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汉世祖_分节阅读_第221节
小说作者:芈黍离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84 MB   上传时间:2024-03-17 08:35:40

  黑夜之中,将士高举的火把,在冬风中飘忽不定。淝水浮桥,仍在燃烧,大火熊熊,透过火光,能够瞧见对岸,数百唐军亡兵,被汉军赶到水边,不带一点同情,挥刀屠杀。

  哀求,惨叫,痛哭……直到岸边,慢慢地恢复平静。

  水边的风声,愈加萧索,西岸的唐军,眼睁睁地看着东岸汉军的残忍与暴行,有不少人露出仇恨与愤怒,也有不少败兵露出劫后余生神情,但更多的,还是恐惧。

  何敬洙矮壮的身形站在军前,晃动的火光印在他漠然的脸上,不知觉间,老泪纵横。良久,不禁凄怆道:“此一战后,江淮将平添多少门户,披麻戴孝,父失其子,妇亡其夫……”

  张全约站在其侧,也不禁叹了口气,疲惫的意态之间,流露出少许的后悔。

  “可知刘彦贞是何情况?”何敬洙问。

  “不知!”张全约摇摇头:“全线溃败,大军各自逃亡,哪里顾得上,或许走失亡命,或许陷于敌手,或许殁于阵中……”

  “此国贼也!”何敬洙情绪爆发:“虽百死莫赎其罪!”

  张全约小声道:“何公,事已至此,当如何应对?”

  闻言,何敬洙尽量地稳定住情绪,冷静地吩咐道:“收拢败兵进城,安置休整,具表上奏,派出候骑,探查敌情。你我,要准备好死守城池了。此一败,我朝淮南局势大变,用不了三两日,汉军必然再度南下,你我守备寿春,免不了一场血战了……”

  于是,何、张二人,将下蔡败兵,尽数收归寿春,修缮兵甲,激励士气,准备死战抗汉。

  一直到后半夜,飘荡于寿春与下蔡之间,淝水之畔的杀声,才彻底消失。

  翌日清晨,慕容延钊在一都骑卒的护卫下,巡视战场。一路南行,举目可见,尸横遍野,狼藉满地。

  众寡不一的汉军队伍、民夫,在歇息过半夜后,清理着战场,收拾着缴获,押送俘虏,朝下蔡大营归去,休整报功。

  巡视下来,慕容延钊发现,有一些汉军士卒冻伤冻死的的情况发生,毕竟在冬夜野外厮杀追击那般久,筋疲力尽,有许多士卒,在临时营地里到头即睡,然后就没醒得过来。

  汉军都如此,而况于被俘的唐军将士、与劳役,他们则更没有保障,冻死冻伤要更多。

  战争的残酷,在慕容延钊面前,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年栾城一战,同样是杀人盈野,但都没有此时的场景,更让慕容延钊心中感到戚戚然。

  “此战过后,淮南局势定矣!”身为将帅,慕容延钊迅速地压下心头的那点柔软,迅速地恢复坚如铁石,朝左右严令道:“传令诸军,迅速打扫战场回营,救治伤残,清点缴获,统计损失,核定军功……”

  “是!”

  “再往寿春方向看一看!”招呼着部下,慕容延钊驱马向南。

  未行多远的距离,只见护圣军指挥使韩令坤轻骑而来,望见慕容延钊,飞马加速,落马见礼通名。

  “何事?”见其状,慕容延钊问道。

  韩令坤脸上带有点沉凝,说:“启禀都虞侯,李、王两位都指挥使,正在杀俘,末将苦劝不止!”

  “有这等事!”慕容延钊声音直接就上扬起来。

  心中微紧,慕容延钊重视起此事,当即着韩令坤带路往见。

  冬晨的淝水之畔,雾气朦胧,水汽弥漫,而在滩涂之上,已是人头滚滚。约以三千之数的唐军俘虏,被护圣军士捆绑羁押着,一排排押赴岸边,无情斩杀,人头滚滚,血腥残酷……

  李重进与王彦升策马在旁,领着两营军士,随时准备弹压俘虏动乱。二者神色轻松,言谈如常,他们在昨日的大战中,功劳颇大。

  等慕容延钊疾驰而至时,三千俘虏,只剩下五百余人了,个个凄怆畏惧,呼天呛她。

  李重进与王彦升赶忙见礼,望着那有如修罗地狱般的场景,慕容延钊怒意彻底上来了,直接质问道:“你们两个好大的胆子,谁让你们杀俘的?”

