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汉世祖_分节阅读_第486节
小说作者:芈黍离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84 MB   上传时间:2024-03-17 08:35:40

  而其中,得利最多的,便是秦再雄及其家族了,同时,当年随他一起到东京的首领们,或多或少,同样得到了朝廷的封赏,回去之后,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也渐渐与他离心了。毕竟,共患难易,同富贵难。

  但是,秦再雄在湘西蛮瑶中的影响,却是在不断提升的。所幸,此人虽是一匹夫,但确实有见识,够聪明,并没有飘。

  此番回京,却是来做引荐人的,陪同“溆王”苻彦通入朝。苻彦通,乃是一名蛮瑶老酋,崛起的时间很早,在马殷崛起的时代,就开始纵横湘西了,参与了一系列湖南的纷争,在三代时期的湖南算是个风云人物。

  哪怕大汉崛起中原后,也是湖南地区不可忽视的一个角色,当初,南平湖南之时,就曾遣使联络,争取其支持。苻彦通呢,选择了两不相帮,坐观成败,因为固有的印象,他也只把大汉当作以往的马氏对待。

  刘承祐听说了这个“溆王”的名声,也曾派人送信,邀请他的东京一游,结果被拒绝了。东京再好,也没有自己的草窝来得安全、舒服。

  不过,在湖南归治后这七年,湖南诸蛮的发展,却让他心惊不已,外有强势的汉军,内有秦再雄这种背离者,湘西诸州的蛮瑶局势也跟着大变。

  朝廷并吞蚕食的行为,苻彦通感受到了,其中不是没有反抗过,暗中鼓动组织了一些蛮人,离洞出山抢掠,结果面对的是汉军果断而残酷的镇压。

  这也与早年蛮民侵袭湖南州县的结果大异,尤其是李筠,那老家伙完全是个杀神,镇压蛮民,毫不手软,在他手下死伤者达数千众。甚至于,李筠曾直接放话,归顺朝廷、做大汉良民的人,都可得到善待与保护,敢有反抗、违法、作乱的,一律依汉法处置。

  前番,李筠被调走,也是因为镇守湘西的这些年,李筠犯下了不小血债,固然震慑了蛮民,使之臣服,但也惹下了不小民怨。将之调离,也是进一步收心。

  眼看着形势不妙,蛮瑶之民,陆续臣服,归于朝廷治下。这是有榜样在前的,能够得到土地,安定生产,而原本的首领基本都得授官职,并且通过与汉人的深入交流交易,生存状态与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这等情况,就更吸引人了,再加上有秦再雄这样的有名的豪杰勇士在带头。一直到如今,苻彦通终于坐不住了,几经犹豫,终于决定上京,向天子表示臣服,彻底归附朝廷,接受统治。

  秦再雄属于后起之秀,闯下了不小的名头,然而,论及声望,与苻彦通这样的老蛮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而苻彦通的入京,具备里程碑的意义,代表着湖南蛮瑶之民,彻底纳入大汉的统治,编户齐民的这种。等朝廷消化结束,那么对于湖南的统治,其巩固程度将远超前代,当然,这也是在湖南上千年同化基础上进行的。

  而一旦成功,那朝廷的影响,也将向黔中、黔西地区深入拓展。

  “我早就劝过苻彦通,只要归附朝廷,朝廷都会厚待,地位、财产、名望乃至权力,都将得到保留,只是成为朝廷的属民罢了!”秦再雄还在向赵延进说:“可是,他就是不信,终究人老了,几番拒绝朝廷的善意,到如今了,为形势所迫,方才进京,岂不是晚了?我想他,肯定后悔……”

  “识时务者为俊杰,似秦兄就是黔中俊杰,如何不能功成名就!”听其言,赵延微微一笑。

  秦再雄也哈哈一笑,显然很受用。见他目光始终游弋在那胡姬上,赵延进也很贴心,说:“秦兄难得回一次东京,就好好享受一番吧!”

  作为同道中人,秦再雄嘿嘿两声,一副不客气的样子,不过临时想到了什么,说道:“此番来京,我从族中带了几名美貌少女,最美丽的明珠自然是献给皇帝陛下了,次之的,我挑一名送到赵兄府上?”

