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红颜风华录_分节阅读_第72节
小说作者:华飞白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813 KB   上传时间:2015-12-14 13:27:44

  四目相对时,李暇玉发现他的目光仍有些涣散,似乎正透过她看向远方。她方才并未听清他究竟唤的是什么,隐约却总觉得有些熟悉。不过,她并未细想,轻轻地拭去他流下的冷汗,低声唤道:“三郎?三郎你可是醒了?头疼么?”

  谢琰似乎这才彻底清醒过来,紧紧地攥住她的手掌,凝望着她,嘶哑着声音:“阿玉?”

  “是我,三郎。我一直陪在你身边。”李暇玉柔声应道,“你方才是不是做了噩梦?无论是什么噩梦,都只是梦罢了。如今你好端端地回到了我和染娘身边,咱们一家团圆,日后再也不会分离。梦中所经历的一切,都不会发生。”能教他这般失神的噩梦,想来绝非寻常,故而她便只能这般宽慰他了。

  “是……不会发生……”谢琰低声应着,轻轻揽住她,几乎是充满渴望地吻住了她的唇。他想要确定,这才是现实——他与她相守才是现实,而方才不过是一个显得很真实的梦境罢了。他怎可能会改头换面成了旁人,他怎可能会成了旁人的夫君?他怎可能会为了旁人,付出了自己的性命?可笑,实在是太可笑了。

  两人已经许久不曾如此亲近,唇舌交缠之间,只恨不得能够将对方融进自己的身体中。然而,到底此处并非家里,且谢琰又身体虚弱,李暇玉很快便从沉溺中惊醒过来,轻轻地将他推回床榻上:“你还病着呢。”

  她的唇瓣又红又肿,显得诱人之极,双眸中也泛着几许光芒,自有无限风情。谢琰定定地望着,一时间舍不得挪开目光:“不过是时轻时重的头疾罢了,又不妨碍什么。”说到此,他挑起眉,“这些时日里,我们都没有机会在一处,我还以为你一直有些刻意地避开我——”

  “我何曾刻意避开过你?”李暇玉有些心虚,又有些替他心疼,“不过是因事情繁多,所以……一时忽略了你。确实是我对不住你,往后你若是……你若是觉得不满,尽管与我说便是。你与染娘才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理应权衡好轻重。但直到看见你倒在地上,我才醒觉过来,这些时日我竟将你们忽略了……”

  “我知道,你绝非有意如此。”谢琰并未错过她一瞬间的不自然,暂且按下心中的疑惑。他只觉得,应当是自己并未回忆起来两人的过去,所以她才对他仍有几分生疏之感罢了。而且,他们分离了这么长的时光,也确实需要一段时日才能如过去那般融洽亲热。“当初我行军打战的时候,岂不是更疏于照料你们母女?”

  “确实不必再提这些了。”李暇玉道,给他盖上锦被,在他的唇上又留下轻轻的一吻,“一切留待你病愈之后再说罢。”

  谢琰握着她的手,微微一笑,这才生出闲心打量周围:“这是何处?传闻中的青光观?”

  “不错。观主是子竟先生的长辈,听说子竟先生也给她来了信,请她给你诊治。”李暇玉接道,“观主方才已经给你诊脉开方,又动用自己的人脉邀来了不少有名的佛医道医。今明两日应当便会陆陆续续赶到青龙坊。”

  “先生替我做了这么多事,我竟然一无所知。”闻言,谢琰难免一叹,“你替我准备笔墨纸砚,我再给先生与师母写一封信罢。”

  “不仅你该写信,我也该写一封。”李暇玉也笑吟吟地道。

  “你若是愿意,写多少封都无妨。”谢琰摇了摇首,“也可与师母多说一说话。”

  ☆、第一百八十四章 渐渐恢复

  

  随着数位慈眉善目的道医与佛医赶到青光观,谢琰的离魂之症也渐渐有了起色。虽说诸位名医依然并未辨明造成他失忆的罪魁祸首究竟是什么,却使出各种针灸与按脉的法子,减轻了他病症发作时的疼痛。谢琰的神情也日渐轻松许多,并以想念女儿染娘为由,催促李暇玉将染娘接了过来。

