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北宋大法官_分节阅读_第1058节
小说作者:南希北庆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1 MB   上传时间:2024-03-27 16:23:30

  赵顼道:“是有一件事,朕希望听听你的意见。最近翰林院学士王珪上得一道奏章,认为我朝三冗之祸源于朝廷官署过于臃肿,于是建议朕重回三省六部制。”

  元丰改制要来了。张斐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旋即又好奇道:“陛下,这,这事我可不懂啊!”

  “朕知道你不太了解,但是王珪之所以提出这个建议,是因为公检法。”

  “二者有何关系?”

  张斐一脸茫然道。

  历史上可没有公检法啊!

  赵顼道:“当年太祖太宗为求做到事为之防,曲为之制,故而设立了许多官署,让他们相互制衡。

  虽然这确实也做到了,但也造成这官职名实之间悖离、混乱,是既无定员、又无专职,在其位不谋其政,遇到问题,互相推诿,最终又酿成冗官之祸。

  唉,这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张斐点点头。

  赵顼瞧他一眼,又接着说道:“但王珪认为,随着公检法的出现,使得政法分离,即便精简官署,也能够做到事为之防,曲为之制。所以,朕想听听你的看法。”

  张斐眼中一亮,心道,这个说法倒是有些远见的,也不知道是他想得,还是那王珪想得。

  赵顼见他不语,于是又问道:“你怎么看?”

  “呃。”

  张斐暗自思量,他知道元丰改制不仅仅是针对冗官去的,那只是其次,关键是皇帝要走向前台,这是很难阻止的,因为阻止元丰改制,就是阻止伸张皇权。

  他思考半响,如实道:“我认为这番建议其实是有道理的,但具体执行起来,会是一个怎样的情况,我对此还是有些疑虑的。

  就比如说,这对于大臣能力的要求就会提高,因为依靠公检法来制衡,那些官员必须凭借能力来办事,而不能跟以前一样,完全凭借权力去推动。”

  赵顼立刻道:“这本就是应该的,朕也不希望一些无能之人来辅助朕治国。”

  张斐又道:“除此之外,可能也会给陛下带来施政难度。”

  言下之意,就是可能连你一块制衡。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但是张斐不是第一回 跟赵顼商量这种事,因为公检法出现,必然是对皇权产生一定影响,张斐必须跟赵顼讲清楚,才能得到赵顼的信任。

  赵顼让他来,问得也就是这事,道:“所以你认为这暂不可行?”

  张斐思忖半响,道:“此番建议肯定是上策,公检法的确能够为朝廷精简官署打下基础,而这不但能够提升执政效率,同时还能够减轻财政负担,是一举数得。

  但是这也要求陛下,必须要做好两点。”

  赵顼问道:“哪两点?”

  张斐道:“其一,控制立法会,其二,大庭长。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立法会,想要发挥公检法的威力,就务求公检法能够依法办事,那么只要控制住立法,就等于是完全掌控公检法。

  至于大庭长一职,官家必须要让大庭长的想法,跟陛下你的执政理念是完全相同的。如此一来,陛下就能够完全驾驭公检法。”

  赵顼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是笑道:“大庭长一职,将来非你莫属。”

  张斐赶忙道:“陛下如此看重微臣,微臣愿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赵顼笑着点点头,似乎已经有了计较。

第七百三十五章 彻底释放公检法

  无论张斐出现与否,对于赵顼而言,这官制改革,那都是势在必行,可想而知,王珪之所以上这一道奏章,肯定也是赵顼授意的。

  其中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这皇帝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想要自己做主,不愿意再躲在王安石背后。

  其二,赵顼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他的政治理想,其实就是两场战争,对西夏,对辽,当然,目前主要还是对西夏,他暂时也看不到能打赢辽国的希望。

  但无论如何,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将全国上下团结起来,使得整个国家根据自己的意志行事,换而言之,就是要掌控大权。不管是汉武帝,还是唐太宗,都有这方面的准备。

  只不过唐太宗本人就是一个军事天才,他的准备就相对较轻松一些。

  其三,就是精简官吏,提升效率,同时减少财政支出,为以后的动员打基础。

  张斐当然是知道元丰改制,这一点,对于后世制度影响是非常重大的,只不过被王安石掩盖了一些光芒。

  但是,如今这情况发生变化。

  历史上元丰改制前,赵顼是通过王安石,打破了旧秩序,然后他再亲自出来主导改革,也就是说,当时他已经掌握大权,什么文彦博、司马光等所有反对派,全部清除出去,这里面也包括王安石。

  如今可不一样,朝中现在是处于一个均势状态,王安石也没有做到权倾朝野,司马光他们不但没有被贬,同时权力还更大了。

  而这都是因为公检法的出现。

  不过,公检法也给赵顼提供了另一条改制的道路。

  那就是利用公检法去进行官制改革。

  其实不管这官制是怎么改,本质上还是君权与相权。

  太祖太宗建制,真宗、仁宗放权,导致目前北宋朝廷,出现两种情况,第一,就是机构臃肿,效率非常慢。第二,相权过大,因为目前三省官员不具备实权,全部都是听从政事堂的,再由宰相跟皇帝议事,皇帝是无法直接下令三省。

