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世家再醮记_分节阅读_第26节
小说作者:华飞白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73 KB   上传时间:2015-03-17 13:15:43

  青娘神色微霁,忍不住低声道:“奴明白了。不过,你们都去了道观,将奴留在薰风阁里,活像是被丢下了似的。”

  丹娘与她最要好,也一向将她当成亲妹妹般教导,此时不禁拉起了她的手,向王玫行了一礼,便退到一旁去了。两人坐在角落里,轻轻地说了好些话,渐渐地,也多了些笑语之意。王玫吃了颗蒸梨,再度感叹一番唐人吃梨的奇特爱好——不是蒸梨便是烤梨,连吃鲜梨的机会都寻不到。幸好还有口感绵软的林檎(苹果)可供选择。

  不多时,璃娘便带着一行端着午食的侍婢过来了。

  因今日待客的关系,王玫的午食也是为宴席而准备的一道道菜品。主食就有:“天花”蒸饼,即用“天花蕈”拌米饭为馅,做成类似烧麦的面食;以及铺着鱼子的蒸饼“金粟平”,意为金黄的鱼子铺在蒸饼上,看起来便像是粟米粒一般。而肉食便有驼蹄羹、用鳜鱼做的鱼羹“白龙臛”、用鸡子混合猪肉碎做成的丸子“汤浴绣丸”,均以清淡为主。至于蔬菜,便有葵菜汤、蔓菁、蒸芥菜、芋头羹等。另有花折鹅糕、水晶龙凤糕等几味微甜的点心。

  王玫正要进午食的时候,却听底下传来了崔简、崔韧的声音,以及春娘与夏娘的应答声。

  她起身到栏杆边一瞧,崔简似有所觉地抬起小脑袋:“王娘子!”

  “上来罢。”王玫笑道,又低声吩咐青娘和璃娘再去厨下取些口味重的吃食来:“炙鹅、古楼子、环饼、七返糕、单笼金乳酥、饧粥、葱醋鸡、光明虾炙、卯羹各一份。天花蒸饼、金粟平、白龙臛、芋头羹、葵菜汤各两份。阿实喜欢吃甜食,那些点心也多来几样,每样两三个便够了。”

  璃娘、青娘应声去了。她们与崔简并不熟悉,悄悄看了他和崔韧好几眼。丹娘则在楼梯口迎了两位小贵客,将他们引到王玫的食案边坐下了。

  “我猜你们是趁着大家要去木樨阁入席的时候,悄悄过来的,是与不是?”两人身边一个王家的仆婢也没有,若是大郎王昉,决计不会让他们独自找过来。幸好照顾崔韧的侍婢一直都尽职尽责地跟在两个小家伙身后,不然若是遇到了什么意外便危险了。

  崔韧眨了眨眼睛,歪了歪脑袋:“表姨怎么知道?”

  “我当然什么都知道。”王玫笑着回道。

  崔简当然不像崔韧那般天真不知事,而是听出了她语中的不赞同:“确实应该和王家阿兄说一声再来找王娘子……是我太急躁了。这样不告而别,王家阿兄找不见我们就会担心。待会儿,我一定要向他道歉。”

  “你明白就好。”王玫满意地点了点头,“此事不急,我已经遣人去告诉他和表姊了。你们俩玩了这么一会儿,肚子也该饿了罢。先用了午食再说。这些是我的午食份例,口味偏清淡。待会儿还有你们喜欢的口味重些的吃食,也有甜点。”

  “谢谢王娘子。”听到最后半句,崔简笑弯了眼。

  因循着食不言的规矩,用午食的时候,连年纪最小的崔韧也没有言语。只是,他于进食时的礼仪还有些生疏,侍婢便跪坐在旁边帮他布菜。崔简看了几眼,便示意那侍婢不必再接着伺候。他刻意将进食的动作都放得慢了不少,崔韧也有模有样地学了起来。王玫见了,心中也添了几分暖意,禁不住露出了笑容。

  用完午膳后,王玫便带着两个孩子在庭院中散步消食。崔简认识许多种花草树木,教崔韧念它们的名字。他每说一种花木,便问:“王娘子可知它的花期?”王玫对自己庭院里的花木颇为了解,自然述说了一番。他便很快就总结出一段话里的重点,言简意赅地告诉了崔韧。崔韧奶声奶气地跟着念了一遍,虽然仍是似懂非懂的,却很是高兴。

