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_分节阅读_第318节
小说作者:肥鸟先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 MB   上传时间:2024-03-18 08:08:08

  “更高级的产品,自然就是丝绸、茶叶这种能够卖出更高价格的产品了。”

  “这是因为比起农产品,丝绸和茶叶都是经过人工加工,更复杂的产品,这一些更高级的产品,就是如今大明能保持入超的原因。”

  方望海连忙点头,但是苏泽又说道:

  “可是谁又能保证,自己国家的产品永远是最好的?就拿佛郎机来说,他们产的鸟铳和佛郎机炮比大明的好,如果和佛郎机贸易,又一定能保证入超吗?”

  方望海愣住了,他虽然也有“大明天下第一”的刻板想法,但是他也明白苏泽说的没错,佛郎机产的枪炮确实要比大明的质量好很多,甚至在南直隶的时候,戚继光这样的一线将领还希望朝廷能外购鸟铳。

  苏泽说道:“保持商品的竞争力,是执行重商主义的一个办法,但是要保持入超,还有另外一个办法。”

  方望海说道:“禁止一切外国货物进口?这做不到吧?”

  苏泽摇头说道:“禁海这么多年来,结果是什么岳父大人也看到了,我的办法是设立海关。”

  “海关?”

  苏泽点头说道:“就和钞关税厅一样,海关的作用,就是利用税收,来调解进出口。”

  “对大明能够生产的,能够满足需要的商品征收重税,让从外国进口同类产品的利润变小,就能迫使商人不再进口这一类的商品。”

  “对大明急需要的商品可以减税甚至免税,就可以加大这一类商品的进口。”

  “出口同样如此,对于大明自己都短缺的商品出口加征重税,就能限制这一类的商品出口。”

  “而对大明过剩的产品则鼓励出口,这就是海关的调解作用。”

  “海关,不仅仅可以提高帝国的税收,也是执行重商主义非常重要的工具!”

  听完这些,方望海说道:“妙哉!”

  他主持过钞关厅,对于苏泽说的这一套烂熟于胸,他很快明白通过税收来调解商品进出口的好处。

  虽然商人逐利,这样依然会有大量的走私出现,但是关税确实是最好的办法了。

  方望海失落的说道:“若是我能执掌户部,必会奏请朝廷开海,用汝霖的海关之策,可惜了。”

  苏泽倒是对方望海的伤感不以为意,他说道:“也许明天会更好?”

  方望海点头说道:“是啊,也许朝廷会有开海禁的这一天。”

  苏泽只是心中暗暗冷笑,后世对于隆庆开海的印象,是大明全面开放海疆,其实根本不是这样的。

  隆庆开海,只是在海上贸易无法阻止后的小规模开放,从隆庆开海选择的开放港口——漳州月港。

  放弃福州、泉州、广州这些优良的港口不用,只开放漳州月港这个并不优良的港口,只不过是大明朝廷实在无法违抗海洋贸易的大势,不得已做的妥协而已。

  “隆庆开海”其实只是顺水推舟的将名存实亡的“海禁”扫入历史的垃圾堆而已,仅仅只是回归正常的罢了,却被后世史书大书特书,更是将执政仅仅六年的隆庆皇帝,认为是能改变大明命运的明君。

  可即使只是开放月港这么一个小港口,大明强大的手工业,依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晚明从月港流入中国的白银,十六世纪七十年代年均约28.5万两,八十年代年均约88.9万两,到 1600年以后年均达到100万两的规模,从而为明代货币白银化提供了重要条件。

  而如今,大明的工商业,要比苏泽穿越前的世界线有了巨大的发展。

  大明朝的棉纺织业已经用上了水力骡机这种机器,大明的棉布已经开始倾销北方地区,更是通过朝贡贸易开始倾销朝鲜。

  在登州府,一个出口棉布的航线正在逐步形成。朝鲜国原本薄弱的手工棉布产业,几乎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而在南方福州,棉布通过琉球朝贡的幌子,也开始倾销倭国和南洋,几乎摧毁了倭国的棉布手工经济。

