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汉世祖_分节阅读_第449节
小说作者:芈黍离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84 MB   上传时间:2024-03-17 08:35:40

  南口的战斗突然平息了,昌平城这边,还紧张着。四万辽军的南来迫城,想放松也难。不过对此,韩徽却露出了释然的表情,忍不住大笑几声。

  退入城中养伤的党进见了,不由好奇:“韩将军,为何发笑?”

  韩徽如今还是个文官,但是因为大战起后,他在城中的一切表现,指挥调度,很像一个久经沙场的大将,让人放心,周边的人都改了口,称呼他为将军,党进也是跟着这般叫。

  听其疑问,韩徽解释道:“我们的疑兵之计奏效了,辽军分如此数万军南来对付昌平,南口兵力再度削弱,陈留王他们,危机暂解,已无覆灭之忧啊!”

  听他这么说,党进下意识地点了点头,龇牙道:“没想到你这‘橐驼儿’脑子这般好使!”

  党进的话实则有些失礼,平日里,韩通听别人这么叫他儿子外号,都是一通老拳伺候。但韩徽却是涵养颇高,只淡淡一笑,并不计较,说道:“如今,我们只需守好昌平城,等候陛下后续的援军!”

  而没有等太久,深秋凉夜之中,柴荣与赵匡胤,率领大军,终于赶到了昌平。韩徽立刻遣人联络,得悉,没有丝毫犹豫,柴荣与赵匡胤当即决定,进城休整。

  碍于耶律沙那支军队,赵匡胤则亲自率领铁骑,在旁策应,以保万全。而这幽州五万步骑的赶到,带给辽军的震动,要更大。

第238章 南口大战7

  随着夜渐深,耶律撒给也奉命撤了回来,迅速同高怀德军脱离接触,退回南口,加强对于安审琦的围困以及防御。又是暗沉黑夜,又是汉军大股援军赶到,这样的局面下,分兵野外,不是个好的选择。

  而一直顶着巨大压力同左皮室军纠缠的高怀德,也为之一松,根本不提追击什么的了,带着剩下的一万七千余的禁军骑兵,向昌平靠拢。出发前两万三千骑,除了分与党进的千骑与战殁之卒,剩下的都是蕃骑,被击溃了,四散而逃。其中,只有不到两千人,重新聚拢,找到郭崇威……

  辽军这边,刨除伤亡,余下犹有约十六万军,围困南口的就有十二万。从出击开始算起,辽军的将士,也是整整辛苦了一个日夜,是故都趁着机会休息,乃至有些放纵。

  因为开启大战前,完全没预料到此仗会打到这个份儿上,辽军在战略战术上的准备很充足,但同样有不足之处,比如营宿的毡帐等物资。

  所幸还有一部分缴获,以及少量保存完好的汉营,可以利用栖身。即便如此,很多辽卒也只能席地而歇,就着篝火,枕戈而眠。

  但是,深秋夜寒,也不是那么好熬的,为了御寒,从死尸身上扒衣甲的,都是稀疏平常的事。事实上,南口的辽军布置,实则是很危险的。

  中寨犹有近五万汉军,难料可战之卒有多少,虽则四面围困,对周遭也有防备,但如集中精兵,袭其一面,必难抵挡。

  而南下昌平的耶律沙军,就起到十分重要的策护作用了。辽军主帅这边,也是难得片刻歇息,在得知又一支汉军援兵赶到昌平后,是有些惊了。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耶律琮站在帐中,徘徊不定,面带焦虑,看着耶律屋质,说道:“以汉军在幽州附近的实力,绝对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调动超过十万军队来援!”

  深吸了一口气,耶律琮道:“我仔细调查测算过,去除东路兵马、各地守备及转运军民,幽州汉朝所能动用的军民也就三十万左右,至多不超过三十五万。

  而今,檀州牵制其十几万众,南口被困十万,其一日之间,又其中超过十万步骑来援,幽州汉军不守了吗?他们的皇帝不需要保卫了吗?

  汉军援兵,必定有诈!”

  说到最后,耶律琮语气变得十分肯定。对于他的判断,耶律屋质也表示认同,沉着地道:“牛栏山来的汉骑,就是虚张声势,这前后两拨援军,怕也是效此法,用以迷惑震慑我军!”

  “进入昌平的援军有假?”耶律琮说。

  耶律屋质摇了摇头,应道:“只怕是一虚一实,根据耶律沙的汇报,如果判断不错,前者虚,后者实。不管如何,数万汉军援军,确实已经到了!”

