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世家再醮记_分节阅读_第120节
小说作者:华飞白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73 KB   上传时间:2015-03-17 13:15:43

崔渊望了望东方,笑道:“我也只想听能听的。”他对窥探圣意并不感兴趣,也不想让王方翼觉得为难。

王方翼略作思索,回道:“若是关于那位,也确实没什么不能说的。他近来所做的那些事,宫中的侍卫、宫婢、宦官几乎都已经人尽皆知了,迟早也会传到圣人和皇后殿下耳中罢。前一阵,他给那个被圣人处死的伶人立了衣冠冢,天天抚墓痛哭,几乎无心理会任何事。东宫属官进谏,太子妃规劝,皇后殿下申饬,他皆作不知。而后,他仿佛渐渐从悲痛中恢复过来,却开始饮酒作乐,似乎一刻都不愿清醒。”

“……”崔渊挑了挑眉,一时无语。

崔泓则怔了怔,困惑之极:“太子竟如此在意那伶人?连先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废立之事也不管不顾?”

“或许,他确实将那伶人当成了此生挚爱罢。”王方翼答得十分平静,语气中毫无任何起伏,也没有讽刺之意,“不过,便是再如何挚爱,保不住也没有任何意义。而且,圣人的本意是想除去那伶人,让他幡然醒悟,不料他如今却变本加厉了——这两天,他刚召集了一群突厥人,宣称要训练突厥铁卫。据说,他在东宫中建立了突厥牙帐,效仿突厥习俗起居坐卧,饮酒吃肉,练习骑射。”

“这又是何意?”再度迷惑的崔泓忍不住问,“难不成,他想对圣人不利?不会罢?就为了一个伶人?”

“你想得太多了。”崔渊回道,“纵是太子想亲手训练一群只忠于他的亲卫,顶多也不会超过百人。即使这百人都是突厥人,也不可能敌得过数千禁卫。你以为,任谁都能效仿玄武门么?”以这位太子殿下的脾性,再如何挚爱那个少年伶人,迟早有一日也会在寻欢作乐中忘记。如今,他训练所谓的突厥铁卫,也不过是为了发泄而已。当他彻底清醒过来之后,面对失望的圣人、皇后殿下,面对虎视眈眈的魏王李泰,大概便再也无法安心了罢。一次又一次地消磨圣人、皇后殿下的期待与希冀,便是再如何宠溺儿子的父母,便是再如何满怀信心的父母,耐心也有消磨殆尽的一天。大好的机会不把握,只知肆意妄为、随心所欲,这种脾性,又如何当得起未来的君王大位?又如何当得起大唐广袤的江山?又如何当得起千千万万大唐子民的生活生计?

闻言,王方翼眉头微动,低声道:“或许……未必不成。我想起来了,陈国公最近似乎与太子走得越来越近了。他的女婿贺兰楚石本便是东宫千牛,听说不少突厥人都是他引荐给太子的,与陈国公多少有些干系。”

崔渊脸色微微一凝,而后又渐渐舒缓了些:“毕竟,这只是猜测而已。陈国公位高权重,又得圣人信重,如何会做出这等事来?”当然,这话说出来,连他自己都不信。侯君集攻下高昌,确实立下了开疆拓土之功。但他攻下高昌之后,大肆搜罗宝物占据己有,且毫不约束手下军士,使浩浩大唐王师成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劫匪,令大唐在西域诸国当中威信尽失。因此,班师回朝之后,他便被下狱囚禁。本要按罪论处,却有人因他是功臣而求情,圣人也不忍处罚他,便将他放了。只是,这两年再也没有给过他实职。侯君集此人,自负功高而无比傲慢,若认为自己受了委屈,又有什么事做不出来?

崔泓对其中内情不甚清楚,却直觉并非如此,不自禁地仔细思考起来。王方翼则深深地看了崔渊一眼,将压得心中沉甸甸的猜测都暂时放开了:“若是子竟需要,东宫那头的消息,我必会更加注意一些。”

“烦劳仲翔了。”崔渊笑道,“不过,虽并非窥探圣意,但此事也需格外小心些才是。”

“我认识几名东宫禁卫,平日常与他们饮酒,听他们发牢骚。太子做下这些事毕竟并未隐瞒他人,该传出去的早就传出去了。”王方翼道,“便是子放,也很有些交好的侍卫。子竟也可问一问他。”

“两相映证,也更可信一些。”崔渊颔首道。他不经意地回首,便见崔简、王旼正在草丛里扑腾着追逐野兔,崔沛、王奇不但将他们支使得团团转,还挽起袖子打算亲自下手。于是,他脸上露出了温和的笑容:“说起来,明日便是你们纳征的日子了。”

