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红颜风华录_分节阅读_第54节
小说作者:华飞白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813 KB   上传时间:2015-12-14 13:27:44

  倏然,李遐玉从梦中发出一声轻喊,似是被魇住了。思娘与念娘怔了怔,甫要上前察看,就见她已然睁开双目醒转过来,乌黑的眸中含着些许泪意。两人忙将她扶起来,又在她身侧安放了凭几隐囊供她倚靠,再端来浆水吃食等物。

  李遐玉神思略有几分不属,瞧上去竟比小憩之前更疲倦些。她已有许久不曾觉得心中如此酸涩了,轻轻叹道:“方才做了一个噩梦,梦见长泽城破那一夜。”瞬息之间家破人亡,充满了鲜血与杀戮。她的命运,从那一夜开始转变,滑向了许多女子从不曾经历过的曲折荆棘之道。不过,近些年以来她已经很少回想当初了,为何那一夜又悄悄地入了她的梦?

  若说并非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那或许便是一种预兆?夏州将再一次面临征战之苦?薛延陀人将又一次给夏州百姓带来灾祸?这或许,是阿爷阿娘托梦给她,意在警示?无论如何,宁可小心一些行事,也不能只当成是一场噩梦而已。

  “赶紧着人去探查,玉郎最近去了何处,是否还停留在夏州境内。”想到此,她便吩咐道,又问,“丝帖儿可传信来了?三郎是否安然离开了漠北?薛延陀王庭如今可有什么动静?”自从留在李家度过元日、上元等热闹节日之后,丝帖儿与李家众人的关系越发亲密起来,每隔一旬便会派人来送信。信中既有漠北异动的情况,亦有铁力尔部落的生活。借着她,李遐玉才能准确地得知谢琰等人的下落。当然,为了防止消息泄露,李家人自是守口如瓶。李和知晓后,亦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不阻拦。

  “元娘莫急,奴这便去问一问。”思娘与念娘宽慰道,“免得惊动了腹中的小郎君。”说罢,思娘便退了出去,只留下念娘依旧陪伴在侧。两三个月前,这二位贴身婢女都已经出嫁,如今皆是执掌李遐玉嫁妆产业以及打理家中庶务的管事娘子,却仍然每日得空便过来侍奉。因着她们嫁的皆是部曲庄园中的头领人物,居中传话倒也便宜许多。

  闻言,李遐玉展颜一笑,抚着小腹道:“这孩子听话得紧,恐怕不是小郎君,而是小娘子呢。”腹中的孩子确实是个脾性不错的,对吃食气味都不挑剔,只是隔些时日便须得换一换口味而已。至于害喜等症状,一直不甚明显。如此体贴阿娘,她越发觉得应当是个女儿。虽说若一举生下长子,应当多少能够改善她与谢琰如今的尴尬处境,但长女亦是她的心头好。能有姊姊相护,后头的弟妹应当亦会松快许多罢。

  “无论是小郎君或是小娘子,都是咱们家的心肝肉。”念娘也笑道,“只盼着赶紧降生才好。若是郎君能赶得上归家来瞧一瞧,那便更好了。”

  “是呢,三郎已经离家八个月之久了。”李遐玉接道,神色越发柔和了几分,“不过,战事紧急,也由不得他。别说他已经去了好几趟漠北,便是祖父就守在河间府军营,几乎也不曾着家。”她也希望,在生产的时候,谢琰能像慕容若守候李丹薇一样,守在产房外头焦急等待。他们的孩儿出世之后,他第一眼便能瞧见,能小心翼翼地抱一抱她。只是,如今战况越发紧急,恐怕是不能如愿了。

  烈日之下,一队轻骑正越过弘静县城,顺着驿道往灵州疾奔而去。为首的某位骑士突然勒马,战马嘶鸣着扬起前蹄,他回首远远望了一眼——大半年来,这大概是他离家最近的时刻。过家门而不入,想不到他竟也有这般来去匆匆的时候。其实,只须小半个时辰,能够与元娘见上一面,他便会很满足了。然而军命难违,只得将满腔的思念暂且压下来了。

  灵州大都督府内,都督李正明与麾下的折冲都尉们正在议事。不久前,他们刚接到八百里加急送来的消息,众人都传看了一遍。李都督脸色微沉:“夷男卧病已久,病死亦在意料之中。不过,以圣人之意,本想扶持突利失与拔灼争斗内耗。却不料,拔灼竟如此心狠手辣。如今突利失身死,由拔灼任可汗,恐怕过不了几日便会挥师南下了。”

