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汉世祖_分节阅读_第862节
小说作者:芈黍离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84 MB   上传时间:2024-03-17 08:35:40

  “官家龙精虎猛,身体强健……”一番虎狼之词从小周红唇中脱口而出。

  刘皇帝笑了笑,却没接话,自己的身体情况,他可清楚得很。早年身体的过度透支,再加上在房事上也并没有太大的节制,这年纪越大,便越感无力,难有作为了。不过,在这方面,刘皇帝倒是也看得开,该享受的,也早就享受过了,不说心如止水,却也不会为此感到羞恼。

  二人相拥着,私谈几许,刘皇帝忽然注意到帘外逡巡的人影,立刻道:“谁在外面,喦脱?”

  “回官家,正是小的!”喦脱小心的声音传来,隔着帘幕,也能隐约看到他卑敬躬身的动作。

  “何事?”

  “官家,卢国公府来报,卢国公赵匡赞于今晨去世了!”喦脱禀道。

  “哦?赵匡胤死了?”或许是没听清的原因,刘皇帝意外道。

  喦脱明显顿了下,而后重复一遍:“回官家,是卢国公赵匡赞!”

  刘皇帝这才反应过来,自己搞错了,不过,也没有任何不好意思。沉默片刻,方才露出一抹感伤,说道:“怎么说去就去了!朕记得,昨夜还和他金杯共饮啊!”

  “朕又去一柱国大臣啊,乾祐二十四臣,硕果犹存几颗啊!”刘皇帝感慨道。

  事实上,随着赵匡赞这一去,名噪一时的乾祐二十四臣,至今也只余寿国公李少游、荣国公赵匡胤以及温国公向训了。

  而刘皇帝还不知晓的是,赵匡赞在昨夜寿宴结束回府后,便倒下不起,直至弥留,不过,后事他早已安排,但就是一直硬挺着不肯咽气。直到从家人口中,得知子时已过,方才归天,心心所念,只是不敢在刘皇帝生辰当日去世……

  “官家,还请节哀!”见刘皇帝面露感伤,周宜妃轻声劝慰道。

  “故人持续凋零,怎么不哀?”拥着小周的手稍微收了收力,刘皇帝感慨一句,然后吩咐道:“卢国公后事,一切依仪制而行,让太子与赵王代表朝廷,一尽哀思吧!”

  “是!”喦脱应了声,略作迟疑,又道:“得知陛下醒来,太子与诸位大臣正在殿外等候,希望能面圣问安。”

  “嗯?”刘皇帝发出一道疑声,道:“怎么,他们精力这般好,都不用歇息睡觉,一直在外侍候着?”

  喦脱沉默了一下,方道:“是!”

  “呵呵!”刘皇帝冷笑两声:“这些人,究竟是希望朕醒过来,还是希望朕醒不过来啊?”

  这话一出,怀中的周宜妃下意识地缩了下头,而隔着一道帘幕,也能感受到喦脱的惊惧。

  刘皇帝沉吟几许,而后道:“你告诉他们,朕一切尚安,不必挂念,让他们各归其府,好好享受他们的休沐!”

  “是!”

  “另外,把张德钧给朕叫来!”刘皇帝语气生冷得可以。

  “是!”喦脱不敢怠慢,赶忙去传话了。他也意识到,恐怕又要起风波了,否则,怎么又出动皇城司?

  没有多久,皇城使王继恩匆匆前来见驾,不过,第一时间,仍是关心刘皇帝的身体,那忧切之情,动容模样,倒也有些令人感动。

  刘皇帝靠在御榻上,当着周宜妃的面,直接交待道:“两件事你去办。其一,派人去华山找找陈抟道人,就说朕又想他了,请他来洛,给朕再讲讲道。其二,去查一查,昨夜寿宴后,公卿大臣们的反应,他们说了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事无巨细,朕要知道!”

