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_分节阅读_第587节
小说作者:肥鸟先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 MB   上传时间:2024-03-18 08:08:08

  “伪明也是有殉葬者的,既然是遗表,就送到京师去吧。”

  “这份遗表上也讲了城乡问题,大都督不看一下吗?”

  苏泽接过了江东臣的遗表,看完之后叹息说道:

  “伪明也是有明白人的,高拱、张居正都是一时之人杰,只可惜他们心中还念着明廷,不肯为我们所用。”

  “不过也快了,四川已经陷落,那李春芳的执政生涯已经进入倒计时了。”

  与此同时,四川陷落的消息,也已经开始传到京师附近地区。

  在天津伺候父亲养病的张敬修,拿着报纸冲进宅子里,他坐在床榻边,对着张居正说道:

  “爹,四川丢了!”

  自从来了天津养病之后,张居正的气色好了不少,他接过报纸看了一会儿说道:

  “李春芳快要下台了。”

第549章 李春芳倒台

  张居正预测很准,果不其然,在四川陷落的正式消息传到了京师之后,明廷立刻爆发了巨大的风暴。

  崩溃首先发生在舆论阵地。

  虽然李春芳执政以来,加强了对言论的控制,甚至顺天府都因为妄议国事这个罪名,而将大牢中塞满了犯人。

  但是李春芳能够管住的就只有普通小老百姓,能控制的也就是明廷京师发行的报纸,他甚至连周围省份的报纸都管不住。

  《山东新报》上刊登了山蒿先的头版文章,这一次山蒿先直接对明廷中书省开炮,甚至直接对李春芳开炮,直指他是懦弱的宰相,是葬送西南大局的罪魁祸首。

  首先还是那一套秦和六国论,山蒿县总结明廷对东南的作战总是失利,原因就是东南是秦,能凝聚占领地区的全部力量,而明廷这边松散如同六国,各地总是想着妥协,见到东南入侵其他省就会觉得没有攻打自己,反而不敢出兵惹怒东南,最后结果就是“今日割一城,明日割一城,被东南蚕食。”

  接着就是那套“蛮夷学”,山蒿先认为如今是“千百年所未有之大变局”,是“大争之世”,和先秦诸子百家时期一样,是思想最动荡的时期。

  旧的儒学心学,都已经无法再解决任何社会问题了,而东南大敌在前,也没有时间去试验新理论。

  所以留给明廷的时间不多了,在这种时候,更不能继续讨论思想,而是应该摈弃在思想上的分歧,学术上的纷争,而是直接集中力量办大事,先让有威望有能力的人执政,先和东南争夺天下再说。

  山蒿先更是直接指出,李春芳的能力不足,对内不足以服众,弥合各省督抚之间的矛盾,在东南那边进军汉中的时候,就无法让四川出兵共同防御。

  而后来东南攻打四川的时候,陕西又完全不肯出兵援助,最后让东南用很小的代价攻占了四川。

  李春芳对外也不知兵,九边新军在朝鲜的战事一败再败,如今就连平壤都有些保不住了,就快要被赶到鸭江边上了。

  所以李春芳的能力,完全无法胜任中书丞相的位置。

  明廷到了如此危难的境地,却由一个不知兵的人担任中书丞相,执掌东南的军政,再这么下去,今日丢了四川,明日就要丢河南、丢陕西、丢山东了!

  山蒿先的文章内容主旨就是那么几个意思,但是文章的煽动性却很强。

  而且他的文章朗朗上口,迅速在京师传播开。

  李春芳看到了报纸之后是勃然大怒。

  《山东新报》是谁的报纸,所有人都很清楚。

  李春芳已经对李成梁做了很多的退步,甚至让他的儿子李如松不到二十岁就担任了辽东副总兵,李家在整个大明的历史上,也是最后权势的将门了。

  这种情况下,李成梁还指使山东的报纸刊登这样的文章。

  “李成梁区区武夫,也想要操持国政?指使什么山蒿先写下这样的文章?”

