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世家再醮记_分节阅读_第109节
小说作者:华飞白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73 KB   上传时间:2015-03-17 13:15:43

  两人出水阁时,迎面遇上长孙无忌与褚遂良,崔渊立即给他们见礼。时任正一品司徒的赵国公长孙无忌虽是舅父,看见李治时却并不显得十分亲热,只是唤了他一声“九郎”。李治倒是停下脚步,恭敬地叫他“舅父”。舅甥二人见礼后,时任正五品谏议大夫的褚遂良礼数周到地给李治行礼,又与他寒暄了几句,这才跟在长孙无忌身后入了水阁。

  他们自是不知,圣人见了两位爱臣之后,便忍不住炫耀起了方才的“泽被万民”之举。在他看来,这虽是崔渊的主意没错,但自家雉奴亦全程参与,也算是要做一件为耶耶分忧解难的大事了。长孙无忌与褚遂良听得,有些意外又有些期待,便顺着圣人说了几句,也预先讨了两份摹本卷轴。圣人一时激动,心里盘算着给诸位重臣都预留一份。不知不觉间,晋王与崔渊二人,便在诸臣之中留下了一道深刻的影子。

  ☆、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郊避暑

  去一趟禁苑归来,崔家人收获颇丰。真定长公主如愿以偿,得了一座京郊大别庄。据说这座别庄位于南山(终南山)北麓附近,毗邻风景秀美、园林别院汇聚的樊川,不仅拥有上百顷上等良田,还带着几座与南山相连的小山坡。小山坡上建有山居别院,正是消夏避暑的好去处。

  与这座大别庄相比,崔家在樊川的园林便显得略有些不足了。于是,真定长公主果断地决定,过几日便出发去山居别院避暑。家中女眷与孩儿们自是都随着一同去,连怀着身孕的李十三娘也不例外,免得她苦夏进不得吃食反倒伤了身子。崔滔也暂时放下一门心思寻找药王的差使,一路护送她们。至于新得了《兰亭序》的崔渊,几乎每日都对着真迹发呆出神,时而沉醉、时而激动、时而安宁、时而手舞足蹈、时而击节赞叹,已经完全陷入无法沟通的境界中了。

  “母亲,阿爷不与咱们同去避暑?”崔简踮起脚尖,透过支起的窗户,望向书房里正执笔写字的崔渊。他下颌上已经冒出了一层青青的胡茬,平时梳得十分妥帖的头发也有些散乱,一身浅青色大袖直裾深衣上沾满了墨迹。然而,他却仿佛丝毫未曾注意到自己如今的形象,全部心神都沉浸在笔下的字中。这一瞬间,小家伙似乎又看到了带着他穿行于村庄城镇荒野之间的阿爷,心里油然升起久违的亲切感来。

  王玫轻轻颔首,望着里面显得有些落拓的人,微微笑了起来:“《兰亭序》真迹得来不易,你阿爷必定不想浪费分毫时间。而且,除了品鉴王右军真迹之外,他还有好些事需要主持,自是脱不开身。”她也慕名去看了大名鼎鼎的《兰亭集序》,便是再如何不懂得欣赏,也感受到了其中圆融自如的笔意。因而,见崔渊如此情态,反倒十分理解。且别说崔渊了,连李治、崔敦、崔敛、崔澄、崔沛都忍不住站在书案边痴痴看了许久。仍在国子学中读书的崔笃、崔敏、崔慎更是哭着喊着这些天不想去上学了,只愿多看《兰亭序》几眼,结果被真定长公主与郑夫人毫不留情地拎着一同去山居别院避暑了。

  说起来,前些日子,崔渊与李治便寻思着怎么从圣人那里讨来《兰亭序》真迹一观。哪里料到又出了崔泌仿造帖子之事,崔渊便索性想在圣人面前随机应变,将此事过一过明路。不过,临来他灵机一动,却有了更好的法子。摹本之事若能成功,不仅轻而易举化解了崔泌暗中的威胁,还可令他的声望文名更上一层。更重要的是,襄助晋王出了一回风头,也正好对了圣人的心思。

  崔简睁圆了眼睛,歪着小脑袋想了想:“《兰亭序》是从圣人那里借来的,能借多久?”

