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_分节阅读_第65节
小说作者:肥鸟先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 MB   上传时间:2024-03-18 08:08:08

  很快,布政使衙门发下政令,要求各府各县户房负责课税的书吏,前往省城福建报道。

  各地距离福州城的距离不一样,福州府内各县得到的消息最快,五月五日就纷纷抵达福州城。

  鄢懋卿决定先从福州府内的世职武将开刀,立刻见了福州府县的户房税吏,开始询问他们县内各军户的情况。

  不得不说,鄢懋卿召集的这帮户房的书吏,确实最是了解地方上的情况。

  本地有哪些世袭军户家族,哪家世袭军户最有钱,他们都一清二楚。

  鄢懋卿又拿出一本账本,让福州府的书吏开始核对,哪些军户没有送上银子。

  书吏们的算盘日夜打个不停,很快算出了还没给鄢懋卿上供的福州府内的世职军户名单。

  紧接着,鄢懋卿拿着这份名单来到了福建都司衙门,拿出自己清军御史的圣旨和印鉴,直接在都司衙门摆下了公堂。

  鄢懋卿是清军御史,福建都司不敢怠慢,只能让手下配合鄢懋卿,将名单上的世职武将传到了都司衙门。

  整个福州府境内,只要是没上供的,又或者是上供了却没有上足贡的世职武将,全部都接到了御史发来的传票,就连最偏远的卫所都没有遗漏。

  而福州府内的几个富庶的卫所,所接到的传票措辞更加激烈,甚至那些上足供的卫所,又收到了要重新清查的传票。

  鄢懋卿的意思很清楚,你们这些有钱的家伙不是这么简单就能过关的,得加钱!

  一下子,整个福州府风声鹤唳,就连本来要防备鹿大王,修整工事备战的卫所百户千户们,也纷纷放下手头的工作,拿着金银珠宝赶到了福州城内。

  这一次除了那些穷的揭不开锅的卫所,所有人都送上了足额的银子。

  那几个富庶的世职武将,更是再包上一个厚厚的礼封,送到了鄢懋卿下榻的衙门。

  鄢懋卿的动作很快,五月七日,福州府各卫所中,祖上是罪官还承袭世职的世职武将清单已经拉出来了,那些没给鄢懋卿上供,或者上供少了的赫然就在名单中。

  鄢懋卿以清军御史的名义发出军令,暂时革除这些“罪将”的职位,交给他们的副将来代领职权。

  而这些“罪将”必须三日内前往福州城,向清军御史鄢懋卿递交申辩,若是无法自证祖上清白,那就要立刻革职,还要追回祖上领过的薪俸。

  鄢懋卿的这一套组合拳,不仅仅彻底打蒙了福州内所有的世职武将,更是将恐慌蔓延到了整个福建境内。

  这一系列操作,不愧是名留史书的酷吏。

  就在延平府接到了布政使衙门下发的公文,准备调集延平府各县户房的书吏前往福州城。

  延平府内消息灵通的军户,都已经知道了在福州府发生的事情。

  包括延平卫指挥使的于家在内,整个延平府的各卫所都是人心惶惶。

  于宗远接到了消息,立刻派人通知已经返回长宁卫的苏泽。

  而县衙户房的林清坚,也将徐士盛接到了布政使衙门的命令,准备前往福州府城的消息传递给了苏泽。

  看到这两条消息,苏泽终于知道徐士盛这个小小的书吏,如何和鄢懋卿这样清贵的御史产生关联的。

  原来是鄢懋卿要讹诈地方,征调了各地户房的书吏。

  苏泽也不得不感慨,鄢懋卿不愧是上了明史单独列传的人物,果然比一般的贪官酷吏手段厉害多了。

  征调户房书吏,这一招实在是太高明了,要知道最了解地方情况的,不是那些上面的知县老爷,而是这些负责收税的书吏们。

  户房书吏最了解南平县谁富谁穷的,而且他们自己就会算账,账目的事情不需要鄢懋卿劳神。

  而南平县的书吏徐士盛,是和长宁卫有仇的。

  所以才有了家谱中,徐士盛向鄢懋卿诬告长宁卫的记录。

  有徐士盛在鄢懋卿身边,长宁卫要花钱消灾,也不是一两百两就能搞定的。

  不行,绝对不能让徐士盛到福州城!