  这两点合在一起,就导致没有宰相点头,这皇帝的政令,光在三省都不知道要转多久。

  这就是为什么要设制置二府条例司,这边就是王安石一个人,这期间的新政政令都是往制置二府条例司走,等于是绕开政事堂和三省。

  但制置二府条例司肯定只是一个临时结构,要不然的话,王安石的权力根本无法控制,那边一群宰相说了算,这边是他一个人说了算。

  这只是一个临时计划,如果削弱相权,还是通过官制改革。

  但如果精简机构,宰相的权力将会进一步扩大,因为相权本就越来越大,臃肿的机构也是在限制他们。

  如何在精简机构的同时,去限制相权,这真的是需要操作的。

  在历史上,手握大权的赵顼是简单粗暴,就是直接回到三省制度,目前是二府制度,也就是政事堂和枢密院,回到三省,就等于将政事堂切割开来,一分为三,安置在三省,使得三省是直接面向皇帝,就预示着皇帝将走向前台,直接参与政务,而不是通过宰相,同时再精简机构。

  但事实证明,只是分割了相权,效率不但没有提升,反而还下降了,原因就在于相权分割。

  之前决策都是出自政事堂,宰相都在一块议事,三省直接听命于政事堂,紧急情况,就能够反应迅速。

  一分为三,各管一事,稍有瑕疵,又得递回去,更别说相互之间扯皮,周而复始。

  简单来说,王安石批得政令,司马光能给他过吗?

  此外,元丰改制并未在地方上深耕,中央倒腾几回,地方上又要折腾大半天,这效率能高吗?

  到底这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还是赵顼本意就是要集权,提升行政效率顺带。

  这只有赵顼自个知道。

  然而,现在随着公检法的诞生,国家内部也诞生了一种新得制衡。

  就是政法分离。

  肯定定就不会按照历史的流程去走,未来也就变成一个未知数。

  虽然张斐对于行政制度也是了解的,但他了解的是那个时代的制度,要是照搬过来,结果肯定是脑袋搬家,这只能是赵顼跟那些宰相们想办法。

  他先观望一会儿,要不利于公检法,他再提意见。

  而赵顼方面已经是迫不及待,因为今年有一次大规模的官员轮换,他要借这一次轮换,开始走向前台。

  在张斐交谈过后,赵顼便就请来王安石。

  “先生请看。”

  赵顼将一道奏章递给王安石,“这是翰林院王禹玉递上来的,朕的觉得很有道理,不知先生怎么看?”

  王安石双手接过,端坐在椅子上,打开一看,眉头渐沉。

  过得一会儿,赵顼问道:“先生以为不妥吗?”

  王安石将奏章一合,略有不屑道:“臣以为目前针对冗官的改革,完成的非常好,不少官员已经加入了事业署,这无须操之过急。”

  还是一副教育的语气。

  赵顼暗自皱了下眉头,但也未有表露出来,微笑道:“朕并非是操之过急,而是见到司法官署整合的如此成功,朕听那皇城司的人说,那司法官员就连行路可都比三省官员要快,那为何不用于其它官署?”

  王安石道:“这臣不否认,而且臣也并非是反对这么做,只是臣认为局势向好,贸然回到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这祸福难料,到底唐朝的情况和我朝的情况大不相同。就比如说三司与户部,以户部规模和职权,是不可能取代三司的。同理而言,兵部也无法取代枢密院。

  依臣之见,应先让各官署各司其职,然后再裁减掉多余的官署,再依具体情况规范制度,没有必要去依从《唐六典》。”

  赵顼沉默少许,然后点点头,“先生言之有理。”

  顿了顿,他又问道:“今年会有一次大规模官员轮换,不知先生怎么看?”

  王安石愣了下,“照常轮换就行。”

  这宰相换来换去,都在政事堂,还是能够处理事务的。

  赵顼皱眉道:“但是目前改革尚未完成,若是参知政事都照常轮换,只怕也会延误变法,不如这样,先恢复六部职权,让参知政事在六部继续改革变法。”

  王安石微微一怔,他刚刚反对,你这又要恢复六部,不是将我的话当耳旁风了吗,瞧了眼赵顼,突然意识到这不是一场普通的交谈,立刻谨慎起来,点点头道:“如此也行。”

  赵顼这话有个潜在意思,这是为了改革变法,你要不答应,改革变法就会出问题。

  赵顼又问道:“先生,如今这新法是否已经全部颁布?”

  王安石心里咯噔一下,如实道:“目前主要还剩保甲法、保马法和市易法,尚未颁布。”

  赵顼道:“保甲法就暂先搁置,朕认为可以通过皇家警察,来为朕训练处一支精锐之师。”

  关于这一点,王安石早就看透了,故此一直都没有颁布保甲法,于是点点头道:“臣遵命。”

  赵顼又是叹道:“如今朕要精简官吏,减轻冗官之害,可是朝中一直有人拿制置二府条例司说事,认为二府之外,还有二府,这精简官署从何谈起,而目前朝中对新政的阻碍,已经不像之前那么大,朕相信先生就是身在政事堂,也能够推行新法。”

  王安石一万头草泥马奔向赵顼,嘴上却立刻道:“制置二府条例司本就是临时设立,如今也是时候废除。”

  赵顼微微笑道:“先生如此深明大义,朕甚是感激。不过先生也无须担心,制置二府条例司的官员,先生可举荐进入三省六部,司农寺、太府寺,也都将会并入户部,继续改革变法。”

  “臣遵命。”

  王安石拱手道。

  其实早在半月前,王安石就已经预感到会有这种情况发生,他感觉到赵顼不再对他言听计从,但是,也没有想到会来得这么快,且这么猛。

  直接连制置二府条例司都给废了。

  话说回来,这制置二府条例司当然是要废的,本来就是一个临时机构,只是他没有想到会来这么快。

  出得门去,王安石心中涌起一阵落寞,仰面长叹一声,挥袖而去。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23页  当前第105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58/122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北宋大法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