  见状,王彦升倒是一脸轻松,道:“都虞侯请息怒。唐军的俘虏太多,杀掉一些,好控制。”

第82章 杀俘

  闻王彦升答,见其面无惭色,慕容延钊言辞顿时激动:“我等奉命南征,是欲尽收淮南以为汉土,籍淮南百姓以为汉民,兵争为先,攻心在后。战场厮杀,尚在军理。此战之后,淮贼大慑于我君威,兵心尽散,可一鼓而下。”

  “尔等于此悍然行此残虐之举,传将出去,坏我大军之名,必当激起淮军抵抗之意志,失淮南百姓民心!届时,我们又将让我朝多损失多少士卒,方能攻占淮南?”

  慕容延钊从来以镇静谦和示人,难得有此暴怒之时,面对其威势,李重进与王彦升心中,也不禁泛起了嘀咕。李重进道:“都虞侯,末将等哪里考虑得了那么多,也是杀红了眼,收不住!再者,昨夜攻杀,我护圣军上下弟兄,死伤颇多,将士们心怀仇恨,也需要发泄一番,替袍泽们报仇!”

  “简直信口雌黄!”慕容延钊怒斥:“军纪何在?如非你二人授意纵容,何以行此大伤天和之举?”

  王彦升是个暴脾气,被慕容延钊这般指着鼻子斥责,心里也来了气,硬着脖子道:“人已经杀了,都虞侯多说无益,我二人在此,听凭处置!”

  冷冷地盯着王彦升,又看上李重进,挥其马鞭,狠狠地在二者身上抽了两鞭子:“在下位卑职低,还没有权力处置两位都指挥使!”

  硬生生捱了两鞭子,忍着疼,李重进还是陪着小心,向慕容延钊道:“都虞侯,事已至此,你说怎么善后吧,我们听令便是!”

  慕容延钊没有作话,只是板着张脸,凝视着王彦升。在慕容延钊的目光下,桀骜不驯的王彦升,还是有点心虚地别开了眼睛。慕容延钊可非旁人,那是天子的心腹爱将,军中早有传言,几年内,两司统帅之位,他必列其一。

  深吸了一口气,慕容延钊上千,看了看淝水边上堆了厚厚一层分离的尸首,数百汉军士卒,已成刽子手,狰狞恐怖。

  残存的唐军俘虏,原本已至绝望,但见汉军这边的动静,慕容延钊对李、王二人的责骂声,又给了他们少许希望,一道畏惧而又期冀的目光,投向慕容延钊这边。

  朝那些人扫视了一圈,神情之间,显露出一丝不忍,慕容延钊一扬手,转过身,不带感情地命令道:“此处,交由尔等处置,务必善后妥当,所害之人,以战场斩杀论数。记住,今日之事,在场之人,守口如瓶,敢有散言者,以惑乱军心论处!”

  “是!”李重进与王彦升下意识地应承下。

  慕容延钊则没有再说什么,上马即带领部下,北向下蔡,还营而去。

  “韩令坤,是你这厮去把慕容都虞侯招来的?”待慕容延钊走远后,瞧见了躲在一旁的韩令坤,王彦升朝其质问道。

  见王彦升怒气冲冲的,韩令坤上前,小声应道:“二位将军,末将这也是为你二人考虑啊!”

  “当某好欺吗?”听其言,王彦升怒道,他挨了骂,受了打,心里有气,直接扬起了鞭子。

  见其状,韩令坤赶忙道:“将军息怒。杀俘终究不祥,若二位将军事后上报,帅帐那边,恐有问罪隐忧。今都虞侯先来,则将这隐忧影响,将至最低。方才都虞侯不是说了嘛,让我们善后,以战场斩杀计……”

  听其言,李重进摸了摸肩膀,虽然隔着肩甲,还是挺疼的。只见李重进止住王彦升:“韩指挥使所言,也有道理。关键是,如何善后?”