话题转得如此之快,王方翼、崔泓一时都未曾反应过来。

崔渊勾起嘴角:“作为姊夫姊姊,我和九娘一定会好好给十一娘、十七娘添妆。”卢十一娘这一脉近几年愈发没落,想必也添置不出什么嫁妆了。若不是卢父、卢兄等皆拥有五姓子的骄傲,恐怕连他亡妻卢氏的嫁妆,他们也恨不得能讨回去填补家用。因而,他与王玫、崔简、卢傅母商量之后,决定从卢氏的嫁妆中拨出一个庄子、一间商铺给卢十一娘。王玫还会送出一个茶园的地契。至于给王十七娘的添妆,便是茶园的地契以及一整套头面首饰了。毕竟,有阿娘的操持,王十七娘的嫁妆如今也颇为像样了。于卢十一娘,他们算是雪中送炭;于王十七娘,他们只是锦上添花——但两边的心意却是相同的。

王方翼抱拳行礼,轻声道:“我替十一娘多谢子竟与嫂嫂。”

“其实……其实很不必如此……”崔泓摇首道。

崔渊回道:“不论多少,都是我们的一番心意,你们也很不必放在心上。你们的家底如何,我心里自然很清楚。若是不愿往后都靠着娘子的嫁妆过活,便好生努力,创下一份丰厚的家业,回馈她们的辛劳罢。”

王方翼和崔泓的目光变得越发坚毅,皆点了点头,亦算是许下了无声的诺言。

山底下的行障中间,王玫与卢十一娘、王十七娘说起此事时,两人都怔了怔,便大大方方地接受了她的好意。她们已经下定决心与王玫一同经营茶园,也需要有一个实实在在的茶园来磨练自己。虽说连创业都是靠着她帮忙,但三人已经不分彼此,往后再用旁的回报便是了。她们坚信,便是有再多的利益纠葛,都不会消磨她们之间的情谊。而这样的信念,也会在时光之中磨练得越发醇厚,越发坚不可摧。

  ☆、第一百六十七章 魏王之宴

  九月下旬,崔府、公主府都接到了来自魏王府的生日宴帖子。魏王李泰虽是嫡次子,但素来最得圣人宠爱,在文人士子当中也颇有名望。虽则他最近的处境有些微妙,不得不稍稍收敛一些,但借着生日宴的时机与群臣或结个善缘、或拉拢分化,亦是理所当然之事。因而,便是那些老狐狸再不愿掺和夺嫡之事,也不得不接下这个邀约。不论如何,总须得露一露面,给魏王一个面子,或者给魏王身后的圣人一个面子不是?

  于崔渊而言,他倒是宁愿不去魏王府浪费这大半天的好时光。与其互相试探、打机锋,倒不如优哉游哉地歇息半日,他还觉得更舒坦些。只是,这可由不得他。因那天并非休沐之日,作为崔家唯一尚未入仕途之人,他必须护送女眷们,且代表崔家前去虚与委蛇一番。

  到得宴饮当日,整座长安城有头有脸的高门世家都朝着西市附近的延康坊涌去。昔日西市附近多居住胡商豪富,然而自从占据延康坊半坊之地的魏王府建起来之后,渐渐也涌入了许多官宦世家。西有魏王府,南有晋王府,长安城的东西南北之差,日后想必也会渐渐模糊起来。

  数百辆或豪富无比或低调奢华的车辆徐徐驶入魏王府,其中便有崔家一行人。崔渊将自家女眷送到内院前,目送小郑氏、清平郡主、李十三娘、王玫簇拥着郑夫人进入院门之后,这才带着崔笃、崔敏、崔慎下马,持着帖子走向前院。

  前院中亦早已经是宾客如云,魏王府长史杜楚客及属官正在笑着迎客。此时诸臣还在皇城中忙着公务呢,来的不过是些闲散皇室宗室,以及各大世家尚未入仕的子弟。因而,魏王李泰并未亲自待客,而是坐在正堂中笑纳宾客们滔滔不绝的祝词。

  如此客似云来的繁华盛景,看在崔渊眼中,却不啻于盛极而衰的前兆。魏王府诸人脸上毫不掩饰的笑意与隐隐的傲慢,也仿佛下一刻便会碎裂一般。可惜,许多人都只能瞧见如今的鲜花着锦,却并未发现浩大声势底下的摇摇欲坠。