  王玫回道:“听说是两个月。”

  “两个月?那咱们从别院里回来,《兰亭序》还在呢。”小家伙故作成熟地摇了摇首,叹道,“阿兄们到底是怎么想的?这几天一直垂头丧气的呢,好像很不愿意去郊外避暑,还嘟囔着错过了错过了什么的。咱们回来之后,再去品赏不就行了?我也听阿爷、先生说起过王右军,到时候也想看一看。”

  “阿实说得对。”王玫揉了揉他的小脑袋,笑着牵起他的手,“横竖《兰亭序》一时也不会还回去,咱们等家来之后再欣赏就是了。”

  而后,母子两人便越过院子,缓步走向内院门前,去与其他人汇合。王玫将青娘留下来看顾院子,又叮嘱她必须让崔渊定时定点饮食入寝,不能没日没夜地,反倒容易伤了身子。另外,她又吩咐部曲张大、张二几个,且紧紧盯着张五郎、崔泌、魏王、太子。若没什么重要消息,便不必打扰崔渊,只管先将事情告诉她便是。

  待到得内院门口时,真定长公主、郑夫人正要登上厌翟车。王玫遂上前,侍奉两位长辈上了车。郑夫人将崔简留在身边,又问了些崔渊的事。王玫将自己的安排都与她说了,她满意地颔首:“他就是这样的性子,兴致一来便不管不顾了。”

  真定长公主闻言,却笑了起来:“能将《兰亭序》从阿兄那里借来可不容易得很。机会难得,且由得他去罢。比起王右军的真迹,我得的这座庄子,却是算不上什么了。”

  “贵主得了庄子,咱们一家老小都能托福去住着避暑。那王右军的真迹于我们这些女眷又有什么好处?还生生又引得大郎、二郎、三郎几个发了痴性,竟连国子学也不愿意上了。”郑夫人抿嘴笑道,“不过,既然是书圣真迹,自然也不能错过。待咱们避暑回来后,不如也去观赏观赏?”身为五姓七家嫡脉嫡女,自是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因而郑夫人虽说口中打趣,但实则也十分向往《兰亭序》真迹,自然想亲眼见上一见。

  “阿嫂说得很是。”真定长公主也生出几分好奇,立即点头答应了。

  因见崔韧也在,王玫便叮嘱了崔简几句后,暂时告退离开了。她下了厌翟车,又送小郑氏、清平郡主分别上了车,这才走到后头的翠盖朱轮车边。李十三娘撩起珠帘,朝着她一笑:“怎么来得这般迟?还不赶紧过来?眼看着便要出发了。”

  王玫登上车后,果然见晗娘、昐娘正和崔芝娘在角落中顽扔绣包的游戏。她含笑望着她们,在李十三娘身侧坐下:“幸得有阿嫂看顾晗娘和昐娘。我虽然让丹娘跟着她们,却也时刻担心会出什么纰漏,将她们落下了。”

  “你却是太高看我了。我如今连阿韧都有些顾不上了,脑中常常混沌一片,又哪里还记得什么事?晗娘、昐娘与芝娘形影不离,都是她在照顾,我可不敢居功。若想谢,便去谢她就是了。”李十三娘懒懒地回道。

  王玫想了想,便道:“最近夏茶应该也快要入京了,我又有些复方茶想试试。若侥幸成功了,得了观主的许可,却正好适合送给芝娘饮用呢。”入夏之后,不仅时令花朵争相盛放,更有鲜果陆续成熟,她便忽然想起了花茶、果茶。花茶、果茶既可作复方饮用,也可不放茶叶单方饮用。因带着天然香气,又有调理养颜的功效,特别适合小娘子们。不过,复方、单方的炮制方法想必有些差别,她还须得写信请教观主,才能尝试着开始做。

