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红颜风华录_分节阅读_第77节
小说作者:华飞白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813 KB   上传时间:2015-12-14 13:27:44

  义阳小公主若有所思:“我眼下还想不出来。不过,最想做的便是桃花,开出来就像云霞一样,阿娘瞧着一定很欢喜。”染娘听见了,便将自己得的花枝都给了她:“都带回宫去,开得更多,更漂亮。”她年纪小,倒是并不记得桃花盛放到底是何等胜景,只是本能地将自己所得的与朋友分享罢了。

  其余的小家伙见了,也都涌过来,纷纷地将手中的花枝都塞给义阳小公主:“都插起来,等桃花开了,一定更……更……更漂亮!”“叔母,再多折一些,都给小贵主带回宫去!我们都不要了,都给她就是!”

  赤子之心,犹如无暇美玉,没有任何阴影,没有任何算计,只有纯粹的好意。李暇玉等人心中颇受触动,便索性都挽起袖子上阵了。守在旁边的公主府婢女亦是不声不响地拿花剪一枝一枝地剪下来,似乎一点也不心疼这些精心侍弄的桃树。

  待到衡山长公主闻讯而来的时候,桃林已经折得半秃了。义阳小公主小脸通红地看着眼前的桃花枝,端的是人面桃花相映红。待热血沸腾的小家伙们回过神,才发觉桃林的“惨状”,不由得都有些羞愧。衡山长公主瞧着已经不成模样的林子,哭笑不得:“好容易养了几年的桃林,正打算过些时日办一场赏花宴,却都教你们毁了个干净。”

  “衡山姑母,都是我的错。”义阳小公主立即将过错都揽在自己身上,替小伙伴们遮掩,“我说想要让阿娘看见桃花开,大家才帮我折枝。回宫之后,我跟阿爷说,让阿爷送姑母新的桃树。阿爷一定会帮着姑母,绝不会耽误姑母的赏花宴。”她仔细想一想,宫中也有桃花林,自己确实不该在姑母府中折腾才是:“剩下的桃花枝,我回宫折去——让阿爷帮我折!”

  “这都是你的一片孝心,自然比一处桃林珍贵许多,我又怎会舍不得?”衡山长公主抚了抚她的小脑袋,又挨个揉了揉其他小家伙,“尽管折罢,这片桃林随便你们如何折枝。不过,待到桃花要开的时候,便告知我一声。我进宫去探望阿嫂,顺便也瞧一瞧这些桃花开得如何。”

  既然府邸的主人都这般豪爽地说了,仆婢们自是更加尽心尽力。李暇玉几人倒是闲了下来,看着小家伙们蹲在旁边,煞有介事地数着桃枝到底有多少。可惜除了谢沧之外,其他人年纪尚幼,都不曾学过术数。于是,只有谢沧数来数去很准确,其余人等数着数着就从头开始了,或者干脆被其他人带跑了,最终完全糊里糊涂。尤其是染娘,从一数到十之后,又重复继续数。

  长辈们都忍俊不禁,悄悄笑得格外畅快。她们在一旁看着热闹,小家伙们终于发觉似乎数得不对劲,遂都纷纷地蹭到谢沧身边求助。谢沧看了一眼并不打算出面解惑的长辈们,只得耐心地一个一个慢慢教。孩子们本便都十分聪慧,年纪稍大些的一听便记住了,年纪稍小的还是半懂不懂,却都佯作听懂了的模样,转回头继续重复数。

  “陆娘子下一回不如也将孩子们带过来?”李暇玉笑着道,“他们一起顽,也欢喜得很。”她此举亦是示好,毕竟能接近义阳小公主的孩子,如今遍数京中也寻不出多少家来。而若是能与义阳小公主有些幼时玩伴的情分,日后又有谁敢轻看呢?