  因他们二人突然离开怀远坊,又接连两三日未归,染娘见到阿娘之后还有些赌气。然而到底母女连心,待李暇玉走近前说了好些软话,她便伸出双臂抱住她,带着浓浓的鼻音道:“阿娘,别丢下儿……”

  见她泫然欲泣的模样,李暇玉自是心疼之极,将她紧紧地搂在怀中:“阿娘当然不可能丢下你,只是这几天有些忙碌,所以才不曾回来看你。你耶耶也念着你呢,咱们这便去另一处宅邸中陪他住些时日,如何?”母女俩说话间,思娘已经唤人收拾好了行囊。毕竟谢琰可能还须得在青龙坊住上一段不短的日子,许多日常用的物件都须得一并带过去。

  “玉郎,你也一同过去。”宽慰完女儿之后,李暇玉又对李遐龄道,“三郎的病情已经稳定,我今夜便应该入宫一趟,你便替我守在他身边罢。此外,观主与佛医道医们皆是博闻强识的长辈,你若能多向他们讨教,于你应当也颇有进益。”不过短短几日,她便觉得从这群名医身边潜移默化学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心境亦是似有似无有所领悟。虽然她尚不能将即将面临的许多问题都理清楚,但至少已经有些头绪了。故而,她相信自家阿弟一定能够获益更多。

  李遐龄双目微亮,笑道:“这般难得的机会,自然须得好生讨教。”若非受名医的慈悲之心所困,这些佛医道医本该是世外高人。出世之后再度入世,他们的眼界与见解自然远非常人可比。若能向他们请教一二,恐怕一生都受用不尽。而且,就算没有机会向这些高人讨教,他也愿意照顾自家姊夫。姊夫的见识也不一般,便只是寻寻常常地说话,不知不觉亦能为他指点迷津。

  于是,一家人便启程往青龙坊而去,途径延康坊时正好遇上忙完公务归家的谢璞。谢璞遂坚持要与他们同去,就算次日须得早早地从青龙坊往皇城而去,恐怕也很难及时赶到弘文馆点卯,他亦必须见谢琰一面方能放心。

  谢琰如今就住在临近青光观的一座二进小宅子中。宅子简单而洁净,处处透着几分田园野趣。数位道医与佛医坐在内院中间四面透风的八角茅草亭中,悠然自得地一面烹茶、一面辨症。而谢琰这位病人则裹得严严实实地坐在一旁,为这些长辈分茶。

  “耶耶!”染娘瞧见他之后,立即便牵着李暇玉来到他身边,目光中闪动着孺慕之色。听见她的声音后,谢琰便已经顾不得分了一半的茶,眉开眼笑地将她抱起来。坐在另一侧的观主垂首望着分了一半的茶水,原本隐约可见南山轮廓的茶沫仿佛梦幻泡影一般消失,竟像是化为了奇妙的太极双鱼图,令她不禁有些出神:“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一家三口沉浸在重逢的喜悦中,并未注意到她所言。然而,另外几位辨症的佛医与道医却忽然停了下来,若有所思地望向谢琰。他们仿佛都想到了什么,遂不再激烈地辨症,又议论起了玄之又玄的道义佛理。刘医者坐在旁边,听得头晕眼花,忙不迭地找了个熬药的借口,赶紧出去了。

  本想向长辈们致谢的谢璞与李遐龄不敢轻易打扰,倒是安安静静地坐下来,听得很是入神。外头那些文人士子的清谈文会,如何能比得过这群长辈的见解深远呢?只是一句话,甚至一个词,就足以教他们琢磨数日了。

  因着有几日不曾见自家爷娘,染娘特意将珍藏的小玩具都取出来,让他们陪着自己顽耍。谢琰看她乐此不疲地顽着那些木工的边角料,也想起来自己很擅长雕刻,这些边角料应当就是他用剩下的。如此想来,觉得女儿与自己心有灵犀的同时,也禁不住有些技痒。

  然而,转念一想,若是小郎君顽这些尚可称得上是后继有人,若是小娘子修习雕刻技艺,他又难免有些心疼:“日后她如果想学这些,可不能轻易答应她。使那些锉刀的时候,万一伤着了可如何是好?”

