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_分节阅读_第43节
小说作者:肥鸟先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 MB   上传时间:2024-03-18 08:08:08

  而在东北亚,其实也有一个三角贸易。

  这场三角贸易,也可以说是东南倭乱的深层次原因。

  佛郎机人,也就是葡萄牙人,最先抵达了东北亚,沿途葡萄牙人占领了南亚的“香料群岛”,获得了香料的原产地。

  从此葡萄牙人开始将本国的工业品,香料群岛产出的香料,运送到东北亚,卖给倭国和大明。

  在倭国换到白银之后,再从大明购买丝绸、茶叶、瓷器运回欧洲,这条航线的利润相当的丰厚,裹挟了大明沿海的海商都卷入其中。

  熊五拱手说道:“小相公高才,熊某卖弄了。”

  苏泽继续说道:“那这张海虎,能搞到交趾糖吗?”

  熊五看着苏泽,疑惑的说道:“小相公要贩糖?这交趾糖虽然价贱,闽广百姓还是更喜欢闽广黑糖,想要赚钱还得运到北方去。”

  熊五剩下的话没说,如果只是在本地走私,这长宁卫靠着地理优势还能掺和一把。

  但是要将交趾糖走私到北方,那可就不是一个小小长宁卫能够做到的了。

  沿途商路的打通,一路上各种不稳定因素,就算是本地大族也不会贸然北上做买卖。

  苏泽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如今的大明朝更像是普鲁士成立关税同盟之前的样子,各省各府都有本地的商业,外乡人想要插入其中千难万难。

  进入近代之后,依然有以乡党联合的本土商会,垄断本土某种行业。

  不过苏泽也不想要北上卖糖,他想的只是将黑砂糖精制成白糖贩卖。

  “我就问你这张海虎能搞到交趾糖吗?”

  熊五说道:“这个倒是不难,交趾糖佛郎机人都会随船带些,张海虎有进出月港的船引,想要购糖不难。”

  月港,苏泽听到这个名字不陌生,这可是东南地区著名的走私中心了!

  “船引?”

  看到苏泽终于有不知道的东西,熊五总算是直起腰板说道:

  “进出月港的船是要船引的,每年月港只发三百份船引,没有船引的船靠港,就会被月港的守卫驱逐,如果强行进入还会被守卫击沉。”

  “这船引如何才能获得?”

  “这可不容易,月港有一个十三人的船会,分别是月港最大的几家海商领袖,以及东南地区最出名的几大倭寇团伙首领组成,每年这十三人开会一次,定下如何分配这三百份船引。”

  苏泽瞠目结舌,这月港还是大明国土吗?竟然搞出这种自治委员会出来了?

  熊五看到苏泽这个样子,觉得心情舒畅,他继续卖弄道:

  “这船引可是稀罕物,一引可以卖出上千两银子,这月港船会就用这卖船引的钱,训练乡勇保卫月港,他们还从佛郎机购买佛郎机炮,修建炮楼保卫港口。”

  “月港船会说了,无论敌从海上还是陆上来,月港都能守上百日不陷!”

  苏泽突然问道:“你说月港还能买到佛郎机炮?”

  熊五愣了一下,他疑惑的看着苏泽道:“小相公要买炮?”

  苏泽打哈哈说道:“长宁卫常年被倭寇侵扰,听说这西洋火炮威力无双,我也想见识一下。”

  熊五用怀疑的眼神看着苏泽,却没有继续追问,而是说道:

  “这西洋蛮夷也是见利忘义,佛郎机炮这种军国重器也公开卖,只要有钱,月港什么都能买到,就连浑身漆黑的昆仑奴都有大把的人贩卖,别说区区一门炮了。”

  “不过这佛郎机炮要价极高,一门就要二十两银子,长宁卫有钱买吗?”

  二十两银子,苏泽一阵的心疼,一想到自己械斗罚银就交了三十二两,早知道这样当时械斗的时候就下手轻一点了!

  苏泽又问道:“鸟铳可有出售的?”