  李十三娘闻言也很感兴趣:“若是不碍,我也想尝尝。”

  她怀着身孕,每日只能饮少量茶水、酪浆,多饮牛乳、豆浆与果浆。不过,听见新鲜的饮品,依然很想尝一尝。

  王玫便道:“我可不敢随意给你饮用,且问过观主再说罢。”

  李十三娘抚了抚小腹,轻轻一叹:“这孩儿真不省心。当初怀着芝娘和阿韧的时候,都不曾如此难熬过。也不知生出来之后,他能不能体谅阿娘的苦楚,顺顺利利地长成一个风雅俊俏的小郎君。”

  “阿嫂放心罢。”王玫安慰她道,“或许到了山居别院之后,你便不会觉着这般难受了。这孩儿许是与你一样苦夏,两人一同苦夏,可不是比往年都更难熬些么?”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话,不知不觉间便一齐沉沉睡去了。在旁边侍奉的丹娘见状,便抖开一张薄毯,给她们盖上。崔芝娘、晗娘、昐娘也顽得有些累了,靠在隐囊上似睡非睡的,侍女们便也取了衾被与她们盖好。马车外头隐约传来的人声一时近一时远,车轮粼粼驶过平整的道路,出了朱雀大街南的明德门后,便略有些颠簸起来。

  微微的起伏当中,王玫渐渐醒转过来,接过丹娘递来的青盐水漱了漱口之后,又喝了些清淡的凉茶解渴。自珠帘外拂来阵阵清风,带着树木花草的淡淡香气,仿佛瞬间便掸去了凝聚在胸腹之间的郁热暑意。

  “已经出了长安?”王玫低声问道。她们出来得很早,如今大概尚未过正午。不过,那山居别庄位于南山北麓,离得有些远,一日之内恐怕很难赶到。因而,真定长公主与郑夫人便决定先到崔家在樊川的园林中住一晚,第二日清晨再接着赶路。

  “方才有仆婢传话说,前头有座郑家的小庄子。且去歇一歇,用过午食,待过了午后再继续赶路。傍晚时分,应该能赶到樊川的园林中。”丹娘回道。

  “也好。坐了一上午车,筋骨都有些酸了,正该下车动一动。”王玫点了点头,轻轻叫醒了李十三娘,又让侍婢们服侍三位小娘子洗漱装扮。不多时,就到了郑家的庄子上,她们便带着浅睡后的红晕下了车。

  这座庄子虽然小,位置却非常不错,就在樊川与长安城之间,几乎每日都要接待借住的贵客。因此,郑家人将这小庄子修得风雅非常,还特地派了一位大管事和一群训练有素的婢女前来伺候。

  主人家这般用心,客人自然也宾至如归,真定长公主与郑夫人都十分满意。虽说同是荥阳郑氏,但郑夫人、小郑氏是另一个房头的嫡脉,与这一房的嫡脉平日里也只有年节时才有些来往。小郑氏便将管事唤过来,特地问了问他们家主人的近况。

  那管事不免又替主人家哀叹几声,隐晦地提了几句主母因爱女亡故而病重的事。他只略提了提,小郑氏、清平郡主、李十三娘和王玫便都想起了前些日子京中闹得沸沸扬扬之事。那位才华横溢的郑氏小娘子因被夫君兼表兄嫉恨虐待而亡故,身为姑母的阿家却始终不闻不问,令听闻者无不怜惜。王玫更是清楚内中缘故,却不想竟然是这家的小娘子。元十九虽然身死,但他伤害过的人,却仍然不得不忍受着失去亲人的悲苦,实在是孽缘。

  郑夫人叹息几声,吩咐管事给这家的主母送些上好的药去,又让小郑氏记下来,待回长安之后一同去探望那位夫人。小郑氏点点头,清平郡主、李十三娘心有戚戚焉地互相看了看,都道:“为女儿挑婿,可真得睁大了眼睛,细细择过方能放心。不然,若是挑中了一头中山狼,便是后悔也来不及了。说是亲上加亲都是好姻缘,但谁又知道,亲人间也会出这种狠毒之辈呢?”