  “拉弓射箭习武你不担心她伤着,使锉刀倒是担心了?”李暇玉啼笑皆非,“安心罢,她对许多事都感兴趣,也未必会缠着你学雕刻技艺。你可不知道,她也同样喜欢女红针黹,已经收集了好多漂亮香囊。”

  谢琰这才松了口气,又理所当然地道:“习武自是必须的。强身健体不说,日后也不必受人欺负。”他这个当耶耶的,已经未雨绸缪地考虑起了自家女儿的婚姻大事。习武之后,性情多少也会变得强势一些。若能像阿玉这般,无论如何行事都自有章法,且因自身强大而无惧后宅那些个小手段,才是最合适的。

  “谁敢欺负咱们家的染娘?”李暇玉挑起眉,“到时候我们千挑万选,宁可招赘亦不能让她受什么委屈。”这对年轻的父母丝毫没有想过,自家女儿如今不过三岁,离出嫁的年纪还早着呢,便煞有介事地议论起了她的婚姻大事。而懵懂的染娘自是毫无所觉,自得其乐地搭建着小小的新院子,还特地让婢女们去找了些稻草来,盖在小屋顶上。

  “三郎,我已经有几日不曾入宫了,待会儿便打算进宫一趟。”李暇玉又道。谢琰微微拧起眉,掩去双目中莫名的复杂神色:“理应如此。我的病情如今已经控制住了,你也不必过于担忧。你看,这两天头疼都不曾复发,应是前辈们的针灸按脉之术有了效用。”

  “……”李暇玉轻轻地倚在他的肩头,“明日是长乐长公主设宴的日子,我答应了义阳小公主,陪她一同赴宴。而且,将染娘、大郎他们几个一同带过去与她作伴。这位贵主年纪幼小,心思却十分敏感,如今皇后殿下病重,也盼着她能开怀一些。故而,我绝不能失约。”

  她并未注意到,提起“义阳小公主”时,谢琰的双眸轻轻地一缩,仿佛瞬间有些出神。不过,很快他便恢复了平常的模样:“既然你奉召入京,为的便是小贵主的病情。陪伴她亦是分内之事,不必与我解释。何况,不是赴宴之后便会归来么?”

  “确实如此,宴席结束之后,我便带着染娘过来。”李暇玉失笑,似乎也觉得自己仿佛有些反应过度了。先前以为不必对他解释任何事,自顾自地便安排了一家人的生活,如今却又恨不得事事都与他解释清楚,免得教他生出不必要的心结。如此,或许反倒是看轻他了。他虽然失去了记忆,但他们之间的默契仍在,全心全意的信任也依然在。

  陪着谢琰用过药之后,李暇玉便带着染娘离开了。离别的时候,父女二人端的是依依不舍,仿佛此去便要相隔千里似的,甚至恨不得屡屡相送了。寝房内离别了一回,谢琰又忍不住送到院子里;院子里离别了一回,谢琰又接着送到外院;外院里离别了一回,谢琰依然坚持要送到门外。她看得哭笑不得,使眼色让李遐龄赶紧转移这位傻耶耶的注意力,她则抱起染娘便疾步往外走。

  染娘趴在她的肩头,撅着小嘴:“阿娘,怎么不带着耶耶一同去?儿会想耶耶。”她才刚见到耶耶,不过是顽了一会儿,立刻便要分开了,心里着实觉得难受。

  “下回再带他去。”李暇玉回道,“宫城是圣人、皇后殿下与义阳小公主等皇室的家。若是他们不曾召见,怎可轻易入宫?便是咱们要去旁人家中做客,也须得先下帖子询问是否方便,或者主人家盛情邀请才是。你说,是不是这样的道理?”

  “嗯……是……”染娘听得似懂非懂,点了点小脑袋。

  李暇玉便又道:“明日带着你同去赴宴,便能见到兄长们与华娘姊姊。你不想念他们么?而且,说不得你还能认识一些新朋友——如同在崔家那般。对了,崔家的小郎君小娘子们或许也会去呢。”真定大长公主若是前往长孙府赴宴,必定会带着自家的晚辈,到时候便热闹起来了罢。

  “儿也想他们。”染娘点点头,又忽然闷闷地道,“儿还想孙家表兄表姊和表弟,想秋娘表姨,想曾外祖父与曾外祖母。”她记性非常好,便是相别将近两个月,也依旧记得远在灵州的家人们。

  李暇玉抚摸着她柔软的头发,轻轻一叹:“阿娘也想他们。”谢琰归来之事,她早已写了信向祖父祖母禀明了内中各种缘故,又命部曲加急送回了灵州。想来,信件应当早便到灵州了,说不得回信也正在路途之中。祖父老当益壮,短时间内想必不愿意致仕,三郎又可能会一直留在长安,玉郎在长安参加贡举也更合适——难不成,一家人从此便要分隔两地?

