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红颜风华录_分节阅读_第75节
小说作者:华飞白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813 KB   上传时间:2015-12-14 13:27:44

  王氏眯了眯双目,极为冷淡地扫了李遐玉一眼。她又何尝不知这是长安城内诸多贵妇万般难求的好机遇?然而,只要一想到得了这种机遇的是这个寒门之妇,她便无论如何也欢喜不起来。若不是仗着宫中的贵人宠爱,这个贱婢何至于如此难缠?何至于如此难以处置?否则,只要随便安个不孝的名声,就足以让她灰头土脸地滚出谢家了!

  谢琰观察着她的神色变幻,心中微凛,接着道:“至于千金大长公主,得罪也罢,冒犯也罢,都无妨。毕竟她欺凌义阳小公主,往后便是圣人的肉中刺,咱们也无须惧怕于她。若是她还敢对咱们谢家动手,告到御前去,圣人也只会替咱们做主。”

  李遐玉亦能感觉到,王氏望向她的目光格外寒冷。她心中只是一哂,并未生出任何忧怖之感来。毕竟,她早便意识到,这位阿家绝非轻易能够打动之辈。如此明白地表露出厌恶,也总比面上亲热实则暗地里下狠手得好。而且,她大约也只是想休离她,让她这个寒门之妇不再“玷污”陈郡谢氏之名,不曾想过使什么更毒辣的手段。这倒也显得这位阿家良知尚存,绝非什么狠辣之辈。故而,亦令她一时间想不出什么招数来对付她,只得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了。

  ☆、第一百九十二章 兄弟齐心

  

  此时此刻,长安城内外,几乎处处皆是欢声笑语。不少人家已经收拾妥当,正拖家带口地乘车赶往曲江池,打算赏一赏雪后初晴的美景,或遥望着芙蓉园与杏园那宛如云海一般无边无际的梅林,感叹一番残冬早春的胜景。若是世家官眷,或许便能够径直坐在那名动京城的梅林之中,轻嗅梅香、静静品赏了。

  延康坊谢宅之内,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原本生着银霜炭盆的室内,应当温暖如春才是。然而乌泱泱跪了一地的晚辈却渐渐觉得如坠冰窟,仿佛有人不慎将外头的寒风尽数放了进来一般,令人五脏六腑皆是冰凉无比。谢琰连日以来皆受头疾暗伤折磨,身形清瘦许多,跪得久了难免又觉得头部隐隐抽疼,禁不住拧起眉。而五个孩子亦是从未吃过长跪的苦头,双膝疼痛难耐,却因心中到底有些惧意之故,只得盈着泪水默不作声地悄悄倚向自家阿爷阿娘。

  李遐玉不着痕迹地支撑着谢琰的身体,两人的手在宽大的袖子下紧紧相握,无言地传递着彼此的无奈。原本他们今日过来,并不打算与王氏发生什么矛盾冲突,不过是想阖家一起度过晦日,好教众人更亲近几分而已。至于婢女之事,眼下揭开殊为不智,留待往后类似情形再一次发生之时挑明亦不迟。谁又能料到,问安的话尚不曾出口,便听见王氏的怨言?

  这般颠倒是非黑白的怨言若是生生忍受,王氏日后指不定还会说出些别的什么诛心之语来。她素来自以为是,觉得自己的举止并无异常,却不知京中这些贵妇皆是人精,若是不慎透露出一二来,便可能是弥天大祸的开端。不愿意奉召,那与忤逆犯上又有何异?连圣旨与皇后殿下懿旨都敢怠慢,还有什么谢家不敢怠慢的?且又说什么“流言蜚语”与谢家清名,这究竟是在怀疑什么?