第090章 追回旌表(晚上大章,卷末了求订阅)

  就在白知县得到了布政使司的公文之后,徐士盛就通过自己安插在县衙的亲信,知道了布政使司衙门公文的全部内容,徐士盛一下子就敏锐的知道了,自己赚钱的机会来了!

  消息同样灵通的延平卫于家,也从分方面得到了福州府的消息,于帧这个堂堂的正三品指挥使不好出面,就有于指挥使的长子,也就是于宗远的哥哥于宗嗣宴请徐士盛。

  徐士盛和于家也多年的合作关系了,自然知道于家的意思,欣然赴宴。

  宴席上自然是宾主尽欢,于指挥使和长子于宗嗣亲自出席宴会,于指挥使还亲自向徐士盛敬酒,让徐士盛这个没有品级的书吏,更是品尝到了权利的滋味。

  徐士盛号称徐狐,原本是个谨慎的狡诈胥吏,但是这一次几杯酒下了肚子,徐士盛也飘了。

  在宴席上,徐士盛自然许诺要在鄢懋卿面前帮着延平卫打掩护,一定不会让延平卫出血云云。

  于指挥使父子更是大喜过望,更是再敬了徐士盛几杯酒。

  于宗嗣也立刻拿出一个木匣,当场递给了徐士盛。

  徐士盛打开一看,木匣中躺着整整六枚银元宝。

  这元宝上还刻着字,在户房多年的徐士盛,一下子认出这是官府铸造的官银。

  因为皇帝本人小金库太仓库的税收更加复杂,所以从明中期开始,太仓库就开始了税收货币化的改革。

  除了一些比较稀罕的东西,比如辽东的冬珠,其他的都将供奉的实物税收这算成银子,由北地官府征收铸造成银子送到太仓库。

  这种官银一锭是五十两,六枚就是三百两白银!

  徐士盛再次品尝到了权力的美好,以前和于家合伙向倭寇走私武器药火,徐士盛又是要负责出货的渠道码头,又是要负责运输和联络,一年到头也就赚上百两银子,还要将于家父子伺候好了。

  如今御史清军,只是召自己去福州府了解情况,于家就送上了三百两银子。

  徐士盛心情大好,再喝了两杯酒之后说到:

  “这一次鄢御史召唤我去了解情况,定然要将咱们南平县军中败类铲除干净!”

  于家父子再次附和,反正自己送了钱了,军中败类怎么也不是自己了。

  徐士盛狠狠不平的说到:“说的就是长宁卫这样的败类军户,这一次我去福州府,一定要让林家扒了世职!”

  徐士盛走私武器被长宁卫上一任百户发现,官司到了县衙中,徐士盛为了将案子压下去,可是没少花银子。

  而且那时候正是县衙

  考核举荐典史的时候,也因为这个案子,白知县找到了理由,没有将徐士盛升为典史。

  也因为这样,徐士盛和长宁卫结下了不死不休的仇恨,这一次御史清军的机会,徐士盛打算好好报复长宁卫一番。

  徐士盛接到了布政使司的命令,并没有立刻就离开南平县,而是直接找到了白知县。

  “什么,回收长宁卫的旌表?”

  旌表体系,就是大明朝的表扬体系。

  县衙会对治下的道德模范,有功之士颁发旌表(一般是匾额),表扬他们的品德和行为,起到教化的作用。

  长宁卫的老百户是迎战倭寇殉国的,自然要被赐予旌表,如今徐士盛却向白县令建议,要收回林家的旌表。

  徐士盛立刻说到:“大老爷,如今是御史清军的时候,这林家若是有问题,被撤了世职,那县衙还授予那林百户的旌表,上面会怎么看?”