  王彦升终于冷静下来,望了望剩下的俘虏,面上狠辣之色一闪:“都到这一步了,还能怎么办,全杀了。”

  “那都虞侯那边如何交待?”李重进朝北面指了指。

  韩令坤这个时候,则抱拳道:“这些人活着,也不会感恩,只会更加愤恨我军,日后定会宣扬我军的不是,不能留着。慕容都虞侯临走前,虽然没有明说,但末将看来,也是这个意思!”

  “韩令坤啊,你小子,就是心思多!”听其言,王彦升当即多瞧了韩令坤两眼,随机形容严肃起来,盯着他:“既如此,这剩下的人,就交给你处置了!都虞侯的命令,善后妥当!”

  闻令,韩令坤微微一讷,不过并没有推搪,拱手应道:“是!”

  神情郑重地走到前边,韩令坤扫了眼那些可怜人,重重地叹了口气,一挥手,朝执刑的护圣军士道:“听令!将这些心怀叵测,顽抗天威的淮贼,都斩了!”

  “都斩了”三个字,从韩令坤口中吐出,有些轻,但此令过后,淝水边上又添一笔杀戮。

  韩令坤带人,收拾善后,焚烧尸体,但是,这古水边上,由战争引起的罪恶,却是一把火,无法焚烧殆尽的……

  杀俘的事,哪里可能完全隐瞒得住,只是汉将们作为胜利者,有改写历史记录的机会……

  李重进与王彦升这边,招呼着麾下,押送着缴获,护送着伤员,从容北还下蔡大营。

  经过昨夜合作,浴血厮杀,斩将破阵,又有今晨杀俘的交情,李重进与王彦升之间,关系亲近的许多。李重进慕其勇武剽悍,王彦升赞其将兵之能。

  “王兄,观都虞侯的表现,只怕此事,没这么容易了结啊!”骑乘在马上,李重进忍不住说道,似乎有些心虚。

  王彦升摆摆手,道:“我等都是有功之人,都帅又岂会因这点唐卒,责备百战之将?否则,军心何安?就算传到陛下耳中,又何忍怪罪我们?”

  “不就杀了点人嘛!战场之上,哪有不死人的,淮贼五六万之众,经昨夜那般驱杀,活命者有几人?这不足三千人,算得了什么!”扫了李重进两眼,王彦升耸耸肩膀:“李兄,我尚且不惧,你又有何忧?再不济,你朝中还有郭枢相护持……”

  听王彦升之言,李重进嘴里附和着,他心里则隐隐有些担心,慕容延钊的态度,让他难免迟疑。而更是因为有郭威的存在,他才心头忐忑,对于他那个叔父,李重进是又敬又怕,如犯了罪,绝不会对他行包庇之事,至少明面上是这样的。

  此时此刻,李重进难免有些后悔,怎么就头脑发热,陪着王彦升杀俘……

  北汉大军的下蔡大营,已是一片欢腾,隆隆喧嚣,乃至有些混乱。但帅令之下,各级将领,整顿会下,各营书吏,奔走其间,几年的军纪训练,使得汉军足够有素,乱不起来。

  帅帐之中,诸军指挥陆续报捷,唱告斩获,王峻始终稳如泰山,淡然以对。

  “都帅,根据粗略统计,下蔡一战,我军至少斩淮贼一万七千首级,俘虏不足四千,其余冻死、淹死者,难计其数,除了庐州来的张全约军逃得快,收拢一批败兵退守寿春,唐军几乎全军覆没。纵有漏网之鱼,也不多,且战力不存!”申师厚嘴脸上洋溢着笑容,向王峻道喜。

  “不错!”王峻点了点头,仅此反应而已。

  未几,虎捷马军指挥使史彦超带着一队骑卒还营,汉骑最后也差不多打散了,各自追击建功。

  直接上帅帐求见,兴冲冲地,将一颗首级献给王峻:“都帅,这是淮贼主帅刘彦贞,这厮战败之际,疯狂亡命,东逃近百里,末将也追了他百里,终于将他及亲兵斩于马下!特执其首级以献!”

