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的姐夫是太子_分节阅读_第930节
小说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7 MB   上传时间:2024-03-24 12:49:46

  商贾们这一次终于还是沉默了,眼下这头版,显然已经无法和马愉竞争了,于是便都不作声,只等接下来竞争副版。

  朱棣听到四千两的时候,人都已麻了,竟一时之间,呆坐在原位,微微张着嘴,却是说不出话来。

  张安世却在旁想,这才哪到哪啊,才这点广告费,看来……这普及天下的报纸所带来的含金量,商贾们还没有真正挖掘出来。

  要知道……市场营销的费用,在后世,其实绝大多数公司而言,都是高于商品本身的。

  这大明的商贾,终究还是思维不够开阔,胆子小了。

  闹闹哄哄地足足一个多时辰。

  这一场洽商才总算结束。

  而后就是彼此立约,胡穆教人进行折算之后,送走了商户,才立即转身来到了耳房。

  “陛下……”

  胡穆进来时,所有人都用奇怪的眼神看着他,使他显得有些紧张。

  胡穆先是对朱棣行了礼,便道:“本月的报纸,邸报与《古今传奇报》,大小版面共五十七处,售得纹银三百三十七万七千两。”

  朱棣:“……”

第566章 一箭三雕

  三百三十七万两纹银。

  且不过是区区四期一个月的时间而已。

  就这么……什么都不用干,凭在报纸上印几个字,就到手了?

  怎么想,怎么的不可思议!

  而令人更吃惊的则是,这一月是这样收益,那么一年,便就是恐怖的四千万两纹银啊!

  这个数目,甚至已经超越了宫中的许多投资了。

  难怪此时朱棣瞠目结舌,竟是一时惊得说不出话来。

  见朱棣不作声,张安世和胡穆也不敢说话。

  至于其他几个文渊阁大学士,亦是震惊得目瞪口呆。

  这张安世简直就是一个无情的挣钱机器,且这挣钱的速度,实在超出了人的想象。

  “陛下……”

  静默了老半天后,张安世才在旁解释道:“三百三十七万两固然不少,不过……接下来,有了银子,邮政司还打算在印刷术以及纸张、油墨方面做一些文章!唯有迅速印刷,且物美价廉,再加上邮政司深入到天下每一个角落,为订购的军民百姓提供便利,除此之外,便是增设各处的报亭,才可继续增加报纸的预定量。自然,报纸的修撰,也是重中之重……”

  朱棣听到此,才慢慢地缓过了神来。

  他已明白张安世和邮政司的模式了。

  说起来,这一年四千万两银子,就好像捡来似的,可说到底,却是铺设驿站和报亭的红利。

  若非有无数的驿卒,矜矜业业地将报纸送到千家万户,那就难以做到,百姓但凡想要看报,只需坐在家门口,便唾手可得报纸。

  有了这些,才是报纸不断地铺开的基础,只有报纸铺设得越开,购报之人越多,这笔收益才能越来越多。

  此时,朱棣也不由得钦佩张安世这家伙的先见之明了。

  这邮政司当初看似是砸了不少的银子。可实际上,朝廷不但深入进了天下的乡村和府县之中,且使天下军民的讯息得到了加强,竟还从中,挣来了许多的银子。

  这可谓是一举多得,说是一箭三雕都算是轻了。

  于是朱棣略略思索了一下,便道:“邮政司这儿,还需尽力,若是人员不够,就再招募人员!报亭和驿站不足,便继续增设!此事不必报朕,邮政司自行决定即可。”

  有了朱棣的这番话,张安世知道往后做起事来便能更便利了。

  于是张安世笑了笑道:“我大明子民万万,哪怕有一成人每日看报,这便是千万之数。何况报纸之中的内容,有不少邸报中的内容,都是朝廷的政令以及时闻!这些消息,却不需经过别人辗转,直接传达至寻常军民百姓耳中。在臣看来,意义非凡。因此,臣以为,邮政司这儿,确实需要再一把劲,切切不可骄傲自满。”

  在朱棣的立场而言,这报纸可以将自己的话直接贯彻,自是再好不过的。

  而站在张安世的立场,这报纸真正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彻底杜绝了中间商挣差价。

  要知道,新政之前,朝廷的所有旨意,几乎都需通过层层的官吏,甚至到了地方之后,又需通过地方上的士人和保长和甲长们来进行解读。

  表面上是皇帝的旨意,可实际上,如何解读,如何诠释,却几乎操持于读书人之手!