  李春芳愤怒的喊来了刑部尚书,要求刑部发出公文,要求山东缉拿山蒿先进京。

  刑部尚书也很清楚,山蒿先一直都是《山东新报》的口舌,他是谁的人昭然若揭,既然山东能发出这样的文章,立场已经不言而喻了,这种缉捕文书根本没用。

  就在刑部尚书领了命令头疼的时候,国子监又发生了问题。

  眼看着李春芳逐渐失势,国子监中很快又形成了一个新的团体。

  上一次公车上书,领头的国子监监生们,除了佟安一个人不愿意参加科举,其他人都考取了功名,得到了明廷的重用。

  在国子监的监生眼前,出现了一条终南捷径。

  这恐怕是当年带头上书的佟安都没有意识到的事情。

  作为国子监的领袖,邹元标和赵南星看到了这条路。

  在丢失汉中之后,明廷中书省的威信已经摇摇欲坠了,这时候顺天府还在京师的茶馆抓人,但是已经无法控制国子监内的舆论了。

  邹元标和赵南星频频组织诗会,在国子监中串联。

  李春芳也很清楚国子监的危险性。

  国子监中的年轻人没有功名,对现状是最不满的,而且年轻人容易被煽动。

  所以在汉中丢了之后,李春芳就要求封锁了国子监,并且要求国子监不停的上课,加强了对国子监的考勤。

  可李春芳还是没能压住国子监,在邹元标和赵南星的串联下,国子监组织了罢课活动,抗议中书省无能,先后丢失汉中和四川,要求李春芳和之前高拱一样,承担责任辞职下台。

  李春芳接到消息之后,全身都在颤抖,他立刻召来了顺天府府尹,要求他去镇压国子监的罢课。

  可是结果是国子监的罢课还没能压住,科道言官们也开始集体上书,要求中书省处罚陕西总督郭朴,追究他的罪责。

  紧接着各地督抚也纷纷上书,新军大臣李成梁和河南巡抚陈以勤,也弹劾陕西总督郭朴的罪责,要求朝廷罢免他。

  李春芳这下子明白了,自己已经大势已去了。

  他和郭朴并不算是铁杆的盟友,但是罢免郭朴已经是一个信号。

  这表示他的反对者们已经联合在一起了。

  如果自己罢免郭朴,那么接下来是不是就要问罪中书省了?

  如果自己不罢免郭朴,那接下来更是要说中书省懦弱无能了。

  反正无论怎么做,李春芳已经失去了言官和地方督抚的支持了。

  最后压倒李春芳的最后一根稻草是皇室。

  垂帘听政的李太后下旨,询问丢失四川的原因,并且要求中书省广开言论,讨论明廷这几次失利的责任。

  这下子李春芳知道大势已去了,虽然皇室在前后三任的努力下,已经变成了吉祥物。

  但是在法理上依然有号召力,而且李太后的旨意是要求广开言路,这也是符合大明政治正确的。

  事到如今,李春芳知道自己如果不下台,那就要有人给自己体面了。

  李春芳上书明廷,以自己病重为由,请求辞职。

  又一个中书丞相倒台了。

第550章 李成梁入京

  李春芳的倒台和他的前任一样的迅速。

  但是在李春芳倒台以后,明廷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在李春芳倒台之后,谁还能出任这个中书丞相?

  这下子,那些上书要求李春芳倒台的国子监监生们傻眼了,言官御史们也傻眼了,密谋倒李的督抚和朝廷大员傻眼了,皇太后李氏都傻眼了。

  整个大明朝廷,竟然找不出一个威望上可以成为中书丞相的人了?

  还真没有。

  这一点就很很尴尬了。

  如今整个明廷中枢,嘉靖朝廷留下来的名臣,几乎都已经在政治斗争中出局了。

  而嘉靖朝的这些名臣,从严嵩到徐阶,从徐阶到高拱张居正,这一个个都是顶级的手腕和能力,就算是大家都看不上眼的李春芳,好歹也还能算个凑数的。

  李春芳往后呢?

  由于这些嘉靖名臣太过于闪亮,几乎压制了其他官员的光芒,在李春芳之后,甚至整个明廷都找不到一个能让所有人都听过的大臣。

  李太后连忙召集群臣,商议在李春芳下台之后,谁能执掌大明的国政。

  李太后坐在垂帘后,用手死死绞着手帕。

  她此时无比后悔,为什么要听信了父兄的谗言,罢免了李春芳。

  李太后并非是什么名门望族出生,见识能力也极为有限,她想要也没有吕后武则天那样的野心。

  朝廷大臣上的奏章,她都没有办法读懂,不要说什么干涉政事了。

  能力不够好吧。

  吕后是什么人,和汉高祖刘邦一起创业的,而吕家本身就是大汉开国元勋。

  武则天的家族其实也不差,更重要的是唐高宗可是手把手带她了很多年,她也是逐步学习治理国家的。

  李太后的丈夫隆庆皇帝,自己皇帝都没有做明白,就驾鹤西去了,李太后要怎么去处理明廷这么一个烂摊子。

  而小皇帝这个岁数,就更不要说了。

  上皇已经病重,能不能熬过今年都不好说。

  至于太监?

  那也要看看谁有没有本事做权阉啊?

  如今兵权和政权都在外朝官员手里,太监就连皇宫都守不住,皇权衰落成这个样子,冯保这个司礼监掌印太监看到外朝大臣都点头哈腰的,怎么可能出现弹压群臣的权阉啊。

  外戚?那就更不要想了。

  李家父子还背负着毒杀上皇的恶名,做做生意也就罢了,他们也没有能力参与朝政。

  但是政治上,开弓就没有回头箭。

  李春芳已经被罢免了,那不可能再让他出来了,换人是必须的了,但是到底换谁?

  李太后召集中书省和六部大臣,以及六科都察院的言官御史,再加上在京的勋贵,以及李氏父子和陈太后的弟弟这几个外戚,一同商议继任者的人选。

  在场的所有人,几乎都参与了倒李的活动。

  清流言官是发起者,李氏父子是鼓动者,但是他们此时也在争论不休,推不出一个有能力来执政的人选。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62页  当前第58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87/66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