  闻此,王峻果然来了兴趣,直接站了起来。这回不用王峻暗示,营内的几名将校,都快速地起身陪着。一战大胜,王峻威势更盛,寻常将校,几乎不敢抬头直视之。

  将刘彦贞的首级仍在地上,王峻探脚随意地拨弄了几下血糊糊的头颅,王峻哈哈一笑:“这就是刘彦贞?很寻常嘛!我当他是如何的雄伟英姿,能使李璟那老儿将如此大军尽付于其手!”

  听王峻之言,营内一名指挥使,当即拍着马屁:“淮贼北上之时,这刘彦贞何其张狂,李璟老儿也是瞎了眼,以数万精锐付之,都帅略施小计,便使之灰飞烟灭,这天下,何人还有都帅之能?”

  这等吹捧之辞,虽然明知是恭维,王峻听着仍旧舒坦,捋着胡须,笑容满面,指着刘彦贞的头颅,朝营前小校吩咐道:“去,将刘贼的首级,传视诸军!”

  在王峻沉浸在满帐的赞誉声中时,慕容延钊走了进来,方才安静下来。待诸将退去,慕容延钊向王峻说起,王彦升、李重进杀俘之事。

  闻之,王峻的态度,让慕容延钊一阵心冷,只见王峻摆摆手,无所谓道:“此事,我已知之。无非是一些俘虏,本意就是要对淮贼多造杀伤,弱其国力。他们二人行为虽则过激,但过不掩瑜,昨日攻杀,护圣军首当其功。再者,而今已入寒冬,天气只会越来越冷,大军在南,粮秣被服本就转运不便,俘虏太多反会增加我粮食消耗……”

  “如此,会激起淮民的反抗之心啊!”

  “若不让彼辈知道我军的厉害,不让淮民畏惧,他们又岂会轻易臣服?”

  见王峻的反应,慕容延钊叹了口气,拱拱手:“都帅既有定议,末将也无话可说!”

  天黑之前,王峻收到了来自涡口的战报,得知赵匡胤设计击败濠州唐军,一战而解淮水下游唐军水师的威胁,王峻只叹了句:未曾想那赵匡胤,竟有此能!

  不过,对于涡口的胜报,王峻很快表示愤怒、不满!

第83章 东京反应,王峻密奏

  东京这边,御驾还未起行,下蔡大捷,连带着涡口之战的战报,由驿骑飞马,传入开封。

  悉之,天子与满朝公卿大悦,喜不自禁,齐向刘承祐贺。刘承祐又命中书舍人陶谷,将军报中的战果,稍作加工美化,而后制成官榜,又着开封府宣示全城,提升民气。

  根据官府告文,下蔡一战,唐军援淮主力十万,全军覆没,主将刘彦贞授首。涡口一战,濠州三万水陆大军大败,折兵过半。而大汉军队这边,损伤几乎可以不计,俘虏、缴获无数。

  枢密院中,比起往日的肃穆,诸房职官、主事,难免有些议论,关于下蔡大捷与涡口大捷的事。王峻那边,打了个大胜仗,虽然惊喜,但还不算出奇,毕竟主力所在,精兵强将甚多,只能说其用兵有方。

  但涡口那边,凭借着两三千团练及水军,对数倍于敌,竟然取得了全胜,赵匡胤之名,头一次在朝廷内唱响。

  郭威在他的公案,审阅着文书,签发着军令,淮南前线两处大捷,到朝廷中枢这边,有将有不小的调整反应。

  “枢相,宫城来人传谕,陛下相召!”副使郑仁诲入内,禀道。

  郭威的身影,路过衙署诸房,周遭立刻肃重如常。有种威势,不需强压,群情肃然。

  崇政殿内,一干年轻人,后起之秀,正在畅所欲言,指点江山。

  “下蔡一战,三万唐军精锐,毁于一旦,淮南局势大变,我朝胜势已成,接下来,淮南再无余力,抗我天兵!”赵延进声音洪亮。

  “不然!”安守忠提出反对意见:“仍不可小视唐军,据报,寿春城中,何敬洙与张全约收容了近万的军民,守军兵力破两万,又屯有足够的粮草,其若死守,只怕不好轻下!”

  闻言,赵延进立刻反驳说:“一干闻风丧胆的败军,还有何威胁?只怕他们,反会影响未参战的其他守军!如何能挡我大胜之师?”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0页  当前第22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21/98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汉世祖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