  如此一来,这到底是谁的旨意,那还真不好说了。

  而新政的本质,其实就是打垮士人这个中间商,通过土地的新政,使他们在经济上无法垄断,再通过官吏的改制,采用新的税法,使这些地方上的包税人彻底被斩断!

  而如今,邮政司和报纸的推广,本质就是稀释掉他们的话语权。

  经济、人事、宣传,这三点彻底与士人断绝,那么……时日一久,这个曾经盘踞千年的食利阶层,自然而然,也就不可避免地衰弱了。

  自然……这倒也并非是什么绝对正义的事。

  因为本质上,对士人阶层的剥夺,是新政催生之后的新贵和商人阶层完成的。

  这些通过竞价而慢慢掌控推广业务的商贾,建立了作坊,控制了大量匠人和劳力的作坊主,还有拥有大量海船,操控运输的巨擘,这些人的道德水平,未必比此前的士人更加高尚。

  只不过……之所以张安世对他们进行支持,除了张安世本身就在其中拥有无以匹敌的利益之外,便是因为……士人已经过时了,他们适应不了新的社会结构,亦或在这全新的社会结构之中,已没有了他们的位置。

  而后者却可不断地将天下地财富壮大,积累出天量的财富,使整个大明开始朝着一条新的道路狂奔疾驰。

  这等事,其实已经无关于道义了。

  这就好像,人口的清查一样,这隐户的本质,就是士人阶层的蛋糕,每隐藏一个户口,他们都能从中得利,所以今日即便清查出来,只要没有新政,那么时日一久,就会有新的民户被他们隐藏起来,从而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可对于新贵和商贾们而言,隐户越多,就意味着,大量上好的人力,都被士人们通过各种手段,束缚在了他们的土地上。

  这巨量的人口,成为了士人们附庸,大好的人力,却不得不去从事那种产值低下的生产活动,实在是暴殄天物。

  而若是能释放出这样巨量的人口,那么对于商贾们而言,绝对是普天同庆的大好事。

  所以,只要新政还在,新贵和商贾阶层慢慢开始掌握了一定的权柄,那么……必然会想尽一切办法,清查隐户。

  可见,这其中二者之间的矛盾,几乎不可调和的!

  而这样的情况,张安世深知,其实这在后世的历史上,可谓屡见不鲜,便如那英国的光荣革命,亦或者美国的南北战争一般,表面上是打着宗教和黑奴的旗帜,可实际上,不过是新兴作坊主们与庄园主们的对决。在矛盾积累到了一定情况之下,双方无法调和,不得不通过战争来解决问题。

  现在的张安世,则更希望于温水煮青蛙,他虽与士人之间,可谓是矛盾不可调和,且这些年,直接或者间接死在张安世手里的士人不在少数,可张安世却依旧希望通过较为平和的方式,渐渐完成这个过渡。

  如若不然,便可能是血流漂橹,赤地千里了。

  这是张安世最不想见到的!

  而朱棣显然并没有想得如此深远,不过此时的心情,却已大好,此时不由得眉飞色舞,道:“邮政司清查出了一千多万户的隐户,又得如此的佳绩,真是后生可畏!胡卿家,你是后继有人啊。”

  朱棣这话,是对着胡广说的。

  胡广其实一听到一月三百多万两银子的时候,心里便长长地松了口气,那提起的心终于能落下来了。

  其实即便清查出来了隐户,甚至被拜为九卿,胡广还是心里有所担心的。

  毕竟清查如此多的隐户,这等于是将天下人都得罪死了,可这功劳,绝大多数,在陛下心目中,却还是记在了张安世的身上,他那傻儿子,给人当了枪使。

  可听到了这样的收益时,胡广终于心情一松!

