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汉世祖_分节阅读_第245节
小说作者:芈黍离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84 MB   上传时间:2024-03-17 08:35:40

  “方才演武观摩,我大汉军容如何?”刘承祐轻飘飘地问道。

  李德明不假思索,回道:“将士魁梧,兵甲精良,实乃天下第一强军!”

  “哈哈……”刘承祐张扬地笑出了声,似乎对其回答很是满意。

  “说吧!”笑容一敛,刘承祐看起来也不打算弄虚的了,直接摆手道:“李璟遣你二人北来,又作何打算?”

  “启禀陛下,臣等奉命而来,冀望大国撤军,弭兵罢战,倘若此,我主原依大汉称臣纳贡之意,并割广、寿、濠、泗、楚、海六州!”钟谟拱手,不似孙晟那般还要争一争,直接将底牌和盘托出。

  “呵!”刘承祐当即嗤笑一声,冷淡道:“你口中六州,而今已尽数臣服与大汉,为朕所统御之州县,用汉土贿朕,慷朕之慨,尔等竟是何居心?”

  汉帝这一张嘴,尽是强盗逻辑,贪欲的嘴脸,赤裸裸地展现在二臣面前。钟谟面皮稍稍抖动了几下,心情暗沉,显然对于李璟的条件,刘承祐并不满意。

  见其状,刘承祐则忽地变了脸,恶狠狠地盯着二者,语气疾厉道:“先有孙晟,再有你二者,连番北来,糊弄于朕,当朕好欺吗?来人,将这二者,拉出州衙,斩首示众!”

  天子令落,立刻有四名侍卫入内,架起钟、李二人,便朝堂外拉去。骤然间的变故,让二人完全反应不过来,看汉帝的模样,根本不似作假,其杀性竟然如此之重,当即慌了。

  钟谟挣扎着高呼:“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李德明则直接求饶,痛呼饶命,两腿拖在地上,摆动不已,差点将靴子甩掉。

  “陛下饶命,臣有话说,臣有话说!”李德明的呼声撕裂,乃至惨厉。

  见状,刘承祐这才挥手,让侍卫将二者放开,在侧侍候的李昉也闭上了准备进谏的嘴。刘承祐目光冷冽,一副不耐的模样,寒声说道:“你还有何话可说?朕可没有闲暇,在这里听尔等诓诱之辞!”

  这一回,二者干脆地跪倒在御前,钟谟表情紧绷着,不自然地苍白了许多。李德明则拜道:“我主不知陛下之威,汉军之强。惟愿陛下宽臣以三两日之诛,愿还金陵,请献淮南之地与陛下!”

  听其言,刘承祐神色这才缓和下来,看着这李德明,这才是识时务者嘛。沉吟了一阵,盯得此人,心情忐忑,暴生冷汗,刘承祐幽幽道:“既如此,朕给你一个机会,暂留你一命!”

  “谢陛下!”李德明顿时道。

  刘承祐手遥指南方,说道:“你回去,告诉李璟,朕所求不多,割地、称臣、纳贡!而今,我诸路汉军,正在席卷淮南各州,他的时间不多了,待朕尽取,仅仅淮南,可不足以令朕罢兵!听明白了吗?”

  “是!”李德明道:“臣明白!”

  “派人,送他们回去!”刘承祐吩咐着。

  待两名唐使离去,刘承祐再度掩起了他脸上所有表情,麻木如常,心思则异常活跃。

  “陛下!”李昉将整理好的几封奏报,放于案头,轻声问道:“如此威吓伪唐,若迫之过甚,只恐适得其反,使其生顽抗之心!”

  “你所虑甚是!”刘承祐说道:“不过,人呢,意志一旦放松,想要重拾志气,可没那么容易。更重要的是,朕不能让李璟君臣,看透朕的意图。侵之愈急,逼之愈甚,是为加深其决议。即便适得其反,朕也不过变急取为缓图罢了。”

  想了想,刘承祐又道:“拟诏传令诸军,加强进攻,继续拔除伪唐沿江之戍堡据点,将唐军,给朕赶到江里去。和,不妨议;仗,不妨打!”

