定程度上,也算是耶律德光对他的“贬斥”了。

  领军自开封发,西行入洛阳,在北渡河阳,一直到进入泽州境内,这段距离并不算太长,但耿崇美硬是走了近十日,尤其在得知河东出兵的消息后,速度放得更慢了。

  这是在高平驻军的第二日,潞州就在北面几十里外,但耿崇美选择裹足不前,他心里始终觉得不踏实,或者说,他对与河东争潞州,并没有太多信心,尤其是在他只有这数千“燕兵”的时候。

  帅案上摆着的,供他研究的,就是泽、潞两州的地图,目光死死地盯着上党城,耿崇美不由喃喃道:“也不知究竟什么情况,刘军到哪里了!”

  也许是念叨起了作用,帐外突然传来牙兵的通报声:“启禀大帅,斥候抓了一名北面来人,自称潞州来使,言有要事拜见!”

  黑脸一张,耿崇美来了精神,犀利的眼神眯了一下,当即一挥手:“带他进营!”

  没有多久,一名十分普通的男子被带进了大帐,身上还穿着军服,一副疲惫不堪的模样。稍微打量了男子一眼:“你是何人?有何事?”

  “小人是潞州留后赵行迁赵使君的亲兵,此次奉使君之命南下,向大帅求救的!”男子喘了几口粗气,立刻答道。

  小眯着眼睛,耿崇美问道:“潞州现在情况如何?”

  “河东数千大军已经南下,上党兵力薄弱,又有异心之人。赵使君恐抵挡不住,派小人前来求援,请大帅尽快发兵北上,迟了只怕城池不保!”迎着耿崇美的目光,男子有点紧张地回道。

  听其言,耿崇美脸上没有多少动容,目光一闪,冷声问:“你所言,异心之人,是谁?”

  “肃锐军指挥使李万超,还有节度判官高防!”来人立刻点出高李。

  闻此言,耿崇美眼神中的戒备散去了一些,在出发之前,他可找张从恩了解过潞州的情况。若说高防与李万超有异,倒也符合事实。

  想了想,耿崇美突然问道:“上党,还在赵行迁手中?”

  来人晃了晃脑袋。

  “没有?”耿崇美声音变冷了几分。

  见状,男子赶紧答道:“小人不知。我南下疾驰百里,也许此刻河东兵已至城下,也许上党已经陷落……”

  “是这样?”耿崇美嘀咕了一句,踱起步子,思吟几许,猛地转头盯着男子:“河东军到哪里了?”

  男子一愣,便很快摇头:“小人不知!”

  “带他下去休息!”又观察了一会儿来人,见其当真无异状,耿崇美这才吩咐着:“另外,传令斥候,扩大探察范围,派人去上党查看。”

  没有让耿崇美等多久,北面传来的确切的消息。他的斥候,刚北出羊头山,便撞上了韩通所率的骑兵都,一番绞杀,死伤十余骑。

第49章 花里胡哨不管用

  上党城下,已然营造出了一副大兵凌城的景象,数千河东兵马来势汹汹,从北、东两个方向,立寨威逼。至于上党城,四门紧闭,整座城池弥漫在一片“惶惶”的气氛之中,连城头因风而起的旗帜都显得分外无力。

  当然,城里城外,都保持着一种默契。

  为了防止一些不可直言的意外发生,城中守备的军士替换成了龙栖第三军的士卒。

  而原本驻守的潞州军队都被调到城外,分为两营与龙栖军驻扎在一起,美其名曰,磨合训练,方便配合作战。在军心尽收的情况下,对此安排倒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对,又或者是,心里知道,嘴上不说。

  “停住了?”帅帐中,听得探骑来报,刘承祐有点惊讶。

  闻问,躬着身体的士兵又重复了一遍:“契丹军马进入潞州境内后,便停止进军,不再北上,一停便是一个多时辰!”

  “韩通呢?”

  “韩都头还在带人与契丹侯骑纠缠,监视敌军!”

  “耿崇美停止前进,这是何故?”刘承祐下意识地问了句。

  此前,刘承祐有意耍弄些智谋,意欲诓高平的辽军北上,以逸待劳而击之。几番迷惑行动之后,耿崇美果然动兵了,拔营北上,刘承祐在上党也闹足了动静配合。

  讲道理,不出意外的话,一切当按着刘承祐的计划发展才是。然而现在,似乎有意外发生了。

  刘承祐的问话,小小的士卒哪里能回答得上来,眨了眨眼睛,愣愣的。

  “也许是正常的休整。”见刘承祐看向自己,向训给出一个猜测。

  “收到求援,上党危在旦夕,他当火速进军来援才是。”刘承祐说道。

  向训却摇了摇头,解释道:“殿下此前也说过,高平、上党两地相隔百里,中间又夹着山岭,在我军‘兵临城下’的情况下,急行百里而来援,这本是十分危险的,契丹军也不会不顾忌这一点。”