  “柿子找软的捏,上回他们在胜州与朔州受挫,说不得便会谋取其他地方。”李和直言道,“凉州稍远了些,不利于突袭。灵州与夏州,应当会成为他们的目标。当年咱们灵州守住了怀远县,夏州弘静县却被破城——无疑,夏州更危险。”提及弘静县之事时,他显得十分平静,并没有任何异样。

  李都督看了他一眼,沉声道:“咱们近些年闹了不少动静,铁勒人都清楚得很,自然不敢轻易来犯。不过,还是须得防着几分,免得教他们钻了空子。至于夏州,他们目前并没有一支慕容果毅那般灵活的轻骑,消息也不如咱们灵通。”

  李和怔了怔,低声道:“都督的打算——”

  “报,河间府慕容果毅、谢校尉求见!”议事堂外倏然传来禀报声。

  李都督眯起眼,含笑道:“赶紧进来!”话音方落,这几年始终是灵州武官们之艳羡对象的两位年轻郎君已经推门而入。他们都拥有武官们素来瞧不起的俊秀昳丽的容貌,然而却凭着机遇与自身实力,得到了许多人难以望其项背的功勋。在场的人都很清楚,若无意外,此二子日后必将前途无量。

  “属下拜见都督。”慕容若与谢琰目不斜视,向着李都督行礼,而后又拜见各位折冲都尉。便是看在李都督的面子上,众人的态度亦很是热情,仿佛望着自家的后辈一般,都透出几分“慈爱”之色来。不过,也只有李和的神色最为自然,毫不作伪。

  “八百里加急的信件刚送到不久,你们便回来了。”李都督满意地打量着风尘仆仆的二人,“可是有什么紧要的消息?”

  “回禀都督——拔灼杀了突利失之后,遂引起回纥、同罗、仆骨等部落的不满。为了避免他们寻借口叛乱,拔灼便将这些部落派来参加夷男可汗葬礼的贵族都软禁起来,以为震慑。而后,他自立为颉利俱利薛沙多弥可汗,目前已经集齐十余万控弦之士,打算随即南下。”慕容若回道。

  “多弥可汗……啧。”李都督挑起眉,捋着长须,缓声道,“以薛延陀骑兵的速度,说不得再过四五日,应当就会出现在巡防线附近了。眼下咱们须得赌上一赌,他们到底会去往何处。慕容果毅,谢校尉,你们如今应当算是最了解漠北情形之人,对这位多弥可汗的性情亦颇有所知罢,不妨说一说?”

  “夏州。”两位年轻人异口同声地答道,仿佛早便已经商量好似的。

  “果然如此。”李都督并未追问他们缘由,沉默片刻,扫视着几位折冲都尉,“此消息,必须立即八百里加急送往长安。时至此刻,也不瞒诸位了——圣人早已料到薛延陀可能会南下侵袭,故而已命执失思力将军统率突厥降部,以防异动。慕容果毅、谢校尉,你们便往夏州突厥营地走一遭罢。你们这一队轻骑,曾数度深入漠北,余者皆不能及,故而须得将所知所得尽数禀报执失思力将军。他若有什么事令你们去办,任凭他差遣就是。”

  “属下遵命。”慕容若与谢琰齐声应道。这无疑便是将他们送过去挣功劳了。不然,只凭着打探消息这些许微末之功,完全无法与杀敌斩首相比。而且,大唐早有准备,此战的胜算有七八成,他们便是得不了“上获”,也能随着胜战得一两转功勋。至于职官升迁,有功勋在手,又有李都督的人脉推动,自然亦是手到擒来。

  两位年轻人出去之后,李都督巡睃着诸折冲都尉,继续与他们讨论起了防备之事。谢琰与慕容若则随着都督府的仆从,去了临时准备的院落中洗浴歇息。待睡醒之后,便又匆忙赶赴夏州。

  为了尽快传递消息,不耽误军情,一行人紧赶慢赶,日夜兼程。直至来到夏州突厥营地的时候,众人才稍微缓了口气。因着备战之故,突厥营地内的防备十分森严,不许任何陌生脸孔接近,出入军营者皆需执军牌问清楚姓名任务。慕容若便给守卫官递上文书信物以及银鱼袋,求见执失思力将军。银鱼袋中的鱼符上刻着他的姓名官职品阶等,是身份象征。他只有以最快的速度验证自己的身份,才能得以见到一军之主将。

