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汉世祖_分节阅读_第600节
小说作者:芈黍离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84 MB   上传时间:2024-03-17 08:35:40

  然而如今,河西复归大汉治下,商路却萧条冷清,来自关内、中原的商旅,往往至凉州即折返,不欲深入。

  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在于西域沦落于辽国的附属,任其盘剥。辽军西征之际,西域痛遭兵燹,生灵涂炭,城镇堕毁,战争使得丝路衰落,几乎断绝。

  这几年,西域局势暂宁,商道虽然重开,但受限颇大,一则契丹阻道,商旅顾忌,二则西域始终不见复苏之态。

  因此,臣以为,辽国占据西域,隔绝东西,已是河西恢复,走向繁荣最大的阻碍,也是整个西北地区发展的掣肘!”

  卢多逊陈述完见解,刘皇帝突然呵呵呵地笑出了声。见状,卢多逊脸上闪过少许尴尬,疑问道:“陛下,臣所言,有何不妥,引您发笑?”

  刘皇帝摇了摇头,说道:“朕笑的是,似乎有找到了一条北伐契丹的理由啊!”

  闻言,卢多逊神情一动,眼神却显得很平静,拱手说道:“汉辽一南一北,同为当世大国,虽则弥战十载,但实则暗中敌视,相互戒备。大汉籍驱逐契丹、收复中原以立国,两国积怨,已如东海之深,既不可测,更不可解。

  时下,风平浪静之下,必然潜流暗涌,两国之间,必然还有大战,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因此,臣以为河西之事,只是汉辽大局之下的一小部分,可随朝廷大略进展……”

  “要知道,今秋朕还同辽主会猎于塞北,相谈甚欢呐!”刘皇帝这么说。

  卢多逊拱手说:“臣自然有所耳闻,但以为那不过是两相试探罢了!”

  “能够看出朕有北伐之意的文武不算少,但能结合河西发展,联系国家战略,这样的人可就不多了!卢卿,看来朕还是小看你的大局观了!”刘皇帝淡淡一笑。

  对此,卢多逊终于谦虚应道:“陛下缪赞!臣只是久在河西,平日里多琢磨了些!”

  “还是让你琢磨出了点东西啊!”刘皇帝喃喃道,一双眼睛变得深沉起来了,其间仿佛隐藏着刀光剑影。

  “河西马政情况如何?据说胭脂山那边,每年都能出产不少军马?”沉吟几许,刘皇帝突然提道。

  卢多逊解释道:“陛下,胭脂山地境,水草丰美,实宜牧养,甘肃收复之后,河西便根据朝廷马政条令,圈地豢养马匹。

  虽然只数年,但如今胭脂山已成为西北最大的马场,除上贡中枢及满足河西驻军之外,还能向整个西北驻军输送军马!”

  “好!”刘皇帝简单一个字,掷地有声。

  “要北伐辽国,各种马匹将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刘皇帝说道:“胭脂山,朕定要去看看!”

  闻之,卢多逊当即道:“陛下,听闻那里有一匹汗血马,堪称马中之王,本待上计,便觐献宫阙,如今陛下亲至,可先行试骑了!”

  刘皇帝笑了笑,对卢多逊这种逢迎并不感冒,而是说道:“宝马良驹,若是养在宫厩,可就浪费了!”

  说着,刘皇帝对喦脱吩咐着:“通知赵国公,让他准备准备,明日随朕胭脂山马场。告诉他,要是能驯服那批汗血马,朕就赐给他了!”

  “以赵国公之英武,再是马中之王,桀骜不驯,也当臣服了!”卢多逊道。

  在姑藏城郭巡视了足足一个多时辰,纵然内侍不提醒,刘皇帝也得回去歇着了。为示荣宠,刘皇帝还是让卢多逊随驾。

  回到行在,卢多逊正欲请辞,宫人来报,甘肃将军折逋思忠奉诏来见!折逋思忠,便是六谷吐蕃部族的大首领了,标准的亲汉派,甘为朝廷奴仆的一个人,人如其名,这么多年了,始终兢兢业业,不曾有一丝一毫违逆,对朝廷更是毫无保留。

  六谷吐蕃在他的率领下,也格外顺服,在收治河西的过程中,也是出了大力,立下汗马功劳。而作为大首领的折逋思忠,也得到了朝廷的重视与信任,职居甘肃将军,负责回鹘的军务。

