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汉世祖_分节阅读_第741节
小说作者:芈黍离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84 MB   上传时间:2024-03-17 08:35:40

第16章 诸般滋味在心头

  夕阳无限好,低悬于天际,释放出无限光芒,将碧空下的白云染红,也给开封的宫室然上了一层绚丽的色彩。

  素以威严肃穆著称的崇政殿,在落日光辉下,也显得金碧辉煌了。经过一日的曝晒,崇政殿周边还是暖烘烘的,因此,殿宇的门窗户扇全都张开着,以免闷到了皇帝陛下,即便如此,也难以彻底消除那丝丝炎热。

  静室之中,刘皇帝披头散发,一身单衣,慵懒地躺着那张他用了十多年的躺椅上,轻轻地摇动着。

  日暮的清风渗入,吹得四周高挂的轻纱帷幔不住晃动,张德钧则躬身立于御前,手里拿着一柄蒲扇,轻柔且有规律地扇着风。

  这本该是执扇宫娥的工作,不过,刘皇帝要单独见张德钧,其他人都得退避开,给二人留下空间。

  包括内侍头子喦脱,也不得不离得远远的,亲自阻止其他人打扰刘皇帝的同时,也按捺不住好奇,集中精神,竖起耳朵,目光不住得往室内看。

  但显然,白费功夫,根本听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张德钧那厮,在自己面前说话声音那般响亮,到了官家面前,竟如蚊呐。

  注意到侍候在刘皇帝身前的张德钧,撅着屁股,弯着腰,怎么看怎么讨厌。小人!佞臣!鹰犬!这是喦脱给张德钧的评价。

  “事情就是这样,还请官家审鉴……”这边,张德钧可不知道喦脱对自己的中伤,一心一意地汇报着调查情况,说完,腰弯得更低了,小心翼翼低等待着刘皇帝的回应。

  而刘皇帝听到这些情况,一时没有作声,良久,也不见动静。等张德钧谨慎地抬头时,却发现刘皇帝表情,有些复杂,那只能用复杂来形容了。

  并没有张德钧所想象的震怒,看起来很平静,但是张德钧坚信,那平静的面孔下必然隐藏着汹涌的情绪。

  官家的胡须在清风下微微摇曳,眼角微微抽搐了几下,使得皱纹格外清晰,从来冷静深邃的眼神,此时也显得有些空洞,目光也是散漫了。

  这样的刘皇帝,哪怕是张德钧也很少见到。刘皇帝只是抬了下手,吓得张德钧麻利地埋下头去,仿佛希望刘皇帝不要注意到自己一般。

  “把你调查结果的章程,给朕看看!”刘皇帝就那么摊着手。

  闻言,张德钧不敢怠慢,也顾不得扇风了,迅速从怀中掏出一份奏章。这份奏章中,除了张德钧亲自写的调查报告之外,还包括所涉及一系列相关调查对象的口供证词。

  从证据属性而言,这些东西,都构不成一条完整的证据链,但是,调查的方向指向亲王府却是事实。

  而在这种事情上,需不需要证据,都不重要,关键是看刘皇帝怎么看,怎么想。至于张德钧所想的,完成任务即可,实事求是地来,也不求有功了,只望官家不要迁怒到自己身上就谢天谢地了。

  自己是什么情绪,大抵刘皇帝自己都不清楚,对于这样的结果,并无意外,甚至有所估计,但真正收到皇城司报告时,那也是千般滋味一齐涌上心头,理解与失望并存,反倒是没有多少愤怒。

  对于刘煦,刘皇帝自然不可能没有感情,这毕竟是自己的第一个儿子,再加上出生即丧母,赤子孤儿,过去也难免多几分怜惜。

  虽然立了刘旸当太子,但对于其他皇子,尤其是年长的几个儿子,刘皇帝同样是寄托了不少心血的。

  不只因为站在一个帝王的立场,也有一份父亲的情怀在里面,哪怕是此刻,刘皇帝还能回忆起,当初刘煦少时,那早慧恭孝敬、令人喜悦的模样。

  只是如今,儿子长大了,独立了,有自己的想法了,也不好管了,至少不便再从父亲的身份去教育了。

  殿中,刘皇帝还是以那个姿势躺着,看起来仿佛有些无力,翻看奏呈的响动也盖过了细微的风声。

  张德钧见状,又轻轻摇起了扇子,迟疑片刻,仍旧压低声音,道:“官家,这些只是那些士子、商贾的口供,并不能说明什么,或许,其中有其他什么隐情……”