  是否会有什么两全之法?她可须得仔细想一想才好。

  ☆、第一百八十五章 贵主之宴

  

  虽说李遐玉因谢琰急病发作才告假不曾入宫,委实是情有可原,但她同时也很清楚,宫中许多贵人都恨不得所有人都围着自己转,根本不会在意他人有什么苦衷或为难之处。故而,此回之事很可能会造成一些变故。不过,杜皇后却是格外宽宏的脾性,不仅过问了几句谢琰的病情,还向着她说了不少好话。本来生着闷气的义阳小公主听着她们轻言细语,又见染娘睁着圆溜溜的眸子望着她,神情也不由自主地软和了许多。

  “说起来,我还从未见过你耶耶呢,染娘。”小公主牵着染娘,在杜皇后床榻前坐下,悄悄地望了望李遐玉,“我耶耶和阿娘你都见过了,也该轮到我看一看你耶耶了。你耶耶待你好么?他是不是和我耶耶疼我一样疼你?”

  “耶耶陪我顽。”染娘折着胖胖的手指头,开始历数自家这位刚回来不久的耶耶究竟是如何陪伴她的,“耶耶带我去看花灯,给我做灯笼,给我做面具。耶耶抱我去看梅花,教我画画。耶耶带我一起骑马,教我给马喂食。耶耶教我烹茶,教我炙肉。”

  没想到她竟然数了这样一长串,义阳小公主微微蹙起眉,忍不住夸耀起自家耶耶来:“我耶耶会给我放纸鸢,还会教我写字。我如今使的字帖,都是耶耶写的。他隔几日便会检查我的课业,还会专程过来陪我说话。”

  杜皇后听了,不禁莞尔一笑:“你们二人的耶耶待你们都极好,用不着较这个劲儿。”她这样说,倒是让义阳小公主难得地红了脸。染娘依旧懵懵懂懂,不知她方才是有意说出这些事,只软软地道:“我也想学写字,但阿娘和耶耶不许。”

  李遐玉亦是首次听见染娘说起父女俩相处的情形,微微笑道:“让皇后殿下见笑了。妾没想到,染娘小小年纪,外子居然还会带她骑马。”而且,分明是先前从来没想过自家是个女儿,不该随意去给马喂食或者炙肉。真是什么事都由着她,只顾着让她高兴了。当然,她亦从未想过,圣人居然在百忙之中还如此疼爱义阳小公主这个女儿。与记忆当中的那位便宜阿爷相比,真是有着天壤之别。

  及入夜之后,义阳小公主盛情邀请染娘与她同睡,牵着她的小胖手一直不愿意放。李遐玉思忖着女儿的睡姿一向安稳,便答应了。于是,两人各自盖着锦被,甜甜地睡着,竟皆是一夜无梦。秦尚宫与李遐玉轮流守了半夜,亦是暗自称奇。要知道,虽说小公主已然很少做噩梦,但睡眠一直很浅,此前中途总是会醒来一二次。

  “也是谢家染娘与令娘有缘。”杜皇后听闻后,温声道,扬起眼深深地望着两个顽耍的孩子,“当初下定决心召定敏郡君入京,确实是病急乱投医。不过,如今想来,或许亦是先皇护佑而来的缘分。还望日后定敏郡君也能看顾些令娘才好。”

  “殿下放心罢。”李遐玉躬身一拜,“能陪伴贵主,是妾的福分。”经过这么些时日,她对义阳小公主的情感越发复杂,也越发不可能轻易放下她。每每想到万一杜皇后逝世,小公主便将面临宫中的险恶,她心中便难免情绪浮动,仿佛依稀瞧见了上一世的自己与妹妹。元后嫡出公主,虽不至于流落到被囚禁十余年的境地,却也很可能成为宫妃博弈的棋子。她年纪如此幼小,又如何能明辨真正的善意与恶意?