  陆氏一怔,摇了摇首道:“家中的小子正是无法无天的年纪,让他过来,恐惊着小贵主。”

  李暇玉尤为欣赏她这样的脾性,不会因机会在面前便失去了分寸与冷静。不过,有时候顾虑太多,难免会错失机会。“安心罢,一群小郎君顽在一处,便是再顽皮亦有人管教。我们家大郎一向是位好兄长,说不得小家伙日后便懂事许多呢?而且,小贵主也需要更多的玩伴。”在她的记忆里,陆氏此时应当只生了长子,过两年应当又生了一位小娘子。而权毅是幼子,与长子的年纪相差十岁,定然尚未出生。

  陆氏遂流露出感激之意:“多谢郡君。”至于究竟是谢李暇玉给她这样的机遇,或是谢她的提点,便只有她自己才最清楚了。

  “举手之劳罢了。”李暇玉回道,“若是陆娘子想谢我,不如改日邀我宴饮就是了。”结交,就是靠着这样的你来我往,靠着这样的真心实意,彼此间方能越发互相信赖,甚至日后将家中之事也尽数交托。所谓的照拂,亦是在这来来往往之间了。

  ☆、第一百九十八章 芳菲展露

  

  不经意间,点缀在安仁殿每个角落中的桃花枝已经悄悄地吐露芬芳。随意地一眼望去,便能瞧见蔚蔚如缥缈云霞般的桃花。如此鲜艳的盛景不仅将盘旋在安仁殿中的阴冷气息尽数驱散,桃花的香气也几乎掩盖了浓重的药味。杜皇后瞧在眼中,越发欢喜,竟突然生出了妆扮的念头。秦尚宫等人喜不自禁地捧着新制的脂粉、胭脂、口脂、花钿等物,小心翼翼地替她梳妆。

  “突然记起来,李夫人病重时似是不敢见武帝,恐教他瞧见病容而不喜。”杜皇后垂目看着鲜艳的胭脂、口脂,手指尖轻轻地点了点,便染得通红,笑道,“而我却浑然不曾想过此事。倒是教圣人成天都对着这样的残败容貌了。圣人居然也不嫌弃,每日都往安仁殿来。”

  秦尚宫赶紧接道:“对于圣人而言,皇后殿下自然是与众不同的。无论殿下是何等容貌,许是在圣人眼中,也依旧与新婚时没什么两样呢。”她亲手给杜皇后上妆,用嫩白的脂粉遮住她苍黄的病容,再涂上胭脂与口脂,额间贴上花钿,动作十分缓慢亦非常细致。而后,她又接过宫女的活计,用桂花油给杜皇后梳了头发,挽了个百合髻。

  杜皇后闻言却只是怅然一笑。因着义阳小公主就在旁边,也并未多说什么。女为悦己者容,她又何尝不愿在圣人面前一直保留着完美的形象呢?只是病情来得太急,又因心中郁懑且担忧女儿之故,一时忘了这些。待如今都要阴阳两隔了,方回过神来。

  李遐玉瞧了她们一眼,帮着宫婢们将大铜镜抬到床前,笑道:“如今殿下妆扮起来,亦是分毫不比那些不惧寒风争着穿薄春衫的小娘子们差着什么。待会儿若是圣人过来得见,定然亦会惊艳无比。想来,当年殿下的风姿应当亦是长安城内人尽皆知罢?只可惜,妾远在灵州,无缘得见。今日,倒是满足了妾所有的想象。”

  “教你说得我浑身的精神气都仿佛不同了。”杜皇后笑道。不远处,染娘已经帮着义阳小公主选了些桃花,又有手巧的宫婢将花朵都串起来。小公主便捧着奔过去:“阿娘!阿娘!将这桃花串插戴上。”她双目亮晶晶的,毫不吝啬自己的夸赞:“阿娘看着,就像过去一样美!我长大以后,也要像阿娘一样!”

