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_分节阅读_第593节
小说作者:肥鸟先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 MB   上传时间:2024-03-18 08:08:08

  “云南有黔国公府的经营,加上昆明的数量一直在上涨,局势要比广西还要好一些。”

  徐渭点头,经过东南这些年的治理,广西的汉瑶问题总算是缓解了一些。

  但是广西汉人数量太少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民族的问题一直都是定时炸弹,一旦处理不好就会爆炸。

  移风易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一两代人的持续政策投入。

  相比于广西,黔国公府一直在吸引汉人移民,立足于改变云南的汉人和西南夷的比例,如今的昆明城内,汉人的数量已经要比西南夷要多了。

  所以云南的民族问题,反而要比广西好一些。

  徐渭也感慨说道:

  “黔国公沐家,是将云南当做自己的地盘来经营,父子相继,每隔几代人就有沐家的家主亲自带领军队和西南夷作战,所以他们更加重视长期稳定。”

  “广西的官员都是流官,而且广西是明廷发配贬谪官员的地方,到了广西的官员这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彻底摆烂,反正也不可能再升迁,一种就是四处活动或者搜刮百姓,想要攀附权贵重新返回富庶地区。”

  “所以广西历代官员的折腾下,广西的汉瑶问题越来越严重。”

  苏泽无奈的点头,情况就是这样的。

  南直隶、浙江、福建、广州这些省份,只要不胡乱折腾,官员就能有政绩,但凡是个清正一些的,很快就能积累到政绩升迁。

  这些发达的省份,根本不缺乏人才,也不缺乏资金,更不缺乏项目,基层的官吏治理水平也很高,当地还有很多读书人。

  但是广西这些偏远地区就不行了。

  这些地方,要人才没人才,百姓连字都不认识,也没有能够兴办的产业。

  广西有些深山里,交通都不方便,要建设道路又需要大量资金,本地的大户也只是吃饱饭的地主,根本没有能力和松江府那样自筹建设铁路。

  在这种地方去当官,就算是再两袖清风,就算是再有爱民之心,最后也很难有所作为。

  这是现实状况,所以在吏部选官的时候,大部分的官员都不愿意去偏远地区,即使吏部给偏远地区的考核更加的优待,即使在偏远地区的官位提升更快,但是大部分官员还是愿意选择经济发达的地区。

  这一点从吏员考试上也能看出来。

  在南直隶等地区,大部分读书人还是更愿意参加科举考试。

  虽然在东南,吏员也能当官,但是大家都知道吏员的起点要比官员低很多。

  你甲等进士,观政结束就在七部五寺二监这样的中枢部门当官,认识的也都是这些地方的大员,甚至有汤显祖,顾宪成这样的怪物,观政结束就被视作未来的大臣。

  而如果做吏员,半辈子和基层的事务性工作打交道,想要升迁千难万难,可能你的终点就是别人的起点。

  但是在广西这些地区,读书人更愿意去做吏员。

  官员责任重大,吏员则大部分都住在城市里当差。

  吏部也看到了这种问题,树立了几个在偏远省份做出贡献的官员典型,并且提拔他们升迁,又继续号召年轻官员前往这些偏远省份,但是这些都不是长久之计。

  苏泽对此也是无可奈何,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就是苏泽穿越前的时代都没办法解决,不要是交通和医疗还不发达的这个时代。

  苏泽说道:“请诸位留下来,还有一件事,贵州。”

  “云南贵州的土司叛乱明中期开始就无休无止,特别是贵州地区,西南夷的问题非常严重,特别是播州。”