  当谢琰听见这些话时,险些难以控制激愤的情绪。幸而李遐玉以平淡的目光宽慰他一二,他才能勉强似笑非笑地说完那些话。他失去了记忆,故而并不记得当年自己是如何痛下决心,离家出走。然而方才心内却突然涌出了许多熟悉而陌生的怀疑与疲惫之感,使他对王氏的眼界甚至于为人品性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诚然,这是他的母亲,生他养他,他确实不该做出任何忤逆不孝之举。然而,普天之下,是非道理却比愚孝更加重要,陈郡谢氏宗族、他的妻女也同样不可遭受任何伤害。当年他选择了一回,如今便是再一次选择,亦不会出现任何差异——不过,他毕竟已然并非年少冲动的少年郎,也不能再使什么离家出走的手段。

  好端端的欢快节日,生生便过成了跪地请罪的日子,究竟是孰人之过?每人心中自然都各有想法,只是此情此景不便表露而已。李遐玉倒是不担忧谢琰跪坏了,只恐他一时情绪激动头疾复发。倒是染娘几个孩子小小年纪,也跟着长辈们一起跪了这么许久,如何能支撑得住?王氏若真是心疼儿孙,又怎能让他们一直跟着跪下去?可见,她如今已经是钻了牛角尖,全然不知“轻重”为何物了。

  王氏端坐在长榻上,有些漫不经心地俯视着跪满一地的儿孙们。此情此景,令她满腹的怒火渐渐平顺了许多。倘若每时每刻儿孙们都能如此顺服于她,她又怎会觉得烦躁难安?在陈州阳夏老宅时,长子与侄儿几乎事事都听从她,每日都有儿媳侄媳在旁边侍奉,那可真是一段惬意的日子。来到长安之后,这样的时日一去不复返,她只能归结为李遐玉这个变数了——毕竟,三郎谢琰前些时日才归家,又生着病,也怨不得他。

  然而,沉思半晌之后,她却不得不承认,目前自己只得暂时勉强忍耐下去。毕竟李遐玉的依仗杜皇后尚在,她也不可能此时此刻便勒令谢琰休妻。否则若是牵累了谢琰与谢璞的仕途,那便得不偿失了。

  “都起来罢。”她有些意兴阑珊地倚在隐囊上,“一直跪着,也不懂得变通。若是跪坏了,还不是我替你们心疼。”说罢,她又招手让谢沧兄弟三人过去,至于泪眼朦胧的华娘与扑进李遐玉怀中的染娘则是视如不见。

  王氏并未注意到,谢沧、谢澄与谢泊三兄弟略有些迟疑地看了谢璞与小王氏一眼,这才有些紧张地来到她身畔。被她揽进怀中的时候,谢泊的表情甚至有些僵硬,显然方才确实被吓着了。小王氏眉头微蹙,使着眼色安抚他们,并暗示谢沧机灵一些。谢沧毕竟年长,立即便反应过来,如同平日那般与王氏说起了清晨时发生的趣事。

  王氏心不在焉地听着,打量着谢琰的病容,半是懊恼半是嗔怪:“你如今还病着,急匆匆地赶过来作甚?眼下瞧来,神色仿佛又差了几分。你媳妇到底延请了什么医者?难不成日日来往宫中,连御医也请不得?竟胡乱寻了个医者充数不成?”

  见她似乎不愿再提方才之事,谢琰平淡地笑了笑,也假作什么事都不曾发生过:“元娘替我请来了当年为文德皇后诊治调养的名医。这些时日,其实已经很有些起色了。再过些时候,说不得便能渐渐控制暗伤。至于气色——毕竟是暗疾发作,故而才略有些苍白罢了,阿娘不必忧心。”

  王氏斜了李遐玉一眼,觉得她垂眉低目的模样着实令人看不过眼,索性便又直接问:“昨日我命管事给你送去两个专门伺候你的婢女,可使得顺手?她们可都是在我身边多年的丫头,形容举止无一不妥帖,又懂得医道。我替你挑了许久,才挑中了她们。”

  李遐玉就像不曾听见似的,微微侧过首与小王氏说话。而小王氏一时间竟忘了言语,暗地里打量着满室的婢女,果然发现少了二人。她不过是出门去宴饮了一回,家中竟然发生了这样的事,却无人回报于她。这令她深深怀疑自己打理内宅的手段,而看似将所有事都交托给她的阿家果然积威甚深。或许,这个家从未彻底脱离过阿家的掌控,她到底还是小觑了自己这位姑母。

  谢璞与谢玙兄弟俩则更是目瞪口呆。他们成婚这么些年,王氏从未往他们房中塞过人。如今不声不响地将两名信重的婢女给了谢琰,既可解释为对幼弟的爱重,亦可解释为对弟妇的不满。不然,赐下婢女这样的事,理应先与弟妇通气,再让弟妇将人领回去才是。

  谢琰勾了勾嘴角:“阿娘调教出来的人,自然是伶俐得很。”他扫了两位兄长一眼,不经意间与忧心忡忡的谢璞对视,又很是坦然地移开了目光:“因为用着觉得不错,儿子还想再向阿娘讨几个,不知阿娘是否舍得?”

