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世家再醮记_分节阅读_第28节
小说作者:华飞白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73 KB   上传时间:2015-03-17 13:15:43

  “总觉得,这一回见面,你似乎生疏了不少。”崔渊又道。

  “只是有些不习惯而已。”王玫答道,目光不由自主地便从对面这位美男子身上移开了。

  崔渊一怔,抬手摩挲着自己光洁的下颌,失笑道:“对不住,长相本便是天生的,我亦无法改变。若是惊吓到了你,是我的不是。下回我再蓄须的时候,或许你便觉得熟悉多了罢。”这尚是他头一回听闻,有人竟然更愿意看他胡须满面的模样——当真是,与众不同啊。

  “……”他的话中带着几分调侃,让王玫不由得微微笑了起来,心里那些许不习惯也一时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时,她想起了李十三娘暗示之事,便道:“兄长省试之事,又烦劳崔郎君了。”

  “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崔渊答道,“我虽不曾见过你兄长的文卷,但以前也曾在文会上见过面,知道他是个胸有沟壑之人。如此人才,自然不该被埋没。”

  “不论如何,还是要替兄长谢谢崔郎君。”王玫行了一礼,接着正色道,“横竖欠崔郎君的人情也多了,往后再一并还就是。”

  “人情?若是照这样仔仔细细一笔一笔算,你替我照顾阿实,我已经不知道欠了你多少了罢。”崔渊微微一笑,一双桃花眼的眼尾飞扬起来,容光湛然,“听阿嫂说,他还想跟着你家去?恐怕又须烦劳你了。”

  “若是崔郎君不介意,阿实在我家里住多久都使得。”王玫笑着答道。

  “这……我虽是个不怎么称职的阿爷,却还是有些介意的。”

  “所以,我虽然心里喜欢阿实,却也不能夺崔郎君所爱了。真遗憾。”

  崔渊朗声笑了起来:果然,这般自然随意,这般有来有往,才是她的本性罢。他略作沉吟,突然又问:“说起来,让阿实带去的画本应是送给你的。如今你阿爷得了一幅,阿兄得了一幅,你倒是什么也没有——你想要一幅什么样的画?”

  “什么样?”王玫怔了怔,也不再纠结怎么又多了一幅千金难换的珍贵画作。若是再推辞下去,未免过于矫情了些,也不合两人相交的风格。“虽说崔郎君只画山水风景,但我记得在青龙坊时,你在路边的花圃旁观察了许久。我那时候便很想知道,崔郎君眼里的花圃,到底与我所见到的花圃有何不同。”

  “花圃?”崔渊心头微动,挑起眉,沉吟了一会,“我确实从未绘过花鸟图,或许并不尽如人意。若是王娘子不嫌弃,画完之后便送给你罢。”

  

  ☆、第五十二章 敏锐察觉

  夕阳昏黄的光斜射在坊墙上,投下长长的阴影。随着源源不绝的暮鼓声响起,长安城所有里坊的坊门均在同一时刻关闭。坊外的大街上皆已经空无一人,而诸坊之内,人们也匆匆地赶回家中,整座城池再一次陷入沉寂之中。

  一辆翠盖朱轮车缓缓地在王宅内院二门前停了下来。正跟着王玫背诵《道德经》的崔简扬起首,乌黑的眼睛中闪着些许兴奋之色。在他的记忆里,这尚是他头一遭离开阿爷,作为客人独自在旁人家中留宿。虽然他已经来过王家,但从未有过的经历让他依旧充满了新鲜与好奇。

  王玫下了马车,见他不忘抱起那个装着画轴的紫檀木盒子,不由得微微弯了弯嘴角。在崔简、崔韧都随着她回家的情况下,这份礼物由她转交给兄长便不合适了。于是,临离开别院时,崔渊特地将崔简叫到一旁吩咐了几句。他的出现,让李十三娘好一阵大惊小怪,充满了兴味的目光在父子俩与她身上流连了许久。强撑着一张淡定脸孔的她险些破功,好不容易才熬了过去。

  即使是在后世,男女之间是否存在单纯的友情也总会引起许多人的怀疑和争论。这个时代便更是如此了。许多人的目光大概都会投在他们身上,因此也不能流露出更多的痕迹,以免遭人误解。她与崔渊之间的相交还能持续多久,王玫也并不确定。她唯一能够确定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把持好自己的心——而值得庆幸的是,《道德经》、《黄庭经》以及女冠的身份都具有静心的效用。