  “子竟来了。”人群中倏然传来崔泌的笑声。

  崔渊有些漫不经心地看过去:“原来是澄澜。”他并非不曾瞧见崔泌笑容之中的讽刺之色,仿佛在说:你们二房不是不接受魏王的招揽么?如今不是照样要应邀上魏王府祝寿?若是当真傲骨铮铮,便发誓不踏入魏王府一步,这才教人佩服呢。眼下也不过是说得好听罢了,该识时务的时候,照样竞相折腰。

  当然,对于此人,他也懒得解释什么。不投效便不能有礼有节的来往么?若让魏王抓住机会,将对他不敬这个罪名扣下来,那才是无妄之灾呢。崔府、公主府加起来这么多口人,每走一步都不能太过随心所欲。君不见,便是他再不愿意,不也过来了么?

  “今日并非休沐,澄澜怎么也来得这般早?呵,校书郎果然清贵。”“清贵”一词用在此处,便意味着“清闲”。配着崔渊嘴角的笑容,尤其显得格外多了几分嘲讽之意。崔笃、崔敏、崔慎眨了眨眼,均努力地克制住笑意。他们这几个孩子在自家人眼中不够机灵,但在外头一向机敏知进退,当然不会做出“嘲笑长辈”这等失礼之事。

  崔泌眯起眼,笑了笑:“说不得,明年子竟也会是一位清贵的校书郎了。”

  “是么?那可未必。”崔渊意味深长地接道。

  崔泌自是立即想起他如今正在做的摹本之事,心中的嫉妒之火猛地窜了起来,仿佛一瞬间便要烧去他所有的理智。不错,他若是将摹本做成了,圣人怎么可能放着他做校书郎?必定要格外提拔他。

  “倒是澄澜,杜长史那头忙得很,怎么不见你去帮着待客?”崔渊再度出击。

  崔泌脸色微微一变,而后又迅速地平复下来。他当然不可能去帮着待客,毕竟他是校书郎,并非魏王府属官,更不是魏王底下的清客幕僚。他若是出头待客,岂不是坐实了魏王结交群臣?“子竟说笑了,你我皆是客人,‘待客’一说从何说起?”

  “唔,方才你匆匆迎上来,我还道是杜长史遣你过来的呢。”崔渊道。

  崔泌冷冷地望着他,心里很清楚,他这句话无疑存着挑拨离间之意。但他所言,的确是事实。较之杜楚客以及诸多魏王一派的核心人物,他的资格仍然太浅,他身后的博陵崔氏安平房因祖父逝去也已经失去了地位。他必须付出更多,得到魏王的信任甚至于依赖,才能在将来他登临至尊之位时,获得相应的荣华富贵。当然,崔渊崔子竟,甚至于整个二房,便是他最好的垫脚石。

  “子竟,我虽然不知你为何对我生了误解,但也想提醒你一句:识时务者为俊杰。而且,你的立场,未必是你们这一房所有人的立场。族叔父的想法,未必不会改变。说不得,往后我们还需更亲近一些呢?”

  崔渊瞥了他一眼,忽地笑了起来:“罢了。与其和你亲近起来,我倒不如带着家眷离开长安呢。”他理解了崔泌的言下之意,心里对于远在千里之外的庶兄崔游崔子谦一家也有了最恰当的安排。此时立场相异者,必将祸害整个家族,丝毫都不能手软。胆敢为一己之私而无视家族安全之人,还留着作甚?

  崔泌没料到他的反应竟然如此平淡,勾了勾嘴角。他当然不会指望一个庶子便能改变崔敦的想法。不过,一旦这一家人生出了异心,他能做的事情便更多了。而当嫡庶之争涉及到夺嫡之事,那便更是精彩万分了。

  崔渊没有再理会他,向着杜楚客走去,朝他行了叉手礼,寒暄了几句。杜楚客见人便带三分笑,倒也不因他是晚辈而怠慢于他,反倒是赞了几句他如今的文名声望。崔渊亦推辞了几句,又让几个侄儿过来拜见。杜楚客出身京兆杜氏,是莱国公杜如晦嫡亲的弟弟。因是魏王府长史,亦是再忠心不过的魏王派中坚人物。而他的嫡亲侄儿杜荷,城阳公主驸马,却是太子李承乾的忠实支持者。叔侄二人因政见不同的缘故,早已经疏远了。如今,晋王妃又出自于京兆杜氏——长孙皇后嫡出三子与杜氏皆有联系,可谓立于不败之地了。不过,这种情况在各大世家中并不鲜见。夺嫡两边都有子弟投效,不论谁胜谁败,从龙之功总不会少,这般的投机也永远不会少。从未有一个世家,倾尽全力只支持一位皇子,这亦是世家历经风雨而始终不倒的生存策略。