  ☆、第一百三十三章 夏州之战

  

  因着李正明都督的文书信物,执失思力将军很快便召见了这群自灵州而来的府兵。慕容若命其余人都去休息,带着谢琰前往拜见。入得账内后,便见一位身着圆领袍、头戴幞头的中年虬髯男子正在翻看他们的文书。他虽早已是两鬓斑白,却依旧显得十分悍勇。当一双厉目望过来时,瞬间便似是将他们由内到外都看了个通通透透。

  执失思力此人,亦是当朝赫赫有名的胡将之一。他原本是东突厥执失部酋长,曾追随颉利可汗进攻大唐,在东突厥诸部中颇有威望。颉利降唐之后,他亦随之归降,并协助大唐劝降东突厥余部,十分忠义。因欣赏他之故,圣人便将妹妹九江长公主下降,且晋封他为安国公。此次远征高句丽,天子将突厥降部之主李思摩(阿史那思摩)以及契苾何力等胡将均带了过去,执失思力便成为安定漠北的关键人物。

  “属下参见将军。”两人躬身行礼道。

  “起来罢。”执失思力温声道,令他们二人坐下,“李都督在信中说,你们二人前些时日数度往来于漠北薛延陀王庭附近。虽然他已经将事情大致都说明了,不过老夫仍想听一听你们的经历。不必拘谨,将你们这数个月来的事,皆一一说明便是。”说罢,他又抚须微笑道,“既然此后数月之内,你们都会是我麾下的将士,那我也须得好生考校你们一番,才能确定你们是否适合担任先锋官。”

  显然,他领会了李正明都督信中的意思,也有意提携这两个年轻人。慕容若与谢琰遂对视一眼,依次将他们来往漠北的目的,以及过程中的所见所闻都尽数说了出来。当然,他们还拿出了修订的舆图。上头详细的标注密密麻麻清清楚楚,饶是见多识广的执失思力,亦禁不住微微变色,大为赞叹。

  三人足足说了数个时辰,直至深夜方有些意犹未尽地停下来。执失思力深深地打量着两个俊秀的年青郎君:“英雄果然出少年,你们且去歇息,数日之后便担任先锋官,听从老夫号令。此外,舆图暂且留下来,我会赶紧着人描摹百份,发给北疆各大都督府以及长安尚书省兵部备用。以老夫来看,这舆图比斩首百千重要多了,定然须得给你们记大功方可。而且,说不得往后平定西突厥时,也须得借你们之力。”

  “将军盛赞,属下愧不敢受。”慕容若与谢琰行礼谢过他后,便赶紧下去休息了。军情紧急,且不等人,他们必须尽快让自己恢复至最佳的状态。如此,才能精神奕奕地迎击敌人,将胆敢前来进犯的寇敌阻拦在大唐国境之外。

  五六日后,多弥可汗拔灼悍然南下,穿越阴山,渡过黄河,劫掠黄河南北的突厥降部。因许多突厥骑士都追随李思摩东征高句丽之故,薛延陀人几乎并未遇到什么像样的阻拦,便直入数百里,迫近夏州。执失思力遂命先锋官迎战,与左武侯中郎将田仁会会合阻击。然而,薛延陀连战连胜的精锐并不容易抵挡,于是执失思力顺势施以诱敌之计,佯作不敌,连退数百里。

  多弥可汗素来自负,不知有诈,依旧命骑士继续追击执失思力所率“败军”,却不知不觉进入夏州境内,陷入了重重包围之中。执失思力带领突厥精骑,田仁会领军府兵,夏州都督乔师望率全境兵士,合围痛击,大败薛延陀军。多弥可汗与亲信狼狈逃出,执失思力立刻命先锋官继续乘胜追击。

  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慕容若、谢琰等人,犹如箭头一般牢牢指向薛延陀的残兵败将。无论他们如何分兵而逃,试图引开大唐追兵的注意力,也依旧毫不放松地紧紧咬住多弥可汗不放。如此竟一路追击了六百多里,跨越黄河与阴山,进入漠北草原上之后,才因马匹体力不支之故,只得就地结营。而仅仅只是这一次没日没夜的追击,他们便至少收获了数十敌寇的头颅,更别提先前佯败与合击时的收获了。