  他看上去与寻常世家公子并无二致,丝毫不拒绝送到身边的美婢。而李遐玉仿佛亦并不在意他公然讨要美婢的行为,扭过脸去,似是索性眼不见为净了。然而,不知为何,王氏却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于是笑着接话道:“你倒是会讨巧,我身边拢共也就几个贴心的婢女,如何能都给了你?”

  谢琰微微一笑:“阿娘说得是——兄长们怎么这般看着我?”

  谢璞与谢玙正难掩惊异之色,听他忽然问起来,立即百般掩饰。谢璞当然不能直说“阿弟你又在打什么主意”,谢玙亦是不能指责“你这个贪恋美色的家伙”,于是心念一转,便想说几句话来搪塞过去。

  谁知,不待他们出言,谢琰却立时作恍然大悟之状:“原来如此。”随即,他便很是诚挚地道:“阿娘,儿子确实是太过贪心了,竟未曾想过两位兄长。听闻他们身边也缺少服侍的人,不如阿娘也一并赏赐给他们几个?儿子身边既有两人了,再要一个便足矣。”说罢,他眸光动了动,竟毫不遮掩地望向袅袅婷婷立在王氏身后的婢女们。

  王氏素来喜好排场,身边光是伺候的婢女就有十余人。除去四个她最为倚重的婢女之外,剩下数名亦是从小就长在她身边的,姿色仪容无一不上乘。小王氏是她的侄女,颜氏是她亲自挑的侄媳,两人又一向听话孝顺,故而她从未想过让这些婢女去给她们添堵。小王氏与颜氏也自有陪嫁婢女,笼络郎君之事也该由她们自己决定。便是谢璞与谢玙纳妾,自然也须得纳良家之女为妾,美婢不过是些玩意儿罢了。

  然而,对于李遐玉这个幼子媳妇,她却丝毫不介意多给她添些麻烦。到底,世间男子大都如此,送到身边的娇婢,又如何舍得不动上一动呢?最好这个寒门之妇就是个悍妒性子,见不得三郎的红袖添香之乐,两人的情分日渐消磨。往后她命三郎休妻,便是水到渠成之事了。

  “阿娘最信重的婢女便尽管留着。”谢琰立起来,很是随意地指了两个,“这二人看着性情婉约,便伺候大兄罢。”谢璞此时已经瞧出了他的打算,尽管心中翻江倒海,暗地里禁不住有些咬牙切齿,却只能无奈地答应下来:“你倒是真会替为兄着想。”

  谢琰勾着唇角,又指了两个:“这二人身上依稀有些书墨之气,正好可在二兄书房中伺候。”说罢,他斜睨着谢玙,竟让本欲拒绝的谢玙生生地将话都吞回了腹中。谢玙生性有些迂腐,从未想过这等红袖添香的美事,此时便不由自主地看向了谢璞。待谢璞朝着他微微颔首之后,他便也只得闷闷地应了一声。

  “此女似乎带着几丝药香,想来应是颇通医道,阿娘便将她给了儿子如何?”最终,谢琰又挑了一个婢女,笑着回首问王氏。

  转眼间,自己精心调教的婢女便去了一半,王氏隐约觉得有些不舍。然而,不经意间瞧见李遐玉似乎正在隐忍怒火的表情之后,她立即便神清气爽许多,于是笑道:“既然你们都看中了,我还有什么可说的?你们兄弟三个身边服侍的人确实太少了,如此我倒更放心了。”