  “秦兄美意,那我可就却之不恭了!”赵延进来了点兴趣,眉色微扬,应道。

第321章 瑶女

  留下秦再雄自在享受,赵延进自己则悄然离开这逍遥窝,不过,离开前,招来一名随从吩咐着:“同坊间打好招呼,好生侍候秦将军,所有开销,府上支出!”

  “是!”随从恭敬应付,随即请示道:“主公是否回府,小的备车!”

  赵延进在自己身上嗅了嗅,脂粉味道有些浓,而后道:“先沐浴一番,然后进宫!”

  显然,此番招待秦再雄,赵延进仍然是带着政治任务的。而同秦再雄的交流来看,此人对朝廷的态度还是恭敬的,臣服的,作为表率,带领楚蛮积极融入朝廷的统治。

  对于这些少民英豪,刘承祐基本还是以一种包容的心态看待的,虽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之说,但自唐以来,各族之中也涌现了太多为中原朝廷效死的忠臣名将,因此也无需一概而论。

  只是,刘承祐的心性,总是难以让他彻底放心的,而唯一让他感到顾虑的,就是秦再雄此人有些聪明,又有手段。投靠朝廷固然是事实,但如果被他借机施展,扩充实力,进行一系列不利于朝廷统治的行为,那就需要得到遏制了。

  就这些年的情况来看,有那个趋势,但还不严重,尚在底线之上。制衡,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适用的,因此,对于此番苻彦通的入京,皇帝还是呈欢迎态度的。

  事实上,湘黔楚蛮的问题,对如今的大汉而言,还不是什么大问题,也不是重点目标。但是,刘承祐却很重视,毕竟这些蛮民是最适合融入大汉的少民,有那个文化基础在。

  如果湘西蛮民归制的事情能够办得漂亮顺利,那在今后向西南深入拓展上,也将取得更有利的条件,对朝廷对西南的统治,也有不小的裨益。

  这些年,在剑南道,大汉对于生活在南部地区的黔中诸部民的统治,实则略显挣扎,叛服不定,仅上奏东京的叛动乱,就达十五次,其他小乱就更不可数了。虽然都被王全斌给强硬镇压了,但也反应出了,大汉对西南的统治,并不安稳。

  在汉化、同化的水平上,同湘西诸蛮相比,西南地区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因为苻彦通的进京,刘承祐已授意政事堂,拿出一套合适的针对西南地区的羁縻政策制度,加强朝廷对西南地区的影响控制。

  平南战事就在不远,而南方作为一整盘棋,通盘考虑,那将来针对西南地区的统治,也该有一套有效的措施,统治秩序的构造则尤其重要。

  把自己收拾干净,骑在马上,向着皇城方向而去,赵延进面上则是一片沉思。他在考虑,如何向皇帝汇报。另一方面,他想得则更远,待南方平定之后,他很可能被调往西南负责军政方面的事务,对于这一点,从皇帝的口风中,已有所透露。

  对此,赵延进的心情略显复杂,西南终究蛮荒之地啊……

  思虑之间,前方大道间,传来一阵动静,周遭百姓,纷纷涌向。赵延进也略显好奇,对随从吩咐道:“去问问,何事引起这般动静?”

  没有等太久,随从归来禀报:“是辽国使者进京,百姓争相观览!”

  “辽使!”赵延进呢喃了一句,道:“走,去看看!”

  开封城,已不是萧护思第一次来了,然而此前没有任何一次,像此番这般让他感到心情压抑。辽国使团有数十人,此番南来,一路上被看得死死的,同囚犯差不多,根本没有多少活动的空间,汉人的警惕与戒备,可见一斑。

  而此时,京城百姓观者如堵,夹道却非为欢迎,人声如潮,议论纷纷,指指点点,只觉得自己这一行人,像是被围观的动物一般。

  念及这些,萧护思不由一叹,不过很快平静下来,恢复了宠辱不惊的表情。当年的北伐战争,辽国从未承认过自己失败,如今,他仍是作为大国使节前来交通的,国家的体面不能丢掉。

  使者队伍中,还有几辆车,装载的是献给大汉皇帝的礼物,也是此番来使的诚意,尤其吸人眼球的,是那一座黄金打造、宝石镶嵌的王座,在阳光下金光闪闪,美轮美奂,也是吸引百姓围观的因素之一。从这架势可以看出,辽使此来,是怀有善意的。