  “怎么?”听其言,刘皇帝停下手中的动作,抬眼瞥向张德钧:“你觉得,朕还需要你来安慰吗?”

  “小的不敢!小的多嘴了!”刘皇帝的眼神,让张德钧有种心惊肉跳的感觉,赶忙低眉顺眼,再不敢多嘴。

  只是一份不怎么厚的奏呈,刘皇帝却翻看了许久,他也有许久,没有如此细致地阅览过书文了。

  又过了好一会儿,刘皇帝将这些书文轻轻地放到边上的小案上,仍未作话,只是静静地靠在那儿,表情已然彻底归于沉寂。

  这让张德钧更加忐忑了,虽然他也有些不清楚,自己担心什么,只是觉得这静室内的气氛格外压抑,也感觉到这个状态下的刘皇帝很危险。

  踌躇几许,张德钧还是硬着头皮道:“官家,据下属调查,给事中慕容德丰也在安排人,秘密调查此事经过。”

  “哦?”果然引起了刘皇帝的注意,也给出了一点反应。

  “也有所觉察啊,若是毫无所觉……”刘皇帝呢喃着,低吟声让近在身前的张德钧都没能听清楚。

  闭眼思索良久,就在张德钧腰直泛酸,以为刘皇帝要睡着了之时,再闻天音。

  动作很慢,语速很缓,但语气格外严肃:“听好了!”

  “是!”张德钧立刻打起精神。

  “此事调查,到此为止!”

  “是!”

  “朕听说,东京城内近来流言蜚语颇多,市井小民议论纷纷!”刘皇帝继续道:“朕不希望又关于此事进一步的谣传出现!”

  “是!”

  “此番调查的探事官吏,该奖则奖,但是,不许有泄密,尤其是涉及到的所有一干人等,怎么处置,不用朕交待吧!”刘皇帝做此吩咐时,看向张德钧的眼神不带任何感情:“倘若让朕听到什么流言,那朕不找其他人,拿你是问!”

  面对刘皇帝这有些不讲道理的威胁,张德钧心头有些委屈,但更多的还是紧张,早有先见,查这种事,很可能给自己惹麻烦。只能说,果然。

  “退下吧!”刘皇帝以一种懒得动作的姿态抬了下手,指着案上的那份奏呈:“把这些,拿去烧了!”

  “是!”此时的张德钧,似乎只会应是了。

  待张德钧毕恭毕敬地退下后,喦脱迅速凑了上来,想要照看一下刘皇帝,但见刘皇帝那漠然得令人生畏的表情,也不敢多说话,只是拿起蒲扇,接过张德钧扇风的重任。

  此时的刘皇帝,所有的情绪都归于平静,面容平和,双目有神,只是脑子里杂念纷飞。

  关于此事,换作任何一个人,比如哪个大臣,就算是赵普,如果为了打击政敌、排除异己,那来自刘皇帝铁拳将直接砸过去。

  但偏偏,是自己儿子,是自己最不愿意见到的一种情况,这让他恼火之余,也有种神伤无奈之感。

  自古以来,再英明神武的帝王,在面对继承人问题的时候,总会显得迟疑、谨慎。到了刘皇帝这里,也一样。

  虽然他已经早早地确立了太子,但是,一切也并不能如其愿地平稳度过。这么多儿子,牵扯着那么多政治势力,宝座之位却只有一个,就算他是刘皇帝,又哪里能禁锢住所有人的思想,让他们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来?

  哪怕是平民百姓,因为家产继承问题,尚能闹个头破血流,更何况这至尊之位呢?