  “即便这数万军加起来,我们仍旧手握兵力优势!”耶律琮道。

  看着耶律琮,耶律屋质却叹道:“固然如此,但是经过近乎一日夜的鏖战,我军将士,伤亡惨重,大多已成疲兵。南口汉军,犹据寨坚守,难以卒下。而汉军窥伺在南,引而不发,实对我军形成夹击之势,局面虽然仍在我们掌控之中,但战局已然偏向汉军了……”

  “北院大王此言,我不敢苟同!”听其分析,虽然也同意其中一部分道理,但对耶律屋质的战局分析,耶律琮并不认同,说道:“汉军百里行军来援,同样疲惫,否则何以至昌平休整?而汉骑,经过左皮室军打击,几乎被击溃,事实证明,对于汉军,我们仍然占据优势。

  南口的汉军残部,已至穷途,即便有援军的支持,兵困粮乏,也难以继续抵抗多久。只要能够破了南口,此战我军便胜了!”

  耶律琮的想法不错,分析也是根据军情战况,但是问题来了,能击破南口汉军吗?昌平的援军,又会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歼灭安审琦军吗?

  “眼下,我担心的,不是昌平这支汉军,而其他援军。以汉军的实力,继续调兵来援,并非没有可能,而最近的檀州之师,以汉军的果断,明日即可至,南枢密那边,只怕难以牵制住他们!如果让汉军援兵源源不断赶来,集聚于此,我军恐陷危局!”耶律屋质提出他的忧虑。

  听其言,耶律琮不由说道:“这是耶律斜轸提出来的吧!”

  耶律屋质叹道:“这却是不得不虑之事!”

  闻之,耶律琮一张脸也不禁拧巴起来,面上的焦虑之情,溢于言表。良久,耶律琮看向耶律屋质:“北院大王乃国之重臣,顶梁柱石,素能决大事。大王觉得,当此之时,我们该如何决断?”

  看耶律琮把皮球踢给自己,耶律屋质沉吟几许,认真地说道:“时间利敌不利我,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久持必失,不能让战事继续拖延下去了。否则,汉军的实力将不断增强,我们则后继乏力!”

  说着,耶律屋质与耶律琮对视着:“为今之计,要么选择夜战,在汉军后续援军抵达之前,继续猛攻,力求破南口。要么……撤军!”

  听到“撤军”二字,耶律琮立刻便急了,说道:“此番出击,我们集结二十万军,突袭南口,若是因怯敌懦战而退,如何向陛下与国人交代?况且,将士苦战厮杀一日也,死伤如此之惧,眼见功可告成,这般放弃,必然挫伤士气,忧伤军心,将士何能甘愿?”

  听耶律琮这番言论,最不甘心的,恐怕就是他了,毕竟力主出击的,可是他,如果失败了,哪怕无功而返,担主责的都是他。

  想了想,耶律琮道:“将士已然休整一段时间了,由耶律沙盯着汉军援兵,我们再督率诸军,继续进攻汉军,我就不信,血冷之后,他们还能坚持多久!或许此时发起进攻,还可起突袭之效,一举建功,未必不能!”

  听其言,耶律屋质眉头高蹙,怎能全靠赌博,当即说道:“前者既然选择罢战休整,一夜未过,如再驱役将士进攻,必生怨言,将士战心也不会高!”

  耶律琮又忍不住踱起了步子,脚步都快了许多,一咬牙道:“那就休整一夜,等明晨,饱食将士,再行攻寨。檀州的援军,未必回来,即便来了,我们也未必无一战之力!”

  见耶律琮这副表现,耶律屋质彻底怒了,起身便骂道:“我们不是赌徒,军国大事,岂能如此轻忽大意。今形势渐不济,就当因势而变,随机而动,岂能一意孤行。陛下付二十万众与我们,国中精锐多集于此,如有大创,会造成何等严重后果,你不知吗?”

  被这么一番喝骂,耶律琮不由一震,冷静下来,看了看一脸厉色威严的耶律屋质,迟疑几许:“大王,如今局面还未到那般紧迫危急时刻,如贸然撤退,前功尽弃,大为可惜。不如再等等,我二人再将时下形势战况,急报与陛下,听其决断!”

  耶律琮这么一说,耶律屋质想了想,道:“暂且如此吧!”