  心思飘远之后,她立即勉强尽数收回来——至少,在杜皇后尚在的时候,让义阳小公主能度过一段无忧无虑的日子罢。这或许亦是杜皇后最后的期望了,同为母亲,她自是感同身受。她只顾着与杜皇后说话,却并未注意到,此时此刻,秦尚宫正在默默地端详着她,微微垂下双目。

  “时候不早了,你们去罢。”杜皇后低声道,缓缓地闭上眼。

  李遐玉便行礼告退,而后浅笑着迎向义阳小公主与染娘。小公主依然有些放心不下,与杜皇后说了好些话,才颇为不舍地离开了安仁殿。秦尚宫将她们送出宫外,轻轻抿着嘴角望着李遐玉将始终不愿意分开的小公主与染娘抱上厌翟车。

  待到她转身道别时,她忽然伸手紧紧地拉住她,难掩急迫地低声问:“谢都尉的病症,据说在幽州时是药王治好的?如今你们是否也在南山寻找药王?”

  都是聪慧之人,她不必多言,李遐玉亦能了解其言下之意,于是微微颔首:“秦尚宫放心罢。若是寻得药王,妾一定会劝他悄悄来一趟宫中,探望皇后殿下。”

  其实,青光观观主亦是极为高明的医者,且尤为擅长妇人病症与调养身体。当年文德皇后、长乐长公主、晋阳长公主皆得益于她的医术。如今她也一直为杜皇后看诊开方,尽心尽力。其他佛医道医之所以仍有许多人留在长安,也是因杜皇后病重,不方便擅自离开之故。他们亦经常为杜皇后会诊。这些名医都已经无能为力,谁都清楚这意味着什么。然而,并非谁都愿意坦然接受这样的结果。忠心耿耿的秦尚宫听闻药王的消息之后,自是会觉得若是当真寻得药王,或许便有一线希望。

  秦尚宫眸光闪动,不轻不重地按了按她的手臂,声音中含着些许哽咽:“便是……便是让药王过来,只是瞧上一瞧也好……”她又何尝不知杜皇后已经撑不下去了?但药王尚未诊断,那便并未完全绝望。

  “药王的踪迹难寻,秦尚宫……”李遐玉能理解秦尚宫这种仿佛抓住最后一根稻草般的急切,却不能做出任何保证。毕竟,去年文德皇后与先帝病重的时候,当今圣人也曾去寻过药王,却始终没有他的消息。更何况,就算寻得药王,面对杜皇后的病况,他也未必会有回天之力。

  “我自然明白,这也是天命,不可强求。”秦尚宫拭去泪,朝着她笑了笑,“定敏郡君去罢,长孙府虽说离得并不远,也不能去得太晚,免得失礼。”

  厌翟车遂徐徐驶出皇城,便来到东侧的崇仁坊。谢家的马车早早地便等候在坊门附近,见公主仪仗来了,小王氏特地下了车,携着谢沧兄弟三人与华娘给义阳小公主见礼。王氏因自己尚未得诰命,不想过来受人轻视之故,托病留在家中。颜氏也因要给她侍疾,并未前来。她们不来,李暇玉倒是松了口气。否则,陈郡谢氏家宅不和的情景落在那些个贵妇眼中,也不过是给她们平添笑话罢了。

  崇仁坊的位置就在皇城脚下,自是更能突显身份。居于其中的高官世家显贵,较之崔家所住的胜业坊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作为当今圣人的舅家,身为代北虏姓名门的长孙家自先帝朝便深得宠信。不仅族中一连尚了两位公主,家主长孙无忌亦从虚职转为了实职,出任位同宰相的中书令,尽心竭力辅佐圣人。

  因是嫁入舅家之故,长乐长公主当年并未修建公主府,而是直接扩建了长孙府。据说扩建之后,宅邸园林的景致已经胜过了太极宫几分。先帝巡幸长孙家的时候,亦曾经盛赞不已。长孙家本想将园子献出来作为宫中游幸之用,却被爱女心切的先帝拒绝了。故而,时至今日,长孙府的景致仍是令京中众世家高官无不好奇艳羡,若有机会去长孙府饮宴,人人都不愿意错过。

  然而,此时此刻,当李遐玉远远望见那座巍峨华美的府邸之后,却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前世长孙家门庭衰败的景象。