  “是!”王继恩同样没有任何犹豫,受命而去。

第275章 寇老西第一谏

  皇城司的效率还是很高的,不过半日的时,便回宫来复命。

  年纪大了,睡眠难足,醒的早,起得早,不过这一日,刘皇帝却难得地睡了个懒觉,一直到日上三竿,方才起床收拾。

  王继恩赶到垂拱殿时,刘皇帝又在殿前晒着太阳,昏昏欲睡,只是躺椅边上的小案上,象征性地摆着一些奏章,都是一些谏章,事务性的章程基本还是先送往政事堂,以免刘皇帝“误事”。

  “就这些?”看完王继恩的汇报,刘皇帝偏头瞥了他一眼,问道,语气中仿佛带着少许的遗憾。

  王继恩的奏报中,详细地记录了昨夜刘皇帝宿醉时,公卿大臣们的反应,但若说其中有什么问题,却都只是臣子们对刘皇帝关切的。

  地位高的人,知道分寸,一般人,在大汉朝廷如今的氛围中,胆敢放浪狂悖官员,也实在是不多了,自上而下,都是谨言慎行的。

  “不敢欺瞒官家!”面对刘皇帝的疑问,王继恩迟疑了下,小声道,在这件事上,他还是心存谨慎,不敢随便添油加醋,以免反噬。

  “太子与诸王是朕的皇子,众宰相是朕的股肱,他们逗留不去,以表关怀,是忠心的体现。其他人呢?”刘皇帝在那里嘀咕道。

  王继恩闻言,心中暗道,其他人也是您的臣子啊……

  不过,大概是明媚的阳光,给刘皇帝带来了不少温暖与光明,心中的戾气也消散许多,终究是按捺下了心思,不打算再拿此事做文章。

  把手中的奏章往身边一递,冲喦脱吩咐道:“人家关心朕,朕不能无所表示,上面记录的名单,每个人都予以赏赐,一人十贯,略表心意吧!”

  “是!”

  “你退下吧!”看了王继恩一眼,刘皇帝淡淡道。

  “小的告退!”

  王继恩恭敬而去,刘皇帝习惯性地望着他的背影,目光平静,竟至漠然。王继恩此人,确实是比较好用的,也一直是刘皇帝手中一把锋利的刀。

  不过,这些年此人私心是越来越重,也越来越好享受了,当年与赵普的往从甚密,刘皇帝虽然最终轻轻放下,但这件事,刘皇帝可一直记着的。

  与几番整饬的武德司不同,对皇城司刘皇帝虽然有过一些动作,掺过一些沙子,但始终没有大动干戈。如今,随着刘皇帝的心态变化,对皇城司,显然又有想法了。

  废黜是不可能的,但整顿也是必要的,皇城司也不会有任何特殊。而真正要起到效果,首当其冲的,恰恰是这个一手组建皇城司,并连任了二十多年的皇城使。

  慢慢地从凝思中恢复平静,刘皇帝淡淡然地笑了笑,随手拿起小案上的一道奏章翻看,有些意外的是,这是寇准的谏章。

  在此前殿试的最终排名中,经过综合评定,寇准被定为殿试第二,拿了个榜眼,状元之位则被渤海士子胡旦夺去了。

  理由也很现实,胡旦年纪更长,名声更大,履历更丰富,而才学同样卓著,相比之下,寇准就实在太年轻,点为榜眼,就已经算破格抬举了,这毕竟是开宝二十三年了……

  琼林宴后,今科所录之士,也被迅速安排下去,寇准则被分到了都察院,担任“见习御史”。而这份谏章,已经是两日前便提交上来了,今日才被刘皇帝翻到。

  对于“寇老西”,刘皇帝多少有些印象的,因而,也带着些好奇,想看看这初入朝堂的寇准,第一道上达天听的谏章都说了些什么。

  稍微浏览了一会儿,刘皇帝轻松的神情不在了,眉头甚至逐渐蹙起,看得一旁的喦脱心惊胆战的。心中暗骂,哪个不知死活的言官,说了有什么狂妄之言,惹恼了官家。

  “去,把那寇准给朕叫来!”

  寇准?喦脱愣了一下,很快反应过来,赶忙道:“是!”