  “今天你们这群人的嘴一个比一个更甜,仿佛抹了蜜似的。是不是朝食的时候,个个都吃了饴餳?”杜皇后眉间的郁色尽消,令宫婢将铜镜挪得更近一些。她往镜中看去,有些怔怔地抬起手,抚着自己的脸庞——昔日秀美动人的面容依然略有些枯槁之相,在铜镜中留下的模糊形象却仿佛很是精神。

  “原来,这妆扮与不妆扮,相差竟仿佛天与地。”她轻轻一叹,“但愿圣人能将我先前的模样尽数忘记,只记得如今的我便足矣——令娘,你亦是如此,永远只记得阿娘精精神神的样子就是了。”

  “什么忘记?”圣人的声音倏然响了起来。众人愣了愣,均想不到他竟然在此时便过来了,如今尚是早晨,按理说他应当在两仪殿或者甘露殿召见朝臣、处理政务才是。外殿的宫婢们纷纷跪倒一地,行礼问安,而内殿的宫人们赶紧将脂粉簪钗等物收进妆匣里。圣人快步走进来,定睛一瞧床榻上坐着的杜皇后,竟呆住了。

  李遐玉十分知机地带着义阳小公主与染娘退了出来,只留秦尚宫领着一二宫人在里头伺候。义阳小公主有些好奇地回首看了看,压低声音道:“阿爷也看得呆住了,我还从来没见过阿爷发呆呢!”她虽然年纪幼小,却因生长在宫中之故,多少明白帝皇宠爱对于后妃们是何等重要。多少嫔妃们日日都涂脂抹粉,想尽一切办法接近阿爷,只为了让他看一眼呢?但阿爷却偏偏只看阿娘看呆了,可不是让她觉得很高兴么?

  李遐玉轻轻地揉了揉她的小脑袋:“皇后殿下许是见着贵主的桃花开得如此缤纷,才兴起了妆扮的心思。若是日后殿下每天都能维持这般的好心情,说不得贵主还能瞧见方才的景象呢。”她刻意压低声音,不教任何人听见此语。毕竟,圣人身份贵重,可不是任何人都能调侃的。虽然她觉得这位年轻的圣人比便宜阿爷更有人情味,但毕竟他们不是父女,必定容不得这般僭越。

  “那我再去给阿娘折桃花枝。”义阳小公主越发兴致勃勃起来,“郡君,桃花开完之后,是不是就轮到杏花与梨花了?衡山姑母的桃林……阿爷赔了姑母一座植满了桃花的园子,姑母让我随时过去折枝。晋阳姑母据说有梅林……真定姑祖母的别院里生着芙蕖。杏花和梨花,该去何处寻呢?”

  瞧着小家伙折着手指头算的模样,李暇玉不由得失笑,故作认真地想了想,提议道:“曲江池畔的芙蓉园是禁苑,听闻里头的杏花与梨花是京城胜景。不如,到二月末三月初的时候,咱们也去瞧一瞧?好给皇后殿下折花枝?”禁苑攀折花枝,总算不必圣人挨个给姊妹姑母们赔园子出去了罢?只是,待到京中那些踏春的百姓遥遥远望芙蓉园的时候,却猛然发现里头的花林居然秃了一半,是否会觉得震惊不已?

  染娘原本正乖乖地站在旁边听二人低言细语,忽然双目微微一亮,扬起了笑脸:“耶耶。”

  李暇玉听得一怔,抬眼望去,果然见谢琰正规规矩矩地立在外殿,垂目静候。她尚记得昨日下午染娘坚持要跟着她进宫看桃花的时候,他一脸失落的神色,猛然间发现他居然出现在安仁殿,不免生出“他该不会是实在耐不住了特意过来寻她们母女的罢”这样的奇思妙想。然而,转念一想,又不免暗自笑自己想得太多了。他目前不过是身无实缺的外臣,若无圣人召见,又如何能来到宫禁之中?甚至来到安仁殿内?

  “原来这便是染娘的耶耶?”义阳小公主很是好奇地望过去,认认真真地打量着他。谢琰立即给她问安行礼:“臣见过贵主。”因他是外臣,故而并不需要行大礼,举手投足却已是足够恭敬。

  说起来,谢琰是第二回入宫,确实从未有机会见过义阳小公主。成日听李暇玉与染娘在他耳边提起来,他倒是对这位嫡出的小贵主有些初步的印象。此时微微抬眼看去,正好对上一双圆溜溜的杏眼,心中忽然有些怔忪,又有些怅然若失。一瞬间,他仿佛觉得自己的头疾又要发作了——不然,为何又涌出噩梦当中的画面?义阳小公主,不过是个面目陌生的小娘子而已。梦中的一切,委实太过匪夷所思,他为何时不时便会联想到现实?