  “阿实,你真是位好兄长。”两个小家伙的互动,看得让人情不自禁地便想微笑。仿佛所有的烦心事都在这一刻消失了似的。“你照顾大郎多久了?”看起来就像相处已久的亲兄弟一般亲近自然。

  崔简回想了一番,脆生生地答道:“我和阿爷回家的第二天,便去了叔祖母的别院。阿爷说这别院实在是漂亮,就住下了。除了回家问候祖父祖母、世父世母、阿兄阿姊们之外,我都陪着大郎一起顽。”

  “叔祖母?”王玫敏锐地发现了这个称呼,“你称呼贵主为叔祖母?那你阿爷和大郎的阿爷——”

  “是堂兄弟!”崔简回道。

  堂兄弟?王玫沉吟起来:崔尚书除了崔驸马以外,还有兄弟么?对这些世家大族谱系不够了解的她,根本不清楚博陵崔氏二房嫡支的情况。由于她始终没有将崔子竟崔四郎与满脸胡须不计形象的崔郎君联系起来,推测反而离事实越来越遥远。于是,她就这样再一次与真相擦肩而过。

  王家的宴饮在日暮时分彻底结束了。因住得近,李十三娘是最后一个走的。她笑吟吟地望着牵着崔简的王玫:“阿实与九娘确实投缘得很,瞧着完全不像是第二回见面。你们这一下午都做什么去了?那些个小郎君里,就没找着有趣又投契的么?”

  “倒是有几人邀我和大郎去他们家顽,只是他们不曾说名字,我也不知道是谁。”崔简回答道,“那些游戏刚开始顽得还有些意思,后来我一直赢,就没人愿意同我顽了。”

  王玫也是头一次听他说起今天顽耍的情形,与李十三娘一样,都忍不住笑了:“原来如此。许是见我一人孤单,阿实和大郎这一下午都在陪我说话。大郎又睡了一觉,现在还有些迷糊呢。”

  李十三娘瞥了她一眼,抿唇笑道:“我前两日与阿家说起了你出家为女冠之事,阿家说让你多去陪她说说话。你这些日子可有空闲?不如明日我便派人接你到别院?”

  王玫怔了怔,回道:“承蒙贵主垂青,是我之幸,自是随时都能过去。只是不知贵主要与我说些什么。我如今才刚能背诵经文,也不敢谈什么玄学道术。”

  “就陪着阿家随意说几句便是,也不拘什么。”李十三娘道,勾着嘴角转过身,“就这样说定了,明日我让人来接你。”临上马车时,她又似笑非笑地瞧了过来,心情似乎变得格外愉快,这才进了马车。

  王玫察觉了她的举动,心里颇有些奇怪,却也不曾放在心上。等她回内堂的时候,父亲王奇远远望见她,便异常兴奋地从长榻上下来了,连声道:“玫娘!玫娘!听闻今日十三娘带了位崔小郎君过来,送了你一幅画?”

  “阿爷怎么知道?”王玫有些惊讶地笑了起来,吩咐丹娘将那个木盒取过来,“这幅画是阿实——崔小郎君的阿爷所作,我今日一直忙着,竟忘了看。阿爷、阿兄不妨点评一番,也好教我能欣赏欣赏这幅画的一二绝妙之处。”

  王奇摸着胡子,呵呵笑道:“若是点评了,这幅画便送给阿爷收藏如何?真是料想不到,与你有缘的那位崔小郎君,竟然是崔四郎之子!崔四郎的画,可是有两三年不曾见过了!这应该是新作罢!”

  “崔四郎?”王玫呆了呆,眨了眨眼睛,觉得自己似乎好像听错了什么。她抿了抿嘴唇,决定再确认一遍:“崔子竟崔四郎?崔尚书家的那一位?”

  “不然长安城里还有哪个敢称崔四郎?”王珂微微一笑,瞥了妹妹一眼,“你不是曾在大兴善寺见过他么?就不觉得他看着很是面熟?崔家堂兄弟几个,除了崔澄之外,长得都颇为相像,不可能认错罢。”

  “崔子竟是崔子由的堂兄弟?”王玫的表情有些发僵:见过一面或是见过几面,有什么区别么?至今为止,她都没能见着崔郎君的脸呢!谁知道那堆胡须底下到底是什么长相?