  她也瞧出来了,方才三郎说完那些话之后,自己那些婢女便多少有些心浮意动。能服侍家中的郎君,自然比留在她身边前程远大一些。而且,她们若是得了儿子侄儿的看重,于她亦并非毫无好处。枕头风吹着,日后她所说的话,儿子们应当也不会动辄违抗反驳;同时,也方便她随时知晓他们究竟在忙些什么。

  至于小王氏与颜氏作何感想,王氏已经顾不上了。毕竟,比起侄女与侄媳妇,儿子与侄儿显然更重要。

  ☆、第一百九十三章 兴师问罪

  

  因着王氏意兴阑珊之故,谢家到底并未在正月晦日出行。小王氏便只得在自家园子中安排了一场家宴,众人言笑晏晏,看上去竟很是和乐融融。仿佛早晨的冲突对所有人都毫无影响,更仿佛立在妯娌三人身后眼波婉转的美婢并不存在一般。王氏见状,颇为自得,觉得自己终于找准了对付不逊之子的法子。殊不知她眼前看似欢欢喜喜的儿孙们早便生出了各种念头,如今的阖家欢乐不过是一戳便破的假象罢了。

  当天,谢琰与李遐玉回到青龙坊之后,便照旧将那个遮不住满脸喜色的婢女打发了。此婢女原本觉着自己是三郎君亲眼相中的,定然能得他刮目相看,心中自然已经做好了各种盘算。且王氏又当着三郎君夫妇的面,让她时常随着过去问安,显然是替她撑腰,她便料想主母绝不敢怠慢自己。谁知回到家中后,神情温和的三郎君却忽然间冷若冰霜,很是不耐地让婢女将她关进柴房?

  李遐玉淡淡地看着那婢女露出难以置信的惊惶神情,在她哭叫起来之前,便示意仆婢们将她的下颌卸了:“将她们姊妹三人关在一处,明日一早便送回灵州。多给她们裹两层被褥,免得夜里冻坏了,还须得费心思替她们医治。”

  “娘子总是这般仁慈。”谢琰遂接道,转过脸便又是笑容温煦,“这内宅之事,都听娘子的。”这瞬间变脸的功夫,看得那婢女禁不住呆住了。她还待要继续挣扎,旁边的仆婢们已然失去了耐性,索性一掌便将她击晕过去。部曲们站得远远的,似是唯恐被指婚一般避着嫌,嘴里还咕哝着:“若当真娶了这样的娘子回家,她到底能做什么?还须得买人伺候她罢?”

  李丹薇带着慕容修、慕容芷立在西厢房前,笑盈盈道:“啧,谢三郎,如此娇弱的美人,你竟然舍得将她锁进柴房,真是铁石心肠。若非元娘想得周到,恐怕她熬不过这一夜。这些宛如世家官眷一般教养长大的婢女,身子骨可是娇弱极了。从她们身上,也可看出谢家世母的喜好——我们元娘,必定是不如她的意罢。”说到后来,她的语气已是极淡,也极为疏离。

  谢琰似笑非笑地瞥了她一眼:“我的娘子,我中意即可,其他人是否如意又有何妨?”说着,他便抱起染娘,往正房去了。李遐玉又使雨娘去名医们那里讨要些上好的清血化瘀的外伤药膏:“是给染娘用的,药性不可太激烈。”虽然在谢家时,小王氏已经命人给孩子们都上了药,但她到底还是有些不放心。

  回到正房内,谢琰已经心疼地替小家伙揉起了膝盖:“疼不疼?阿爷帮你揉开,明日便不疼了。”染娘依偎在他怀里,摇了摇小脑袋:“只有一点疼。”

  她虽是这般说,李遐玉却并不相信。当她亲手给小家伙挽起裤脚时,白嫩的膝盖上那大片的青肿顿时令她禁不住双目微红起来,含怒带怨地横了已经呆住的傻耶耶一眼:“这还不疼?得肿成什么模样,你才会觉着疼?”

  “染娘摔倒了?”随后跟进来的慕容小兄妹又惊讶又担忧。然而,李丹薇却是一眼便瞧出端倪来,眉头紧锁:“好端端的,她怎么舍得让年纪这般小的孩子跟着受罪?你们跪一跪也就罢了,又何必累及孩子们?难不成,她就不觉得心疼么?”

