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_分节阅读_第649节
小说作者:肥鸟先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 MB   上传时间:2024-03-18 08:08:08

  纸面上的实力并不是真正的实力,战争一旦开打,那就等于坐上了赌桌,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唯一的区别就是有的玩家底牌厚,有的玩家底牌薄,有的玩家运气好。

  在苏泽穿越前的历史时间线上,女真就是这么一个底牌薄运气好的玩家。

  如果不是明末实在是太拉胯了,甚至到了南明时期女真人也没有建立压倒性的优势。

  在很多事情上,女真人都是靠着运气赌对了,最后一步步蛇吞象占领中原的。

  但是这一世的女真人,就完全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女真人的底牌实在是太少了,在本部精锐牺牲之后,李如彘其实已经失去了所有底牌,剩下的败亡就是时间问题。

  这样的边疆部落实在是太多了,靠着几代人投机积累,遇到上桌的机会就会一把梭哈,运气好的登上历史舞台,运气不好的直接从历史上抹去。

  苏泽明白自己再一次被前世的历史误导了,现在的建州女真还没登上历史舞台,就被东南和明廷两座磨盘彻底碾碎了。

  不过李如彘估计也没想到,他的野心举动让关外成了东南和明廷交锋的又一个战场,双方在这里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这场女真叛乱引起的冲突,逐渐转化为全面的对峙,李成梁甚至命令山东的明军发起了几次攻击,牵制徐州方面的东南军队。

  战争的走向完全出乎所有人预料,整个参谋部和陆军部海军部都忙碌起来,各种调兵和补给计划都被认真的讨论起来,既然北方战线已经拉起来了,那就不能放弃,东南正在近一期可能调集军队北上,支援李舜臣的防线。

  得益于东南成熟的参谋制度,苏泽放心的将这些事情都交给手下参谋们筹备。

  仗打到这份上,苏泽需要思考的已经不是关外这场战役了,他需要思考的是如何结束这场角逐中原命运的大战。

  站在地图前,随着陕西、河南纳入东南的版图之中,对明廷剩余地区的合围已经成型。

  如何在尽可能减少破坏的情况下,结束这场中原内战,才是苏泽需要思考的问题。

  苏泽看着地图,山西方向是不考虑了。

  山西多山且地势险要,自古以来都是最难啃的骨头,太原更是出了名的易守难攻。

  现在灭亡明廷战争的主攻方向,就剩下了山东、大沽和关外。

  和之前一样,从海上登陆大沽,从天津直接攻打京师?

  苏泽开始思考起来。

  结束战争的关键并不是一座城池的归属,而是彻底消灭李成梁手上的军事力量。

  如何让这只困兽在最后的战役中不会拉着整个北方陪葬,才是苏泽需要思考的问题。

  京畿地区有上百万的人口,这里是元明三百年的政治中心,如果因为战争被毁灭了,那是整個中原的损失。

  而且南京虽然好,但是在苏泽看来,京师依然是最佳的首都地区。

  从元代开始,后面几乎所有能够大一统的政权,都选择了京师作为政治中心,这并不是偶然的。

  京师的位置实在是太重要了。

  中华文明的独特性,就在于这个文明有着大一统的传统。

  可是实际上这个大一统的铸造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中华文明也是古典帝国中唯一一个跨越了多种气候带,建立长期稳定帝国的国家。

  中国的北方是寒带,自古以来幽州就经常作为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游离于中原之外。

