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_分节阅读_第468节
小说作者:肥鸟先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 MB   上传时间:2024-03-18 08:08:08

  一个近乎于五千万人口的市场,必然是整个东南最大的贸易对象,倭国和朝鲜是绝对无法比拟的。

  福建的港口经营的还是当年苏泽开拓的航线,也就是对倭国和琉球的贸易航线。

  倭国同样是人口大国,差不多是一千多万这个数量级上。

  而且倭国现在还是战国时期,各大名之间的战争正在不断升级,对各种商品的需求很旺盛,而且倭国也是东南白银的主要流入国。

  广东在旧航线上自然是竞争不过了,所以谭纶开拓了南洋航线。

  南洋诸国的人口也不少,更重要的这是葡萄牙人梦寐以求的东方航线。

  不仅仅是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也加入到了这场贸易竞争中来,广州的港口中能够看到各式各样的帆船。

  广东肉眼可见的发展实力,让广东巡抚也是一个人人关注的重要位置。

  除了这些地方大员之外,七部和都察院的主官由大臣担任,东南还有几个重要的部门。

  大理寺、司农寺、太仆寺、鸿胪寺、宗正寺五寺的寺正。

  军械监、将做监的监正。

  这些职位都在吸引东南官员的目光。

  不过苏泽并没有和以前一样任命这些重要职位,而是将这一次的重要官员任命工作交给了内阁廷推。

  苏泽亲自挑选任命的,是第一次都察院的御史人选。

  都察院的职能大大加强,都察院的主官御史中丞由内阁大臣之一的监察大臣担任,级别上和七部平级。

  除了保留原本的御史之外,都察院的御史人数增补到一百多人,这些御史都有独立的办案权利,可以随意调查和弹劾任何一名官员。

  除此之外,都察院还可以联合封驳内阁的廷推结果,还能够联合否决各部的人事任免和户部的财政预案,甚至可以动议罢免大臣。

  苏泽自然是从制宪会议的代表中挑选。

  丹芸没想到自己开完会之后,就接到了都察院的公文,询问她是否要担任这个都察院御史。

  李言恭对于妻子能出任要职自然是非常高兴,但是却担心自己妻子马上要临盆。

  都察院的官员表示没有任何问题,按照吏部最新的条例,女性官员可以享受产假和产后四个月的哺乳假,等丹芸修完假再去都察院报道也没有任何问题。

  当参加制宪会议的代表们发现,那些在制宪会议上表现出众的人被选为督查御史,很多人都痛心疾首,早知道自己就好好在制宪会议上表现了!

  除了制宪会议代表,苏泽还任命了一批督查御史里行,也就是编制外的御史。

  这些人可以领到督查御史一半的薪水,不用每天去上班,只需要每个月参加都察院的会议。

  他们没有前面御史的权利,但是有参加都察院会议,表决都察院动议的权利。

  《警世报》主编归有光,医学院长李时珍等一些社会名流,获得了督查御史里行的职位。

  就这样,第一届东南内阁组建完毕,同时苏泽宣布要在今年的秋季,在水晶宫举行一次万国博览会。

  苏泽早就让谭纶在广州港发出消息,这一次的博览会允许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携带自己的商品参加展会,也欢迎任何一个国家的代表团来南京参会。

  南北都在休养生息,山东前线又恢复到了对峙状态。

  虽然高烈度的战争暂时不可能打了,但是小规模的摩擦还是不断。

  而梁山泊上的队伍,却在经历了一个冬天后急剧膨胀了。

  如今摆在李舜臣这个“大当家”面前的最大问题,是梁山上的食物不够吃了。

第424章 兼并崩溃螺旋

  去年李舜臣带领梁山泊上的流民开荒,加上木下藤吉郎带着人在山里捕猎,总算是养活了梁山上这近千名流民。

  可是随着梁山的名声越来越响,梁山附近县里活不下去的流民都跑上了梁山,现在山里的流民大大小小有了三千人,这座山再也无法养活这么多人了。

  李舜臣也派人下山打听过,为什么山东涌现出这么多的流民,这么一打听才明白,原来还是隆庆派出的矿监太监的锅。

  张居正当政之后,立刻裁撤掉了各地的矿监,但是这些矿监造成的影响已经无可挽回了。

  由于这些焦太监的盘剥,大量自耕农破产,这加剧了山东地区的土地兼并。

  兼并带来的问题可不是简单的财富集中的问题,这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自耕富农的破产,让他们不得不变卖土地。

