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的姐夫是太子_分节阅读_第723节
小说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7 MB   上传时间:2024-03-24 12:49:46

  这时,倒是有人眼尖,好像认出了什么。

  随即,眼尖之人,脸色骤变,一脸像是见鬼了似的表情。

  便是朱棣,竟也僵在原地,一时……瞠目结舌。

  朱高炽本是如热锅蚂蚁一般,急得心急火燎。

  可在这一刻,竟也呆住了。

  这人终于靠近,他走到了朱棣七八丈外驻足停步,却见这人单手叉腰道:“见过陛下,我代表数十万军民百姓,特来向陛下告知!”

  他声若洪钟,志得意满的模样。

  至于语气,也好像底气十足之色,不将寻常人放在眼里。

  他单手叉着腰,很有几分大将军的模样,颐指气使的姿态道:“其一,新政牵涉千家万户的生计,断不能废黜,若是废黜,百姓们失去了生计,没衣穿,没饭吃,若是做出一点什么来,可就怪不得别人了。自古以来,历朝历代,未有朝廷不护佑百姓,使百姓饥寒交迫,还能保存社稷的,陛下亦或者臣工若不以百姓为念,视民为草芥,出了任何事,都是咎由自取。”

  安静。

  很安静。

  这世上,绝没有人敢这样和朱棣说话。

  往重里说,这叫裹挟百姓,要挟圣主,是千刀万剐的大罪。

  可朱棣……却没有愤怒,却只觉得头重脚轻,人晕乎乎的,看着眼前这颐指气使,裹挟了万千民心之人,昂首与自己对峙,语态中,颇有几分讨价还价的姿态,教朱棣觉得不真实。

  朱棣老了,可即便是老去的老虎,发威起来,也能虎啸山林,可现在,他一声不吭。

  至于百官……此时都很安静,大家不发一言。

  站在他们面前的,却是一个穿着普通皂衣服色的少年,这少年肤色白皙,面上带着稍许的稚气,可眉宇之间,却又有与同龄人少有的庄重,尤其是他叉手的样子,很有英姿勃发之态。

  这人……看着像是皇孙朱瞻基。

  又细细认真一看……还真是!

  朱高炽只觉得要昏厥过去,他本以为东宫最大的隐患乃是张安世,但没想到,原来隐患就在自己的身边,是朱瞻基!

  朱瞻基继续笔画着手,高呼道:“其二,订立律令,将新政明文修入律令之中,不得更改。还有其三……”

  朱棣:“……”

  张安世在旁乐开了花,远远地朝朱瞻基咧嘴笑。

  可朱瞻基对这笑容,不屑一顾,继续手中比划,口里接着道:“军民百姓今日乃是奉太祖高皇帝大诰,捉拿犯罪的官吏,绝无他念,不可事后清算。还有其四……”

  朱瞻基口若悬河:“要彻查江西布政使司逆案,无论牵涉何人,都需严惩不贷,若非此逆案,天下不至今日这个地步,若不能以儆效尤,难免重蹈覆辙!陛下若是不肯同意,你是天子,谁也不敢忤逆,可若是还要教陛下令天下人信服,教百姓们视陛下为君父,那么……这可就难了。”

  顿了顿,朱瞻基又道:“好啦,言尽于此,我就在此,等着陛下回复,若是陛下恩准此四则,则军民谢恩,若是陛下不肯恩准,则我与军民,在此请死!”

  朱棣:“……”

  朱棣默默地听完这些,闷了好一会着,才转过头看一眼张安世。

  这一眼,张安世似乎一下子就看明白了意思,立即道:“陛下,这不是我干的,是他主动请缨!”

  朱棣又看向百官。

  百官沉默了。

  大家只说这是张安世鼓动。

  可至少现在来看,真要有幕后主使者,那也该是朱瞻基。

  这时候,若说张安世得民望,倒不如说是皇孙得了民望。

  你说张安世是王莽,眼瞎的人都看出来,真有王莽,至少现在蹦跶出来的那也该是皇孙。

  问题的关键在于,皇孙能是王莽吗?

  朱棣这时,朝朱瞻基招手:“你近前来!”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朱瞻基脚下不动,抱手道:“先谈妥当,再叙私情!”

  朱棣:“……”

  张安世在一旁嘀咕:“陛下,这真不是臣教授的,臣只是教皇孙……体察民情,至多,只让他凑凑热闹,没想到他……陛下,我冤枉啊,我是比窦娥还冤。陛下难道不知道我张安世吗?我怎么会出这样的馊主意?哎呀,我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朱棣使唤朱瞻基不动,顿觉得大失颜面,又听张安世一连串的嘀嘀咕咕。当下,不耐烦地回首看了一眼张安世,低声喝道:“你少说两句会死?”