  “上回赴真定长公主的芙蓉宴,你不是已经知道了么?”李氏奇道。

  “……原来是他……”王玫喃喃道,终于接受了事实。崔子竟崔四郎的传说,她实在听得太多了。一直以为他是一位颇带几分忧郁、不理世俗凡情的贵公子。如今,脑海里的贵公子形象瞬间碎裂了,连灰渣渣都飞得半点不剩——取而代之的,是那位满面胡须的糙大汉。很能吃,很能发呆出神,同时也很聪敏,丝毫不难接近。

  想象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传闻和真相之间的距离,真是异乎寻常的远啊……

  作者有话要说:

  本章的吃食部分参考了《唐朝定居指南》,推荐大家去看,和《唐朝穿越指南》一个作者,很不错的唐朝科普~

  ☆、第四十九章 崔家四郎

  千古雄关,山川汇聚,气势磅礴。山势险峻,峰峦叠起,积起的新雪掩不住镌刻在一石一木上的肃杀之气;水流奔腾,咆哮千里,飞溅的水花盖不住百川入海的义无反顾;关城一角,毅然屹立,一砖一瓦藏不住凝聚千年的风霜残血。一张画而已,却仿佛绘尽了人皆可见或是人皆不见的潼关景象。

  王玫立在挂起的画轴前,静静地凝视着,久久不曾挪开视线。

  她确实不懂得欣赏国画,尤其是山水画的精妙之处。然而,这幅画或笔墨浓重,或寥寥勾勒,或留白带过,线条如行云流水,却让她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山河之美。尤其画中仿佛能喷涌而出的俾睨气概,更令人不由得动容。

  正如兄长所言,旁人看潼关,能领略得五六分崔子竟眼中的潼关,便已是足够了。她虽在路过潼关时不曾见它的景色,但只这一幅图,便完全能够弥补她的遗憾。果然不愧为名动四方的大家,其才华横溢确实已经不需要任何人传捧了。只消绘出这样一幅画,便可让无数人敬服罢。

  “玫娘……”

  有些小心翼翼的呼唤声,令她从沉思中回过了神,望向站在旁边的王奇。

  王奇瞅了她一眼,清咳两声,抚着长须道:“你不是答应了,此画往后便挂在阿爷的书房里么?怎么一早便过来了?难不成是后悔了?你阿兄也想要?唉,阿爷把上次那个做好的夹缬屏风给了他就是。”

  “……”见他一付紧张得很、唯恐她改主意的模样,王玫禁不住笑了起来,“阿爷,儿只是昨日不曾仔细看过这幅画,这才想着过来专心欣赏一番而已。放心罢,这幅画,就挂在阿爷书房里了,谁也不会拿去。夹缬屏风是儿送给阿爷的礼物,也不必给阿兄。阿兄若是想看画和屏风,便到阿爷书房里来就是。”

  “不错,我也这么想。”王奇煞有介事地颔首道:“放在他书房里,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反而干扰他读书。”

  “……”王玫听了,心里暗道:不愿割舍也就罢了,阿爷若是真拿出这样的说法,恐怕连大郎王昉也很难说服罢!

  “说起来,与早先相比,崔子竟的笔法真是越发大气了。这幅图,确实妙不可言!”

  王玫瞥了一眼自家阿爷一脸陶醉的模样,忆及曾经在饮宴上遇到的那群崔四郎脑残粉,又想起那位眼睛盯住食盒不放、笑得格外爽朗的虬髯大汉,心情依旧颇有些微妙。因她并不似原身那般崇拜崔子竟,也没有产生偶像形象破裂的失落甚至于失望感。只是有种真人与传闻完全相反的错位之感而已。相比想象中那位又忧郁又深情又出尘的贵公子,她当然觉得对绘画充满痴性且豁达好义的崔郎君更亲近些。

  “九娘。”书房外,丹娘轻声唤道,“别院派车来了。”

  王玫转过身,微微颔首:“我知道了。”说着,她向王奇行了一礼,道:“阿爷,表姊邀儿去别院陪贵主说说话,儿这便去了。”

  王奇仍沉迷在那幅画中,随意地点了点头:“记得好好谢一谢崔小郎君与崔子竟。毕竟,他的画已经许久不曾外传了。”

  “儿明白。”

  翠盖朱轮车驶进了真定长公主别院中,王玫扶着丹娘的手下了马车,走向正在二门边等候的李十三娘:“何须表姊亲自来接?随意派个贴身婢女来引路便可。”她头戴玉冠,身穿水蓝色纱道袍,手执紫檀木拂尘,多了几分出世的淡然态度。即使是像过去那般谈笑,神情亦不似往常那样随意,而是略有些淡淡的。

  李十三娘昨日见过她,已经是有些习惯了,笑道:“清净道长可是阿家亲口邀的客人,哪里能怠慢?”