  正值嘉庆节休沐期间,朝廷诸部司,除了必要的当值人员在衙内,大部分都放假了。不过,像寇准这种初录取入仕的进士,自然得多多表现,待在衙内,随前辈同僚们学习。假期对他们而言,是奢侈的东西。

  当然喦脱派出的内侍到达都察院,宣召寇准之时,自然轻松地便找到人,而对于刘皇帝的召见,寇准不惊不讶,面色平静,整理衣冠,便跟着进宫,而与他同期进入都察院的那些同僚们,则是羡慕嫉妒恨了。

  对有的大臣而言,见刘皇帝是一件恐怖的事情,但对这些还没在朝廷这座大染缸里洗礼过的年轻官员,那可就是无上的幸运了。

  刘皇帝算是深谙躺平之道了,寇准匆匆来到御前时,他还缩在躺椅里边,只是头顶撑了一把华盖,春光再是美好,也受不了一直吹。

  “小臣寇准,参见陛下!”小心地瞄了眼刘皇帝,寇准恭敬拜道。

  这还是寇准第一次见刘皇帝,不论是殿试还是琼林宴,刘皇帝都没露面,至于昨夜的嘉庆寿宴,他可没资格上殿。

  刘皇帝像是醒过来一般,两眼惺忪地打量着寇准,或许是受“历史名气”的影响,刘皇帝总觉得,此时的寇准,虽然年轻,但已经透着一股刚毅的气质,仿佛浑身上下都带着棱角。

  “免礼!”良久,刘皇帝开口了。

  或许是心理天生强大,面对刘皇帝审视,寇准始终保持着平稳,但听到“免礼”二字,还是让刘皇帝察觉到他身体细微的松懈动作。

  随手拿起那份奏章,刘皇帝问道:“以你的聪明才智,应该知道朕召见你的原因吧!这封谏章,是你手书?”

  寇准满脸的严肃,拱手道:“是!”

  “真是意气风发啊!才初入仕,便忙着为朝廷建言献策了!”刘皇帝笑了笑。

  寇准应道:“臣努力进取,正为报效国家,自不甘碌碌无为!即便人微言轻,要秉忠直言,不敢空食君禄,更不敢欺瞒陛下!”

  “呵呵!”刘皇帝笑出了声,道:“今科取士近两百人,但敢向朕拟奏进言的,只有你寇准一个,果然不凡。朕记得,上一个还是王禹偁,你是在跟他学吗?”

  闻言,寇准沉默了下,而后郑重应道:“陛下,论学问文章,臣远不及王御史!”

  王禹偁在学界,这些年名气可是响亮得很,当年被刘皇帝“发配”家中治学之时,写下了无数反应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文章,并籍此掀起了一场诗文革新运动,多年下来,小有成绩。

  而因其性情刚直,敢于直言犯谏,得罪了很多人,虽然因为过于刚烈,一度惹恼刘皇帝,但刘皇帝偏偏还要用他。甚至,还把王禹偁安排在都察院,担任都察御史,正四品衔。

  刘皇帝拿寇准与王禹偁相比,就目前二人的情况而言,已经是在高抬寇准了。然而,寇准的话,却有些意味深长。

  刘皇帝自然也感受到了,轻声道:“你这话,似乎只说了半句,学问文章,不及王禹偁,看来在其他能力方面,你是自信满满啊!”

  “臣不敢自傲,唯愿恪尽职守!”寇准道。

  不得不说,寇准还是带给了刘皇帝一些新鲜感,但也仅此而已。闲扯两句,刘皇帝表情严肃起来了,道:“你在奏章中提到,朝廷移民实边困难,是有人在阴挠对抗,说得却是语焉不详,朕有些好奇,究竟是什么人在扯朝廷的后腿!”

第276章 还是土地问题

  刘皇帝没有做出一副杀气腾腾的模样,但话里透露出的意味,仍旧让寇准凛然。稍微组织了下语言,寇准从容禀道:“陛下,一直以来,朝廷移民实边政策,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阻力,其一地方官府不愿治下丁口流失、财税减少;其二,百姓恋土深重,只要能有几亩薄田耕种养家,轻易不愿背井离乡,远赴边陲开垦;其三,便是乡里土豪仗势,约束控制百姓……”

  听寇准之言,刘皇帝脸上没有什么变化,说道:“地方官府与百姓的顾虑,朕可以理解。但前者有朝廷权威驾驭,何况自朝廷取消以人口多寡作为官吏升迁考核之后,来自地方官府的阻力已然减少许多了吧。朕不信,他们还敢明目张胆,公然违背朝廷大政方针!