  这一点从战国时期的燕国就开始了,三国时期公孙家割据辽东,唐代的渤海国,其实北方一直都是一个有独立条件的地理单元。

  与之同理的还有塞外草原,华北稀树草原,南方的热带和亚热带气候,这些完全不同的地理和气候单元,能够完成大一统,本身就是一个文明的奇迹。

  所以在中华文明这片土地上,证券中心的位置非常重要,因为这必须是第一个可以统御各个地理行政区域,能够及时沟通并且处理各地边疆问题的政治中心。

  这个政治中心必须距离各个地理中心区域都很近,这样才能保证行政效率。

  这个政治中心还必须要方便向各个地理中心派兵,能够镇压这些地方的叛乱势力。

  在整个中原,这样的政治中心就目前就是京师了。

  京师距离东北地区、塞外草原、关陇地区、华北地区都很近,也能够方便的影响西域和高原。

  通过天津的海运和京杭大运河,又能够控制江南和长江流域,也能够将行政命令传达到南方的沿海地区。

  唯一的缺憾就是距离西南地区比较远,所以到了近代更快速的交通工具发明以来,西南地区一直都游离于统治的中心。

  所以京师就是目前最好的行政中心,这座城市也拥有成为行政中心的配套设施和人口基础。

  必须要平稳的拿下京师,才能算是完美的结束这一次的战争。

  苏泽和整个大都督府的参谋处都开始运转起来,寻求迅速完成大一统的最优解。

  和大都督府的谨慎相比,如今整个东南都弥漫着即将完成一统的积极情绪。

  战争即将要结束,和平的曙光已经出现,报纸上刊登的某地地区投降的消息,已经无法像以前那样引起东南百姓的欢呼了,因为这样的报道实在是太多了!

  从汉中到蜀中,到云贵再到河南和陕西,在普通百姓眼中,大概就是王师所到之地纷纷传檄而定,负隅顽抗的明军将领纷纷倒台,眼看着天下就要重归一统了。

  对于南京城的百姓来说,与其关心那些普通人根本不知道的城市归属,报纸上崇明岛剧院新排演的戏剧,南京城内最新的商品,反倒是距离普通人更近的消息。

  就这样,肃王带领兰州归顺的消息,掩藏在诸多的新闻中,并没有掀起太多的波浪。

第659章 兰州易帜

  朱华烨接到了命令之后,立刻赶往甘肃,劝降在兰州的肃王。

  其实在东南大军占领陕西后,兰州的肃王就陷入到了长期的焦虑中,不断向明廷派出使者请求救援。

  但是明廷如今这个局势是自身难保,根本没有能力来支援远在兰州的肃王。

  肃王府内,肃王看着手下的谋士们,眼中露出绝望的神色。

  身为宗亲,肃王自然是不愿意投降的,但是兰州的情况又和其他地区不一样,肃王这个话事人的位置靠的是肃王几代人在兰州的威望,但是论影响力肃王府只是影响兰州的一股力量,并不是绝对性的力量。

  兰州这个地方,其实很早就被明廷放弃了。

  自从土木堡之变后,大明基本上失去了西北地区的影响力,陕西地区已经是明廷在西北影响力的边疆地区了,甘肃基本上属于一个羁縻统治的状态。

  如果用大唐来举例子,此时兰州的汉人势力,更像是大唐时代在西域的归义军,它在名义上是属于大明,名义上的首领肃王更是大明的宗室,但实际上因为处于羁縻统治的边疆地区,所以属于一种半自治的状态。

  明廷能够给兰州提供的支持有限,也就是能够允许兰州的商人在大明边疆交易,军事上和政治上基本上都是肃王和兰州地方实力派商量着办。

  这也是肃王府不同于大明其他的宗王,肃王一脉在兰州一直都不是和其他明廷宗室一样当米虫,也不是在封地内铺张浪费当米虫,更没有残害百姓,而是将自己的收入补贴到兰州的建设中。

  因为在兰州这個地方,如果出一个败家子,不建设城防那真的就要没了。

  当代肃王朱弼桄,他本来就是爱好文学的文士,在东南崛起后,他迅速看到了新军的价值,在兰州开设工坊设立贸易站,靠着西域贸易积累了一些财力,创办了兰州新军。

  不过朱弼桄也就到此为止了,如今的西域已经和大唐时期不同,基本上失去了割据的能力。

  这一切还是因为地理因素和自然环境的变迁。

  在汉到唐的时期,西域是一片富饶的地区,从酒泉到兰州这一带的陇右地区是水草丰沛的农牧混合地区,又能产战马又能种粮食,拥有塞上江南的美称。

  彼时整个西域沿线,也星罗棋布的分布着一系列的西域国家,龟兹、月氏、楼兰这些城邦国家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存在了,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就是为了能拉拢这些西域国家一起对付匈奴。