  这下子白县令也冒出一身的冷汗,这一次御史清军可是要褫夺世职的,白县令也知道鄢懋卿在福州府内搞得满城风雨,如果林家真的被褫夺了世代的军职,那赐予他们家的旌表不就是说明自己表彰错了人了吗。

  这很容易成为政绩上的污点,甚至影响白县令一年的考成。

  白县令又问道:“可是旌表不可以轻易剥夺,林百户的旌表更是省里和府里都知道的事情。”

  徐士盛笑着说到:“大老爷,也不是要褫夺林家的旌表,只要暂时将林家的旌表收回而已,若是御史清军没问题,那就直接将旌表还给他们就是了,若是御史清军有问题,那就是大老爷有先见之明,早就看出林家的问题,在补上褫夺旌表的公文手续,那上面考成也不会连累大老爷了。”

  原本白知县还有些犹豫,但是听说了考成这两个字之后,他就不再犹豫了。

  县里的事情天大地大,都没有白知县的考成大。

  之前白知县反对褫夺林家的旌表,就是怕影响自己的考成。

  听了徐士盛的分析,暂时收回林家的旌表,才是最不影响自己考成的办法。

  白知县立刻说到:“那就让礼房派人,去将林家的旌表先收回来,若是御史清军没问题再赐回去好了。”

  白知县饱含深意的看了一眼徐士盛,恐怕这一次长宁卫不死也要脱层皮了。

  徐士盛和长宁卫有仇,到了御史鄢懋卿那边肯定要说长宁卫的坏话。

  到时候若是长宁卫真的拿不出孝敬鄢懋卿的银子,可能真的会被褫夺百户世职。

  白县令对于徐士盛和长宁卫的恩怨很清楚,但是他没有任何阻止的意思。

  只要不影响自己的考成,那自然是随他们闹去了。

  “既然说到这里,你且去列个名单出来,这些年授予旌表的军户,哪些可能有问题的,都和长宁卫一样先把旌表交换交给县衙。”

  徐士盛从白知县的官厅出来,立刻找到了礼房的张典史。

  礼房没什么油水,张典史虽然是典史,却没有徐士盛混的好,反而是徐士盛的小弟。

  “知县老爷有令,让礼房收回长宁卫等几个军卫的旌表。”

  礼房的张典史一惊,他可是从没听说过还有收回旌表的事情。

  不过他也知道徐士盛和长宁卫的矛盾,却也没想到徐士盛一出手就这么很辣。

  “这是县尊大老爷的命令,你照办就行了,这会儿就派人出发!”

  (今天还是八千,这么断比较自然,晚上那章是卷末章节,六千字!)

第091章 杀狐(本卷完,6500字大章求订阅)

  负责追回旌表的礼房帮书耀武扬威的来到了长宁卫中,他手持县衙的公文,嚷嚷着让林百户出来。

  林默君正好带兵海上操练去了,家老阿公带着刚刚从县里返回长宁卫的苏泽,一起去见了这个礼房帮书。

  “县太爷有令,长宁卫前任百户的旌表暂且先送回县衙。”

  听到这里,长宁卫的百姓都愤怒的说到:“我老百户是为国捐躯的!凭什么要追回旌表!”

  这个礼房帮书本来还有些畏惧,但是他看到身后的衙役,又想到了给自己撑腰的典史和徐士盛,立刻凶恶的说到:“县衙又不是追回旌表,只是暂且送回县衙,等到勘察无误再发还给你们!你们长宁卫要造反吗??”

  造反的大帽子一扣,百姓都不敢上前了。

  这个礼房帮书更是得意扬扬地说到:“速速将旌表拿回来,我要回县衙交差!”

  家老阿公正准备上前在争辩两句,苏泽拦着他在耳边说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62页  当前第6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5/66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