  听她唤了自己的法号,王玫便行了个作揖礼:“不敢,不敢。”

  两人相视一笑,把着手臂慢步前行。

  “昨日回来后,阿家还特地问阿实、大郎与芝娘,王家的宴会如何,顽得高不高兴。三人竟然异口同声地说‘高兴’,还绘声绘色地说了他们顽的游戏,将阿家逗得乐不可支。阿家还说,改日专门邀些小娘子、小郎君过来宴饮呢。再过一个来月便到了赏菊的时候,小娘子们便能簪菊、绘菊、赏菊,小郎君们便是咏菊、射菊了。”

  “贵主此举真是大善。我阿娘也总说,晗娘、昐娘、大郎、二郎都很该多出门走一走。只是,如今那些宴饮,能带上他们的时候并不多。若是贵主在别院里定期举办他们这个年纪的赏花会,他们也能多见见其他人。”

  “我家芝娘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邀她去顽的帖子倒是每日都不少——不怕与你说,好些个公主、郡主、县主那头,我都不愿意让她去。若是撞上了什么,或听着了什么,好端端的岂不是坏了性情?”

  王玫心有戚戚焉,点头道:“表姊顾虑得是。”便是后世之人看来,唐时不少宗室贵女的所作所为也足以令人瞠目结舌。何况是像李十三娘这般,出身于向来重视礼法的世族高门的女子?

  说话间,两人便来到了那片宽阔的假山群中。循着一条青石板小路前行,顺着掩藏在其中的一段石阶而上,登到阶顶,眼前便赫然是个很是开阔的观景台。观景台前头摆着石桌石凳,桌上还放着下了一半的玉石棋局;后头则是一座精致漂亮的八角亭,周围垂着竹卷帘,半放半落,遮挡住了残暑的日光。

  “阿家,儿总算不负所托,将清净道长带来了。”

  “快进来。”

  里头话音未落,就有侍婢伸出纤纤玉手,将竹卷帘托了起来。李十三娘便带着王玫走进了亭中。

  “见过贵主。”

  “起来,让我瞧瞧。”

  亭子正中摆着一张短榻,真定长公主正斜倚在隐囊上,手中端了个盛着琥珀色酒液的夜光杯,慢慢地饮了一口,随手便放在一旁的食案上。见王玫直起身,抬首垂目,她颇感兴趣地打量了她几眼,懒懒地笑道:“坐罢。”

  王玫在她右侧的茵褥上坐下,这才注意到,左侧的茵褥上,坐着一位正在看着亭外的年轻男子。他不曾戴幞头,乌亮的黑发挽成单髻,以一根羊脂白玉簪固定。身上着秘色曲领大袖宽袍,腰间束着白鞓带。单只看着那宽肩蜂腰的背影,她便觉得此人身形实在是高大挺拔,又有几分似曾相识之感。

  “听十三娘说,你因体弱而入了道门。这道门,当真有养生之术?”真定长公主问。

  王玫立即收回了注意力,谨慎地回道:“家师确实曾传授贫道养生之道。只是,贫道甫入道门,修行之日尚浅,如今也只是略有所感而已。”养生之术,于眼下的道家而言,有动有静。因道医众多,又包含了医药与食疗。至于丹药,她完全不感兴趣,青光观观主也似乎并没有炼丹的嗜好。