  赵延进骑在马上,在围观的人群中也算鹤立鸡群,不过与周边吃瓜群众看热闹的心态不同,他却是若有所思。蛮王进京,辽使又来,平南在即,这天下,似乎又将有一场风云变化了。

  ……

  清晨,万岁殿中。

  盘腿坐着,刘承祐欣赏着羞涩地缩在锦被间,欲露未露的少女。秦再雄进献的美人,自然是绝色,容颜秀丽,肌肤雪白,清新脱俗,因是瑶女,还带有一种汉女所不具备的异样风情。或许只是心理作用,但就刘皇帝而言,感觉不错。

  楚女细腰,此女也一样,身段苗条。探手撩起少女的下巴,看着那楚楚动人的眼眸,刘承祐轻笑道:“你叫什么名字?”

  “回陛下,妾名黎!”脸蛋还泛着点醉人的红润,小声地答道。

  听其口音,刘承祐不免意外,道:“你的汉话说得不错嘛!”

  秦黎说道:“是将军找先生教的,将军说,如果妾有幸能够侍奉皇帝陛下,就不能不会说汉话!”

  “这个秦再雄,倒是有心了!”刘承祐淡淡一笑,打量着这美人:“你是秦再雄的族人,家在何处?家里还有什么人?”

  “回陛下,妾家居卢溪!”

  “卢溪?”刘承祐眉头微皱,一时想不起这是什么地方,问:“在辰州吗?”

  “是的!”秦黎十分小心地应付着,轻声道:“卢溪在武溪水畔,妾一家原本住在武山中,后来族长带着我们出山,分给土地,就一直住在卢溪了。妾家里还有父母、两个哥哥、个姐姐、一个弟弟。”

  瑶女的话,对刘承祐而言,还是没个具体概念,不过有一点可以确认,她那一家就属于归附瑶民,还是很早的那种。

  面容越发和蔼,刘承祐对这方满十六的少女,语气更加温和,说:“你觉得,是迁居卢溪之后的生活好,还是之前好?”

  “自然是到卢溪好!”对此,秦黎倒是连点两下头,说道:“妾见识不多,但有些事情,还是知道的。到卢溪后这些年,我们有了自己的土地、房屋,官府有专门派人教家人耕作,这两年,已少有挨饿了,偶尔还能吃上肉。父兄也不用经常与人殴斗,让人担忧,姐姐嫁了一朝廷军官,那可是能管五十人的队官呢……”

  听着瑶女将她家中的情况讲来,注意到她那幽兰一般的笑容,刘承祐的心情也不禁好了几分,抚了抚她的脑袋。

  洗漱着装,注意到伺候技能熟练的秦黎,又注意到她不方便的行动,唤来孙彦筠,刘承祐话不多,意思却很明白:“封美人,带去坤明殿,拜见皇后,之后的事情,让皇后安排吧!”

  “是!”孙彦筠赶忙应道。

  显然,对于秦再雄献的这名瑶女,皇帝是很满意的。当然,对于那秦再雄,他心中的戒心反而越重。人家这般殷勤逢迎,或许只是为了取悦他这个皇帝,没有其他阴谋用心。

  然而,毕竟是刘皇帝,难免多思多虑。论迹不论心,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作为一个多疑的皇帝,更多的时候,还是习惯论心的。

第322章 土司制与辽使

  “参见陛下!”一大早,担任中书侍郎的陶谷便前来谒见。

  刘承祐正在进早食,喝酒红枣粥,见到陶谷,刘承祐态度很亲切,说道:“陶卿来了,坐!是否进食?今日尚膳监熬的粥不错,来一碗?”

  闻言,陶谷老脸顿时露出笑容,恭敬地应道:“谢陛下!”

  甭管吃没吃,能与皇帝一起用食,都算是一份恩宠,哪怕是只是一碗粥。而且,还喝得很香,陶谷这老东西,入了政事堂,当了宰臣,非但没有因事务操劳而身体亏欠,反而愈显精神,仅从其食欲就可知。

  见他干喝粥,刘承祐又对孙彦筠吩咐,再分他点菜,对于皇帝的体贴,陶谷更显示出一副君恩如海的感动模样。

  暖完腹后,刘承祐想起他这几日思虑的事情,直接向陶谷问道:“关于西南地区的治理问题,政事堂议得如何?”

  见皇帝关注此事,陶谷立刻将所议情况禀道:“回陛下,经臣等讨论,一致认为,针对西南诸部诸族,陛下所提‘土司’,确实可行。只是有几点,尚存疑议!”