  在那个时期,路上丝绸之路是繁华的商路,一系列的正确靠着这条丝绸之路,加上陇右的富饶农耕地区,割据多年。

  东汉末期的马腾韩遂,魏晋南北朝的前凉后凉,这些地方政权也能支撑多年,有的国祚甚至要比中原地区的割据政权还长。

  但是到这个时代,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

  西域星罗棋布的城邦大部分已经消失不见了,有一部分是消失在战乱中,更多的则是因为沙漠的扩张,导致这些西域城邦赖以生存的绿洲崩溃,比如楼兰古城就已经被荒漠覆盖了。

  路上丝绸之路越来越难走,曾经水草丰沛的陇右地区也在逐渐荒漠化,无法负担大量的人口。

  中原在西北边疆一直在向东收缩,从塞外的张掖武威,逐步收缩到了兰州,而到了现在这个时候,明廷对于甘肃地区也只能羁縻统治了。

  肃王朱弼桄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别说肃王府只是兰州诸多实力的共主而已,就算是肃王府在兰州说一不二,兰州也没有和中原对抗的实力。

  想要割据一方,那也要有这个实力才行,兰州是没这个实力的。

  在半年前,肃王朱弼桄曾经见过一名向西而行的东南的使者。

  这个使者名字叫做高务观,自称是明廷前首辅高拱的儿子,高务观在兰州停留了一段时间,还曾经和朱弼桄面谈过。

  朱弼桄对这个东南的军官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高务观并没有向朱弼桄劝降,也没有任何恐吓的话,只是向朱弼桄描绘了一个图景。

  高务观描绘的图景是,中原重归一统,新的帝国会彻底解决北部草原游牧民族的问题,那个商品富足的中原帝国,会重新启动西域的路上丝绸之路。

  那时候驼铃会响彻在西域上,连绵不绝的商队会跨越沙漠抵达兰州,在这里满载货物离开。

  高务观提到一种名为铁路的交通工具,他描绘这种交通工具会连接南北东西,让江南的货物如同水运一样迅速送到兰州,然后再通过驼铃送到中亚和欧陆。

  这样的场景让当代肃王朱弼桄也心动了。

  只不过高务观只是留下了这幅图景,就继续带着人往西域方向而去了。

  接下来就是河南和陕西陷落的消息,这些消息都让肃王府内的气氛更加的紧张。

  兰州没有人愿意打仗,特别是到了这个情况下,兰州近百年的积累可能会因为一场战争而彻底毁灭,就如同这千百年在丝绸之路上逐渐消失的古老城邦一样。

  这样的情绪在朱华烨代表东南进入兰州城后达到了最高潮。

  朱华烨的爹在被嘉靖流放凤阳皇城之前是山西的奉国中尉,和身为王室的肃王一脉根本没有任何交集。

  双方的血缘关系也已经是非常淡薄了,但是东南愿意派出朱华烨来和肃王谈条件,已经让人看出了东南的诚意了。

  肃王自然不可能看不出这份诚意,他大张旗鼓的打开城门迎接了朱华烨,紧接着就是肃王府长达一日的密谈。

  没人知道朱华烨到底和肃王谈了什么,也不知道东南到底开出了什么条件,但是随后肃王府就宣布,无条件的放下武器向东南投降,兰州宣布归义!

  得到了消息的熊况只能叹息一声,本以为能在兰州捞上一份军功,现在看来是没戏了。

  熊况带领的军队迅速控制兰州城,兰州一战没有打就成功易帜。

第660章 制宪会议再开

  此时的南京城内却热闹非凡,今年又是一次科举年,整个东南能够参加科举的读书人齐聚南京,准备参加今年的科举考试。

  不过科举考试还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今年同时还是制宪会议召开的年份。

  距离上一次制宪会议闭幕已经过去了三年,这三年时间发生了很多事情,东南的版图扩大了不止一倍,安南和朝鲜臣服,南洋归顺,整个国家都完全不一样了。

  报纸上连篇累牍的报道了本次制宪会议的重要意义,对于制定宪法确立宪政这些问题,普通百姓也只能宽泛的讨论两句,这些都是那些大人们和制宪会议代表讨论的事情。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62页  当前第64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49/66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