  刘煦的问题,并不值得意外,这其中,显然也有刘皇帝个人的问题在。一方面立了太子,一方面又要给他压力。一方面给皇子们权,委以重任,培养能力,一方面又要他们安分守己,不要生出异心,兢兢业业为朝廷效力办差,这可能吗?

  刘旸的太子之位,如今绝对是稳当的,哪怕多疑如刘皇帝,也没有多少猜忌,是一心要将江山社稷传给他的。经过这么多年的培养、历练、考验,刘皇帝也相信将来刘旸能够接自己的班。

  但是,事情又哪里能有个绝对?至少在刘皇帝这里,总是有危机感的,除非他驾崩了,脑子停止转动,那么一切方能顺遂。

  而经此事,显然也引起了刘皇帝在继承人问题处置上的更多思考。刘煦过去,在朝廷任职办差,一向是认真踏实,少有疏漏,也没表现出任何异样,何以突然蠢蠢欲动了?

  刘煦如此,那刘晞呢?刘昉呢?甚至是那个看起来向来懒散不上进的老五刘昀呢?老七吴公刘晖,与江南那干文臣走得可近;老九刘曙历来轻狂,若是也生出夺嫡之心也不是可能;就是年仅十六岁的十皇子刘昭,他也是符后的儿子,是刘旻过继魏王后唯二的嫡子,他会不会有想法呢?

  儿子多了,固然多子多福,但对于天家,对刘皇帝而言,就未必如此了,更何况,这些儿子都不是常人,背后也牵扯着诸多利害关系,就更让刘皇帝心头不是滋味了……

第17章 板子终究落下来

  刘皇帝又睡懒觉了,不只懒得起,甚至懒得醒。窗棂虽然极力阻止着阳光,但渗入的光线仍旧将寝殿照得亮堂。

  这里是坤明殿,刘皇帝昨夜再度驾临此殿。这也是一种习惯了,每当刘皇帝遇到什么难以开解的难题抑或心情不畅时,都会来找皇后,寻求安慰。

  虽然近来后宫中刘皇帝最宠爱的是小周宜妃,但皇后这里,才是刘皇帝心中最为柔软的港湾,聊以寄托的地方,这是其他任何人都难以相提并论的。

  大概是被那明亮的光芒撩拨得受不了,刘皇帝终是睁开了双眼,脑袋还有些昏沉,两眼有些难受,抹了两下眼垢,又揉了揉额头,方才有所清晰,入目所及,能看到一些光晕,竟有种恍若隔世之感。

  “醒了?”皇后熟悉的声音响在耳畔。

  眼帘中,符后正坐在榻边,穿着一身单薄夏裙,没有任何妖艳诱惑,头发虽只简单地盘起,但一举一动,都透着端庄。

  到了刘皇帝与符后这个年纪,这个状态,这个阶段,两者之间早已没了肉体上的激情交流,更加注重精神的和鸣。当然,很现实的是,皇后也确实韶华不再,容颜逝去,刘皇帝真有那个冲动时,宫里有太多更吸引他的美人。

  “什么时辰了?”刘皇帝晃着脑袋,醒醒神问道。

  “不算晚,还未到巳时。”符后轻声道。

  “你这是在取笑我了。”闻言,刘皇帝苦笑道,打了个呵欠:“比起当初,我真是越来越懒惰懈怠了,若不是有刘旸与赵普等臣僚帮衬着,只怕那纷繁的国务、如山的奏件就要把我压垮了!”

  再度打了个长呵欠,刘皇帝嘴里絮絮叨叨的:“近来,时感困倦,长睡不醒,你说,我这身体是不是出现什么毛病了?”

  “又胡说了!”听其言,符后顿时一瞪眼,道:“我也问过孙太医了,据他所言,你是忧思过度,劳神伤体,近来又多疲累,只是需要休息静养。”

  “太医的话不可全信!”刘皇帝一副我很懂自己身体的模样,道:“从泰山回来,也有一段时间了,也歇了这阵子,似乎并没有什么缓解。我看这些太医,还是心存顾忌,不敢往坏了说,更不敢大胆究治……”

  听刘皇帝这么说,符后一双眼眸注视着他,悠悠说道:“以我之见,你这不是身体有疾,而是有了心病!”