  “说说看!”刘承祐看着陶谷。

  陶谷说道:“其一,陛下所言,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统其兵、世袭其职、世受其封,臣等以为是否与其权力过大,恐有尾大不掉之忧;

  其二,如今荆湖蛮民,陆续归化,朝廷又另出治策,臣等虑已归附蛮酋的不满;

  其三,西南广大地区,部族甚多,朝廷对其域况民情,实不熟悉,诸酋叛服如何,尚需审查,土司职位如何委派,发放多少,尚需考虑;

  其四,南粤所辖西部州县,是否囊括其中;

  其五,如若实行土司制度,对于土司,朝廷又如何管理、约束。”

  陶谷一口气说出五条,显然,他们讨论的问题,只怕还不止于此。而刘承祐闻之,非但不以为恼,反而显得很满意,平静地说道:“看来,诸卿确是进行了深入的考虑啊!”

  “为陛下分忧,是臣等应尽职责!”听此言,陶谷立刻应道。

  看这老家伙一脸恭顺的表情,刘承祐微微一笑,针对其所说,沉吟了一会儿,方才道:“西南地区,山高林密路远,交通不便,部族杂居,自古以来,朝廷都难以实现深入的统治,到我朝也一样。想要如中原州县这般,完全不可能,强行为之,只会引发动乱。

  关于土司的权力,其部族现实情况,本是如此,非短时间内可以改变。朝廷通过土司制度,承认诸部族酋长首领的权力地位,实则是对他们进行收买、安抚,获得他们的臣服,不求他们竭忠效顺朝廷,只要维护西南的统治秩序,巩固朝廷领土畛域,目的就达到了。

  至于对土官的发放,则正可对西南的蛮民部族,进行一次分化、整顿,臣服朝廷的,自可得到朝廷的封赏,承认他们的统治地位与权力。至于不服者,自当以武力讨灭,以震慑不轨者。

  实行土司的区域,则依具体民情而定,尚需仔细调查。这只是朕的一个想法,如要具体施行,还需综合考虑完善,时间尚且充裕,具体的细节还需诸卿斟酌。不过,待南方平定,就要紧迫些了!”

  “陛下所虑周全,臣敬佩万分!”不论如何,吹捧一下,总归不是问题的。陶谷朝着刘皇帝,又是抱拳作揖。

  事实上,关于土司制的想法,刘承祐也是取巧,毕竟是经过考验、经过证明的制度,还维系了数百年,这就证明了其可行性与先进性。

  另一方面,对于西南地区,刘承祐也没有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想要将之彻底消化。要知道,哪怕汉化程度已深的荆湖蛮民,刘承祐都是以招抚为主。

  在他的考虑里,只要承认朝廷的统治,形成稳定的发展,使西南地区成为大汉的实际疆域,那就算达成预期了。

  土司制度,说到底,也是羁縻政策的一种,以夷制夷,只是在西南地区的生命力的特别顽强。同时,因为地理因素,对于朝廷而言,也不怕其坐大,或许会生乱,但无法对朝廷统治核心造成影响。而土司制度,则将成为长期维护西南统治秩序的一道利器。

  当然,所谓改土归流,若没有土司,又何谈改之。

  “关于此制,只是朕的一个构想,西南的稳定,当然也不能单纯依靠夷蛮自治,还当辅以道司州县!”刘承祐又严肃地道。

  “是!”陶谷也郑重地应道。

  谈完此事,注意到陶谷,刘承祐反应过来,略带好奇地问道:“陶卿今晨单独前来,当有要事吧!”

  陶谷还在琢磨着“土司制”的事情,他先在这边得到了皇帝的圣意,等回政事堂,他的声音又可以高些了。

  此时闻言,他也回过神,思及自己的来意,陶谷以一种试探语气向刘承祐道:“陛下,辽使已来京数日,栖居礼宾院,是否接见?”

  闻此,刘承祐露出了少许玩味的笑容:“你若是不提,朕还真把他们忘了!怎么样,他们住得可还舒适?”

  “礼宾院已有妥善安排,无有任何慢待。不过,臣观辽使萧护思,是十分急切,想要觐见陛下!”陶谷道。

  “你以为如何?”刘承祐盯向陶谷。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0页  当前第48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86/98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汉世祖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