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的姐夫是太子_分节阅读_第591节
小说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7 MB   上传时间:2024-03-24 12:49:46

  杨荣摆摆手道:“无事……无事……夏粮征收得如何了?”

  张安世如实道:“大致的数目出来了。”

  杨荣道:“你直说罢,不要遮遮掩掩。”

  张安世道:“说出来,可能会吓到你。”

  杨荣苦笑:“不,我已吓不到了,有一些情况……”

  他本想说下去,可又觉得不妥,便又将这些话吞回了肚子里,转而道:“但说无妨。”

  张安世却是干脆大气,道:“你自己看账簿吧,当然……这是刚刚统计的,还会有误差。”

  张安世亲自将簿子交给了杨荣。

  杨荣便将这簿子摊开,与胡广一起看。

  他们轻轻皱着眉,细细地看着。

  随即,杨荣几乎是屏住了呼吸,整个人竟是纹丝不动。

  一旁的胡广,更是看得眼睛都瞪大了。

  他们已经了解了情况,对太平府不敢说是了如指掌,可至少初步的了解是有的。

  可真正的数目,却还是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胡广终究还是忍不住惊呼道:“怎么可能!”

  张安世笑了笑道:“怎么不可能?”

  杨荣深吸一口气,却是抬头道:“我明白了。”

  胡广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不解道:“杨公明白了什么?”

  “我明白了……”杨荣失魂落魄地喃喃继续念。

  胡广急了:“到底明白了什么?你倒是说呀。”

  杨荣肃容起来:“我终于明白……为何……为何姚师傅要如此了,哎……”

  说着,杨荣站起身,将簿子合上:“这些粮,何时可以入库?”

  “就这几日……”张安世道。

  “干得好。”杨荣道:“我需立即回禀陛下,就不能在此久留了,威国公,告辞。”

  他什么也没说,拱拱手,转身便走。

  张安世在后头追:“我的簿子,我的簿子,还要留着对账呢。”

  杨荣没理他,走得比较急。

  胡广只能闷头追上去。

  张安世:“……”

  一个文吏小心翼翼地凑上来:“公爷……现在该咋办?”

  张安世只好道:“再算一遍吧。”

  文吏也只能苦笑道:“是。”

  ……

  “太公……太公……”

  李秀才又喜滋滋地回来了。

  这几日,他每日都回来,而且每一天,都会带来好消息。

  当然,其实也是有坏消息的。

  不过这些坏消息,都是那些贱商,还有那些入栖霞的农户们提供的。

  抛开事实不谈的话,这些贱商和农户,懂个屁的庄稼和买卖。

  当然,其中最主要的是,太公和所有的士绅和乡贤们一样,都不喜欢听坏消息。

  李秀才有了教训后,痛定思痛,经过再三反思之后,自然而然,也就知道该怎么做,知道该怎么说了。

  张太公正坐着喝茶,一旁的女婢,小心翼翼地给他捶着腿。

  张太公呷了口茶,忍不住伸手朝那女婢娇嫩的脸蛋,轻轻捏了一把。

  等这李秀才进来,他才立即收回手,摆出一副正气凛然的样子,咳嗽一声道:“噢……回来啦?”

  李秀才带着盖不住的笑容道:“太公,好消息,听闻……凤阳和淮安府、安庆府,都因为旱灾,粮食减产了不少,今岁的夏粮……怕是征不上来了。可即便这样,不少农户……还是准备要挨饿呢。”

  顿了顿,他接着道:“今日的粮价,倒是没有涨了,依旧还维持在昨日五两三百钱上下的价。不过想来,过几日,等其他各府的消息传来……这价钱,还得涨。”

  张太公听罢,便又问:“太平府有什么消息?”

  李秀才便道:“我在栖霞碰到了几个学兄,他们都说张安世完蛋了,陛下已察觉到了太平府积弊重重,所以特命文渊阁大学士杨荣和胡广去彻查。太公啊,此二公都是宰辅,他们去彻查,可见这案子有多大!”