  唐使这边,待遇看起来还不错,被汉帝的大内侍卫护送着向渡头,上船,拔锚起航南下。

  船舱内,钟、李二人,对面而坐,状态都不好,面沉如水,没人说话,气氛一时沉闷异常。过了好一会儿,钟谟终于开口了:“李侍郎,当真欲还金陵,请陛下献淮南?”

  “不然呢?”李德明抬了下眼皮,冲钟谟说道:“汉军之凶暴,你也见识到了,动辄杀人,蛮狠无情。汉帝之贪欲,岂是小利所能满足,如不举淮南而献之,如何能罢战事,消兵祸?”

  听其言,钟谟面色怅惘,道:“向使提出此议,日后,何以立足于庙堂,如何面对江淮父老?青史丹书之上,留有一笔,亦是千夫所指,恶名昭昭啊!”

  “钟侍郎如惧非议,回朝之后,就由我独奏吧,你自可缄默,置身事外!”李德明淡淡地说道。

  见其态度,钟谟闭嘴了,不复赘言。

  事实上,李德明也是没办法了,回想起来,在汉帝面前,他表现得实在过于不堪。尤其为求活命,自请劝献淮南的话,一说出口,就没什么后路了。

  另外一方面,他也看出来了,此议虽有过于唐,不利于江淮,却大功于北汉。他日,北汉若能灭得南唐,凭着这份功劳,在北汉朝廷那边,也能有一席之地。

  此番北汉征唐,随着战事的进展,可谓天下瞩目,有不少人都意识到了,这乱世纷争,已近尾声,从北汉蒸蒸日上的发展情况来看,只要不出大的意外,天下再度归一,也仅是时间问题。

  在一般人看来,北汉征唐,只是贪婪于江淮之富庶。但在有识之士眼中,这便是一统天下的前奏。而李德明,显然就是这诸多有识之士之一。

  钟、李二人,还归金陵,将出使的情况一汇报,果然,顿时引起了李璟的盛怒,对二者大为不满。

  “强盗,恶匪,暴徒!”内殿之中,李璟气得手直抖,差点将御案掀翻了,怒声道:“朕连番遣使,求告于彼,已是低声下气,极尽屈辱。六州广大之地,犹不能满足其野望,竟欲贪图我整个淮南,欺人太甚!”

  “北汉要打,朕陪他打!辱国至此,辱朕至此,再难向那小儿低头!”李璟一手奋力舞动,高声叫嚣着。

  有的时候,叫嚣得越厉害,反而衬其心虚,无能狂怒罢了。李德明与钟谟跪在御前,待其发泄完了,李德明方才沉声禀道:“陛下,淮水六州,而今已尽在汉军掌控,滁、扬之地大部亦然,黄、舒、和、泰诸州,正遭攻伐。仅以六州,实难满足其野望啊!”

  “难道,我大唐就只能任其予取予求吗?”李璟瞪着李德明。

  李德明道:“而今北汉,十数万军,正攻伐我沿江戍防。臣北上,观汉军之强,天下无双。我朝连败,仅以齐王那不足十万的杂合之众,如何能挡。陛下若以意气,拒绝和议,与其相争,如若彻底激怒汉帝,渡江南攻,陛下何以当之?一旦江防有失,悔之晚矣!”

  听李德明之言,李璟怒容稍敛,流露出少许畏惧之色,意识到那等情景,不由哆嗦了两下。

  但显然,其犹有不甘,目露颓然:“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

  “陛下,而今北汉对江北之地,侵攻愈急,如不尽早决定,赚其退军,一旦淮南尽陷,唯恐十四州,亦不能满足汉帝之贪暴!”李德明怅然叹道。

  为了完成任务,李德明也是豁出去了,一言一句,尽显“投降派”的风采。

  但是,李璟仍显犹豫,淮上六州与江北十四州相比,这其间的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这个时候,助攻的来了,枢密副使李征古前来禀报:“泰、和、舒州尽降汉军!”

  闻言,李璟看起来再无奢望,意气消沉地摆了摆手,语气哽咽:“罢了,朕愿尽献淮南之地!称臣纳贡,以退汉兵!”