  暮色之中,唐军升起了篝火,谈笑着将射死的薛延陀战马分割煮食。他们因追击之故,并没有带什么干粮,也没有时间进食。故而听见结营的命令,便立刻折腾起了吃食。慕容若与谢琰亦坐在火堆边,商量着是否需要接着追。他们追得疲惫不堪,想来多弥可汗及其亲信更是疲累交加,说不定再追几日,便能直入薛延陀王庭了——当然,孤军深入不可取,这也正是他们索性决定暂时停下来等待军令的原因。

  “禀报慕容果毅,方才清点人数时发现,除了咱们自己人之外,还有数百突厥骑士。”孙夏挠挠头,坐下来,“据说是因为追得太兴奋,所以走散了。他们眼下军职最高的只有校尉,是否要让他们过来听令?”

  “突厥降部不同于府兵,素来只听阿史那王室与执失思力将军之令。我哪有什么本事让他们听令?”慕容若失笑,“不过,既然铁勒人可以交朋友,突厥人当然也不例外。若有什么干粮酒肉,或者觉得不打紧的战利品,你们便取出来与他们共享罢。”

  “他们烤的马肉,比咱们煮的还香哩。”孙旅帅如此回答,便退下去了,“这种事我不擅长,就交给郭朴去干罢。我……我去查看咱们俘获的马匹。”至于俘虏,追击的途中自然是不好带着走的,所以绝大多数都丢在了后头,给随之而来的友军捡便宜去了。当然,算功勋的时候,大家都能得到好处。

  谢琰淡淡一笑:“慕容果毅倒是不计前嫌,出手也很是大方。不过,军汉们好不容易得了些战利品,又哪里舍得送出去。不若将咱们几人所得之物分赠出去便是。至于那些突厥骑士领不领情,又是另外一说了。”作为上峰,他们所得的战利品自然是最好的,相对来说亦能拿得出手。即使如此,对出身良好的二人而言,这些物什依旧不怎么能看得上。毕竟便是寻常的薛延陀贵族,也不会随身携带着太贵重之物。

  “与我们吐谷浑有世仇的多了。”慕容若斜了他一眼,“难不成还要个个计较?突厥人的仇,我都算在西突厥头上了。”话音落下,他便与谢琰一同去见突厥骑士。由于他们足够大方,且态度自然之故,突厥人待他们也很是亲热。不过几个时辰之后,便彼此引以为友。

  次日傍晚,执失思力将军派人传令,只简单道:“薛延陀犯我大唐边境,扰我突厥数部之安宁。尔等以牙还牙,寻那些支持多弥可汗的部落扬我大唐国威便足矣。”

  谢琰听罢,挑眉道:“附近正好便有数个这样的部落。如果他们尚未迁徙,倒是可试上一试。”

  “他们既然心甘情愿地送出精壮男子供多弥可汗驱使,侵扰我大唐,便是我等之寇敌。”慕容若道,目光微冷,“也好教他们知道,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付出代价。没得男子在前头劫掠,老弱妇孺享用大唐军民之血汗,却自视为无辜者的道理。”

  “顺便,也让他们明白。多弥可汗是大唐之敌,任何支持多弥可汗的部落亦是大唐之敌。那些先前支持突利失,只勉强出兵的部落暂时不必动。”谢琰补上一句,“本来彼此之间便有罅隙,何妨让他们的矛盾更尖锐一些?”

  “……谢校尉果然善谋,我不如你,心悦诚服。”慕容若正色道。而孙夏又画蛇添足地接上一句:“不错,我也越来越觉得,惹谁也不能惹谢三郎。”显然,他道出了慕容果毅的心声,然而他明显并不会感激他,而是流露出了“我什么也不曾听见”的神色——

  谢琰勾起嘴角:“我只是,当年得了一位‘好先生’无意之间的指点而已。效而仿之,将他的计策继续发扬光大,仅此而已。这些小谋小算,根本算不得什么。你们当然也大可不必放在心上。我谢三郎只会对敌人下手,不会对付朋友。不过,若是你们想尝尝个中滋味,不妨与我说一说,我必会尽力而为试一试。”

  “不必浪费精力了。我们都没有这种奇怪的喜好。”

  “你将那些计策都留给薛延陀人去罢。我什么都不懂,从来都只是跟着你而已。”