  刘皇帝顿时笑了笑,淡淡地一摆手:“何来的那么多心病!”

  符后也不与之争辩,招来两名端盆捧盥的宫娥,说:“先洗漱一下吧!”

  自觉嘴里的难受,刘皇帝也不推辞,在宫娥的伺候下,刷牙漱口。符后则亲自挤着面巾,递给刘皇帝,擦完脸,刘皇帝的精神才好了些。

  毛巾有人挤,鞋有人穿,头发有些梳,衣服有人穿,这便是刘皇帝朴实的帝王日常习惯了。大概也就用膳吃饭,需要刘皇帝自己动筷子,毕竟还没老到要人喂到嘴边的程度。

  夫妻二人用食之时,倒没有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符后也终于开口问了:“官家又遇到什么烦心事了?”

  “啊?”刘皇帝手中的筷子顿了下,夹着的一小片笋片都差点落到食案上,抬眼看向符后,故作茫然地说:“如今天下承平,朝政稳定,内外无事,我垂拱而治,哪里来的烦心事?”

  “内外无事?登闻鼓案闹的沸沸扬扬,我安居深宫,都听说了!”符后玩味地看着刘皇帝:“再者,你若是心里没事,怎会想到来坤明殿?”

  一听此言,刘皇帝立刻道:“这是哪里话?我是皇帝,你是皇后,没事就不能来坤明殿看看你吗?”

  大概觉得说服力不足,刘皇帝又补充了一句:“今后,我会常来的……”

  符后的关注点自然不在刘皇帝这显得吝啬的保证上,目光在他脸上停留了片刻,问:“睡了一晚,心情可曾好转几分?”

  “差不多了!”李皇帝脱口而出,随后反应过来,有些“恼羞成怒”地道:“你不用多心了,我能有什么事,一切都好得很!”

  说完,便埋头去解决那碗多包粥了。见其状,符后轻轻一笑,平和地道:“我也不多问,你调整过来便好!”

  “嗯……”刘皇帝囫囵地应付一声。

  关于皇子夺嫡的事情,刘皇帝当然不可能与皇后讲明的,夫妻之间再是琴瑟和鸣、相敬如宾,也不可能。

  毕竟,这牵涉到国本,更重要的是,她是皇后,是太子的母亲,在这一点上,刘皇帝心中也免不了多留几分心思。

  谈太子,谈刘旸,夫妻俩可以无话不说,但皇子之间争斗的话题,实在不便言讲。而刘皇帝之所以来坤明殿,还真就是苦思许久,心情不畅,下意识要找一个心安的地方,好好睡一觉。

  效果自然还是有几分的,离开坤明殿时,刘皇帝脚步是从容的,表情是平静,嘴角甚至还能瞧见点细微的笑意。

  虽然到目前为止,刘皇帝仍旧没有想好,仍旧难以拿出一个妥善的办法。在他心中,也还没有一个定论,接下来在这方面的尺度分寸如何把握,对诸皇子如何安排,如何保证帝位的平稳过渡继承。

  但是,这都不足真正让刘皇帝长时间困囿其中,只要他刘皇帝还在,那一切都还在控制之内。

  重要的也是这一点,不能脱离自己的控制,眼下,既然已经冒出了皇子相争的苗头,那他也要做出些应对来,至少,不能放任,不能继续给刘煦等皇子以错觉。

  尤其是,使出类似在登闻鼓风波中的这种手段,这是断然不容许的。当有一日,能够为争夺皇位而不择手段之时,那还有什么事是做不出来的?

  以刘皇帝的性格,显然是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发生,也不容许。要是为此,而引起朝廷党争,影响到国家利益,损害到江山社稷,那就更该打击了。

  刘皇帝的忧患意识,或者干脆地说就是多疑,也使得他总是不免往最坏的方向去考虑,而在次前提下,也就能多些警惕与防备。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0页  当前第74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41/98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汉世祖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