  “如此一说,确有道理!”刘承祐点了下头。

  向训顿了下,继续说:“况且,倘若上党未落于我手,仍在赵行迁手中,哪怕契丹军只屯兵数十里外,亦足可起威慑作用。我军又岂敢在背后有敌的情况,强攻城池,也许那耿崇美,也考虑到了这一点……”

  听完向训的分析,刘承祐愣了一下,倒不是觉得他说得没道理,只是,他心里有点意识到了,自己貌似将事情想得太简单了。哪怕一再暗自提醒自己,打仗不是儿戏,但真正做起来,仍旧不免想当然,考虑事情太片面了。

  迅速稳定心神,刘承祐朝来报的士卒吩咐道:“传令韩通,再探,给我牢牢地监视住契丹军动向!”

  “是!”

  待士卒退去,刘承祐表情漠然,背着手在帐中踱了好几步,良久抬首看着向训:“我隐约有点预感,这以逸待劳而诱敌之计,只怕是难以成功了……”

  闻言,向训稍显讶异地看了刘承祐一眼,嘴角稍微勾了下:“殿下,还是再观敌情如何发展吧。”

  “只能如此了。”刘承祐深吸了口气:“李崇矩还没回来?”

  李崇矩便是刘承祐的派去辽营“求援”的那名亲卫,就是上党本地人,是个性格忠厚极守规矩的年轻人,寡言少语与刘承祐相类。

  刘承祐这实属问了句废话,若是回来了,哪有不向他复命的道理。

  “不会出了什么事吧。”嘴里低喃了一句,刘承祐额头渐渐锁起。

  没有过多久,辽军的消息再度传来。敌军非但没有继续北上,反而依着羊头山势,安营扎寨,却是一点也没有进军的意思了。

  这样的消息,让刘承祐的心思又沉了几分,直到,李崇矩归来。

  “敌军是怎么回事?”望着年轻的侍卫,刘承祐没有意识到自己语气中带上了些急躁。

  李崇矩也就二十多岁,但整个人看起来十分沉稳,那种老实纯厚的沉稳。迅速地将敌营与面见耿崇美的情况说了一遍。

  “求见耿崇美之后,卑职便被囚禁起来了。一直到今晨,敌军开拔北上,驻羊头山而止。其后,耿崇美再度接见,让卑职回报‘赵行迁’,让其弃上党南下,他率契丹军马在南接应……”李崇矩禀道:“殿下,那耿崇美似乎有所怀疑啊!”

  听完李崇矩的汇报,刘承祐面皮抽搐了一下,他本就不是个蠢人,联系到敌军的动作,不由开口叹道:“也不知,哪里出了岔子?”

  “怀疑,是一定有怀疑了。不过,耿崇美派李崇矩归来传此信,恐怕是作试探了!”向训接口道。

  刘承祐慢慢地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殿下,当如何回复耿崇美,要不要卑职再去一趟?”

  李崇矩的询问声,让刘承祐回过了神,看着他,直接说道:“再去,我恐你这条性命都保不住了。罢了,你也辛苦,下去休息吧。”

  “是。”

  缓了缓,刘承祐面色恢复了一如往常的平静,只是那双眼睛中,闪过淡淡的不甘。

  “我这点谋划,却是太想当然了,是我纸上谈兵,将战争想得太简单了。什么诱敌之计,人家根本不上当,徒惹人笑……”帐中仅刘承祐与向训两人,刘承祐自我检讨了一番,语气中满是自嘲。

  见刘承祐这副表现,向训却轻声劝慰说:“殿下不必沮丧,当今天下,为将者,多负气用刚,逞强奋武,殿下欲为智将,以谋伏人,胜过多少一勇之夫!”

  “临阵却敌,本是瞬息万变,当因势导行,临机决断,随机应变,哪有一成不改,全然按照计划来的。耿崇美此人,我等对他都不熟悉,既不知其将,又哪里能断定其应对举措呢?”

  向训的话,自然是有道理的,但刘承祐听着听着,却品到了些许异样,突然问道:“你似乎,早就预料到了这种情况?”

  迎着刘承祐的目光,向训很淡定地摇着头:“卑职哪有此等先见之明。只是与郭巡检讨论过,若耿崇美谨慎些,断然不会莽撞北来……”

  “郭荣?”刘承祐眉毛扬了扬,心情似乎已然恢复了正常:“你们为何不提醒我?”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0页  当前第2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2/98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汉世祖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