  谁能想到,犹如鲜花着锦、烈火烹油般的长孙家,居然会彻底沦落?谁又能想到,因反对立武氏为后,身为圣人嫡亲舅父的长孙无忌,竟会被诬陷谋逆,最终不得不被逼自缢身亡,全家皆被流放?当然,前世想不明白的事,眼下仔细想来,也并非全因武氏一手遮天、手段狠辣的缘故。若无圣人猜忌在先,恨长孙无忌不愿放权,频频干涉君王之威,这位凌烟阁第一功臣绝不会落得如此下场。

  如今长乐长公主尚在,文德皇后又刚去世不久,长孙家与圣人之间的情谊应当不至于早已渐渐淡去。更何况,圣人的脾性也并非她那位便宜阿爷那般凉薄无情,而是更加宽容豁达。只要长孙无忌能够及时放权,不干涉内宫之事,长孙氏的富贵荣华,应不至于盛极而衰罢。

  因是圣人嫡长姊长乐长公主主持的宴饮,长孙府门前的车马络绎不绝,厌翟车、金顶华盖朱轮车比比皆是,端的是贵客盈门。不过,义阳小公主的身份到底不比寻常。她是圣人的掌上明珠,几乎所有的姑母与姑祖母都极为疼爱她——便是心中不喜,面上亦皆是慈和之极。故而,好几辆厌翟车中都派出亲信宫婢来,亲热地向这位小贵主问候。又有辈分高的长公主或大长公主邀小公主同坐,免得她在长孙府外久候。

  义阳小公主年纪尚幼,记不清这些姑母与姑祖母,也与她们不甚亲热,便只乖巧地应着要给她们问安。至于稍微等候方能入府,她倒是并不在意,毕竟还有染娘陪着她一起顽耍呢。无论是在车中顽耍,还是进长孙府顽耍,于她而言也并无区别。

  长孙府自然不敢怠慢这位小贵主,更何况长乐长公主也曾特地叮嘱过,故而很快便将她的仪仗安排妥当。当厌翟车在内院月洞门前停下之后,两个孩子还顽得有些意犹未尽。不过,抬起眼见李暇玉正微微笑着望着她们,小公主便有些不情不愿地微微颔首:“我知道,应当去给长辈问安。”

  “贵主素来有礼有节,长辈们定会十分高兴。”李暇玉便让宫婢引路,自己护着小贵主下车去向其他几位贵主问好。至于染娘,则暂时交由小王氏照料。

  ☆、第一百八十六章 横生变故

  

  自大唐开国之后,接连两代帝皇皆是年富力强儿孙满堂。且不提诸多皇子王孙,高祖皇帝便留下了十八位公主,而先帝更有二十余位公主。这些四处分封的大长公主、长公主们性情不一,或聪慧明理,或骄奢淫逸,或趋炎附势。长安城中几乎一半流言都出自各大公主府,可想而知这些公主在世家高门中的印象了。

  长乐长公主是文德皇后嫡出,受其影响,对这些姑母姊妹亦是亲疏有别。以她的身份,主持一场赏春雪的饮宴,原也不必四处都给帖子。不过,为了勉强维持皇家宗室的平和假象,她不得不给这些亲戚几分面子。而自知与圣人一脉日渐疏离的贵主们何尝不想借此机会重修旧好,故而遇见义阳小公主之后,都觉得是意外之喜。

  李遐玉护着义阳小公主给偶遇的贵主们一一见礼时,原也以为不过是问安而已。然而到底她有些低估了这些贵主的热切,冷不防义阳小公主便被一位香气袭人的贵主抱上了华美的步辇。她上前行礼,想要劝说一二,对方那张妆容精致的脸孔却满是冷意,轻蔑地瞥了她一眼:“别教长乐久等,走罢。”

  她能够直呼长乐长公主的封号,可见辈分已是大长公主。面貌瞧着却依旧十分年轻,如同长乐长公主的姊妹,那可能便是高祖皇帝留下的那些年幼贵主之一了。因辈分实在太高,身份又贵重,李遐玉竟无法阻拦。而她对于这些大长公主的记忆也实在太过模糊,一时间竟只是觉得面熟,想不起来她的封号。前世那些姑祖母当中,性情骄横的很是不少,这究竟是哪一位,居然如此不管不顾?!