  真定长公主看向王玫,道:“九娘,且将你那日做的甚么表格,再照着做一份挑女婿的来。还有些日子呢,好好地挑,未必不能挑出几个好的。天下的好郎君,便是让咱们崔家的小娘子挑走几个,也还剩了好些呢。”

  郑夫人也道:“蕙娘才十四,不必太过着急。今年咱们便开始相看,花上两三年,还怕找不出好郎君么?”

  崔家众女眷说了一会儿话后,便各自去歇息不提。待过了午后日头最烈的时候,车队便继续前行。夕阳西下时分,终于到得了所谓寸土寸金的樊川。樊川位于南山山脚下,是京兆韦氏、京兆杜氏两大世族世代聚居之地。因人杰地灵,又是避暑赏景的佳处,便是高门贵族想要在此地得一处别院园林,也十分不容易。

  博陵崔氏二房便在樊川买了一座园林,因较为狭小,不得真定长公主喜欢,因此也不常来。偶尔于春秋之时来踏一踏青、赏一赏秋,小住上两三日便回转了。不过,在王玫看来,这园林固然小,却借了天然景致,少了些匠气,很是漂亮。而且,虽说比不得崔府、公主府、别院那般占地广阔,但园林其实也并不算小。它并没有建那些四四方方的院落,而是起了数座小楼。湖泊水渠穿梭在幽静繁茂的林间,隐约可见楼阁飞起的檐角。随意数一数,却一时数不清楚。由此可见,一人住一座小楼都已经是绰绰有余了。

  因坐了一日的马车,众人均觉得有些疲惫了,用过夕食之后,便都有些恹恹的。真定长公主卧在长榻上,几位贴身侍婢给她捶揉酸痛的肩腿:“想不到坐了一天车,竟然这般难受。”

  郑夫人便道:“既然如此,明日不必太过勉强了。在园林中歇息一两日,再赶去山居别院不迟。横竖孩子们也有些时日不曾来这座园林了,住一住也使得。”

  “阿嫂说得很是。”真定长公主扬了扬手臂,“你们也都累了,明日一早不必急着过来问安,多睡些时候。我也想躲个懒呢,可别轻易来扰了我的好梦。”

  众位晚辈齐声答应,便奉着郑夫人一同告别了。小郑氏、清平郡主、王玫又送了郑夫人回住处,这才各带着自家的孩子们离开。王玫牵着崔简、晗娘、昐娘,顺着丹娘等侍婢打的灯笼往前走。远远看去,点缀在林间的小楼灯火通明,如点点星光坠入人间般瑰丽,十分动人。

  崔简、晗娘与昐娘忍不住驻足观看,直到起了夜风,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第一百四十七章 悠闲度日

清晨的日光透过支起的窗棂,映在如水般柔滑的碧色床帐上,随着清风飘过而在衾被上荡漾起涟漪般的光华。仿佛被这勤快无比的初升阳光唤醒一般,原本好梦正酣的人抖了抖眼睫,睡眼惺忪地张开一双乌黑的眸子。

习惯性地往身边靠了靠,却并未寻到那宽阔的胸膛,甚至衾被中都没有熟悉的味道。一时之间,刚醒之人有些迷茫地眨了眨眼。蝶梦庄公?又或,庄公梦蝶?她方才是做了一个穿越千年之前得遇心爱男子的梦,或是做了一个穿越千年之后与父母团圆的梦?