  苏泽穿越造成的“改稻为桑”,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大明丝绸行业的竞争力,江南地区已经有更先进的水力缫丝机出现,产能也在积蓄。

  就连制糖、制盐、印染等等这些行业,在《天工开物》的启发下,也有了爆发式的产能发展。

  这就是如今的大明,在饱受倭寇侵扰的情况下,依然爆发出强大的变革动力!苏泽种下的种子,顽强的破开土壤茁壮成长。

  《重商论》这本书,其实就是苏泽在给海洋贸易提供理论基础!

  大明需要更多的白银!

  这是大明朝高层都看到的问题,大明需要白银,而《重商论》就是提供白银的方法。

  而商人阶层也一定会拥抱这本书,这本书也让商人看到自己在帝国中的价值,商人不再是韩非子所说的《五蠹》之一,而是能够给大明带来白银的利国利民阶层。

  苏泽知道这本《重商论》的价值,而今天更惊喜的是,他看到了自己播撒下的火种,给大明精英阶层带来的改变。

  力量还在积蓄,但是已经看到了光明。

  三月五日,巡查御史鄢懋卿抵达福州。

  从苏泽穿越之初的嘉靖三十三年,到今天嘉靖四十一年,已经过去了八年了。

  嘉靖三十三年,鄢懋卿奉旨在福建清军,那时候苏泽还是孓然一身,长宁卫一穷二白。

  嘉靖四十一年,鄢懋卿比八年前老迈了很多,苏泽站在迎接的队伍中,看着鄢懋卿和福州府内的诸多官员打招呼。

  不过此时的苏泽,早就已经对这些朝廷大员失去了畏惧,他站在士绅的队伍中,看着前排官员迎接鄢懋卿这位钦差。

  作为被查的对象,陶公公热情的和鄢懋卿拉着手,官场上客套虚伪让苏泽更是感到无趣。

  而所有人,都试图从鄢懋卿和陶公公两人的脸上,读出一丝一毫有用的信息。

  只是两个老狐狸都是千年的狐狸,完全看不出任何的异样。

  曾经在福建敲诈军户,大敛钱财的鄢懋卿,住进了看起来破败的福建巡案衙门,不过一进去之后就知道别有洞天,衙门内的回廊上都绑着丝绸,鄢懋卿脸上挂满了笑意。

  大明朝的巡查御史是临时职位,但是在各省的府城中,都有巡案衙门,是这些钦差下来办公的衙门和住所。

  虽然这个衙门平时都是空着的,但是福州布政使衙门都会定时整修内部,比起八年前这里更加的豪华。

  鄢懋卿脸上满是笑意,福建虽然兵祸连连,但是福州府依然繁华,这一切都让鄢懋卿放心了。

  也不枉费自己累死累活从京师赶来福州,这一趟不捞回本,就对不起自己这么一路辛劳了!

  苏泽当然没有资格陪同进府,他在城门口迎接完了,就返回了自己在福州府的家。

  不到一会儿,陶公公手下一个小太监突然登门拜访。

  听完了小太监带的话,苏泽皱起眉头说道:

  “鄢懋卿谈起我?要让我帮他调教戏班?”

  小太监低着头,他生怕触怒苏泽,连忙说道:“陶公公已经替解元公拒绝了,但是鄢御史让小的来送帖子,希望解元公帮忙,鄢御史说这戏班是要献给严阁老的,日后定有重谢。”

  苏泽脸上露出怒容,小太监感受到了苏泽的杀意,几乎快要跪下来。

  区区鄢懋卿,欺人太甚!