  张安世:“……”

  好吧,做人要适可而止,于是他识时务地闭上了嘴。

  朱棣这才收拾起心情,又看向朱瞻基,大喝道:“这些百姓,是你聚来的?”

  朱瞻基依旧不卑不亢地道:“此军民自发来此,而臣不过是为他们代言而已,请陛下早做决算。”

  朱棣眼眸一睁,摆出几分威严道:“你这臭小子,你还敢要挟朕?”

  朱瞻基没回应。

  张安世忍了忍,终于又道:“陛下应该以百姓为念,以天下之心为心,从善如流,如此才不枉陛下圣德。”

  张安世说罢,突然有人道:“陛下当以苍生为念。”

  众人看去,却是杨荣。

  杨荣乃文渊阁大学士,他突然发话,却是众人没有想到的。

  “臣附议!”金忠说着,深深拜下。

  “臣附议!”

  紧接着,也有三三两两的人拜下。

  任何时候,都有一群人,他们平日里是沉默着,可到了关键时刻,他们才开始真正的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

  他们宦海浮沉,也懂得明哲保身的变通之理,可不代表他们完全没有自己的见识,只是……他们不显山露水而已。

  “臣……以为……事到如今……还是当以苍生百姓为念。”夏原吉叹了口气,也跟着拜倒。

  他其实是被眼前的这一幕,吓到了,倒不是恐惧,而是突然意识到,从前一些想不透的事,现在渐而有了眉目。

  稀稀拉拉的,一个个大臣也随之拜倒。

  虽然附议者,并没有占大多数,此时,却也蔚为可观。

  朱棣深吸了一口气,远远地凝视着朱瞻基。

  而后道:“你这般趾高气扬,叫朕如何答应你?”

  朱瞻基却是理直气壮地道:“我承千千万万之人所托,如何能徇私情?而悖逆公义,陛下应是不应?”

  张安世默默地又靠近了朱棣一些,在朱棣的身旁低声道:“陛下,回头收拾他,先应下。”

第413章 水落石出

  朱棣颔首。

  只嗯了一声,道:“朕应下了。”

  此言一出。

  朱瞻基大喜。

  他随即便折身回去,到那浩荡的人群面前,似说了什么。

  于是人头攒动,人人欢欣鼓舞,接着便见乌压压的人一一拜倒,口呼:“吾皇万岁,皇孙殿下千岁!”

  起初只是前头得知消息之人,可在后队之人,看着前头人欢颂,便已明白事情已定,于是也纷纷随之拜下。

  于是,人潮犹如一道道波浪一般地起伏,欢呼之声直破天际。

  那朱瞻基,这才又回到了午门外头,又回到了朱棣的面前,朝朱棣行了一个礼,道:“孙臣见过皇爷!”

  朱棣看着远处浩荡的人群,心里竟是感慨万千,回过头,再见朱瞻基又恢复了乖巧的模样。

  于是上前,故意板着脸道:“你倒是胆大得很,竟敢逼宫?”

  朱瞻基不显惊慌,反而从容地朗声道:“这是师傅们教授孙臣的。”

  “师傅们……”

  朱瞻基道:“师傅们教授孙臣,读书是明理,是为明志,孙臣乃天潢贵胄,更要关注民生,要以苍生为念,此乃圣人教诲。现在百姓愁苦,孙臣岂敢坐视不理?正所谓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既是为了社稷国家,也是为了天下百姓,有何不可?若是皇爷认为孙臣做的不对,那就惩罚孙臣的师傅们吧。”

  朱棣一时之间,竟是瞠目结舌。

  他回首。

  见百官之中,不少人铁青着脸,神情很是复杂。

  尤其是几个东宫的博士,吓得面如土色。

  朱棣最后道:“下不为例。”

  朱瞻基欢喜地道:“皇爷圣慈,孙臣铭记于心。”

  朱棣这时却道:“这些军民百姓,是你领的头?”

  朱瞻基老实道:“正是孙臣。”

  朱棣大为古怪:“你如何领头?又如何能聚众这样多的人?”

  朱瞻基不慌不忙地坦然道:“一方面是有人谣传要禁新政,引发了民愤。另一方面,皇爷在孙臣年幼时,也教授了孙臣不少治军之道……”

  朱棣认真地听着,很是满意。

  尤其是听到那皇孙殿下千岁的欢呼声,令他心中颇为欣慰。

  他年纪大了,在这个时候,最为担心的就是后继无人,现在有此孙儿,若他真有什么好歹,这大明的江山,也后继有人了。

  此时心中大喜,却又没有表露分毫,只是道:“杨卿。”

  杨荣忙道:“臣在。”

  “朕既已许诺,那么就该明旨发出,方才所许诺之事,要昭告天下,文渊阁早拟旨意,拟定之后,呈朕过目。”

  杨荣道:“遵旨。”

  朱棣又道:“现在事情既已尘埃落定,那么……”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77页  当前第72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23/97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的姐夫是太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