  谢琰绷紧脸,默然不语。李遐玉略有些讽刺地勾起嘴唇:“愤怒之时,还顾得上什么?直到事后,才能想得起来这回事,却也并不放在心上。”然而,但凡是真心疼爱孙子孙女的祖母,就不会当着孩子们的面发脾气。即便要教训儿子儿媳,亦不会让孩子们在场眼睁睁地看着。比起孩子们的濡慕,王氏显然更在意自己的威严,故而才不愿错过这个在儿孙面前树立威信的机会。

  “谢三郎,你是如何维护元娘与染娘的?”李丹薇难免又迁怒谢琰。

  李遐玉却苦笑道:“为了维护我们,他已经将一家人都得罪光了。”他们也曾经私下讨论过,应当如何讨要婢女等诸事,却从未提过让谢璞与谢玙卷入进来。也不知谢琰是如何灵机一动,竟然想到了两位兄长。若是谢璞、谢玙稍微把持不住,那他们一家便会在小王氏与颜氏心中深深留下一根刺。日后三房说不得会渐渐疏远。当然,若是兄弟三人有足够的默契,此举反倒是将他们拉入了自家的阵营当中,真正结成了同盟。

  “这两天,兄长们说不得便会上门来兴师问罪。”谢琰接道,却似浑然不在意他们会有什么反应一般,“阿玉,咱们须得商量商量,如何才能应对他们的满腹怨气。另外,命人赶紧去书肆或者文墨斋寻一些适合之物,作为赔罪的礼物。对了,两位阿嫂亦是受了牵累,如何宽慰她们便交给你了。”

  “……”李遐玉与李丹薇对视一眼,只得道,“十娘姊姊,这几日恐怕没有空闲陪你了。”

  李丹薇挑起眉:“陪我游玩都是小事,如何解决谢家这些繁杂方是大事。我既然正好赶上了,便帮你出出主意罢。你自小家庭和睦,大概并不通晓这种世家大族之内的龃龉。其实仔细论来,亦不过是‘利益’二字罢了。每人所看重的‘利’各不相同,得利或者失利的反应亦是各不相同,然而态度却是一致的。”

  李遐玉明白她是替她担忧,为她着想,故而听得十分认真。然而,利益得失又有何人比她体验得更深刻?令她接连失去亲人与家人的罪魁祸首,所为的不就是那至高无上的权势,说一不二的权威么?寻常人家争斗起来,顶多只有得意或失意之分。然而皇室争斗起来,却是充满了血腥,牺牲了无数无辜的性命。较之前世,如今的谢家已经算得上安稳了。

  果然,次日一早,一家人甫用过朝食,便有仆婢来报,谢家大郎君与二郎君携着娘子过来了。谢琰披上厚实的貂裘,微微笑着迎了出去,完全无视了谢璞与谢玙略有些阴沉的神色。李遐玉心中一叹,也上前亲热地挽起了小王氏与颜氏的手臂。幸而两位阿嫂生性温和,只是略带几分愁意地望着她,并未恼怒起来。

  谢琰将谢璞、谢玙带入正房厅堂中,三兄弟顺次坐下,自有仆婢端上酪浆鲜果干果等吃食浆水。李遐玉与小王氏、颜氏坐在另一侧,围着双陆棋具,看似悠闲地说起了孩子们。然而,谢氏兄弟却直率许多,并不打算将时间耗费在试探与拐弯抹角上。

  便听谢玙冷冷道:“你如今不是得了三个美婢?怎么都不见她们出来服侍?莫不是舍不得?”他虽是迂腐,却并不愚笨,知道自己昨日无缘无故便成了挡箭牌,满腔郁怒留在心里,苦熬了一夜始终睡不着。如今见到堂弟,自然须得发泄出来方可。不然,就算闷在心中将自己给闷坏了,亦是无处说理去。毕竟若是外人就这件事评起理来,只会笑他们兄弟果然“孝悌”罢了。

  谢璞亦是似笑非笑:“阿娘先前精心挑选的两名婢女,可真教我有些好奇。不妨让她们出来见一见人,也好瞧瞧阿娘是不是偏心。”他隐约觉得,是幼弟不甘心自家母亲只寻他的麻烦,于是便突然动了歪主意,想让他们也跟着受累。当然,作为长兄,他理应帮他度过难关——却也需要事先互相通气,而非如此突如其来地冒出一桩又一桩事。

  谢琰亲自给两位兄长倒了酪浆,这才不慌不忙道:“若是她们当真手脚伶俐,我们岂不会将她们留着?只可惜,这些婢女实在是不堪大用,连打扫院落这等小事都做不得,我又如何能放心她们伺候医药?”