  “我还听说,太平府饿死了许多人,可都被县里捂着消息,多半和这事有关。我那几个学兄,可都是正人君子,绝不会有错的。”

  张太公听了,喜笑颜开地道:“果然,果然……哈哈……好的很。哎呀,你辛苦了,这些日子,都是你来回的跑,其实……你也不用去栖霞,这几日啊,有一些亲友来拜访,其实也都这样说。哼,张安世……那狗贼,也有今日了,这样的国贼一日不除,天下一日不安。”

  张太公先是高兴地笑,随即又咬牙切齿,眼里迸出深深的恨意。

  张太公接着便又看向李秀才,道:“待会儿去账房,取十两银子,你这些日子辛苦……”

  “长者赐,不敢辞,多谢。”李秀才大喜。

  ……

  紫禁城……

  看过了自凤阳、淮安和安庆等府来的奏报之后,朱棣忧心忡忡。

  他忙召大臣来见,指着这些奏报,沉着眉头道:“竟是减产了这么多……还请求朕免赋……”

  朱棣的脸色阴晴不定,大臣们大气不敢出。

  却在此时,有宦官进来道:“禀陛下,杨公和胡公觐见。”

  朱棣显出不悦:“去了这么多日,现在才回?宣进来,正好有大事和他们商议。”

第330章 杨荣的杀招

  朱棣忧心忡忡,同时也烦心得很,这个时候,他还真需要有人给他出点主意。

  尤其是这个杨荣,往往都有真知灼见,而且行事谨慎稳重,是个顾全大局之人。

  随后,宦官便领着杨荣和胡广二人觐见。

  朱棣一见他们,满是憔悴,风尘仆仆的样子。

  方才的怒气,倒是消散了不少。

  “不必行礼,卿家辛苦了。”随即,朱棣直截了当地道:“二位卿家近来没有当值,想来朝中的事,许多还不知情。”

  朱棣顿了顿,接着道:“南直隶的灾情,比朕想象中还要严重,原以为只是天旱了一些日子,江南毕竟是水乡,总有法子解决。可现在各府奏报来的情况,情势却十分的危急……来,取南直隶各府的奏疏先给二位卿家看一看。”

  一旁随侍的宦官便躬身,要去取奏疏。

  杨荣却是突的道:“陛下,不必看了。”

  此言一出,让许多人觉得惊诧。

  因为这话若是别人口里说出,其实并不奇怪。

  可杨荣这个人,十分机警和谨慎,极少直截了当地违逆朱棣。

  朱棣要将奏疏给你看,你却断然拒绝,这……还是杨荣吗?

  朱棣皱眉起来,隐隐有几分怒气,于是继续凝视着杨荣,道:“杨卿家……何出此言?”

  杨荣道:“陛下了解到的情况是,各府都大规模的减产,可臣与胡公至太平府,却发现情况迥异。如此一来……那么臣就在想……此事,可能并非是天灾,而是人祸了。”

  这番话,无疑就犹如在这里投下了一枚炸弹,众人不约而同地身躯一震。

  金幼孜、夏原吉、金忠、金纯人等,一个个脸色掠过几分别样的神色。

  天灾是朝廷的责任,甚至你可以说,这是皇帝的责任,毕竟从天人感应的角度而言,这一定是统治者做了什么天怒人怨之事,而触怒了上天。

  因而,皇帝要做的,就是捏着鼻子,老老实实地大赦天下,或者是对粮食进行减免,这事也就可以掩饰过去了。

  可若是人祸,则就是具体的人所要承担的责任了。

  这话若是寻常的人口里说出来,可能只是泄愤。

  可若是从文渊阁大学士的口里说出来,这就可能意味着,一场大狱已在悄然开始了。

  朱棣皱眉道:“难道这天旱……不是实情吗?”

  朱棣踱了几步,脸上掩盖不住的掩护之色,便又道:“南直隶乃天子脚下,不是天涯海角,是不是天旱,大家心里都有数。”

  杨荣深吸一口气,他确实很谨慎,此是正在心里组织自己的语言呢。

  而胡广的心里却是苦笑,因为他发现,其实杨荣本可以选择其他的说辞的,因为同样一件事实,用不同的说法,给人听来的感觉完全不同。

  比如说,杨荣完全可以用报喜的方式,来报出太平府所发生的事。

  而杨荣没有,他只将太平府发生的事,当做是正常的治理。

  既然是正常的治理,那么其他各府……

  杨公……平日里待人温和,从不得罪人,可今日……却好像一柄剑,猛地露出锋芒,也犹如一只本是温顺的大猫,却陡然露出了獠牙。霎时间,胡广才意识到,他竟是一头猛虎。

  杨荣道:“江南之地,何畏旱情?”

  朱棣道:“卿家的意思是……”

  杨荣平静地问道:“敢问陛下,各府减产了多少?”

  朱棣道:“严重的乃是淮安府和凤阳府,减产已至四成以上,其他诸府,也多是减产了两三成。”

  杨荣直接干脆利落地道:“可是根据臣在太平府所调查的情况,太平府却是增产了七成以上。”

  此言一出,满殿君臣直接瞠目结舌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77页  当前第59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91/97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的姐夫是太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