  数日之后,唐军先锋在扰乱几个铁勒部落后,遂胜利南归。几乎是同一时间,大唐雄师在高句丽亦取得大捷,击败了高句丽的十五万援军,令其举国惊恐难安。两次胜利几乎是同时发生,彰显出泱泱大唐将士的悍勇以及如日中天的国力。天子大悦,发赦旨重赏诸将士。吏部与兵部前所未有地迅速计功,随即下发各类文书。

  慕容若被提拔为折冲都尉,功勋计二转,如今已是七转的轻车都尉。谢琰终于升作果毅都尉,功勋计一转,竟成了十转的上护军——再往上升已经是难上加难,十一转柱国、十二转上柱国乃是如英公这样的大将才能得的不世殊荣。寻常的武官,也仅仅只能止步于上护军而已,而这已经是位同正三品的功勋了。他们麾下的其余人等,也各有升迁,都计了一二转功勋。孙夏升任校尉,郭朴升任旅帅,其余人等便是最低也将担任副队正。

  不过,因仍在战时之故,他们并没有调动,而是暂且依旧留在执失思力将军麾下听命。于是,河间府继拥有三位果毅都尉之后,又罕见地迎来了两位折冲都尉。当然,慕容若是暂时挂名之人,依旧不管事,甚至也没有出现过,只继续带着谢琰等人,听从执失思力将军与李都督之命,继续往漠北打探消息。李和则仍然镇守军营之中,居中调度。

  果然,多弥可汗并不甘心就此失败。他似乎是下定决心一雪前耻,再度调兵遣将蠢蠢欲动起来。北疆又一次加紧战备与巡防,遣斥候日夜侦察。此时,谢琰已经有足足十个月未曾归家了。

  ☆、第一百三十四章 喜获掌珠

  

  弘静县的李家老宅之内,近来一直都洋溢着一派喜气。不仅几位内眷喜上眉梢,言谈间皆是止不住的笑意,就连仆从走起路来也是个个生风,背脊挺得笔直。原因无他,继夏州之战大胜的消息传来之后,谢琰与孙夏随之计功晋升的文书也已经确认,令他们无不与有荣焉。且不提慕容若这位吐谷浑王室,如谢琰这般年轻的果毅都尉,遍数大唐之内又能有几人?这可是五品服绯高官——许多人庸庸碌碌,终其一生都不可能服紫服绯,更不敢奢望得到上护军这般的十转功勋!

  “不过是个从五品下的官阶,也值得你们每日在我跟前念叨?他日若是三郎升任折冲都尉,你们岂不是都能飘飘然地飞起来?”李遐玉轻笑着放下笔,将笔走龙蛇写就的信件置入信匣中封好,“命部曲将信送往长安,交给谢大兄。”谢琰如今不方便写信传书,与长房的往来皆由她代劳。战胜计功这般的好消息,自是该及时让长兄知晓。

  “是,奴这就去。”思娘接过信匣,转身出门去。临出去时,又有些忧心忡忡地回首看了好几眼。李遐玉见状,不由得失笑:“不过就是片刻的功夫,我能出什么事?你安心去罢,将交给你的事做好便是。”

  “思娘姊姊放心罢,我们定会寸步不离地守着元娘。”她的两个新任贴身婢女年纪约十四五岁,名唤晴娘、雨娘。她们是思娘与念娘亲手调教出来的,一个性情跳脱机变,一个沉着稳重寡言,倒也算是十分相称。晴娘便喜欢一直不停地说话,时常能逗趣:“因着觉得元娘似乎并不十分高兴,奴们才多提几句呢。”

  “我心中自是替他高兴。这些都是他在外用性命搏回来的,亦是他该得的。”李遐玉应道,眉头微蹙,“不过,高兴之余亦有懊恼与怅惘。既可惜他获功劳的时候,我不曾与他并肩作战;亦可惜腹中的孩儿长到如今,他却从未亲眼得见过。”眼看着便要到生产的日子了,他似乎还留在夏州,应当是赶不及归家了罢。

  “身为武官之妻,聚少离多是常事。”倏然,外头传来柴氏的声音,“你嫁与他的时候,便应当想过这些。怎么,如今竟是懊悔了不成?听起来,竟颇有几分悔教他登上那条青云之路的意思?元娘,这可并不像你,莫非是腹中孩儿之故,令你也变得多愁善感了些?”话音落下之时,柴氏也与茉纱丽相携而入。

  李遐玉扶着晴娘与雨娘,起身相迎:“祖母教训得是。这些时日成天只顾着养胎,或许确实养出了几分矫情之意。不过,儿悔的是这种时刻实在太不巧了。既不怨他,亦不怪孩子。而且,眼下边境依然不稳,或许生下孩儿之后,儿还能赶得上下一回大战呢?”