  “……”谢璞与谢玙顿时无言以对。母亲教养的贴身婢女,怎可能会做打扫院落这样的粗活?都说她们是伺候医药的,你就让她们伺候医药,方能显出她们的能力不是?好端端的,让这些娇滴滴的婢女去扫院子,自然是处处都不合心意!

  然而,小王氏与颜氏却是若有所思,仿佛从其中获得了什么启示一般。

  李遐玉亦是慢条斯理地剥着核桃,接过话来:“兄长与嫂嫂们有所不知,我们治家时,一向格外严谨。若是连小事都做不得,可见其心性能力必定有异,实在不敢托付伺候医药这样的大事。想来母亲取中了她们,许是被她们的小意奉承所蒙蔽罢。这样的婢女,若是不好生打磨一番,恐怕日后心性也容易扭曲。”

  她意味深长地补了一句:“母亲说是伺候郎君们,那便须得认认真真地伺候。若是生出了什么旁的心思,便是辜负了母亲的期望不是?”

  小王氏与颜氏情不自禁地跟着颔首。她们与夫君之间皆是感情深厚,自然无法接受长辈突然赐下两个美婢。生出异心的婢女当然应该尽早处置,否则说不得便会造成夫妇之间的罅隙。故而,便是谢璞与谢玙一直不曾断过通房婢女,也早就不知换过多少个了。只是,长辈所赐到底不同。那几个婢女仗着王氏,已经有几分轻狂之相。正因碍于王氏,难以处置,她们才会生出危机感来。

  谢玙愣愣地又道:“世母——”被李遐玉这般解释一番,如今连他也无法判断,王氏究竟意在什么样的“伺候”了,毕竟她并没有往各房送人的先例。“既是如此,你们那三个婢女,如今到底身在何处?不如将我们的婢女也一并送来管教一番?”

  “一早便送回灵州去了。”谢琰轻描淡写地道,“元娘在灵州有好些个御赐的田庄,正好让她们做一做农活,磨一磨心性。若是磨不得,那便在田庄中生老病死就是。若是磨得,到时候再让她们回京城伺候。”当然,磨不磨得过,还须得看他和阿玉是否满意。若是异心不死,便是熬得过去,也不可能来到他们身边,免得成为祸患。

  “……”谢璞与谢玙再度无言:他们总算是明白了,无论三郎与弟妇说得再如何冠冕堂皇,也不过是将人远远地送出去,眼不见为净罢了。若是母亲问起来,他们自有各种托词与借口——她总不至于为了三个婢女为难嫡亲的儿子。

  ☆、第一百九十四章 结成同盟

  

  “你们倒是索性送得远远的,眼不见为净了,我们又该如何是好?”谢玙饮了一口酪浆,平常又酸又甜的口味竟令他品尝出了苦辣二味来,“昨日她们就不怎么安分,也不知迟早会闹出什么事来。”

  他只想安安静静地闭门读书,最好没有任何一人前来打扰。但谢琰给他挖了一个坑,指明这两个婢女是在书房中伺候的,令他实在烦不胜烦。她们不但时不时就端茶送汤水奉上鲜果,还想方设法地在他跟前晃悠。这个说炭盆不够热要加炭,那个说恐他受凉要添衣,这个说要给他磨墨,那个又说要给他洗笔——争着抢着要显出贴心贤惠、善解人意之状来,简直一刻都不得安宁。

  谢璞对他充满了同情:“听闻你昨夜从书房躲回了寝房,还悄悄让小厮们将你惯读的书、惯用的笔墨纸砚都搬了回去?你就是太过于尊重阿娘了,居然连她给的婢女都不忍心管教,如此之孝绝非值得称道之事。须得记住,便是长辈赐下的婢女也是婢女,没有让你这个谢家的正经郎君退让的道理。咱们要孝顺,只需孝顺阿娘便足够了。”