  “这个当然有,除了佛郎机本土的,还有咱们大明制造的,还有商人将鸟铳运到倭国,可以赚一大笔钱呢!就是这一路上倭寇横行,实在是太过危险了。”

  “一根鸟铳加上药火,也要七八两银子,大明造的稍微便宜些,但是容易炸膛和哑火。”

  一门佛郎机炮二十两银子,鸟铳也要七八两银子,苏泽不由的感慨,军火贸易果然是抢劫啊。

  可偏偏这东西,是当今世界最畅销的货物!

  而苏泽更惊讶于大明朝廷对技术的跟进速度,竟然这么快就有大明造的鸟铳卖了?

  其实嘉靖年间朝廷已经开始重视制造鸟铳了,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就嘲讽传统的边铳和火箭威力太差,远不如鸟铳的精度,对于火器首推鸟铳。

  到了万历年间,朝廷更是进一步将铸造鸟铳的权利下移,各地军政衙门都可以自行制造,明军的火器列装比例其实不低。

  只不过这个时代的火器,还是威力小距离近,在面对骑兵冲锋的时候效果并不好。

  实际上在这个时代,火器对骑兵都是劣势的,比如拿破仑所写的军事书籍中,就将部队分成了步兵、骑兵和火枪兵。

  这三个兵种是剪刀石头布的关系,火枪兵克制列阵步兵,列阵步兵克制骑兵,骑兵克制火枪兵。

  要不然造军火?苏泽很快放弃了这个想法,且不说死售军火是死罪,也有违自己和林百户的约定。

  一座能制造鸟铳的工坊,需要各种制造零件的配套工坊,长宁卫目前肯定没这个条件。

  算了,还是制糖吧,先赚钱填饱肚子再说。

  接下来几日,苏泽都在卫所中种田教书,或者去给开荒的罗汉脚和盐丁们讲学。

  科举涨到了,Lv3,45/300,书法也涨到了Lv2,105/200,开蒙涨到了Lv5,30/500。

  期间还去军营露了个脸,观摩了林默珺操练士卒。

  只可惜林默珺带着有面纱的凉帽,苏泽没看到她的脸,但是看了长宁卫的正卒操练,苏泽更觉得自己那套练兵术只是皮毛,兵法技能的经验又涨了一些,涨到了Lv2,65/200。

  日子一天天过去,又到了上旬末鬼市开门的日子。

第064章 二探鬼市

  这一次去夜市,除了自告奋勇的林显扬,苏泽还带上憨厚内向的林德清。

  小萝卜头林良珺则被留在了卫所,混世魔王表示抗议,苏泽立刻告诉了林默珺,接着小萝卜头哭爹喊娘的声音从百户所传出来,据说当天卫所的熊孩子们都安分了不少。

  三人架上驴车,向着鬼市出发,这次苏泽没有制造精盐,而是将粗盐制作成盐砖,先送到鬼市变现一波。

  大规模的精盐流入市场肯定会引起怀疑,这种获利巨大的产品,肯定会被鬼市的其他人盯上。

  相比之下粗盐反倒是安全的货物,苏泽从朱七手里拿到了在鬼市前市贩卖粗盐的摊位,今天带上林德清就是让他去负责贩卖粗盐的。

  林德清性格内向木讷,但是交代他的事情都能办妥,而且从来不会对苏泽的话有任何的异议。

  林显扬的性格稍微外向些,这些年被家老阿公培养,经常代表卫所处理一些外部的事情,算是长宁卫比较活络的人。

  林显扬自从苏泽帮他报了仇之后,对苏泽也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对苏泽的命令也是说一不二。

