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的姐夫是太子_分节阅读_第219节
小说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7 MB   上传时间:2024-03-24 12:49:46

  朱棣叹了口气道:“若是这样有用,就不妨去试一试吧,或许……当真有用呢?”

  解缙道:“陛下圣明。”

  朱棣此时的心情显然更郁郁了,叹道:“关于救治的事,还是要想办法征募医户,能征募多少是多少,就算不能救治……至少可以安稳人心。”

  解缙点头:“陛下,文渊阁待会儿就拟旨。”

  朱棣道:“解卿家说的,也不无道理,如今到了这个时候,还是知天命尽人事吧。”

  解缙则安慰道:“是啊,这个时候,只能稳住人心了,人心稳住了,大疫总会过去的。”

  朱棣带着几分希冀道:“难道这大疫,真的没有办法吗?”

  解缙道:“陛下,历朝历代都没有办法。”

  朱棣沉默了片刻:“治国平天下,何其难也。”

  解缙道:“所以圣人才说,治天下最紧要的乃是教化百姓,只有百姓得到了教化,只要伦理纲常能深入人心,那么……上天无论降下祸福,百姓们都能安分守己。”

  “就说现在南京城里,不少人便因大疫而人心惶惶,以至流言四起,京城内外不安,臣以为这是教化不兴的缘故。”

  朱棣没说什么,此时也没什么心思继续去听这些说教。

  若在往日,只怕早就跳起来骂娘了。

  可朱棣这一次居然心灰意冷的样子。

  倒是让解缙心里颇为愉快,朱棣这个人……过于注重军功,而对文治没什么兴趣。

  今日好不容易逮着了机会,总算可以说教一通,好让陛下知道,这治天下的根本,可不是靠马上得来的。

  还是许多的士大夫,还有地方的乡绅,通过儒家的礼教和乡约乡规来使百姓们顺从,只有如此,那么这天下也就可以大兴,区区灾祸,终究是会过去的。

  朱棣却只觉得这些话,他懒得反驳,不过是厌烦而已。

  他甚至此刻,恨不得回北平去,自己带着军马去横扫大漠,将这天下的事,都丢给太子。

  尤其是解缙这些人……

  只是解缙的话,虽然讨厌,可朱棣却知道,这乃是绝大多数百官的想法。

  无论朝廷发生什么事,能不能解决,都先要来一套所谓文治的说教。

  好像离开了这些,天下就要大乱似的。

  于是心烦意躁的朱棣,直接站了起来,正待要拂袖而去。

  却在这个时候,有宦官匆匆进来道:“陛下,陛下,松江府华亭县有急奏,有急奏!”

  朱棣听罢,脸色顿时就更阴沉几分了,眼下几乎松江、苏州、常州等地,只要涉及到大疫的奏报,内廷都可畅通无阻,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第一时间奏报。

  正因如此,这宦官才不管不顾的进来。

  朱棣第一个反应,就是华亭肯定又出了什么事。

  只是眼下,整个松江府都是生灵涂炭,华亭还能报上来什么急奏呢?十室九空吗?

  朱棣深吸一口气,强打起了精神,便道:“拿来。”

  亦失哈忙是上前去,接过了奏报,随即送到了朱棣的手上。

  朱棣深吸一口气,打开了奏疏,低头一看:“臣华亭县刘胜奏:华亭告急,百姓病死者十之一二,臣不甚恐惧,今知一人,竟得防疫之法,此法曰种痘,得此法之人,乃是本县生员,姓李名文生,得一奇书,照此书施救,可使百姓不染瘟疫。”

  “其所在庄村,竟无一人染疫,此臣亲眼所见,果然效果显著……皇天佑好生之德,今得此法,普天同庆,臣已命文吏、生员,习得此法,大疫之下,当推而广之,方可救人于水火……”

  朱棣越看,神色越是显得诡异。

  见朱棣痴痴地看着那奏疏,不发一言。

  解缙等人也是面面相觑。

  他们以为又是什么糟糕的事,让情绪易怒的陛下又勃然大怒,因此大气不敢出。

  可朱棣很久没动静,解缙才低声道:“陛下……陛下……”

  朱棣这才茫然地抬起了头,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解缙。

  解缙道:“陛下……不知这奏报之中……”

  朱棣却道:“你们……谁知道这李文生是何人?”

  “李文生?”

  大学士面面相觑。

  这个名字……实在闻所未闻。

  “此人……可是华亭县令?”

  朱棣摇头:“这是一个秀才。”

  一个秀才?

  陛下为何会关心一个秀才?

  莫非……有人借大疫谋反?