  正堂之内,体态臃肿的魏王李泰正带着笑意与一众宗室、世家子弟寒暄。在一群人的环绕之中,他显得十分意气风发,且举手投足也颇有几分礼贤下士之意。只是,那双眼中所透出的自得自满,却是毫无掩饰。

  尽管他的时候未到,太子之位看起来仍然稳固无比。但太子一日不幡然醒悟,他便离东宫更近一步,直至几乎唾手可得。因而,他虽然做出了收敛的模样,骨子里却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自信。

  在他不曾注意到的角落,他的嫡亲弟弟晋王李治正拉着一个年轻男子,热切地讨论着书画之事。两人说得十分投缘,不经意间瞥见崔渊,李治便笑了起来:“汉王叔精通书画,想必定能与子竟十分投契。”

  “崔渊崔子竟?”汉王李元昌微微一笑,“闻名已久。皇兄也给我瞧了他摹的《兰亭序》,果真精妙无比。”

  而此时,崔渊已经向魏王李泰行了礼,笑着说了几句祝词。李泰仔细地打量着他:“呵呵,崔渊崔子竟之名,如今长安城内外大概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雉奴平素知交也并不多,却总是提到你便赞叹不已。可惜我却没什么机会与你结交,给你的文会帖子也总是不见你的踪影。改日不如来参加我主持的文会?也好教我见识一番你的书画诗赋策论四绝。”

  这算是不动声色的威胁利诱么?“让大王见笑了。所谓书画诗赋策论四绝,也不过是外人以讹传讹而已。某其实只好书画,并不喜诗赋、策论,吟诗作对这一类事也不适合某。因而,只能在此谢过大王的好意了。”

  “若是只论书画的文会呢?”李泰接着问。

  崔渊毫不掩饰地流露出为难之色:“能得大王亲口相邀,是某之幸事。只是,近来摹本之事迫在眉睫,某或许没什么空闲……”

  “四阿兄怎么能趁我不注意,便想着将子竟拉过去?”李治笑着走过来,很顺口地便帮崔渊解了围,“若非今日是四阿兄的生辰,恐怕我和子竟仍然还在夹缬工坊中忙着呢。改日得空了,我们便一同去四阿兄主持的文会上见识一番,如何?说起来,四阿兄主持的文会,连我也没有去过。”

  李泰瞥了他一眼,嘴角勾了勾:“也罢,得空的时候,你们便一同过来就是。也不拘什么帖子,尽管随意一些。”说着,他望向李治身后的汉王李元昌,起身将他让到主位旁边:“汉王叔请坐罢。”

  李元昌推让了几句。他虽然年纪与李泰相差无几,但毕竟是王叔长辈,因此倒也十分坦然。李治又将崔渊引见给他,三人坐在一起,热烈地讨论起了书画。李泰颇通书画之道,时不时也能插上几句精妙的点评,但他毕竟是主家,还须招待客人。因而,不多时,这三人便自动自发地寻了个不受人打扰的角落,继续谈笑起来。李泰远远看了他们几眼,眯了眯眼睛,将心中隐约升起的不快暂且压了下去。

  此时,内院当中,郑夫人也正带着晚辈们给魏王妃阎氏问安。阎氏不过双十年纪,是位温婉美丽且书卷气颇为浓厚的女子。她亲手将郑夫人扶起来,清浅一笑:“夫人何必如此多礼?论起来,您可是长辈呢,这般大礼晚辈实在生受不住。”

  “王妃说笑了,只有先论国礼再叙家礼的道理。更何况,贵主才是正经的长辈呢,老身哪里能托大呢?”郑夫人笑着回道。

  阎氏便顺着问道:“说起来,姑母最近可好?”

  郑夫人道:“只是受了些风寒,正在家中卧床休养。”

  阎氏微微蹙起眉:“若不是姑母遣人来说,大王和我尚不知道姑母有恙呢。这两天实在太忙,抽不出空闲,只能遣人替我们探望姑母。再过两日,我一定带着阿欣去看望姑母——也不知她会不会怨我这做晚辈的去得太迟了些。”

  郑夫人笑着打量她,摇首道:“王妃如今可千万以身子为重,切莫染了病气才好。至于贵主,若是听得了这个好消息,也只有为王妃高兴的。”阎氏嫁给魏王李泰已经十年,这尚是她头一次怀孕。孕育着魏王的嫡长子,她如今也算是皇室晚辈中最为金贵之人,自然容不得半点闪失。