  用一个吐蕃人去约束回鹘人,显然其中有刘皇帝的意志。当然,如今的折逋思忠,可是时时以汉人自居,谁敢说他是吐蕃抑或温末人,他就跟谁急。

  对于这样一位忠仆,刘皇帝长居深宫,都有所耳闻。因此,得知其回凉州觐见,表现得自然也足够热情,当即命令宣见。

  “你的奏章中提到过,这六谷吐蕃占据凉州深谷要隘,对境内影响很大啊!”召见之前,刘皇帝却先和卢多逊谈及六谷部的事情。

  “不瞒陛下,确是如此!”卢多逊解释道:“六谷吐蕃,结成联盟,主政凉州长大百余年,在凉州根深蒂固,难以动摇。

  不提其他,如今凉州管辖部民,超过半数都是六谷吐蕃之民,他们都是先听部族首领之令,再遵朝之制。

  虽然在折逋嘉施、折逋思忠两代大首领的领导下,对朝廷日渐恭顺,勤恳纳税,但仅靠一两代首领,并非长治久安之策。

  因此,臣接下来,打算逐步拆分六谷吐蕃的这个联盟,此前,在扶持折逋思忠上位之时,其内部争斗矛盾已现,有分裂趋势,这可供行事。

  最主要的,是要改变他们以谷为聚,自成一体的生存状态,需要在六谷吐蕃部民之中建立权威,减少贵族、首领的影响,编户齐民,不能只落于形式……”

  卢多逊又是一番侃侃而谈,提到他准备向六谷吐蕃的动作,更是眉飞色舞的,这些可是他极其擅长的。当年,在针对夏州党项人的分化、收买时,他可是其中的主导。

  对于卢多逊的干练多谋,刘皇帝印象更深了,他只提到六谷部,他就能整出这么多想法来……

  而听其见解,刘皇帝实在忍不住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看来你在河西,有的是事情要忙了!朕期待着河西大治的那一日!”

第196章 开宝八年

  在连续接见河西主要将吏,听取地方军政情况之后,刘皇帝的日子便彻底清闲下来了,与过去明显有不同,以前是假清闲,这次是真的。

  待在京中的时候,朝政运转、官吏表现都在他眼皮子底下,他也随时可以插手,因而往往稳坐钓鱼台,淡然处事。

  但到凉州之后不同,三九寒冬,冰天雪地,几乎把姑藏城隔绝成一座孤岛。虽然对外交通并未真正断绝,来自洛阳甚至开封的一些奏章仍旧能够呈与御前供他审阅,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刘皇帝这心里也就开始泛起嘀咕了。

  他忍不住去想,洛阳朝堂的局势究竟如何,当真如奏章所报的那般平静?一切事务当真有条不紊?赵普、宋琪等臣应当不会辜负他的期望?

  虽然自信乃至自负于他对帝国的掌控,但性格使然,刘皇帝也总是忍不住多几分疑心,哪怕来自各方面的情报,都向他表示,在离京出巡的这段时间,朝局稳固,民生安定……

  说到底,还是太闲了,闲下来就忍不住胡思乱想。此番并不是刘皇帝离开京城最长的一次,但却是走得最远的一次,又受“困”于凉州,头一次有这样的经历,让刘皇帝感到不安了。

  在京中的时候,不论春夏秋冬,刘皇帝还能随时出去,游猎赏景,明察暗访。在凉州呢,除了窝冬,刘皇帝也实在没有太多溜达动弹的兴致。

  不过,刘皇帝终究是不会过于寂寞的,由于随驾并不缺后妃宫人,时逢冬季,过得却是春意盎然的日子。禁欲养生的刘皇帝,放松了对自己的克制,高、折、郭、耶律诸妃,各有宠幸,或许就是在灵与肉的深入交流中,刘皇帝心中的烦躁与不安也随之消解不少。

  开宝八年,从元旦到上元,年初最重要的两个节日,刘皇帝都是在凉州过的。虽然场面上不如在京畿时那般隆重,但同样热闹,且别具特色,也给刘皇帝以及来自朝廷的贵人们一些新奇的体验。

  同样的节日,不同的过法,虽然知道背后有官府的安排推动,但还是让刘皇帝见识到了一番诸族百姓同庆新年的和谐融洽场面。

  把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深入推广于河西,这也是卢多逊准备做的。而根据当地的反馈,姑藏官民还是头一次这般热热闹闹地庆佳节,迎新春,这都是天子驾幸带来的影响。