  这其实也可以理解,大灾时节,再加上落第的秀才,基本上是所有谋反材料里的两个重要条件。

  许多谋反大案之中,都有这两个关键词。

  只见朱棣继续道:“此人……有大德啊,他一人……救活了不知数百还是上千人……不不不……此人所救的,又何止这些呢……”

  见众人还是不解。

  朱棣想要咧嘴笑。

  可很快……朱棣又有疑虑,这是真的吗?这奏报是否真实呢?

  若是奏报有误,岂不是白高兴一场了?

  谨慎起见,朱棣隐忍着笑容,将奏报给亦失哈:“给众卿传阅,给他们看看。”

  一头雾水的解缙众人,一个个看过奏疏,也都是瞠目结舌。

  解缙道:“陛下……此事当真吗?”

  “华亭县令……此人如何?”

  “这……”

  朱棣冷冷地看着解缙:“有什么话……不妨直言。”

  解缙道:“华亭县令,乃国子学生出身,臣见过他,他谈吐有些粗鄙,臣担心他的奏报不可信。”

  对于这个人的情况,作为大学士的解缙有一些了解。

  可以说,大明现在的大臣,大抵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正途出身,如解缙这样的,就是正儿八经的进士。

  还有一批,就是太祖高皇帝的时候,因为大臣和官员杀的太多了,杀掉了一批,便立即需要有人取代,于是……国子学就成了预备役这些人,今日还在国子学里混日子,第二天就被拉去做官。

  简单,粗暴。

  若是干的不怎么样,可能第三天,又丢了脑袋。

  是以,那时候大家都在过山车,所谓人生大起大落,你不到明天,永远都不知道会发生点啥。

  华亭县令刘胜,就是在这个背景之下出身的人。

  当然,等到太祖高皇帝之后,正途出身的大臣,如解缙这样的人开始进入中枢之后,他们虽还保留着官身,但基本上仕途其实已经没有多少希望了。

  在正途出身的大臣眼里,他们是被鄙夷的对象,解缙不喜欢这些人,认为这些人根本不算是真正的读书人。

  朱棣听到解缙的评价,也不禁犹豫起来,看向胡广和杨荣。

  胡广没做声。

  但是杨荣却道:“此等事,他一县令,岂敢瞒报?此次大疫,并非只是华亭一县,这胡乱奏报,对他有何好处?臣倒因为,不若姑且信之,眼下当务之急,是朝廷必须得有一个用得上劲的地方,百姓已经苦不堪言,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寻找救治之方。现在不是犹豫的时候,应该立即派人去了解情况,若是当真管用,要立即推而广之。陛下……这事等不得了啊。”

  朱棣深吸一口气:“卿家所言,颇有道理,朕没有想到,一个秀才……有这样大的本事,若真管用,这就是天下读书人的楷模,是真正你们口中所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啊。”

  朱棣振奋精神:“派出人员,下旨,立即命所有的医户,往华亭……”

  朱棣道:“这秀才若是当真能救人,依朕看来……他可以封侯。”

  众人听罢,心里震撼。

  封侯……这是多少人想都不敢想的事。

  可细细一想,如此大功,即便封侯,也无可挑剔。

第146章 功臣面圣

  朱棣立即下旨,征募医户。

  解缙等人得了这奏报,却也大惊。

  回到文渊阁。

  解缙便笑吟吟地道:“真是没想到啊,这活人无数的,竟是个秀才!由此可见,还是读书人治国平天下啊,倘若当真能活人无数,倒也教人不敢小觑了,只怕到时,这个叫李文生的秀才……当真要重赏了。”

  胡广和杨荣都不约而同地点头道:“十数万人的性命,命悬一线,都在这读书人的手里了。”

  解缙笑了笑道:“此人是松江府人……嗯……”

  他顿了顿,接着道:“松江府也是文风鼎盛的地方……”

  他沉吟着,想了想,又道:“老夫就修书一封,给这李文生,好好勉励他吧。”

  胡广和杨荣心里都苦笑。

  解学士这个人……还是很“实在”的,但凡对有前途的人,尤其是这种可能有前程的人,往往都会大加拉拢,表示关心。

  这就好像每一次科举之前,解缙都会和一些各地的才子们打成一片,表示友好,等这些人金榜题名,入朝为官,他便又以长辈的身份提携。

  人家还未做官,就已是解缙的人了。

  如今这解缙又故技重施,只让胡广和杨荣二人觉得苦笑以对。

  在他们看来,大学士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即好,结党看上去风光得意,当今陛下固然不是太祖高皇帝,可终究难免将来落人口实。

  胡广还是忍不住道:“解公,那秀才济世救民,固然是好,可实在不必与他有什么瓜葛,我等乃是大学士……”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77页  当前第21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19/97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的姐夫是太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