  “但世母许是会难过……”谢玙吭哧吭哧好半晌,才如此回道,“我并非在意这两个婢女,只是觉得不该让世母难过罢了。”所以,他宁可自己难熬,也不想大声训斥她们,让她们从书房中滚出去。当然,心中的郁怒无从发泄,积压了整整一夜之后,就只能上门来揪住谢琰问个清楚了。

  “妾……妾也想替二郎分忧,却担心……”颜氏亦是欲言又止。她性情温顺,除去偶尔提醒李遐玉之外,几乎时时处处皆顺从王氏。许是只要想到这两名婢女都是王氏教养出来的,也都颇有情分,她便不知该如何对待她们。听出她的未尽之语,李遐玉轻轻地握了握她的手,以示安慰。

  “阿家近在咫尺,若是严加管教,她们哭着去告状,阿家恐会觉得是咱们不尊敬她,借着这些婢女来损她的颜面。”小王氏则说得更直接一些。因她是表姊,故而也禁不住横了谢琰一眼:“三郎,你们住得远倒是不必顾忌这些,怎么不替我们想一想?难不成你只想着元娘受了委屈,要替她出口气,就要让我和阿颜都跟着受罪不成?”

  李遐玉听了,难免失笑:“阿嫂误会了,三郎绝无此意。”当然,她也不可能说,的确是因谢琰突如其来的一着,才让兄嫂们度过了并不那么美妙且安稳的正月晦日。

  谢琰亦是大呼冤枉:“阿嫂怎会如此想?我看着像这种自私自利的人么?其实,说来说去,我也不过是想着戏弄戏弄大兄与二兄罢了。免得阿娘给了我两个婢女,他们还以为是阿娘看重我,日后心生不满。待到他们也得了这些婢女,就知道她们会惹出什么麻烦了,将来也不会误会我不是?况且,既然是兄弟,自然须得有难同当。”

  “你分明就是祸水东引!”谢玙总算听他承认了自己的“险恶用心”,顿时急道,“世母给了你两个婢女,你自己私下处置了便是!为何又要当着我们的面公然讨要?分明就是为了让我们‘有难同当’罢?还说你不自私自利!今日你若不给我想出个解决她们的好法子,就别想送客了!我可不想从今往后都无法安安生生地读书!”

  “我倒觉得,于你而言这也算是件好事。”谢璞不急不缓地接道,“且不提三郎行事,绝不可能为了如此浅薄的目的,就说说你闭门读书这件事罢。分明李家玉郎和王家大郎都数次邀你去参加文会,你怎么不去?只有多走一走,多见识见识,多与其他人交流讨论,你的眼界才会更加广阔。否则,光是闭门读书又有何用?便是明经的策论你大概也作不出来,更别提考进士了!”

  “谢家大兄所言极是,这回就当成一个契机罢。”不知何时也跟了进来的李遐龄笑吟吟地道,“过两日正好就有一个文会,王大郎与我说了,听闻崔家郎君们也要去,可见应当是一次较为盛大的文会。谢家二兄,到时候咱们一同去罢。”

  谢玙没有料到,自己居然也会引来围攻,顿时眉头紧锁。然而迫于谢璞作为兄长的威势,他不得不勉强答应下来,回过头瞪向谢琰:“你故意让那两个婢女留在书房里伺候,该不会就是为了将我逼出门去罢?!”教他如何能相信,如此漫长的年岁不曾相见,这位堂弟居然灵机一动就能想出这种招数来?

  谢琰微微一笑,很是给面子地捧了捧谢璞,顺带也毫不犹豫地捧了自己:“果然还是大兄明察秋毫,了解我的深意。当然,与二兄相比,大兄不至于拿那两个婢女毫无办法。有阿嫂在,大兄其实也并不缺什么人伺候,晾着她们就是了。我之所以如此费心思,只是因为觉得,阿娘身边的婢女心性并不好,恐阿娘受她们蒙蔽,便想着替阿娘换一群伺候的人罢了。毕竟,这些人花费的都是大兄与我的俸禄,我既看她们不顺眼,又何必留着她们呢?”