  苏泽的忧虑是来自于前世历史时间线上的“万历三大征”。

  其中最让明廷伤筋动骨的,就是播州之乱。

  万历十八年,播州土司应龙公开反叛,挑起战端,播州之役爆发。

  杨应龙一开始占据优势,席卷了贵州、云南,明廷的应对还算是及时,立刻调集四川、贵州、湖广八省之力,出兵24万,耗银约二百余万两,全力平定播州之乱。

  万历二十八年杨应龙最后的据点-海龙屯被明军攻占,杨应龙自杀,播州之役结束。

  播州之乱持续了接近十年,几乎耗尽了明朝最后的军力和财力,削弱了东北的防御力量,是明衰清兴的转折,故有“明实亡于万历”的说法。

  如果按照时间换算,现在距离播州之乱还有八年时间,但是现在整个贵州的西南夷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

  如今云贵已经在自己手上了,那播州之乱还会不会爆发,最终又会变成多大规模的叛乱,这些都要调查清楚。

  苏泽穿越后,更是明白了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什么“神圣节点”,有什么“历史时刻”。

  云贵向东南投降了,不是说投降的这一刻开始了,整个云贵的所有问题都解决了。

  东南来了,清天就来了,世道就好了,饿肚子的人就能吃饱饭了。

  这不是穿越,是奇幻了。

  如今云贵的官员还是明廷的官员,云贵的读书人还是旧时代的读书人,云贵的土地还在地主手里,云贵的西南夷还有很强的分离倾向。

  并不是说换了一个朝廷,日子就能一天好起来的。

  苏泽说道:

  “云贵的西南夷问题很严重,我准备留着俞咨皋的第四旅和戚继光的第六旅在云贵,先不北上,解决西南夷问题再说。”

  苏泽说完,徐渭和方望海都露出不出意外的表情,只有林良珺说道:

  “大都督,需要这么多人吗?”

第559章 崇明岛度假村

  “庆祝松江铁路公司动工!”

  徐琨站在剪彩的红色台子上,和一众松江铁路公司的董事剪下了红色彩带。

  爆竹响起,在场的众人纷纷互相道和,经过这些月份的筹备,松江铁路公司终于动工了。

  徐琨只觉得万分的疲惫,他从来没有想过,原来建造一条铁路遇到的麻烦有这么多!

  首先是铁路规划的问题,铁路公司的方案就花费了大量的精力。

  虽然铁路都是直线,但是不是所有地方都能架设铁轨的。

  松江的土地容易沉降,而且河流众多,在河流上建造铁路桥的成本巨大,所以必须要规划合理的路线。

  为了这条路线,徐琨就去天工书院请了很多人实地来考察,最后竟然是长子徐锦带着几个算学系的同学,完成了最佳铁路线路的核算。

  徐琨这才明白,原来算学这么重要,经过这些算学夫子计算出来的路线,虽然总长度上要比最初的路线长了一些,但是整体的造价却少了三成!

  这还是计算了土地价格差异的情况,得到的近乎于精确的造价!

  徐琨从没想到,建设铁路是如此复杂的一条算学难题。

  然后徐琨拿着方案,在工部铁路司备案,汤显祖带人核查了方案的安全性后,这才批准了方案。

  接下来陆军部又拿着钱,找到了徐琨。

  铁路这个东西,本身也有极大的军事价值,具有重大的军事意义。

  所以陆军部也要求入股,并且占有铁路公司的一个董事的职位。

  徐琨这些商人自然没办法拒绝,何况陆军部本身是带着钱入股的,松江铁路公司也没有理由拒绝。

  接下来就是征地,拆迁,准备工程,这一系列的工作让徐琨身心俱疲,他也没想过,建造铁路要涉及到这么多的事情,还要和这么多的人打交道。

  终于到了剪彩的这一天,徐琨现在的想法是,等到松江铁路公司聘请的总办尽快到任,自己就将手头上的工作全部交出去,然后躲到华亭老家去养老去。

  “徐世兄!”