  “那便是有用了。”真定长公主轻轻勾起嘴唇。

  “儿也觉得似是确实有用,清净道长的气色比以前好多了。”李十三娘笑着接道。

  “这养生之术,都有些什么?莫非符箓丹药之类?”真定长公主又问。

  “主要是呼吸吐纳之术,另有药方与食方相佐。”王玫答道,“家师是位道医,医术高深,道法也很精湛。她已经年近七十,看起来却仍像四十许人,体态轻盈康健,也是养生得法的缘故。”她初见青光观观主时,以为她与自家母亲李氏应是同辈人。只因不注重保养,这才看起来略苍老一些。只是,后来得知她竟然是崔简的姑曾祖母,实际年龄也有六十多岁,便觉得养生之术确实颇有效用。高门贵妇们用了无数保养容颜的方法,都只是为了留住青春时光。观主虽从未刻意追寻过这些,岁月却待她多有优容,可见其修行之深了。

  “你师傅的法号是什么?在哪个道观里修行?” 若是女子,无不对容颜保养感兴趣,真定长公主果然起了兴致。

  “家师道号青玄子,是青光观观主。”王玫回道。

  “青光观?”真定长公主微微蹙起眉。李十三娘也细细地想了一番,仍是一无所获——在长安城中,青光观确实没什么名气。

  “叔母有所不知。”那位背对她们而坐的年轻男子突然插了一句,语中含着笑意。他姿势优雅地转过身来,仍是盘腿趺坐,目光不着痕迹地扫了对面一眼,然后便移开了。“这青光观,本是咱们崔氏的私观。如今这位观主青玄子,是阿爷、叔父的小姑姑,也便是我们的姑祖母。”

  王玫听着这个熟悉的声音,有些震惊地望向了对面的男子——

  便见他生着一双斜飞入鬓的剑眉,熟悉的桃花眼眼尾微微上挑,乌眸仿佛随时处于游离之中,显得颇有几分散漫。鼻梁挺直,唇不薄不丰,正是恰到好处。这般出色的五官配在一处,整张脸孔显得俊美而又英气,充满了生机勃勃,又带着一种随性的慵懒优雅之态。

  时人最喜的便是肤色白皙、貌若好女的美少年,风度翩翩、美髯微飘的美中年,精神抖擞、优雅不减、银发银须的美老年。然而,此人既非肤色苍白如傅粉,又下颌光洁不曾蓄须,反倒是最符合她这般来自后世之人对于美男子的审美。

  在对面的人注意到之前,她便收回了目光,默念着《道德经》,努力促使自己的心情立即平静下来。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多看几眼,欣赏美色也是人之常情。即使是出世的女冠,也应怀着审美的心态来欣赏一切美好的事物,不是么?

  虽然贵公子变成了糙汉子,糙汉子又突然成了美男子——识得崔子竟崔四郎真实面目的过程竟是如此跌宕起伏,她完全不曾想过。然而,不论是糙汉子也罢,美男子也罢,亦或是贵公子也罢——这人仍然是那位救她于危难之中的崔郎君;仍然是那位能在花圃边蹲好几天发呆的崔郎君;仍然是那位看壁画如痴如醉忘记一切的崔郎君;仍然是那位饿得狠了眼里只剩下食盒的崔郎君。不是各种传闻中的存在,而是真真实实的人物。

  纷杂的念头在她心中盘旋而过,也只是一瞬而已。大约除了崔渊本人之外,连李十三娘都不曾察觉到她那刹那间的失态。至于崔渊,他从未想过,从王玫眼中看到震惊之时,自己竟会如此愉悦——莫非,他明知她不可能向旁人透露他的身份,却坚持不让阿实说明,便是为了等着看这一刻么?

  “竟是如此?”真定长公主叹道,“清净入道,居然选的是崔氏的私观?又成了姑母的弟子?这可真是——”

  崔渊勾起嘴角,自然而然地看向王玫,泰然自若地接道:“这可真是有缘。”

  “……”王玫眉头一动,垂目微笑道,“确实是有缘。”就是眼前这位举荐她去的,可不正是有缘么?原本以为很难再相见之人,却没料到,家中举办宴会便能接到来自于他的礼物。而且,论来论去,竟然也是拐着弯的远亲。或许,确实是有缘罢。于她而言,崔氏父子,的确是她生命中的贵人。

  作者有话要说:男主终于……终于露了正脸了

  不过,美男子,你的形象分刷得可真是奇怪啊

  人家都是一出场就是正分正分,你是从负分刷到了正分,不容易啊……可是负分的印象已经深深印刻在女主脑海里了肿么破?

  崔渊:呵呵。

  ☆、第五十章 重新相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8页  当前第2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6/13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世家再醮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