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的姐夫是太子_分节阅读_第429节
小说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7 MB   上传时间:2024-03-24 12:49:46

  解缙便拿起了奏疏,却见这奏疏上写着《废钞铸币疏》。

  废钞铸币?

  解缙不禁皱眉起来。

  废钞好理解,就是废掉大明宝钞……

  好家伙,张安世真够狠的,这是要将大明太祖高皇帝定下的宝钞制度,也要废除呢!

  虽然现在,大明宝钞基本上名存实亡,市井里,已经没有人愿意接受这个东西了。

  可大家虽然都知道问题很严重,却没有一个人,敢公然提出任何建言。

  一方面,是这宝钞的问题,大家都不甚懂。

  就算有懂的,也不愿意惹这麻烦。

  解缙大抵看了张安世的奏疏,却是张安世提议,让陛下的内帑,还有国库,以及钱庄,一起建立一个币造局,同时彻底废除大明宝钞。

  解缙看得云里雾里,里头张安世虽是洋洋上千言,可解缙却只觉得看得两眼发黑。

  不过他也只笑了笑,在下头拟票写道:“臣以为,当廷议论处。”

  意思是,这事儿……开廷议来讨论吧。

  说着,便将这奏疏,搁到了一边。

  果然次日,宫中就有旨意,召开廷议。

  于是在六天之后,张安世兴冲冲地准备充分,来到了午门。

  在这里,早有许多大臣等候。

  大家见了张安世来,彼此都只是笑一笑,倒都没有横眉冷对。

  朝廷就是这样,哪怕是杀父之仇,要没办法一次性弄死之前,往往都不吝给你一个笑脸。

  甚至就算要整死你之前的那一炷香时间里,说不准还会拉着你,对你嘘寒问暖,一脸真诚地询问你最近身体怎么样,吃饭香不香,并且告诫你要少食多餐之类。

  此番廷议,其实很多人对此有些糊涂,不过这没关系,就当看热闹便是。

  杨荣今日有些不寻常,他早得知了奏疏的内容,也对这事比较关心。

  所以见了张安世来,居然当着众人的面,来到了张安世的面前。

  张安世受宠若惊的样子:“见过杨公。”

  “见过侯爷。”

  彼此见礼。

  杨荣道:“你的奏疏,杨某已看过了,其中有许多不明白之处,不知安南侯是否可以赐教一二?”

  张安世不理会其他人的目光,道:“我已做好了准备,待会儿廷议,便向陛下和百官解释明白。”

  杨荣一听,便明白了,这肯定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事,却是饶有兴趣地道:“这样做,对国家有益吗?”

  张安世道:“可以遗泽万世。”

  好家伙,这个口气倒是很大。

  杨荣便微笑道:“若如此,那就是天下和苍生之幸了。若是果然有见地,我定当鼎力支持。”

  张安世道:“杨公对我太好了……呜呜呜……”

  张安世突然觉得有点不对,入他娘的……自己怎么转化成朱瞻基模式了?

  被那家伙带坏了。

第244章 请君入瓮

  杨荣好奇于张安世为何突然上这一道奏疏,而且还寄望于廷议讨论。

  依着他对张安世的了解,这肯定不是张安世的一时兴起。

  这家伙精着呢。

  就在他还想追问的时候,此时,宦官道:“陛下宣诸公觐见。”

  于是众人鱼贯而入。

  到了崇文殿。

  朱棣已经升座,他此时环顾四周,一声不吭。

  众人站定后,解缙先出班道:“陛下,今日廷议所议,乃张安世废钞铸币疏。”

  废钞是个极敏感的话题。

  朱棣有点无语于,这违背祖宗的决定,张安世居然没有事先和他商议。

  而张安世的奏疏,居然立即便被文渊阁那边要求进行廷议。

  如此一来,反而显得被动了。

  越是大事,越不该进行广泛的讨论,朱棣怀疑这是文渊阁有人希望如此。

  于是朱棣深深地看了解缙一眼。

  解缙却是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等候朱棣发落。

  朱棣只好道:“准。”

  此言一出,解缙便看向张安世,道:“安南侯素知经济之道,此番废祖宗之制,却是为何?”

  他看上去是作为主持廷议,表现得公平,却先定性了一个废祖制的大帽子。

  一下子,百官了然,解公对这废钞十分反感。

  张安世笑了笑,出班道:“大明宝钞,日益贬值,百姓已经不愿接受,陛下,在臣看来,宝钞已形同虚设了。”

  朱棣沉吟着,没有说话。

  解缙微笑道:“诸公有何高见呢?”

  便有人站了出来,道:“陛下,解公,大明宝钞,洪武八年,太祖高皇帝设宝钞提举司,立钞法,印制宝钞,此祖宗法度,岂可轻易废弛?宝钞而今确实弊病重重,却非太祖高皇帝之过,实乃近年滥印的缘故。臣以为,与其废宝钞,不如减少滥印……这才是正途。”

  朱棣依旧默不作声,皇帝在这个时候,一般不会发表任何建议,哪怕他有自己的想法,都是先让大臣们吵一吵再说。

  解缙依旧面带微笑地看向张安世:“安南侯以为呢?”