  “走罢。”王玫牵起了崔简,将他带向内堂。丹娘默默随在他们身后,从崔渊出现到现在,她都像是正沉浸在某种思绪中一般,几乎没怎么言语。而长公主家的侍婢抱着昏昏欲睡的崔韧也跟在后头。

  王家的正院内堂中,仍然既热闹又温情。王奇、李氏坐在长榻边,笑看晗娘带着昐娘、二郎王旼顽耍。崔氏抚着腹部倚在一旁,时不时地与李氏说笑一两句。王珂则正在考校大郎王昉最近的学问进度。

  当王玫携着两位小贵客进来时,屋子里骤然一静。

  “阿娘,阿爷,瞧儿带着谁回来了?”王玫笑道,轻轻地在崔简头上抚了抚。

  被这么多长辈、同辈注视着,崔简也依旧泰然自若,朝他们绽放出笑容后,便躬身向他们见礼。他一举一动皆毫无疏漏之处,神色间又透着几分亲近之意,看着便令人不由得心生喜爱。

  “原来是崔小六郎。”李氏扬眉笑道,“昨日没来得及仔细瞧瞧你,来,过来让我看看。后头是十三娘家的大郎?也别立在门口了,当心受了风,赶紧抱过来罢!”她说着,又轻嗔道,“玫娘,既要带着客人回家,你怎么不曾事先遣人回来说一声?临时布置下去,难免手忙脚乱的,哪里是待客之理?”

  “儿也是想给阿娘、阿爷一个惊喜。”王玫笑着回道,示意崔简上前去。

  而王奇、王珂、王昉祖孙三代,早就敏锐地发现他手里抱了个紫檀木盒,心里油然而生的某种猜测让他们忍不住多看了几眼。明知道崔渊崔子竟的画能得一幅便已经很是难得了,但看这木盒的大小长度,让他们不由得又多了几分希冀——

  崔简不负他们所望,径直走向王珂,恭恭敬敬地双手呈上那紫檀木盒:“这是我家阿爷赠给王家世父的画,贺世父府试及第。”得过崔渊叮嘱的他,说这句话时也很是像模像样。

  王珂一怔,双目微微翕张,含笑接了过来:“多谢小六郎,回头也替我谢谢你阿爷。我一向喜爱他的画,这份赠礼实在是太合意了。”

  崔简眨了眨眼,回道:“阿爷吩咐我说,若是王世父想寻些什么回赠与他,不需别的,只要一轴行书就好。这便是君子之交的往来之道。”

  闻言,王珂有些意外地抬了抬眉:“呵,崔子竟本便工于行书,没想到居然也能瞧得上我的笔墨。若他不嫌弃,便请他点评一二罢。明日崔小郎君就替我带书轴过去,如何?”

  崔简点点头,低声嘟囔了一句:“我如今都成了阿爷的信使了。”不过,能借着这信使的差事往来王家,多见几回王娘子,他当得也很愉快便是了。

  “小小年纪就能做你阿爷的信使,事事都说得一清二楚,可不容易呢!”李氏笑着将他揽进怀里,仔细看了又看,啧啧赞叹道,“这孩子与他阿爷生得真是相像,当初在大兴善寺中第一次见面时,我居然未曾想起来。不过,崔四郎我也只是远远见过一面而已,子由倒是见得多些。他们虽是堂兄弟,却都长得像阿爷,容貌确实很是相似!如今看着,连十三娘家的大郎和小六郎也像是亲兄弟似的。”

  “可不是么?”崔氏笑道,将揉着眼睛的崔韧也搂了过来。

  自从两位小客人出现后,二郎王旼便转过脸看着他们的一举一动。眼下见了这种境况,也不跟着阿姊们顽耍了,猛地便跑了过来,扭着身体爬上榻,硬生生地将崔韧挤得东倒西歪,霸占了自家阿娘的怀抱。而后,他又虎视眈眈地看向崔简,似乎因他引起了全家人的关注而生出了莫名的危机感。

  李氏、崔氏见他这般悍然无礼,忍不住戳了戳他的脑门,数落了几句。

  崔简则冲着他笑了笑,毫不介意他的敌意,顺便将崔韧拉到自己身边,宽慰地拍了拍他的背。崔韧原本便还未睡醒,迷迷糊糊地,也没来得及感受到什么委屈,便趴在小兄长身上继续打起盹来。