  柴氏挑起眉:“丢下不过满月的孩儿,去寻夫婿?事态尚未紧急到如此地步,你大可不必这般急切。更何况,到时候或许便是你心里舍不得离开了。这世间确实对女子多有制约,不过许多时候也是咱们不够狠心,舍不下儿女之故。”

  李遐玉怔了怔:“若是如此,生儿育女之后,岂不是永远无法恢复往昔的自在从容?儿犹记得,祖母便是生下阿爷之后,也曾继续征战过罢?”她希望能拥有孩子的时候,从未想过自己的生活再也无法恢复从前。仔细想来,亦确实如此。多少女子闺中颇为自在,然而出嫁后便都须得操持家事庶务,接连生养,抚养孩子。回过神之后,年华早已老去,便又该到为儿女筹谋婚事的时候了。接着便是期盼儿孙满堂,含饴弄孙,颐养天年,再无声无息地逝去。人生短短数十年,大都过着这般的日子,甚少例外。

  “那时,他年纪已经不小了,我才能放心将他交给旁人照顾。”柴氏道,“你说得是。一旦生儿育女,便须得担负起抚养之责。若是将儿女都交给奶娘、傅母、仆从,母子之间又如何能亲近得起来?且如果一时不慎,选了品性不佳之人,不知不觉中孩子便会被教歪了,到时候就后悔莫及了。”

  李遐玉若有所思,抚着小腹,腹中的孩儿仿佛感觉到她的温柔,翻了个身。她微微一笑,眼前倏然凌乱地闪现出些许片段:一时间是一位面目模糊的女子盛装打扮袅袅婷婷行来,一时间又是孙氏揽着她坐在矮榻上手把手地教她穿针引线。

  她一时辨不清楚究竟为何会有旁人出现在记忆中,却无比认同柴氏此时所言。眼下的她或许仍尚未准备好,也根本不知如何才能成为一位好阿娘。生而不养,兴许是很多高门世家的规矩,然而确实会令亲情淡漠几分——她不想成为这样的母亲,而是想成为亲密无间的阿娘。为了孩儿,她确实应该付出自己的时间精力,暂时牺牲自己的志向。当然,身为阿爷的谢琰也应当尽心尽力。

  “不过,我亦不希望你们日后只围着儿女转。那样的日子有时候也颇为无趣。待到孩儿们能走能言,你们大可如以前那般自在行事。”柴氏接道,“我替你们教养些时日,应当也无妨。”

  “多谢祖母。”茉纱丽抿唇笑起来。六个月前,她又生下一位小娘子,如今体态早已恢复轻盈,瞧着依然如少女一般模样。“不过,我们还有许多事须得跟着祖母学呢。祖母先将我们教出来,再去教重孙重孙女也不迟。”

  柴氏颔首而笑,又问:“产室可都准备妥当了?稳婆、医女都已经请了过来,会在家中住上些时日。医者也唤了相熟的,随时都能过来看诊。”茉纱丽已经生产两回,李家上下早便有充足的经验。但李遐玉身边的婢女与管事娘子到底是头一回经历这些,故而她依然有些担忧,事事都过问方能放心些。

  “产室安排在东厢房中。”晴娘回道,“奴们每日都会清扫晾晒,元娘也去瞧了几回。”

  李遐玉轻轻点头道:“因着至少须得在里头待满整月,所以儿特地去瞧一瞧。幸而如今已经将近仲秋,不然若是暑热的时候关在里头,便如合拢的蒸笼一般,岂不是越发难受得紧?”所谓的产室便是密不透风四周空空如同雪洞似的屋子,坐月子的时候就犹如囚笼中的鸟,仅仅只是稍微想象一番,心中便颇不是滋味。

  柴氏拍了拍她的手:“且忍一忍罢,横竖也不过就是数十日而已。”说着,她便牵着孙女,打算与她一同去瞧一瞧。祖孙几人来到产室,在里头略转了转,果然布置得极为干净整洁。然而,这不过是一间什么都没有的屋子,实在没什么好瞧的,于是便又鱼贯而出。