第130章 丧国之约

  “什么!”李征古闻言,色变,惊诧至失声,有点不敢相信地向李璟确认道:“陛下说什么!”

  “除此之外,如欲汉师罢战北退,别无他法!”李璟紧绷着脸,指节捏得发白,满面的屈辱之色。

  “陛下不可啊!”李征古当即拜倒,急声道:“淮南乃国之半壁,如人之双脚,若失其一,大唐何以立足天下?江北若失,江南何以守之!”

  “不献江北,汉军不依不饶,只怕连江南也难以保全!”李德明在旁,驳斥道。

  闻言,李征古顿时扭头,怒斥道:“定然是你这奸贼,向陛下进此谗言。汉帝向你许诺了何等好处,竟然敢提此卖国之议。”

  被李征古这般指着鼻子斥骂,李德明哪里受得了,在唐廷,他素受宋齐丘、李征古一党所排挤,也是怒火中烧地回应道:“匹夫安敢辱我!我只是将汉帝之所愿,陈与陛下,何谈卖国!

  只有尔等,不识大体,不顾大局,自不量力,妄谈军事,若不是尔等,大唐何以连连败绩,至此危难境地!难道,尔等当真要致大唐以亡国,方才满意?”

  “奸臣!奸贼!奸佞!奸邪!”李征古直接起身,撸起服袖,竟欲要动手的样子,仍旧劈头盖脸,四连责骂:“行龌龊之事,还敢于大殿之内,天子御前,大言炎炎!”

  “你这弄臣,如此污蔑于我,定不干休!”李德明回击道。

  “都给朕住嘴!”李璟被他二人吵得心烦,忍不住怒声,叫停二人。

  殿中的争吵戛然而止,倏地安静下来,落针可闻,颓然地坐于御案后,李璟看着钟谟与李德明:“你二人,再往江北去一趟,与汉帝商谈和议,告诉汉帝,朕答应割让淮南,请汉军暂时休战!称臣纳贡之议,另制表单!”

  “臣遵命!”李德明当即道。

  “陛下三思啊!”李征古再劝道。

  “再思,三思,能退汉军吗,被北汉侵占的城池、土地,尔等能拿得回来吗?”李璟反问,问得李征古哑口。李璟打心里,是真不想再听到败报了,开春以来,已然被淮南战事烦得神经衰弱了。

  退出殿后,李征古急匆匆地,别开李德明,追上钟谟,问道:“钟侍郎,你二人北上,面谒汉帝,究竟发生了何事?你为正使,何以让那李德明,逞邪弄奸?”

  迎着李征古逼视的目光,钟谟只是微微摇头,叹了口气:“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李公以为,汉军能够轻易便退去吗?”

  “那也不能尽割淮南!”李征古厉色道。

  方才在殿中,钟谟没怎么说话,任由李德明发挥,任由二李争吵,打算尽量淡化自己在此次和议中的份量与作用。此时,面对李征古,也不打算多言,只是做出一副哀颓无力之状,缓缓出宫而去。

  李征古自不会甘休,当即出宫,去寻宋齐丘。而唐主欲尽割淮南以求和平的消息,如疾风一般,在南唐朝野之间传扬开来,顿时引起轩然大波。

  此前,仅割淮上六州,便已引起非议,而况于此番。尤其在钟、李二人再度出发之后,南唐内外朝臣们,群情激勇,集体上书,欲请李璟罢那败国之议。

  当然,倒不是这些朝臣,对于南唐当真有多么地忠心,对汉军有过分的仇视。只是淮扬地区,利益太大,尤其是盐利,他们这些既得利益者,怎么能眼看着被北汉并吞。

  但是,叫嚣得再欢,李璟仅以一句话答之,能退汉军即罢议。朝臣之中,如欲说激切乃至悲切者,仅有韩熙载以及少部分有识之士了。

  韩熙载上表李璟,希望他能再坚持一段时间,正值农时,北汉军劳师已久,必不能久驻于淮南。拖得越久,必有变动,恳请李璟能够暂息和议之举,观时待变。

  只可惜,韩熙载虽有见地,但难耐李璟休战之心,再加同样的、类似的话听多了,也觉厌烦。是故,对于韩熙载之议,根本不加思量。甚至于,怕韩熙载行为过激,直接派御医过其府给其“治病”,让他安养府中。