  虽说临时来了两位小贵客,厨下准备的夕食也仍然很及时地端了上来。崔简、崔韧、王旼都随在了李氏身旁,其余人则坐在各自的食案边。夕食过程中,见崔韧一直在努力地模仿着崔简的进食礼仪,王旼便不自觉地收敛了不少,也偷偷地往旁边看,照着崔简调整自己的姿势。他本来便聪明,又比崔韧大几个月,动作很快便比崔韧熟练多了,难免露出了几分得意之色。然而,这番得意,崔韧和崔简却都视如不见,毫不理睬,让他不禁又微微有些失落起来。

  小家伙们的交锋,看在长辈们眼中,自是有趣得紧。

  于是,用完夕食之后,崔氏感叹道:“两位崔小郎君很该多过来住一住,让我家二郎也跟着多学一学,收一收性子。”

  “确实如此,今日可是头一回见二郎在进食的时候如此规矩。”李氏笑道,“玫娘,你原本打算如何安置两位崔小郎君?”

  “交给大郎罢。”王玫回道,“我想,大郎一定能照顾好他们。”

  “崔家大郎年纪太小了……”李氏仍有些犹豫。

  “他们两兄弟如今是一刻都离不开,将他们分开反而会让两人都不习惯。而且,阿实也很会照料阿弟,应该没事。”王玫笑道,瞥向王昉,“大郎觉得如何?”

  王昉微微颔首:“祖母、阿娘、姑姑放心,孩儿一定会照顾好他们。”

  在旁边听着的王旼撅起嘴,鼓起了脸颊,突然喊道:“我也要跟着阿兄住!”

  “二郎……”李氏与崔氏皆满脸不赞同地蹙起了眉。虽说年纪小,任性一些也无妨,但太过任性,便不符合世家的教养之道了。

  王玫却朝着她们轻轻地摇了摇首,望着王旼,笑道:“那二郎也去罢。只是,要听你阿兄的话,知道么?若是这回不听话,往后便不许你去扰你阿兄了。”

  “好!”王旼答应得很干脆,喜滋滋地冲过去抱住了王昉,冲着崔简和崔韧哼了一声。

  崔韧抱着崔简,理也不理他;崔简只瞧了他一眼,笑了笑,便又看向了王玫。于是,王家二郎突然又有些失落起来。

  紧接着,王昉便带着三个小家伙向长辈们告退了。跟着他出去的时候,崔简一步三回头地望向王玫,任谁都能瞧得出他眼中的恋恋不舍。

  王玫满脸鼓励之色,朝着他点了点头。崔简这才抿了抿嘴唇,牵着崔韧离开了。

  直到看着孩子们的背影消失在左回廊外,王玫才挪回视线。因活动了一天有些疲倦了,她并不曾注意到母亲李氏、嫂嫂崔氏、兄长王珂都正若有所思地望着她。

  “阿爷、阿娘,阿兄、阿嫂,我有些倦了,先回薰风阁休息了。晗娘、昐娘,与姑姑一同走么?”

  “好。”晗娘与昐娘乖巧地回道。

  姑侄三人便带着各自的贴身婢女离开了。

  王玫自然并不知道,待她离开后,仍然留在内堂中的父母兄嫂互相看了看,便分别私语起来。

  左边的角落中,两父子的关注焦点首先便是那幅新得的画。

  王奇抚着颌下长须,急切地连声催道:“七郎,将刚得的那幅画拿出来瞧瞧?昨日一幅、今日又一幅,咱们家突然得了两幅传闻中万金难换的崔子竟的画作,我总觉得仿佛是做梦一般。莫非崔小六郎是咱们的福星不成?”

  “两幅画都是他送来的,说是福星高照也不为过。”王珂赞同道。然而,他心中却很清楚,孩子不过是信使而已。事实上,送画的人到底为何要一连送上两幅画,才是值得他思考之事。他之前是否忽略了什么?很明显,九娘与崔氏父子的交情,绝不仅仅是见过几次面那么简单而已。

  “说起来,崔子竟怎么突然想与你相交?你的行书虽是不错,但也并不常在人前显露,他又是如何知道的?上一回你们在文会上相遇,已经是多少年前的事了?”王奇接着问。他尚未联想到其他事,只是单纯觉得有些意外而已。倘若自家儿子能与崔四郎相交,无论从哪方面来说,自然都是件极好的事。