  阎氏闻言,双手不自禁地抚了抚自己的腹部,微微笑了起来。小郑氏、清平郡主、李十三娘、王玫自是心中了然,也跟着低声贺喜。阎氏瞧了她们一眼,拉过李十三娘,笑盈盈道:“听闻表嫂也有了身孕,正好与我说一说这些事……这孩子来得有些晚了,我还是头一遭当阿娘,心里真是又欢喜又慌张。”

  “大王与王妃都是福运双全之人,这孩子享的正是迟来积累的福运呢。”李十三娘笑着接道,“我虽然已经是第三次做阿娘,却也只知道两件事:一则吃好睡好,二则不可大喜大悲大怒。如此,孩儿必定会安然降生。”

  阎氏想了想,道:“这两件事说来简单,其实却并不简单。”

  “可不是么?”李十三娘望向郑夫人,“如今阿家与我都受着世母的照顾,那才是万事都不需操心呢。”

  阎氏听了,目光微动。崔家上下的家宅和乐在世家当中亦是声名远扬。身处这般温情脉脉的内宅,不必担心阴谋诡计、性命倾轧,该是何其幸运?这样的一家人,却又为何不选择魏王?只是因为谨慎么?又或者……

  崔家内眷们很快便又说起了旁的话题,转移了她的注意力。只有王玫不动声色地看了一眼她的腹部,心中叹息:这孩子,来得既是时候,也很不是时候。当他降生的时候,想必大事已经定下了罢。

  ☆、第一百六十八章 隐患暗藏

  魏王的生辰宴,自是美味珍馐无奇不有。且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当然亦是靡费无数。便是受邀的客人们皆来自于高门世家,也很是开了一番眼界。好些菜肴吃食皆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或有集色香味于一全的,或有集稀奇古怪于一体的。当然,这些宛如金山银山堆出来的精致食物是不是合每一个人的口味,却是未必了。

  宴席当中,王玫只是礼节性地动了动筷子,拣着清淡的略尝了尝。李十三娘因在孕中,比她更仔细些,许多完全看不出原料为何的吃食半点也不敢沾。不过,她们这般拘谨的模样,在一众客人中也显得十分寻常。毕竟,在外用宴席须得严守礼仪,看着很是热闹,其实也不过是举一举箸的事罢了。更何况,魏王妃与太子妃相对而坐,看起来妯娌间情深如姊妹,话里行间也是恭恭敬敬,周围的气氛却始终微妙得紧。她们身旁就坐的贵主们,无论年长年幼,都做出和乐融融之态,彼此之间却很有些泾渭分明的意思。见此情状,一众内眷心里不知转过了多少念头,哪里还有什么心思品尝佳肴?

  外院正堂的气氛则更加热烈。除了太子之外,身在京中的亲王们不论长辈、晚辈,都很给面子地亲自过来给魏王祝贺生辰。更别提一群宗室、驸马都尉了,围着魏王说好话都不带重样的。太子不来,其他人皆众星拱月般围拢着他,魏王当然只有更高兴的,无形之中也更飘飘然了。

  另外,一天下来,宫中来使也不知跑了多少趟,送来圣人赐下的各种物件。那些物件也不见得有多珍贵,有笔墨纸砚,有书帖、画卷,有小弓小箭,甚至还有小马驹之类的活物。很显然,圣人这是想起了什么便教人送来魏王府,为的可能也不全是魏王的生辰。不论如何,这份宠爱如今也算得上是诸位皇子中的头一位了。这一桩桩落在匆匆过来露一露面的众臣眼中,自是各有计较。到得生辰宴结束的时候,魏王朗朗的笑声回响在每一位宾客的心中,有的越发轻飘飘,有的却越发沉甸甸。

  崔家一行人回到胜业坊的时候,坊门堪堪关闭。时候已经不早了,崔敦低声与崔敛说了几句话,回首见内眷们面上都流露出疲惫之色,便道:“都回去歇着。有什么事,明日再说。”在他看来,魏王再如何受宠,也并非什么十万火急之事。太子不着调、魏王受宠都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了,魏征这太子太师才刚封了一个月,东宫的位置还稳得很。

  于是,一家人便回到各自的院落里洗漱歇息。

  王玫牵着崔简,细细问了他一些话,得知他觉得今天的宴席很是沉闷之后,不由得笑了:“你们那十几席都是小郎君,怎么也觉得沉闷了?”小郎君们都由魏王庶长子李欣招待,听说这一位聪明老成得紧,不过是将小郎君们聚在一处拿顽耍的游戏哄一哄,怎么可能出什么差错。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8页  当前第12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0/13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世家再醮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