直到睡意渐消,理智逐步回来,王玫翻了个身,有些怅然地叹了口气。这尚是大婚之后,她第一回与崔渊分离。原以为,她很快便会适应这种生活,就像她很快适应了成婚后的生活一般。却没想到,多一个人与少一个人的感觉,竟是如此不同。

因昨日得了长辈许可,她其实很想睡个懒觉,像许久之前那样一直睡到日上三竿,饿得睡不下去了,才不急不缓地起身洗漱。只是,重生在大唐之后,她的作息便调整得十分健康。夜里睡得早,清晨自然醒得也早,生物钟反倒比时钟还精准些。如今便是再想睡回笼觉,翻来覆去也毫无睡意,倒不如干脆起身得好。

洗漱过后,最后一丝睡意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王玫坐在铜镜旁,随意地选了一朵玉簪花插在发鬓边,问道:“阿实、晗娘、昐娘可都起来了?”昨夜她将小家伙们都带回了楼中住下,崔简睡在一楼,晗娘、昐娘都跟着她住在二楼。此举自然也有避嫌之意——虽说如今世道并不过于强求遵从礼仪,她心里也不太看重“男女七岁不同席”这一类的规矩,但身处世家之中,确实应该注意一些细节。

“小六郎半个时辰前就起了,正在下头练武呢。”丹娘回道,语中含笑,“两位小娘子也已经起身了,都倚在栏杆边看小六郎习武,看得很是高兴。”

王玫又念及被崔沛留在身边看顾的王旼,摇首道:“也不知二郎昨夜休息得如何。”自从被崔渊带出去顽了一天之后,王家小二郎便迟迟收不回心来,不但读书练字时三心二意,还举一反三地提出了背《诗》十篇就出去顽一天的要求。从未遇到过如此不省心的学生,头一次当先生的崔沛自然十分重视。这回出来避暑,他便将王旼紧紧拘在身边,想磨一磨他的性子。王玫自然十分心疼,但也知道该严格的时候必须严格,否则自家侄儿若是宠成了个熊孩子,她也没有办法向阿兄阿嫂交代。

“以小二郎的性子,不论到哪里都不会认生罢。”丹娘抿嘴笑起来。

王玫眉头舒展,也弯起了嘴角。她走出门,缓步来到二楼的栏杆前。晗娘、昐娘都穿着一身白红相间的条纹及胸襦裙,披着芽绿色薄纱半臂,双丫髻上垂着金镶玉的花苞状钗朵,瞧起来鲜嫩可爱至极。姊妹俩垂首看着小楼前正在一招一式练习拳法的崔简,如墨般的眼睛扑闪着,透出浓浓的笑意。

王玫一左一右将两个可爱的侄女揽进怀中,也望向底下的崔简。小家伙反复练着十几招基本的拳法,从头到尾一丝不苟,便是满头大汗也并未分出心神擦一擦。也不知练了多少遍,他才缓缓收势,抬首粲然一笑:“母亲,晗娘阿姊、昐娘妹妹。”

“赶紧去冲一冲身上的汗,换身衣衫。”王玫道。话音未落,就见卢傅母从屋檐下站了出来:“老身已经备好水和新衣了,小六郎回寝房便可。”“劳烦卢傅母了。”崔简便道,朝着楼上时,却又不自觉地流露出几分亲昵来,“母亲,我突然很想吃抹茶饼。”

“朝食怕是来不及做了。待会儿我便给你做,正好午食的时候吃。”王玫应道。

“好。”崔简笑得十分满足,小跑着奔进了楼中。卢傅母双目中涌动着复杂之色,望向王玫的时候,却只剩下怅然与安宁。王玫坦然朝她笑了笑,牵着两个小侄女转身朝楼梯口而去:“先前你们不是也想学着做抹茶饼么?待会儿便随我去一趟厨下如何?”