  虽然对于此战的前景,耶律屋质已经不那么看好了,但真让耶律屋质直接后退,也是不甘的,心里怎会没点期望。一日的攻防、阻击作战,他们伤亡了近四万军,在汉军的顽强抵抗反击下,直接阵亡者就有两万余众,这个伤亡,对于辽军而言,实在过于惨重了。

  事实上,随着汉军两路援军赶到昌平,汉辽双方在南口的作战形势,变得有意思起来。辽军十二万众围不到五万汉军残部于南口中寨,昌平各支力量加起来八万多人马,应付着耶律沙四万辽军。

  辽军想要获胜,需在抵挡住汉军援兵的情况下,击破南口汉军。而汉军想要救援,也许破除耶律沙军的牵制封锁。

  双方之间,实则已形成一种平衡局面,想要打破这种平衡,要么内部发力,要么靠外部再来一股力量。

  在辽军主帅感进退艰难之时,子夜过后,花了约两个时辰的时间,汉帝刘承祐星夜驰奔至昌平。而提前得知皇帝亲临前线,昌平将帅不由惊愕,高怀德匆匆集结起三千禁骑,南下迎驾,待把刘承祐护入城内之后,方才放下心。

  对于皇帝之来,前线的将帅们,心情有些复杂,也更感压力。柴荣见到刘承祐,表情异常严肃:“何劳陛下亲临阵前?”

第239章 南口大战8

  感受到柴荣等人紧张忧心的情绪,刘承祐当然不能直说心中忧虑,而是淡淡一笑,一副豁达从容的表现:“御驾亲征,将士在前方死战,朕岂能避守坚城,以求自安?”

  “你们也不用担心,南征北战,朕经历过的战阵也不少了!”刘承祐又补充了一句。

  然而对此,柴荣等人显然不能认同,以往刘承祐领军作战,除了开国东出太行打天下那段时间,其后的两次亲征,哪一次不是以胜势凌人,以镒称铢,那种情况,他的安危自然不足过虑。

  但南口此战,显然不一样,是有极大风险的。柴荣看着刘承祐道:“陛下也不能率这千骑而来,倘若出了差错,将士奋战,亦无意义!”

  再听其言,刘承祐不由指着昌平城,道:“朕到此地,接下来,就待在城中,不出雷池一步,卿以为如何?”

  见天子这么说,柴荣也不好再多规劝了,人都已经到了,表明态度即可。是以,赶忙引刘承祐入衙。

  辽军那边主帅睡不着觉,汉军这边君臣也有通宵达旦之意。灯火通明的县衙内,将帅齐聚,刘承祐顾不得疾行的疲惫,坐居堂案,听取战事情况。

  而对这方面,最有发言权的,显然是韩徽。韩徽也不怯场,微驼着背,简洁明了地把他视野中的南口战事前后讲了一遍,当然,自己在城中的决策、作为也表明了,有不妥的地方,也向刘承祐请罪了。

  闻其汇报,刘承祐看着韩徽,两眼直放光,指着他对左右说道:“北伐以前,韩通曾向朕陈言,说恨不能随驾,杀胡立功。如今看来,他人虽在东京,对北伐的作用也一点不小啊!父不在,子替之,传出去,也是一段佳话啊!”

  刘承祐这话,当然是在夸奖韩徽了,他当即表示谦虚。一旁赵匡胤说道:“韩徽临危不乱,冷静应对,力保昌平,使我援兵至此,有立足依托之地。疑兵之计,更起震慑辽军,给守军御备与我军到达,争取了大量时间。其厥功甚伟啊!”

  见皇帝大将,都在夸自己,韩徽有些承受不住了,赶忙道:“陛下,而今南口之围未解,辽军仍然势大,危险尚未过去,实非议区区下臣薄功之时!”

  听其言,刘承祐不由笑了,看着韩徽,越发欣赏了。

  略作沉吟,刘承祐形容一敛,道:“朕此番亲临前线,既为督战,也因军情有重大变化!”

  此言落,顿时引起了诸将的好奇,迎着他们的目光,刘承祐说道:“自幽州出发之前,朕收到了两则消息。其一,南口之战,辽军自二十一日起,便调动兵马,筹措准备,欲一口吞掉陈留王大军,其胃口甚大。契丹主也在怀来督师,随其南下的大部分军队,都出关参与作战了,此时,居庸关以西儒、妫新、武诸州,已然十分空虚。

  这是我军密探,历尽辛苦,突破封锁,翻山越岭,方才将消息传递而出。虽然有所迟误,但也让朕了解到辽军大举出动的底细!”

  听皇帝这么说,柴荣精神微振,看向刘承祐:“陛下此来,有何图谋?”

  刘承祐说:“南口大战,已成会战之局,契丹集国中精锐于此,这是难得的机会。若能重创乃至歼灭之,则此番北伐,可谓毕其功于一役,我们也可奏凯歌!”

  对此,赵匡胤提出疑虑,道:“陛下,陈留王大军力抗契丹围攻,虽与其杀伤,但当面之敌,实力犹在。而陈留王苦战一日夜,将士疲敝,伤亡惨重,留有多少余力,难以估计。以眼下南口兼昌平的实力,解围困难不大,然如欲歼灭这股辽军……”

  赵匡胤话不说完,但意思已经点得很透了,从实力对比分析,他并不认为现时情况下,能歼灭辽军。他不免有些忧虑,怕刘承祐不以实际,好高骛远。

  对此,刘承祐轻抬手,以示安抚,说道:“朕还收到了一封军报,来自密云。今晨,慕容延钊大军,正式发动对密云的进攻,一举克城,檀州四万辽军,全军覆没,仅有辽将萧思温率数百骑亡命!”