  谢玙恍然大悟,低声道:“世母近来行事……的确略有些……”他皱了皱眉,还是不愿意说出对长辈的评论来,只是恨恨道:“原来都是这些贱婢挑唆之故!”当然,其余人却不像他想得这般简单。就算是颜氏也很清楚,这些所谓“心性不好”的婢女都是王氏教养出来的——由此可见,王氏至少在教养或者识人方面就不够明理。

  谢璞则想得更深,与小王氏对视一眼后,便道:“阿娘身边缺了这么些人,想必也正使得不惯罢。”小王氏微微颔首:“内宅中之事,本不该由你们三个郎君操心。实在是我管束不力之故,才闹出了这些事来。你们几个郎君赶紧出去罢,莫要多思多虑,好好地说说读书、策论甚至朝廷之事也好。内宅的事,交给我们这些妇人就足够了。”

  谢璞三兄弟都点点头,接下来的事也确实不需要他们在场了,他们便陆续起身出去。谢琰很是热情地招待两位兄长逛一逛这座院子。不过,一座二进的院子又有何值得赏玩之处?连个逼仄的园子也没有,顶多只能去名医们经常辨症的八角亭附近坐一坐,看着满屋顶的稻草,感叹一番“田园之乐”罢了。

  谢璞见天色尚早,索性便率先告辞:“原本今日该去弘文馆,临来遣人去告了个假这才过来了。如今时候尚早,不如勤勉些回去帮着处理些公务也好。”正字或者校书郎这种职位确实应该十分清闲,许多人任职的时候都有些随意,几乎每日都处在休沐状态。但谢璞生性严谨,并不喜这种作为,故而特意给自己找了不少事做。当然,他并不知晓,由于圣人近来对谢家人颇为注意之故,他的上峰也将这些细节都禀报了上去,给圣人留了个不错的印象。

  “大兄尽管去罢。”谢琰笑着送他。

  兄弟二人来到门口时,谢璞忽然扯住他的袖子,低声道:“就算你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阿娘身边安插人手,也不可太过分。”他已经猜出了阿弟最深的用意,却没有任何立场提出反对,只得警告一二:“那毕竟是咱们的阿娘,稍微顺着她一些,让她心中安定便足矣。其余大事,无须她插手,咱们兄弟自行决定即可。”

  “兄长可曾听闻,祸患往往起于微末之处?阿娘如今的言行确实很不端谨,在家中能说出那般的话,在外头或许也会不由自主地露出些许端倪。我不过是防范于未然罢了。”谢琰苦笑,“我又如何不想好好孝顺她,让她享尽天伦之乐?非不愿也,实不能也。故而,只能出此下策了。只要她并未察觉身边有人给咱们传消息,咱们便总能先一步寻出应对之法来,不至于酿出什么大祸。有时候,我真恨不得咱们兄弟都远远离开长安这个是非之地才好,大家也都能自在一些。”

  “说什么丧气话。”谢璞长叹一声,“好不容易自陈州来到长安,好不容易依稀可见咱们陈郡谢氏复兴的希望,如何能离开?再者,便是我们兄弟都愿意暂时蛰伏,圣人有重用你之心,自然该抓住机会。”他并未再说下去——自从来到长安,见过繁华胜景之后,王氏或许便再也不愿回到陈州阳夏去了。陈郡谢氏在阳夏虽是一等一的门第望族,但因为日渐衰落,又有何人曾记得他们的荣光?只有来到长安,只有陈郡谢氏在长安的世族中得到承认,王氏大概才能满足。

  正房内,端坐在一起的妯娌三人也正在讨论相关之事。小王氏因与李暇玉交好,也不再试探,直接道:“家中的世仆并没有适龄的小丫头,我原本打算找个合适的中人采买。不知元娘可有推荐的人选?或是,元娘这边是否有合适的婢女?若是有,当然最好,也省得再费心思调教了。阿家新得了这么些举止皆受过几分教养的婢女,定也会欢喜。”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3页  当前第7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5/9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红颜风华录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