  而义阳小公主猛地被陌生长辈仿佛横抢一般抱起来,亦是受到了惊吓。初时她怔了怔,尚未回过神来,就见抬步辇的宫婢已经开始快步走动,而关怀她的李遐玉却受了冷眼与轻视,顿时觉得将她搂得极为不舒服的这位长辈实在不值得尊重。于是,她便立即挣扎起来,怒道:“停下!让我下去!!”她才不愿意与陌生人待在一起!何况阿娘病了这么久,不少姑母与姑祖母都曾前来探望,身后之人却从未见过,定不是什么亲近长辈!

  “义阳别动!”那位贵主平素身娇体弱,如何能搂住一个挣扎不止的孩童?不多时,她便已是钗环鬓发散乱,还不慎被小手小脚打了几下。她本便是养尊处优之人,何曾受过这般委屈,但思及这孩子的身份,却又不得不忍耐下来。

  正与宫婢一起忙乱地安抚着怀中的孩子,她又依稀瞧见附近步辇中几个姊妹的讥讽笑容。而义阳小公主见她始终不肯放她下去,亦是挣扎得越发激烈。这位贵主顿时怒急攻心,竟猛地举起手来:“无礼的小儿!杜皇后究竟是怎么教导你的?!不如让长辈好好教教你规矩罢!”

  从未见过这般凶恶的长辈,义阳小公主不由自主地呆了呆,竟忘了该闪躲。眼见着一巴掌就要扇在她那白嫩可爱的小脸上,疾步追随在步辇旁边的李遐玉双眸一动,一手轻轻地按住步辇便将它按得纹丝不动,另一手挡在义阳小公主身前,生生替她受了这狠狠的一巴掌。

  “呜呜呜!”义阳小公主这才哭出声来,紧紧地搂住李遐玉,抽抽噎噎哭得可怜至极。不远处的步辇中亦传来此起彼伏的抽气声,更有几位贵主撩开挡风的垂帘,探出身来细看,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千金妹妹,你这是要作甚么?!义阳这般幼小的孩子,你居然对她动手?!便是再恼怒,你也不该如此啊!”

  “是啊,义阳可是圣人与杜皇后的掌珠,平素便看得和眼珠子似的。若是听闻此事,就算你是姑母,又如何向他们交代?哎呀,你们这些长孙府的仆从还愣着作甚?还不赶紧去唤长乐过来?义阳好不容易出一次宫城,居然还遇上了这等事,恐怕是吓坏了罢。”

  “咱们做长辈的,怎可如此器量狭小?千金,你这些年可真是……”

  受了这些看似关怀实则暗含冷箭的言语,千金大长公主越发郁怒。众目睽睽之下,她自然不能再对义阳小公主做什么,于是满腔怒火都发泄到了李遐玉身上:“都是这个胆大妄为的贱婢!竟然阻拦我的步辇!!若不是她从中挑唆,不许义阳与我亲近!义阳岂会如此失礼?!我是眼见着义阳要从步辇上摔下去,这才要去扶她!你们都看成什么了?!你们都将我当成什么人了?!我怎么可能会对义阳动手?!”

  她身侧的宫婢亦是头脑灵活之辈,自然而然便接过话呵斥道:“贵主不过是担心义阳小公主摔倒,你居然敢冒犯贵主,还不赶紧跪下!”

  李遐玉遂放开千金大长公主的手,轻轻地将义阳小公主抱下步辇,这才躬身行了拜礼,不卑不亢地道:“是妾鲁莽了,望贵主恕罪。不过,妾并非宫婢,而是御封诰命,不能受区区奴婢的这番叱责。”她的穿着打扮分明绝非女官或者宫婢,一看便知,千金大长公主却如此辱骂,显然并未将她放在眼中。然而她作为诰命,却也有自己的风骨与自尊,自是不能就此卑躬屈膝。

  “不许欺负郡君!”义阳小公主搂住她的手臂,含泪道,“郡君,咱们回去!回去告诉阿爷阿娘!!呜呜呜!”她充满控诉地望着千金大长公主,显然将此事深深记在了心里,并不接受她方才的狡辩之言。仿佛能想象出圣人与杜皇后震怒之状的千金大长公主越发急躁,咬牙望着她们,目光更是恨恨不已。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3页  当前第7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2/9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红颜风华录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