  张安世道:“破而后立,现在宝钞的问题,不在于发行了多少,未来是否滥造,而在于失去了信用。”

  此言一出,先前那人勃然变色,厉声道:“安南侯,你怎可说这样的话!破而后立,你这是要破祖宗之法吗?这要置我大明太祖高皇帝于何地?莫非你还要说,太祖高皇帝,失信于天下吗?”

  儒官们永远都是这样。

  一言不合,他就给你扣帽子。

  绝大多数时候廷议,明明在讨论具体的事务,可讨论到最后,就成为了所谓的大是大非的问题了。

  张安世一时无语,心里只想入他娘。

  众人开始窃窃私语。

  解缙目光炯炯的看着张安世,似乎对张安世战五渣一般的口才,有些遗憾。

  “不妨就请安南侯,将话说完吧。”此时,有人出班,平静地道。

  说话的,竟是杨荣。

  众人见是杨公开口,便都沉默。

  杨荣道:“今日所议的,乃是国计民生,洪武期间,制度也有过废弛,难道是太祖高皇帝否认自己吗?太祖高皇帝所立法度,无外乎既是为江山社稷,为我大明长治久安,为苍生黎民。”

  “有此宗旨,才是太祖高皇帝的本意,尊其本意,便是遵守祖宗成法,若是拘泥于细枝末节。却枉顾太祖高皇帝的本意,反而是南辕北辙。”

  众人便不由地看看解缙,又看看杨荣。

  解缙脸色微微一变,嘴角依旧含笑,却道:“杨公所言,颇有道理。安南侯,请细讲吧。”

  张安世道:“当今市面,朝廷的宝钞军民百姓们不愿接受,因此市面上所流通的铜钱、白银,却大多成色不一,甚至据我观察,这元朝的时候铜钱,竟也沿用迄今。白银的交易,更是繁琐,有人交易白银,竟还要随时带着剪子,从这银饼上剪下相应的银子上秤,这才完成交易,不但大大耗费时间,而且也十分繁琐。”

  “再者,这银子的成色不同,有的含有大量的杂质,有的却是纯银。这又给交易带来了巨大的麻烦。若是以往,大明的金银交易,大多只局限于土地的买卖。而如今,商品日益增多,这样的交易,对工商的发展,必然不利。正因如此,针对眼下币值紊乱的情况,必须进行更改,货币乃一切的基础,若连货币都无法做到统一,对朝廷和百姓,都没有好处。”

  张安世说罢,百官多数依旧还是没有动容之处。

  说实话,他们觉得眼下这样,没什么不好的,大家习惯了。

  现在又是废钞,又是铸币,实在麻烦。

  朱棣听到工商二字,稍稍有些动容,这时他才徐徐开口:“如何铸币?”

  显然,张安世对于今日的廷议,早有了全面的准备,于是道:“臣已请人铸了一些样品,还请陛下过目。”

  张安世取了十几个样品出来,送宦官,宦官转送朱棣御案前。

  于是在朱棣的御案上,便摆着十几种货币。

  制式统一,有一枚刻了一两的金币,上头有户部奉旨印制的字样,下头还有一行小字,联合银行承制,中间无孔,而这圆币的正中,则凹凸有致地雕了一条金龙。

  与此同时,还有几乎相同样式的银币一两,以及五钱、两钱、一钱,还有铜币一钱等等的制式。

  所有的币种,制式都统一,一样大小,哪怕是不同价值的银币,也是一样的份量,唯一不同的,可能只是含银量的分别。

  最重要的是,这雕工很是精美,而上头雕刻的图案,却是不同,如这金币是一条金龙,到了银币一两,则成了麒麟,此后为斗牛、虎豹等等。

  朱棣捡起这玩意,把玩在手里,带着几分兴致道:“这栖霞的匠人,所制的圆币,倒是有几分意思。”

  张安世道:“臣以为,用这样的货币畅行天下,如此一来,对于朝廷,可大大的减少损耗,而对于百姓,也提供了大大的便利。”

  损耗二字,顿时让朱棣明白了什么。

  税赋是有损耗的。

  损耗是什么意思呢?除了粮赋的损耗之外,金银的损耗也很严重。

  因为百姓们所缴的税收,往往货币不统一,成色也不同,官府为了确保自己能收到足额的税收,往往会将百姓所缴纳的白银、铜钱,往多里算。

  你说你这是五两银子,可我这秤……分明是四两八钱啊,你说你在家秤的数目确实没错,难道官府的秤,不如你家的秤?

  再有,你这银子成色不对,里头这么多杂质,等官府熔炼成元宝,押解京城的时候,只怕你这五两银子,最后只剩下四两五钱白银了,到时本官如何向朝廷交代?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77页  当前第42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29/97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的姐夫是太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