  至于宋齐丘,只在府中,失望地感叹了一句:先帝筚路蓝缕,宵衣旰食,所创之基业,堕毁于此,只盼老朽入土之前,勿见国之败亡。

  庐州,合肥。

  不提南唐那边舆情汹涌,得知二使复来,汉天子刘承祐此番,态度要好许多,不仅令正好到行营转运使王朴率侍卫相迎,还在第一时间便接见二者。这番姿态,倒使得李德明有些受宠若惊。

  “李公此番,给朕带来了什么好消息?”刘承祐故作不知,称呼都改了敬称。

  “回禀陛下,经臣劝导,我主已同意,割地、称臣、纳贡!”李德明卖好一般,向刘承祐禀道,并奉上李璟之书。

  接过阅览,笑容在刘承祐脸上绽放开来,看着李德明,刘承祐道:“李公不负朕望啊!有大功于大汉,朕必不忘之!”

  李德明赶忙道:“臣只希望,两国能够早息兵戈,还复太平!我主请示陛下,能否暂时休战,以表纳和之意?”

  “自无不可!”刘承祐当即吩咐随侍在前的参军张贻肃:“即可拟诏,发往在淮南诸军,暂停进攻,就地休整,待和议结果!”

  “是!”

  在刘承祐这儿,休整,估计是主要目的。毕竟取下寿春后,大举南下的这近十日间,诸路汉军,进展神速,但上下兵士,却也不免疲敝。另外一方面,凡是皆有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更改策略,一张一弛之间,给李璟以希望。

  “谢陛下体谅!”李德明道。

  “至于这议和的细节,就由我朝工部尚书、水陆转运使王朴,与你二人商议吧!”刘承祐说道,给王朴使了个眼色。

  见状,王朴立刻应道:“臣奉命!”

  王朴的办事效率,还是很高的,稍晚些的时候,前来复命,随身带着一封册页,恭立于御前,念道:“经臣与之商讨,初拟和议如下:其一,南唐割江北寿、濠、泗、楚、光、海、滁、和、扬、泰、庐、舒、黄、蕲一十四州与大汉;

  其二,李璟去帝号以称臣,改称‘唐国主’,罢一切帝王銮仪服饰僭越之制,以乾祐纪年;

  其三,汉唐之间,以长江为界,互不侵犯,每岁进贡东京,金两千斤、银十万缗、钱十五万贯、茶叶五十万斤、米粮十万石。

  凡此种种,请陛下审阅。”

  “这都是我方提出的?”刘承祐问。

  “第一条自是双方共识。李璟若称臣,第二条则为必行之事,天下只能有一位天子,那便是我中原大汉天子,其余割据地方,僭越称帝者,都当一一剪除。进贡清单为伪唐所拟,臣在数额,有所增益!”王朴稳稳地答来。

  点着头,对其差事表示认可,刘承祐做出指示道:“先这样吧,将约定内容,制成国书,让李德明带回金陵!”

  “就放李德明一人?那钟谟才是正使啊!”王朴有些奇怪。

  刘承祐淡淡地说道:“朕知道,不过观钟、李二人,钟谟疑思甚重,往顾不定,再放其回去,恐节外生枝。时下的金陵朝堂,对此和议,已是群情激涌,此书带回,只怕更是沸反盈天了。就让李德明,为我朝奔走吧!”

  “陛下虑事周全!”王朴颔首。

  “至于那钟谟,就让他暂时去同孙晟做个伴,对弈谈天,吟风弄月,岂不为美?”刘承祐朝李昉吩咐着,一点也没有觉得强扣使节有什么不妥。没办法,谁教他拳头大。

  安排完,刘承祐将目光放到王朴身上,观其样态度,比其去岁,明显苍老了许多,发髻平添几分灰白,眉宇之间,难掩疲惫。

  刘承祐不由抽了口气,竟然难得地动情说道:“王卿,辛苦了!”

  话虽短,却明显多了几分真心。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0页  当前第24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5/98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汉世祖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