  王珂慢慢地解开画轴上的玄绸系带,近乎自言自语地回道:“上一次偶遇,已经是五六年前了。我也想知道,他到底因为什么才想与我交往——淡泊如水的君子之交固然很不错,但他如此主动,倒是太突兀了些。”他其实并不了解这位名满天下的山水画年轻大家。因他时常在外游历,很少参加各类饮宴活动。而一旦他出现,必定有无数人围上去搭话。这样的情形下,他们根本从未有过正式结识对方的机会。

  如今,这样一位人物,却提出想与他做“君子之交”?这“君子之交”,交往的到底是他,还是九娘??倘若因他忽略了什么,致使崔子竟与九娘——王珂皱紧了眉头:他希望,确实只是自己想得太多了。

  长榻上,李氏与崔氏也正在低声地讨论着她们方才所见的情形。

  “崔小六郎似乎格外在意九娘。”崔氏道,“他们之前才见过三次而已,居然便这么熟稔了,让儿颇有些意外。”

  “我又何尝不意外?”李氏道,“或许他们确实有缘罢,所以才一见如故。”她认真地想了想,突然又道:“我记得,崔子竟的娘子,过世已经三年有余了罢?”

  “是的。那卢氏也是极温婉的人,实在是可惜了。”崔氏跟着感叹了一句,而后意识到了什么,“倘若——”

  李氏一叹,打断了她:“我只是随口一提而已,别想得太多了。”

  “阿家,也未必没有可能。”崔氏却将声音压得更低了些,“九娘一向欣赏才子,面对崔子竟这等人物,又如何不会动摇?她眼下虽是女冠,但随时都可还俗,于婚姻上头完全无碍。”

  李氏摇首苦笑道:“崔子竟年轻,什么人娶不得?便是想尚公主,怕也是无妨罢。别说范阳卢氏一定会想着再嫁一女延续姻亲关系,便是他母家荥阳郑氏,想必也不会甘心放过这个机会。咱们家,还是罢了。何况,眼下来看,玫娘依然打定了主意不再嫁,也不必勉强她。”

  崔氏怔了怔,有些惋惜地叹息了一声。

  

  ☆、第五十三章 心有所动

  一轮弦月悬在深邃的夜空中,无声冷视这同一方天地、同一座城池中的万千人家,洒下浅淡的银芒。在这般清冷的月光之下,仍有无数悲欢离合正在发生,仍有无数贪嗔痴怨憎正在膨胀,也仍有无数似火般的热情正在酝酿。

  此时此刻,宣平坊东南角的王宅已经渐渐进入沉眠之中,一切猜测与揣度似乎都已经离他们远去了。不论是十分疲倦的王玫,或是略有些兴奋的崔简,或是心事重重的王珂,或是满心喜悦的王奇,或是略觉惋惜惆怅的李氏、崔氏,如今都已进入睡梦之中。而东北角的真定长公主别院里,却仍有一处院落依旧是灯火通明。

  窗外松涛涌动,竟有几分澎湃起伏的意味。夹杂着寒意的秋风从窗户的缝隙中钻了进来,拂动着灯火。室内四角矗立着的枝型铜灯台上的油灯火,与书案上放置的几盏烛火,将整间屋子映得亮如白昼。

  在明亮的火光下,崔渊正在不紧不慢地研磨着颜料。

  他研磨得非常仔细,甚至有几分小心翼翼。朱砂、赭石、雄黄、石青、石绿,这些浓烈的色彩仿佛像是能刺痛双眼一般,令他不由自主地微微眯起眼,放下了陶杵。接着,他又取出鹿胶兑水,将这些颜色粉末分别调和,静待它们澄清。“淘、澄、飞、跌”是研漂颜色的大致步骤,每种颜色研漂出来都须费不同的功夫,耗费的时间亦是长短不一。每一位丹青大家于此都是经验丰富,也各有独到之处。

  而但凡看过崔子竟的山水图者便知,他的山水重在气势与意境,通常只用赭石色或者干脆不用颜料,与时人浓妆重彩的风格完全不同。正因如此,他的山水反而更受文人雅士推崇,认为水墨兼五色,显得更有意境。也因此,于研漂颜色上,他并不擅长,动作间甚至有些生疏。其实,他已经能够预见,除了赭石色之外,朱砂、石青、石绿等色能漂出的色泽大约并不正。不过,他也毫不在意,反倒是悠然地坐在一旁,等着颜料各自沉降,神思也不自禁地渐渐地飘远了。

  人尽皆知,崔子竟崔四郎年少时便以浅绛山水、水墨山水而闻名。其实,他选择绘山水,并不是由于他只酷爱山水,而是因为他那时游览天下风光,认为山水才足够豪情壮意,不屑画其他而已。然而,及年纪渐长,却有越来越多的景物能够留住他的目光。潼关又如何?路旁的花圃又如何?残败的莲池又如何?在他的眼中,既有不同,也似乎并无不同。