  这则消息,可太涨士气,增长信心了。柴荣没能维持住他沈重的人设,面容打开,就像绽放的菊花,眼中尽显神彩,站起身就说道:“陛下,檀州既下,慕容延钊可移师西就,合围辽军。我军牵制在前,檀州兵马邀断其后,则可制之!”

  刘承祐说道:“卿所言甚是,朕前者已经飞骑传诏檀州,命其挥师西向,配合作战。但是,十几万大军,纵使脚程再快,连夜进军,想要赶到,也要到明日!”

  赵匡胤反应很快,喜悦之色敛去,主动说道:“陛下,檀州有敌走脱,难料消息何时传入辽军。如其有警,必生异动,倘若敌选择撤离,恐难竟全功!”

  “这也是朕所顾忌的!檀州残敌,遁入燕山,走小径逃亡,消息传递或有延缓,但终究会传到辽军耳中!”刘承祐颔首,环视一圈:“现在诸位可以议一议,如何在慕容延钊大军赶到之前,牵制住这支辽军!”

  高怀德开口了:“陛下,辽军以骑兵为主,脱离战斗,如其一意撤退,想要阻之,怕也不易。今日,臣率领马军,与其纠缠,其战力犹强,不容轻视!”

  “你有什么建议?”刘承祐看着他问。

  高怀德神情郑重,拱手道:“臣建议,主动出击,逼其与战,通过交战,牵制辽军!昌平城北,约有四万辽军,莫若以昌平步骑夜击之!”

  “夜战危险太大啊!”赵匡胤不由说道。

  自古以来,如非特定形势,大兵团夜间作战,实不可取。刘承祐是经历过夜战的,也了解其中的风险,不只是夜视症的问题,黑夜利于突袭,同样,也极不利于军令传达,将校指挥。

  而汉军作战,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在指挥配合上的要求,是很高的。况且,夜袭更适合于少量军队。

  赵匡胤一提醒,刘承祐果然深思几许,冲高怀德摇摇头:“贸然大举出击,如事有不济,而慕容延钊大军未至,恐陷险地,不足取!”

  被驳了建议,高怀德面无异色,继续道:“如此,臣请派骑军,各委骁将,分路袭扰辽军以疲之!剩下将士,则枕戈待旦,养精蓄锐,拂晓出击!”

  “此议可!”柴荣当即表示赞同。

  对此,刘承祐也点了点头。柴荣想了想,又道:“我军袭扰,需虑辽军反应。其分师南下,本为牵制我军,以免直接影响其对南口的进攻。如因我军之动,引发南口辽军再度进攻,亦需考虑陈留王还能坚守几时!而况,如欲取得牵制辽军的效果,还需南口守军用命!”

  “牵一发而动全身啊!”刘承祐不由感慨了一句,略作思吟,刘承祐看向有幸在场的党进,对他道:“朕听闻你率千骑,径击辽军,几陷重围,而从容突之,斩杀甚众,扰乱上万敌众,全身而退。卿可愿再往!”

  “请陛下令!”党进昂首道。

  对他这种精气神,刘承祐十分欣赏,当即说道:“朕要你,再领军往南口,突破封锁,将朕亲来救援的消息,通报全军,再将此议军情,告之陈留王,务使其因势而动,配合大军作战,完成歼灭的辽军的意图!”

  “朕知道,这是件危险的任务,九死一生,你可敢赴蹈之?”刘承祐自己心里都清楚,这话一出,暗含激将,哪有党进反对的余地。

  倒是党进性情直爽,心里没那么多弯绕,拱手应道:“陛下,末将只是一勇夫,目不识丁,不能设谋献策,立身之资,不过一腔血勇,无畏拼杀。陛下既有令,末将愿蹈死之。”

  见其状,刘承祐不由大赞:“有此壮士,何愁契丹不平,大业不成?”

  “你要多少兵马?”刘承祐问。

  “兵多无用,随末将归昌平的两百余骑足矣!”党进意态昂扬。

  “好!”刘承祐一拊掌,道:“你点齐人手,自南门潜出,绕过辽军监视,直往南口。昌平这边,你出发半个时辰之后,便对城北辽军,发起袭扰!”

  “是!”

  刘承祐又看向赵匡胤与高怀德:“夜袭之事,就交由二卿安排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0页  当前第44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49/98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汉世祖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