  这下好了,平安落地,一年数千万两纹银的纯利,就凭这个,他便知道,无论天下多少人会记恨他那儿子,陛下也一定会竭力保全。

  大明只要江山还在,他的儿子,就断不会吃亏。

  现如今,陛下这一句后继有人,直令胡广心花怒放,骤然之间,面上的阴霾早已是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却是喜笑颜开,却是努力地摆出一副谦虚的样子道:“陛下,臣惭愧的很,犬子……”

  只是话并没有说下去,便被朱棣打断道:“朕看哪,儿子不该为犬子,倒是你这为父的,说一声犬父倒也恰如其分。”

  胡广:“……”

  他那一堆快要冲口而出的感慨,顿时被堵在了喉咙!

  胡广张了张口,决心不作声了。

  朱棣则是继续道:“都察院要整肃,此事,文渊阁来办。天下官吏,多有疏失,他们与当地的士绅,朋比为奸,朕三令五申,他们竟还敢私藏如此多的隐户,实在罪该万死!此事……也要追究到底,文渊阁、吏部、大理寺甚至厂卫……都要狠狠抓一批罪大恶极者,不可轻饶。”

  朱棣此言一出。

  默言了半天的杨荣,却道:“陛下,眼下这个时候,臣倒以为,还是不过追究太多为好,如若不然……臣恐……会祸起萧墙之内。不妨下旨申饬,至于其他的,容后再言。”

  朱棣抬眸看了杨荣一眼。

  他深知杨荣与士绅们并没有沆瀣一气,反而在朝中,早在数年之前,杨荣就已是朝中为数不多的支持新政的大学士了。

  所以对犯罪的官吏以及士绅采取宽仁的态度,别人不敢说,生怕让朱棣怀疑此人与之同流合污,可杨荣说出来,绝不会引起朱棣的疑心。

  朱棣倒没有迁怒杨荣的意思,却是道:“若不严惩,难消此恨,千万户的百姓,他们想要干什么?”

  朱棣沉了沉眉道:“朕若姑息,他们只会更加的肆无忌惮,杨卿不必再言。”

  杨荣听罢,只好闭嘴不言,眼中尽是忧色,只能在心里默默地叹了口气。

  出来的时间也足够久了,朱棣随即便心满意足地摆驾回宫。

  诸大学士,也各回文渊阁。

  此时,大学士们已要预备贯彻朱棣的口谕,准备进行一次秋后算账了。

  杨荣忧心忡忡之色,胡广却是满面红光。

  见杨荣没有来恭喜自己,胡广便察觉出一些隐忧,便私下里寻了杨荣道:“杨公可有什么心病吗?”

  杨荣也不瞒他,叹道:“只是有些担心罢了。”

  “担心?”胡广却是道:“担心吾儿?”

  杨荣有些无语,却还是耐着性子道:“老夫乃文渊阁大学士,所关心的,自是天下人,令郎何须老夫操心?”

  胡广只好尴尬一笑,随即道:“却不知担心什么?”

  杨荣道:“为政之道,需随时掌控人心,此番邮政司,结果已揭晓,不但剥夺了这么多的隐户,使许多人深受其害,这个时候,若是陛下采取宽容的态度,暂时稳住人心,对此不追究,那么天下必然太平,至于算账,那是以后的事,有的是时机。”

  “可在许多人遭受巨大损害之时,却又突然喊打喊杀,要追究他们的欺君罔上之罪,这就使许多人连遭打击,令他们万念俱灰,胡公,老夫来问你,当你知道,你已无路可走,横竖都要灭门破家的时候,你会做何选择?”

  胡广却是急了,道:“你才灭门破家……你……”

  杨荣冷脸下来,不由道:“老夫是问你。”

  胡广这才意识到自己失言,他细细一想,才道:“你的意思是……破罐子破摔。”

  杨荣捋须,眼中的忧心越发浓烈,叹道:“这极有可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77页  当前第93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30/97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的姐夫是太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