  开春后的凉州,气候比起隆冬时的酷烈,已然缓和许多,但仍旧寒冷。刘皇帝在中原待的二十多年,生活习惯上早就是个中原人,因此对于凉州表现得很不适应,同时,随时能够感受到两地的差异与不同。

  但相同的是,开春之后,凉州百姓们便已进入了忙碌的劳作当中,一年之计在于春,甚至比起中原百姓,要更加勤快。

  毕竟,大部分人都是苦苦熬过一个冬季,如果不能在新的一年里,把握住农时,及时工作,只怕又要面临严峻的生计问题了。

  而刘皇帝也可窥见一丝正常情况下凉州的景象了,道路之上,也开始出现东西交流的商队了,一批一批的,规模虽然不大,但属于早起的鸟儿。

  新春的河西城镇,在去岁冬季中消耗了大量的物资,这个时节,只要贩点东西来,就不愁市场,不怕赚不到钱。

  其中,尤以姑藏城为甚,不只因为这是河西首府,还因为皇帝驾临,不提其他,就凭生多出的七八千人,人吃马嚼的,就能创造出大量的市场需求。不得不说,刘皇帝出巡,在刺激消费上,还是有积极意义的,当然,前提是后边得把所费钱粮给如数补上,否则,买单的还是地方官府与百姓……

  还有更早的,就是那些还没开春,就开始贩运物资的行商旅人,但那都是些下层穷苦黔首,赚的也是。一般有些财产的人,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冒那险,吃那苦。

  一直以来,刘皇帝都以体察民情,拂恤百姓自居,每出巡,也少不了走访民家,察问生计。而他也清楚,大汉百姓的生计,并不如奏章上呈报的那般安康,但是近几年了,他心中实则生出了几分自负与得意。

  在刘皇帝看来,他已建立了一个太平世道,与百姓与安定,并且早早得预料到百姓在新时代环境下对生计水平更好的追求,并以此制定推行政策。

  如今大汉子民的生活,纵然谈不上康泰,甚至无法做到人人温饱,但是,刘皇帝自认为大汉百姓的生活还是有进步,看得见未来,摸得着希望的。

  他在几次出巡中,所走访的百姓人家,每家每户,哪怕最穷困的,也能维持着基本的生计需要!许多亲眼所见的并乐意去相信的事情,也让刘皇帝有了极大的自我满足感。

  他知道在很多地方,条件艰苦,黎庶困难,但实则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直到往大西北走这么一遭。

  西北为何以民风剽悍著称,就是因为艰苦恶劣的环境,与人斗,与自然斗,为基本的温饱而奔波劳碌甚至搏命,以磨砺出那天下闻名的强悍名声。

  刘皇帝也是在亲自视察过后,方才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他的大汉帝国并没有表面上那般美好,有衣食富足者,同样不乏嗷嗷待哺者……

  过去那些莫名的甚至狂妄的自信,如今思来,却有些可笑,让刘皇帝心头还有种郁闷感。同时,一直以来,刘皇帝对于西北地区,始终带有隐忧,常有忌惮萦绕心头。

  天下未乱蜀先乱,但历代王朝,除了面临来自塞北胡族的威胁外,最容易生乱的,就是西北地区。从历史来看,西北以其特殊的地理情况与复杂的民族情况,天然得带有动乱风险……

  如今,他也觉得那种顾虑,是正确的,并不是杞人忧天,西北问题还是得正视,得重视。

  原本,对于西北刘皇帝是有一些想法的,但走一趟,也按捺住了。是关于驻军戍卒的供给问题,为了维护西北的安定,朝廷在西北地区一共屯有十万军队,在过去的数年之中,这些军队主要还是由朝廷供养的。

  然而,几年下来,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要在庞大而遥远的西北地区,供养十万基本脱产的军队,财政压力太大了。

  但为西北疆土的巩固,又不得不坚持,困则思变,财政司那边,就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几度向刘皇帝进言,要么削减西北驻军,要么降低标准,要么由西北四道承担更多供给责任。

  对于财政司的提议,前两条刘皇帝是直接枪毙的,只有第三条,有可操作的空间。过去,为了加强中枢朝廷对地方军队尤其是边军的控制,其兵甲、钱粮之供给,都是由兵部统一调度的。

  这在大汉的军事体系中,也实行了二十多年了,但随着疆域的扩张,戍所戍卒也随之增加,朝廷的面临的供馈压力也自然而然大涨。

  到如今,完全依靠朝廷去供血输血,已然显示出其落后性,效率低下,且人物力浪费颇多。大汉朝廷是不乏睿智之臣的,宋琪还朝就向刘皇帝提出此弊端,思来想去,刘皇帝觉得对边军的供养,还是要朝廷与地方结合起来。