  至于百姓,朕从来秉持的,都是以利诱之,让百姓看到好处,给钱,给地,给农具种子,加以税收优惠,政策保护。这些年,不论是安东安西,都薄有成效,显然这一套办法即便见效缓慢,还是有用的。

  相比之下,你所提到的土豪,他们是如何阻挠此事的?又是为何?”

  提到“土豪”二字时,刘皇帝语气就已经有些不对劲了。一直以来,由于“皇权不下乡”这五个字,对于地方上那些豪强宗族势力,都带有不小的厌恶心理,认为他们是在攫取皇权,侵蚀帝国根基,动摇大汉统治。

  过去的几十年,也曾费尽心思,进行整饬打压,包括从各地强迁地主豪强进行实边。然而,结果如何,一场榆林之乱,教训已经足够深刻了,迁豪强的政策是可取,方式方法也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最大的问题便是迁徙之后,没有将之置于控制之下。迁到边地,更是下下之选,袁恪那贼子当初能举事成功,可不只是他狼子野心。

  而清理过豪强的地方,又有多大的改变呢,答案是,除了给普通黔首腾出些空间,给官府增加了些可分配的生产资料外,根本没有什么改变。

  几十年后,新一批的地主豪强又崛起了,他们的所作所为,仍旧带着固有的阶级性。而压在黎民黔首身上的,还是贵族、官僚、地主这几座大山,只是在大汉还算清明的政治环境与相对稳定的社会治安下,行事作风稍微收敛一些。而这三座大山,又恰恰是当下大汉帝国的统治根基。

  当破开固有思维后,刘皇帝也渐渐醒悟过来了,妄图去搞什么皇权下乡,就是扯淡,完全不顾客观规律,不切实际。

  连官僚管起来,都那么困难,吏治始终难以澄清,就更别提下层了。而倘若没有那些宗族豪强,协助治理,维稳地方,这帝国还不知道要乱成什么样子。

  鉴于这些原因,以及年纪越来越大,刘皇帝对于地方,也渐渐形成了“绥靖”心态,只要保证整体的太平安康,也不愿再多折腾了,眼不见为净。

  然而,当寇准此番提到,有地方豪强兴风作浪,控制百姓,对抗朝廷大政方针时,又仿佛逆鳞被触碰了一般,同时也有种羞恼的感觉。

  只是隐约表现出的震怒,便让寇准有种震颤感,因此,在回话时,言语组织也更加小心了。没有直接提有那些豪强,又犯了什么事,寇准以一种娓娓而谈的方式,缓缓说来:

  “陛下,臣见识浅薄,只能将在华州的所见所闻,向陛下陈情。早些年之时,得益于朝廷施恩,官府尽力,华州百姓,家家户户耕有其田,居有其屋,衣食有凭,即便朝廷以利诱之,愿意到边陲开垦的人也是少之又少,除非朝廷用强。即便一些不甘于困于田亩的人,外出闯荡,也是往城镇务工赚钱。

  不过,这样的情况,持续十数年后,终发生改变。农民经营田土,若风调雨顺,在缴税服役之后,生计尚可无忧。一旦遇到天灾,土地的营生,便遭到破坏。

  地方豪强,则趁此时机,兼并土地,加上总有经营不善者,穷尽之时,便售卖土地。因此,在华州,无地的人口,是越来越多的,因为在籍,为了缴纳两税,他们不得不寄身地主豪强,成为佃民。

  在这样的情况下,朝廷移民实边的政策,对于这些百姓,便是一个不错的去处了。就臣所知,仅华州一地,生计困苦之下,接受边地招徕去开垦的人,便不下千人。

  然而,也未能持续太久,因为有人在阻止他们。那些兼并购买土地的豪强,不只需要土地,拿下土地之后,还需要有人耕作生产,否则买地之后,因为无人耕作而荒废,这买卖便是亏本的……”

  说到这儿,刘皇帝如何还反应不过来,打断寇准,沉吟良久,严肃地问道:“寇准,你老实告诉朕,地方上的土地兼并,当真已经像你说的这般严重!”

  迎着刘皇帝关切的目光,寇准一板一眼地应道:“不敢欺瞒陛下,至少臣之家乡下卦,已约有两成的农民失了土地,其余道州,臣未曾见识,具体形势,不得而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80页  当前第86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62/98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汉世祖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