  临出门时,李遐玉突然觉得腹中阵阵发疼,不由得住了脚步:“祖母,儿从今夜开始,恐怕就要在产室中度过了。”说罢,她蹙眉轻抚着腹部:“一时间有些钝疼,应当是要生了罢?这孩子,果然是等不得她阿爷生辰的时候。”眼下才刚到八月呢。

  虽是立即就要生产,然而她却实在并不像是位临产之妇,云淡风轻得很。茉纱丽顿时又禁不住流露出崇拜之色:“元娘真是镇静非常,比我当初那一惊一乍的不知强了多少。”

  “这孩子倒是挺会看时候,确实是个再乖巧不过的。你先出来,扶着雨娘站着。”柴氏似乎也并不惊讶,立刻有条不紊地安排起来,“晴娘再安排人打扫产室,将被褥铺陈都换成新晒过的。赶紧将医女与稳婆都唤过来,再着人去请医者,愈快愈好。眼下离破水还早,元娘且去沐浴,小心着凉。厨下送些吃食来,汤汤水水多准备些,再熬些参汤以防万一。”

  因有主母坐镇之故,院中的仆婢皆十分井然有序。时近傍晚,柴氏索性便让厨下将夕食端过来用。她坐在小楼前堂中,依旧镇定自若地安排人前往城外寺庙中献供。茉纱丽则有些心神不宁地左顾右盼。待到孙秋娘闻讯而来的时候,更是满脸急色。

  李遐玉在小浴室挽发沐浴后,便扶着雨娘出来。经过前堂时,瞥见焦躁不安的二人,不由得笑了:“怎么如今看来,你们更像是产妇呢?不必着急,我常年习武,身子强健,只是生个孩子而已,算不得什么。”

  “阿姊,怎么经你这般说,生产便如同打猎一般寻常?”孙秋娘忍不住跺了跺脚,“若是当真如此寻常,怎么阿嫂两次生产都喊得全家惊吓不已?”她也是被当时的惨呼声吓怕了,简直无法想象到底有多痛苦。

  茉纱丽忍不住接道:“生产确实疼痛难当,有哪家产妇是不会呼痛的?元娘你也莫要逞强忍着,该哭的时候便哭,该喊的时候便喊。虽然三郎眼下不在,听不见,但我们事后都会告诉他,你到底吃了多少苦。”

  李遐玉扬起眉,却是一笑:“无妨。我受着生产之苦的时候,他也在战场上熬着呢。如此一想,心里竟有些奇异的平衡之感。”说罢,她又不慌不忙地进了夕食,喝了酪浆,这才扶着雨娘入了产室。

  自从她进入产室以后,里头便静寂无声。夜幕降临,产室里燃起烛火,依稀能看见她慢慢走动的影子。而后,随着稳婆喊道“破水了”,李遐玉低头一瞧,这才发现自己的裙子已经全湿了。腹部的疼痛越来越紧密,以至于破水了她也毫无知觉。此时她已然不能再妄动,婢女医女等几人立即上前将她搀扶到长榻上躺下。

  “娘子莫怕,待老身看看开了几指。不必焦急,躺在榻上蓄些气力罢。”

  “我气力足得很。不过——只是这么干等着?须得等多久?”

  “每人都不相同,有些快有些慢。”

  “……”

  “……不如进些羹汤?”

  “方才已经用了夕食,并不觉得腹中饥饿。”

  两位稳婆面面相觑,觉得这位产妇实在是太过平静了,仿佛感觉不到丝毫疼痛一般。寻常人家生产都是闹腾腾的,呼痛且不说,还有大哭大闹的,何曾见过这等静谧的场景?瞧着瞧着,竟令她们不由得有些紧张起来。过了约莫大半个时辰,稳婆再查看时,立即惊喜道:“开得很快,已经七八指了。娘子便蓄力罢,老身摸一摸孩子的位置。”

  李遐玉一直听着稳婆的引导,该用力的时候便拼尽全力——她的体力确实好得惊人,并未如何煎熬,便觉得腹中与她血脉相连的那块血肉顺利地滑了出来。稳婆忙小心地提起孩子拍几下,便听得很是精神的大哭声。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3页  当前第5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4/9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红颜风华录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