  徐琨一看,和他打招呼的是江阴徐家的一名同族。

  松江府徐家和江阴徐家也算是一脉,江阴徐家算是松江府徐家的支脉,和他打招呼的人和他是同辈,名字叫徐有勉。

  本来松江府徐家和江阴徐家已经分家,已经多年不来往了,江阴徐家的祖上曾经阔绰过,徐有勉的祖父徐经,是当年吴中四大才子唐寅唐伯虎的好友。

  后来因为唐伯虎的科场舞弊案入狱,最后家道中落。

  徐有勉的父亲已经是江阴的普通地主了,而且还早逝,家产被亲族和家仆瓜分了不少,留给徐有勉的田地很少了。

  不过徐有勉是个能读书的,他虽然因为祖父的遭遇,所以不参加明廷的科举,但是一直都在南直隶文坛颇有文名。

  后来徐有勉在东南崛起后,果断将家里的土地全部变卖,投入到了航运业之中。

  一开始的时候,徐有勉的航运业务并没有太大的起色,但是随着整个南直隶地区的航运码头建设,东南在占据了湖广之后,整个长江的航运业务都随之水涨船高。

  徐有勉的航运业务也从南直隶进军到九江,现在进军到武昌,据说随着东南大军进一步攻下了四川,徐有勉的船队还得到了入蜀通航的权力。

  徐有勉的生意越做越大,所谓富在深山有近邻,江阴徐家和松江徐家也重新搭上了联系。

  “世兄,还是你有福气了,我听说你家麒麟儿五岁就能诗了,比我那两个不成器的儿子强多了。”

  徐有勉的儿子徐霞客是远近闻名的神童,徐琨想到自己的两个儿子,不由的叹气起来。

  长子徐锦在这一次的铁路规划的时候出力颇多,让徐琨对长子颇为改观,但是想到次子徐绣,徐琨又头疼起来。

  这些日子,徐绣在崇明岛上搞起了什么歌舞团,据说他不仅仅从苏松两府的网罗歌女,甚至还从南洋寻找番人的舞姬。

  徐绣在戏班一掷千金买舞女也就罢了,甚至连乐班都一起买。

  除此之外,徐绣还打着徐琨的名字,在苏松各大家族之间,购买他们私家的戏班。

  如今的戏班虽然和以前不一样了,在苏州和松江府这些文化发达的地区,已经有专门依靠演出费用来养活自己的戏班了。

  这些戏班依靠门票收入就能养活自己,虽然社会地位依然低下,但是好歹也和普通的妓女区分开了。

  一些有名的戏班,每次公演的时候还能高朋满座,甚至有年轻的富家子弟花费重金追逐。

  但是在徐琨这样的家族看来,戏班的戏子依然是下九流的行当,徐绣去赎买戏班,这就等于败坏门风。

  提到儿子,徐琨就头疼。

  徐有勉说道:“我听说令郎在崇明岛上的产业弄得不错,现在铁路还没通车,每逢休沐的时候就有大量的人上岛,听说叫做‘度假’,生意可是红火的很啊!”

  听到这里,徐琨就更生气了。

  现在外面都说徐家的二儿子在崇明岛上开青楼,搞得徐琨抬不起头来。

  偏偏当时他同意将土地给徐绣折腾,而且徐绣每次都说,自己在崇明岛上的业务是清白的,松江府也没有关了他的度假村,是合法的营生。

  徐有勉说道:“世兄啊,我有几个生意伙伴来南直隶玩,我想要带他们去崇明岛转转,但是这周的房间已经订满了,能不能请徐兄帮个忙和令郎说下,弄几间房间给我。”

  徐琨愣了一下,自己这个远房亲戚找自己,竟然是要求自己的儿子。

  徐琨想了想说道:“那我让管家和那孽子说一下,我最近手头上的事情也忙完了,我也陪世兄去一下崇明岛吧。”

  听到徐琨也要来,徐有勉更高兴了,松江徐家可是松江府的大家族,有了他在,那自己的生意就更容易谈成了。

  徐琨又说道:“不过到时候我就装作是世兄的客人,去崇明岛上看一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62页  当前第59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93/66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