  丹青一道,无非山水、花鸟、人物三科而已,其实并无高下之分。他曾经无数次想过尝试花鸟与人物——不想让自己永远拘在山水之中,而是更想越出年少时给自己设下的界限,将眼中所见的天地山川、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将能够打动他的整个世界都画出来。然而,历经几载,看遍了古今各类名家画作之后,他却迟迟没有动手。

  为何不曾动手?或许他仍然不够潇洒,或许他以为自己不在意的盛名确确实实一直束缚着他,或许他并没有自己原以为的那样充满突破自我的勇气。然而,这一回,他却突然找到了改变的契机:有人想看看他眼中的花圃,想看看他眼中除了山水之外的,普通而平凡的世界。

  许多人对崔渊崔子竟都有这样那样的期待。他或者听过,或者不曾听过却能感觉到。其中也不乏期待他做出改变的声音。然而,却从来没有人在他面前说过这样的话。让他当时不由自主地便涌出了万千豪气:就让她看看罢!

  没错,就让她看看罢!他随心所欲构想的在虚幻与现实之中交错的世界,或充满了浓烈的色彩或白描水墨的世界。他其实大可更随意些、更自由些,不拘于什么风格,不拘于什么清淡高雅,不拘于什么浓艳俗气,想绘什么便绘什么。

  旁人不愿意看也罢,认为他有失水准也罢,甚至认为他背弃了风骨也罢——总有人想要看,总有人好奇,也总有人认同他。

  想到此,崔渊微微勾起嘴角。山水、花鸟、人物,皆有生命。四时变换、繁盛枯荣,既是外物,亦是他心中之物。他用色彩将它们填满,更加丰富且庞大的世界仿佛便在触手可及之处;而若抛却一切色彩,它们又仿佛透露出了某些玄而又玄的寓意,引人无限遐思。

  色便是空,空便是色,又何必拘泥?

  就如他眼中的那个花圃,时而闪烁着红黄蓝绿清靛紫,时而宛如淡墨勾勒留白带过。他的世界比旁人更多出了许多个,便都给她看看罢。

  脑海里浮现出的那个衣袂飘飘的身影,让他的右手五指不由得再次摩挲起来。他注视着自己的手指,并没有克制它们的动作,而是无比清晰地意识到:他很想画她。

  好不容易有一个他想画的人物,好不容易有了想画的冲动,他为何要顾虑那么多?随心所欲罢,否则,什么时候才能遇上另一个他想画而且能画的人物?

  他从笔架上随意选了一支小狼毫,在书案上铺开纸,提笔便勾勒起来。不过寥寥几笔,便有一位衣饰飘逸的女子跃然纸上。她星眸半闭,唇瓣微抿,似是垂目看着什么,宽大的袍袖飘飘欲飞,坤带高高荡起来。他并没有停下来细看自己所绘的人物,而是紧接着蘸了墨,又一次笔走龙蛇,继续绘出了那女子的各种姿态:正襟危坐、缓步行走、斜倚栏杆——他所曾见过或是不曾见过的模样,他所曾见过或是不曾见过的神情,仿佛都在脑海中清晰可见——清晰到他甚至不必思考,意念一动,便能勾画出来。

  不知不觉,弦月沉下,天际渐渐亮起一丝微白,而书案上的那一叠纸已经画满了同一个身影。他这才从灵感如泉涌的状态中清醒过来,将笔丢进笔洗中,发出一声清脆的声响,打破了屋内的沉寂。

  他静静地看着自己耗了一夜所画出来的几十张人物图,目光紧紧地盯着最后绘成的那一张图:正是她面带浅笑牵着阿实向他走来时的那一刻。他看了许久,最终缓缓地转开了目光,轻轻地叹了口气。

  其实,他早该想到的罢。

  她于他而言,已经绝非“想画的人物”、“想相交的人物”那么简单了。

  为何想画她?为何想与她相交?第一次在潼关见到她、第二次在大兴善寺见到她时,分明并没有任何特别之处。只是因为,后来在大通坊的小道观中偶遇她,那灵动鲜活而又坚韧的模样让他动了心而已。动了心,所以才生出了画她的冲动,才想接近她、了解她,才会为她的一句话而心生感触。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8页  当前第2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8/13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世家再醮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