  且不说苏泽堂堂一省解元,如今还在福州团练抗倭,鄢懋卿竟然让苏泽去调教戏子,这已经算是一种侮辱了。

  苏泽冷冷的说道:

  “请告知鄢御史,海上团练事忙,苏某抽不出来时间替他调教戏班,请他另请高明吧。”

  说完这些,苏泽又对小太监说道:

  “告诉陶公公,我去川石岛上练兵去了,倭寇将至,若无要事,就不要派人来找我。”

  说完这些,苏泽府中走出来十个身穿军服的精锐士兵,他们背着鸟铳,向苏泽齐刷刷的敬礼。

  等到苏泽领着亲卫离开,苏泽这才说道:

  “好你个鄢懋卿!冒青烟!”

  小太监这才满脸愁容的站直了,这位苏相公,可真的好强的气势!

  小太监追随过陶公公,见识过宫内的诸位贵人,似乎只有那位皇爷才有这样的气势。

  连忙将这个想法收回去,小太监急匆匆的返回市舶司衙门覆命去了。

第303章 圣质如初

  “叔父,那个苏泽拒绝了。”一个和鄢懋卿有些相似的年轻人,向鄢懋卿禀告苏泽拒绝的事情。

  鄢懋卿眼睛没有抬,而是淡淡的说道:“知道了。”

  “叔父!这苏泽也太倨傲了!他不过是一个举人而已,竟然敢拒绝您的要求!”

  鄢懋卿也不知道是不是坏事做多了,膝下无子,这个本家侄子名叫鄢鹿白,一直跟在鄢懋卿身边做事。

  按理说,鄢鹿白应该过继给鄢懋卿当儿子,成为鄢懋卿的继承人。

  但是鄢懋卿偏偏到现在都不过继,而是继续白嫖这个侄子。

  鄢鹿白跟着鄢懋卿身边做牛做马了近十年,却没有从鄢懋卿这边得到任何的好处。

  连自家子侄都要剥削,鄢懋卿也不愧是能名留史书的大贪官。

  鄢懋卿倒是没有和侄子一样生气,他抬起头说道:

  “不用了,我这次试探苏泽,是为了试探陶公公的态度,既然苏泽这个样子,那陶公公的态度就很明显了。”

  鄢鹿白疑惑的看着叔父。

  鄢懋卿看着这个侄儿,也不由的皱眉,他迟迟不收鄢鹿白为继子,也是因为这个侄儿太蠢了。

  这样简单的事情都看不出来,别说参加党争这个级别的政治斗争了,恐怕鄢鹿白连做一任县令都干不好。

  可是鄢鹿白已经是鄢家年青一代中最成器的子侄了,鄢懋卿只能心中再次感慨,还是解释道:

  “苏泽不过是区区一介举人,但是他背后站着陶公公。”

  “我调查过,当年陶公公入闽铸币,苏泽就给他效力了,什么水师新军都是陶公公筹备的,他就是陶公公的人。”

  “苏泽的态度,就代表了陶公公的态度,若是陶公公有心倒向我们严党,苏泽区区一介举人,断然不敢拒绝为阁老训练戏班。可现在陶公公不准备倒向我们,苏泽自然腰杆子硬了,断然拒绝我们了。”

  鄢鹿白总算是明白了过来,他连忙问道:“那要怎么办?”

  鄢懋卿捂着脸说道:“市舶司的帐,好好查,细细查,不过光看账本,估计看不出多大的问题。”

  鄢鹿白又是一脸纯真的表情,鄢懋卿都快要无语了,他只能继续解释道:

  “市舶司的账本,是要送到宫里,送到户部的,陶公公胆子再大,这账上肯定都是做平整的,很难查出问题的。”

  “想要找问题,就要在琉球使臣身上找!”

  “琉球使臣?”

  鄢懋卿说道:“去岁,福州市舶司贸易的丝绸,就足足有五十万两白银,区区一个琉球国,能吃得下这么多丝绸?这些丝绸定然是流向了倭国商人和南洋西洋人手里去了。”

  “我们只要抓到琉球商人中转和倭国贸易的证据,就可以说陶公公通倭,那案子就好办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62页  当前第31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18/66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