  原本,就打算从西北试行改革,拟出一套合理且平衡供馈制度。但这一路从丰州经灵州至凉州,刘皇帝发现,这事还真不能操之过急,至少不能贸然给西北道州加重负担。

  或者说,目标范围缩小些,先在关内道试行,那里政治、经济基础都要扎实些,榆林、陇右、河西则看看效果再说。

  事实证明,刘皇帝西巡的意义还是明显的,否则,没有这亲眼所见,他将直接在西北试行边军供馈新制了……

第197章 刚愎依旧

  春寒料峭,直侵肌骨,但对于刘皇帝而言,却也解了身上一些束缚,可以出城逛逛,到处走走看看。

  在这样的情况下,刘皇帝带着人外出,于祁连大雪山下郊游射猎。虽然在这并不是个适合打猎的时节,甚至看不到什么宜猎的动物,但刘皇帝仍旧乐在其中,或许他的兴致根本不在猎物身上。

  “许久没有这么畅快了!”伴着一阵高昂的嘶鸣声,刘皇帝驻马,解开缠在脖子上的围巾散热,欣赏着雪山河谷的清寒景色,对随众感慨道,一脸的痛快表情。

  “前段时间,着实是憋坏了!”紧随刘皇帝之侧,乃是赵国公刘昉,闻言附和道,也是一副多动的表现。

  明显,对于精力旺盛的刘昉而言,过去的那段时间,他更加难熬。因此,得知刘皇帝出游,他是急急忙忙地跟着前来护驾。胯下是匹异常雄骏的汗血马,胭脂山一行,刘昉也不负刘皇帝所望地制服了这匹马王,当时几乎竭力……

  “憋坏了,那就多跑跑!在城中待久了,朕感觉人都快发霉了!”刘皇帝笑声畅快,显然,出来跑一跑,整个人的精神心情都改善许多,几乎换了一副新的面貌。

  当然,刘皇帝最大的变化,还得是那发福的身是,脸上、肚皮、腹部都长肉了,这一回,是没能控制住。随着年纪的增长,刘皇帝除了长老、长残之外,也有长胖的趋势了……

  “爹,我们比一比如何?看谁先回到姑藏?”刘昉主动提议。

  闻之,刘皇帝手中马鞭甩了甩,笑骂道:“你是要看我出丑吗?还是要来欺负你老子?要比,找杨延昭、李继隆他们去!”

  见其反应,刘昉不由嘿嘿一笑。

  此地距姑藏城约三十里外,处于大雪山东麓,峰峦叠嶂,萧瑟凄清的气氛并没有多少改变,但解冻的谷水,已然活跃奔腾向东北,继续滋润着凉州大地,释放着生机的气息。

  谷水是凉州境内最大也是最主要的水脉,发源于祁连山,由南向北,一直流入沙漠中白亭海。流域所过,乃是大片的平原盆地,也是千百年来,凉州农牧兴旺成为河西中心的基础。

  面向山口,地处上游,没有支脉汇聚,水流不算湍急,水势也不大。河上弥漫着寒气,水面尚且漂浮着些许冰渣,清楚地告诉人们,这水,还冷。

  “天气回暖,谷水都解冻了,行营将士怎么样了?不会都和朕一样,懈怠了吧,还能行军吗?”目光犀利,仿佛能穿透谷水上弥漫的寒雾,刘皇帝淡淡道。

  “陛下放心!”同样随驾的罗彦瓌当即保证道:“将士虽然停驻已久,但日常的操练从未放松,更不敢懈怠,行进攻防,绝无问题,必能守护陛下周全!”

  闻之,刘皇帝露出了点笑意,遥指西北,道:“可以继续西行了吧!”

  果然,刘皇帝西巡之意犹未打消,熬过一个寒冬,意欲反倒更加强烈了。对此,罗彦瓌面露迟疑:“这……”

  “怎么,还有什么顾虑?”刘皇帝脸一板,表情显得严刻。

  见状,罗彦瓌赶忙道:“行营停驻于此,各项物资消耗巨大,如今已显空虚,如欲继续西赴,河西官府恐怕也不能提供更多粮秣被服了,需要大量补充之后……”

  听其言,刘皇帝大手一挥,几乎粗暴地打断他:“辎需短缺,设法补充即可!这个问题,似乎并不难解决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0页  当前第60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00/98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汉世祖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