  还是自家兄弟好用啊,苏泽终于知道为什么大部分大人物起家的时候,靠的都是自家兄弟,只有自家兄弟是最靠谱的啊。

  相比之下,熊五虽然强壮机灵,但是不知道藏着什么心思,朱七看起来唯唯诺诺,实际上也不安分,还需要敲打一阵子才能用。

  苏泽也向林默珺询问过了,张海虎确实是附近海域比较大的倭寇团伙,他们占据了一个名叫南皮岛的海岛,这座岛可不是眉月岛这种没淡水的小岛,而是一座有淡水的大岛。

  按照海边卫所的说法,有淡水的叫做活岛,没淡水的叫做死岛。

  死岛只能暂时靠岸,长期生活不易,也没办法耕种,没有战略价值。

  活岛就不一样,这些岛屿可以耕种,又有淡水补给,是重要的海上节点。

  官军和倭寇都会争夺这些活岛,走私海商也需要这样的岛屿中转货物,争夺非常的激烈。

  所以张海虎定然是附近海域比较强的倭寇,林默珺让苏泽一定要小心,切不可掉以轻心。

  林默珺还提出要让长宁卫军余陪着苏泽去,苏泽想了想还是同意了,在他们三人出发之后,长宁卫五十多个军余卫民带着武器埋伏在鬼市外,如果苏泽三人遇到意外就会进去救人。

  林默珺还准备派出正卒,被苏泽拦住了,自己是找倭寇做生意的,又不是剿倭寇的,不需要这么大的阵仗。

  小心驶得万年船,苏泽也是知道苟道的精髓的,自己有系统不假,可这不是游戏没办法复活,和倭寇接触再怎么谨慎也不为过。

  还是有后盾好啊,苏泽再次感慨自己穿越到长宁卫的好处。

  三人运着粗盐来到鬼市,林德清将盐砖排开,坐在铺子里开始等生意。

  而苏泽带着林显扬,开始采买其他的东西。

  首先是石炭,果然在鬼市的前市,苏泽就找到了卖石炭的摊位。

  苏泽打量这家店铺的字旗,上面写着“常平煤炭”的字样。

  苏泽这才想起来,这个时代已经有了煤炭这个说法,比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记录了煤炭。

  “石炭即乌金石,上古以书字,谓之石墨,今俗呼为煤炭,煤、墨音相近也。

  《拾遗记》言焦石如炭,《岭表录》言康州有焦石穴,即此也。

  石炭南北诸山产处亦多,昔人不用,故识之者少。今则人以代薪炊爨,炼铁石,大为民利。”

  如今大明朝已经开始广泛的使用煤炭来炼铁了。

  等等,李时珍也是这个时代的名人吧?

  苏泽回忆起Lv5的历史知识,三年前李时珍治好了富顺王朱厚焜儿子的病而医名大显,被武昌的楚王朱英裣聘为王府的“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

  过两年就会被推荐到太医院工作,这段时间正是他为了《本草纲目》打基础的时候。

  要不要敢个医学技能呢?苏泽想了想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如今自己要肝的技能太多,贪多嚼不烂。

  店铺的伙计非常热情的招呼了苏泽,他指着自家的煤炭说道:“这位相公,我家可是上等的赣州煤。”

  苏泽看了看,这些都是大小不一的煤块,也没有经过洗煤工序处理,就是直接从地里挖出来的煤矿石。

  只不过这口煤矿的天然丰度不错,煤块表面如同乌金一样,一看就是上等的好煤。

  不过这种煤矿原石富含各种有毒物质,用来炼铁还好,用来取暖就容易发生事故了。

  “你这煤怎么卖?”

  伙计立刻说道:“这煤也是按旦卖,一旦煤二百文钱。”

  “这价格也太高了些,咱们延平府不是也产煤?为何要卖这赣州煤?”

  伙计倒是耐心的说道:

  “相公有所不知,我们延平府所产的煤烟毒多,烧的快,除了冶铁厂用之外,铁坊是不用的。”

  冶铁厂,就是大明官方炼铁的铁厂,这是将铁矿石冶炼成钢铁的地方。

  其实这个时代大明朝是世界第一钢铁生产国,在延平府就有两座“大鉴炉”,一座炉每炉产铁81600斤,冶铁厂内有工匠、军户、民夫合计超过一千五百人,朝廷还专门设司炉和冶铁所,专门负责冶铁厂的工作。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62页  当前第4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3/66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