不多时,这一大三小便用过了朝食,一同去附近的小楼中探望王旼。远远望见王旼正乖乖坐在小楼前的树荫下摇头晃脑背《诗》,崔沛捧着文卷立在旁边,他们便停下了脚步,不欲上前打扰。然而,王旼似乎发觉了他们的视线,悄悄地往这边看了一眼。一根柳条做的鞭子毫不留情地抽在他身侧的树干上,严厉的少年先生敲了敲他的额头:“专心些。”

于是,王旼带着几分委屈,抽了抽鼻子,垂着眼睛继续背下去。而被那一鞭子吓了一跳的晗娘、昐娘不由得流露出些许担忧之色:“崔先生该不会……”“崔先生真吓人,郎君们进学原来这么可怕?”

“放心。”崔简低声宽慰她们,“先生其实很温和,也不过是吓一吓二郎。”崔沛待他和崔会一向很不错,他也从未见过这样扳着脸的先生。不过,仔细说起来,连他也不得不承认,获得这般待遇的王旼确实是自作自受。

“二郎以读书来讨价还价,确实需要教训。”王玫一叹。学习最重要的便是态度问题。与聪敏却耽溺于玩乐的学生相比,天下的先生们都更喜欢愚笨却勤奋的学生。当然,如果又聪明又勤奋,两样都占全了,就是先生最疼爱的学生了。王旼还小,玩心重可以原谅,但不正视学业却需要尽早扳回来才行。不过,若是因自己犯错而错过如此有趣的山居生活,小家伙恐怕会一直念念不忘罢。可能反倒对往后的学业不利呢。“过两天,他若是表现好了,我再向先生求一求情,让他也能出来顽一顽。”

而后,王玫便带着孩子们去了厨下。因丹娘早便遣人过来了一趟,厨子厨娘们已经备好了做抹茶饼的材料:自家茶园产的蒸青茶叶已经碾成了细细的茶粉,上好的糯米面加上牛乳、蔗糖、茶粉揉成了劲道的翠绿色面团。红豆沙、绿豆沙、芋头泥、栗子泥都已经加上蔗糖、花蜜、盐调制好,精挑细选的饱满白芝麻也炒香了。剩下的,也只有分成面剂子,裹上馅儿,或油煎或上蒸笼了。

王玫先示范做了油煎的抹茶饼、蒸出的抹茶饼。两者的区别只是前者压成饼状方便过油煎,后者保持圆滚滚的形状。而后,她又手把手地教晗娘、昐娘如何分面剂子,如何裹馅,如何小心地入油煎,而后再在装着芝麻的藤篮里滚一滚。崔简虽然知道“君子远庖厨”,但见她们似乎做得很有趣味,眼睛里也满是跃跃欲试。

“阿实也想试试?”王玫便递给他一个面剂子,“多做几个,给阿家、叔母尝一尝。”若是为了孝顺,想必也不会有人说这样的行为不妥了。

崔简用力地点点头,将剂子里包满了芋头泥,却怎么合都合不上了。他皱着眉头想了想,悄悄从旁边的抹茶面团上撕下一块面,再度裹了上去。最终,他做的每一个抹茶饼都足足比旁边那些正常大小的圆润了一倍。

王玫、晗娘、昐娘发现了这些圆胖的抹茶饼,禁不住笑了起来:“你这抹茶饼,吃一个恐怕就饱了罢。”

见他仍然意犹未尽地想继续,王玫便又道:“大夏天的,这样的甜食也进不得太多,糯米又不好克化……”发现小家伙用乌黑的眼睛一眨不眨地望过来,她心里软绵绵的,于是叹道:“罢了罢了,你想做多少都行。若是家里人一时吃不完,便让人快马带回去孝敬给你祖父、世父、阿爷,如何?”

崔简笑眯了眼:“我想把这个抹茶面团都做完。”

“做罢。”王玫索性洗净了手,不再亲自动手,只在旁边看小家伙们做,“晗娘、昐娘做的,我也会教人带回去给阿爷、阿娘、阿嫂尝一尝。”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8页  当前第10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9/13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世家再醮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