  能够躲过矿监盘剥的,必然是地方上的大户,这些大户乘势购入土地。

  而这些大户往往都有逃税的手段,官府越来越难以从这些大户手上收税。

  虽然朝廷没有给李成梁财权,但是山东的赋税都是就地转运三镇新军的,也是最早能吃上的粮食,所以李成梁非常的重视。

  他到任山东之后,给各地衙门都下了死命令,今年的天赋丁税一分钱都不能少,否则他就会直接罢免这些官员。

  大户收不上粮食,那就只能压榨中小地主和自耕农了,这又进一步的导致更多的农户破产。

  土地兼并的另外一个恶果,就是粮食产量和劳动力的萎缩。

  自耕农还是会自己打理庄稼的,他们虽然有田有地,但是如果不精耕细作,一次天灾或者人祸就会破产,所以他们的土地亩产都是比较高的。

  而对于大地主来说,他们是躺在土地上的食利阶层,他们是不可能自己耕种土地的。

  大地主会将自己的土地包给佃农来耕种,抽取远比官府赋税比例还要高的田租。

  而普通的佃户,如果和自耕农一样精耕细作一两亩的土地,交上了官府的田税和地主的田租之后,是绝对活不下去的。

  为了活下去,这些佃农只能耕种更多的土地,比如一个人要耕种十亩土地,才能勉强糊口。

  在长期来说,地主和佃农之间维持着一种平衡。

  如果田租太高让佃户饿死,那佃户就会逃亡。

  如果田租太低地主不满意,地主就会涨租。

  这个平衡虽然脆弱,但是好歹维持着基本的秩序。

  焦太监的横征暴敛,以及坚壁清野造成的大量流民,彻底打破了这个均衡。

  新进入的流民为了活下去,就会愿意接受更高比例的田租,承租更多的土地,“卷”死那些和地主斗争到平衡状态的旧佃户。

  这样的结果是那些卷到了承包土地的佃户,没办法精耕细作,粮食产量进一步下降,累死累活还只能糊口。

  大户看起来提高了田租,实际上粮食生产效率下降,实际上收到的粮食还减少了。

  官府收不到赋税,再因为流民出现了大量治安问题,需要内耗更多的粮食来维持稳定。

  这些被流民挤掉了租种土地的佃户,和越来越多的流民只能逼上梁山,为了活命开始造反。

  但是此时的狗大户们,正因为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涌入而欢呼雀跃,因为提高的田租而弹冠相庆,却没有想到灾难就在眼前。

  土地兼并就像是一个下坠螺旋,一旦开始就再也无法刹车,向着最底部的深渊狂飙猛进,带领所有人一起坠入深渊。

  等到新的秩序建立,又会重复这个过程,成为笼罩在所有王朝头顶上的周期性魔咒。

  李舜臣的心情非常沉重,因为他从山东的土地兼并,看到了朝鲜国内的问题,如今朝鲜内部土地不断向大家族聚集,和明廷在山东发生的事情如出一辙。

  甚至大明的国土辽阔,还有一个缓冲的空间,朝鲜本来就是小国寡民,适合耕种的土地本来就不多,现在这些土地更是集中在大地主的手上。

  朝鲜朝堂的混乱斗争,其实不仅仅是权力的斗争,而是朝鲜国小地少,实在养不活这么多食利阶层了。

  就连李舜臣这种祖上曾经做过官的,都已经跌落到靠人资助才能读得起书的地步,由此可见朝鲜的兼并是多么严重。

  也亏得这些年朝鲜高层内部的厮杀激烈,死去的地主好歹还能吐出一部分利益来,才维持了朝鲜如今半死不活的局面。

  不过现在李舜臣也没时间去考虑自己祖国的问题了,这梁山上的几千人就快要饿死了。

  事情是什么时候失控的呢?

  明明当初自己计划就是招募一些流民,在山上耕种一些粮食作为北上的口粮,只要去到大沽就能乘船返回东南。

  怎么现在搞成了三千人的梁山土匪团伙,自己一个东南的新兵,转眼就变成了睁眼就为了三千人的吃喝发愁的大当家的?

  “大当家的!”

  木下藤吉郎风风火火的闯进来,这厮最近当二当家的上瘾,整天叫嚷着要冲下山抢他娘的,搞得李舜臣非常的头疼。

  梁山距离李成梁屯兵的济州城并不远,如果引来李成梁的三镇新兵,这山上区区三千流民如何应对?

  这段日子靠着不断勒索梁山周围的官府,总算是将冬天过了下来,可眼看着开春上山的流民越来越多,李舜臣又没办法对这些流民置之不理。

  木下藤吉郎走上来对着李舜臣说道:“大当家的,咱们下山抢他娘的不就行了!”

  李舜臣揉了揉太阳穴,都已经到了梁山了,下山抢劫确实是最好的办法。

  可是自己这帮梁山好汉,手上最好的武器就是十五把鸟铳,剩余的就是上一次珲城县进攻梁山送来的物资。

  而除了李舜臣和木下藤吉郎,以及他们连队的十三名普通士兵,这梁山上能领兵的,就是被逼上梁山落草为寇的珲城县衙役头目阮勇。

  李舜臣站起来,如今梁山上的粮食已经吃光了,如果现在不下山抢劫,等到大家都饿的吃不饱饭了,那就更抢不了了。

  下了决定之后,李舜臣说道:

  “召集弟兄们在聚义厅开会!”

  等到众人在聚义厅集合,李舜臣对着众人说道:

  “明廷无道,上山的兄弟们才越来越多,如今要下山,还需要打出个旗号来。”

  化名穆夏的木下藤吉郎立刻说道:

  “大当家的,这旗号不是现成的吗?咱们聚义厅前,就欠一面‘替天行道’的大旗!”

  众人纷纷点头,《水浒传》流传之广,这口号确实朗朗上口。

  李舜臣点头说道:“那就打起替天行道大旗,我等下山还需要约法三章!”

  “只抢贪官和劣绅,不抢无辜百姓!”

  “不得扰民害民,不得伤天害理。”

  “不得出卖兄弟,咱们梁山好汉就要同生共死!”

  众人纷纷站起来,跟着李舜臣起誓,紧接着又有人搬来了酒水,聚义厅众人歃血为盟。

  木下藤吉郎拿来一面白布,李舜臣亲自挥毫,写下“替天行道”四个字。

  木下藤吉郎拿着这面旗帜,如同窜天猴一样爬上聚义厅前竖起的竹竿,他将旗帜挂在竹竿顶端,众好汉纷纷大喝。

  李舜臣也知道军心好用,带领众人从梁山上杀出,第一个目标自然就是珲城县。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62页  当前第46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68/66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