  不错,那不过是个噩梦,纠缠不肯去的噩梦罢了。许是体虚的时候迷了心神,许是旁人的执念入了梦,仅此而已。但凡是梦,多有现实与虚妄交杂的情况。梦中所见的圣人年老体衰,面貌清晰,都是因他只见过这一位圣人的缘故,才不慎让他入了梦。而那位威严的女帝却是模糊得很,盖因不过是虚幻之人罢了。谁能想到女子居然能登基为帝?简直就是千古奇闻,只有梦才能够解释。至于他的妻……自然也不可能是这般模样,这般性情。他怎么可能钟情于元娘之外的女子?柔弱脾性的女子,绝不可能是他所好——

  “三郎?”李暇玉见他似是有些恍惚,轻轻唤了他一声,“头疾发作了?”

  “没有。”谢琰摇了摇首,目送义阳小公主将染娘牵到旁边,咬着耳朵说起了悄悄话。不过,夫妇二人皆是耳力出众,小家伙们在说些什么,自是瞒不过他们。李暇玉抿唇低笑:“小贵主常对染娘说,将你带进宫来让她见一见,今日果然得偿夙愿。只是想不到,她似乎对谢家人都很好奇。”

  便听小贵主认真地说:“染娘,你生得有点像你阿爷。不过,怎么觉得你和华娘一点也不像?还有谢大郎兄弟三个,也有点不像。他们是不是生得像阿娘?你阿爷和他们阿爷长得像不像?”

  染娘被绕得迷迷糊糊,有些弄不懂后面的话该如何回答,于是便只坚定地答道:“我长得又像阿爷又像阿娘。都说我眼睛像阿爷,嘴唇像阿娘,像不像?”

  小贵主顿时被她所说的吸引住了,捧着她的小胖脸认真地端详:“嗯,确实像。你看我呢?宫人们都说我长得更像阿娘,但是阿爷说,我的鼻子像他。你看,像不像?”

  染娘也煞有介事地捧着她的脸,认真地看着——看着——看着——然后,很诚实地说:“我忘了圣人长什么模样,我们进去看看圣人和皇后殿下?”她年纪小,虽然见过圣人几回,但也并未细瞧,自然没有什么印象。

  “……”义阳小公主顿时觉得小伙伴不太可靠,于是转过身来指着鼻子问:“郡君,染娘阿爷,我的鼻子像不像阿爷?像不像?”

  “像。”李暇玉十分肯定。义阳小公主的面容七八成都随了杜皇后,但这高挺的鼻梁确实是承自李家。皇室有鲜卑血统,面目比寻常汉家人稍微深邃一些。虽然汉家血统较多,已经瞧不出多少胡人面貌,但若是仔细辨认,也稍稍能看出些端倪。当然,当年北朝胡汉混血处处皆是——便是身为鲜卑皇室的元家,为了汉化之故,接连数代都只娶高门世族汉女,胡人血统亦是冲淡得十分稀薄了。而前朝杨氏亦是照样与鲜卑女联姻,杨李两家因此而结成亲戚。故而,李家皇室这并不明显的混血,众人通常也略过不提。

  “像。”谢琰也答道,记忆深处又浮现出一张更清晰的柔美面孔——如今她已经有了更真实清楚的容貌,高挺的鼻梁几乎与圣人、义阳小公主如出一辙。谢三郎忽然觉得,自己似乎应当赶紧出宫,回家去喝上几服药了。

作者有话要说:  谢三郎:这女子的容貌居然就这么……就这么自动(脑补)完整了?绝对不能让元娘知道!!!

李元娘:呵呵,驸马现在还没出生呢,和前世婆婆交朋友什么的,真微妙~

  ☆、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受震动

  

  “朕的闺女,当然长得像朕。”圣人从殿内走出来,步伐轻快,神情中亦是带着几分欢喜之色。显然,他方才也听见两个孩子自以为声音很低的“悄悄话”,特意端详了染娘一番:“谢爱卿的闺女,生得也很像你与定敏郡君。小娘子们可真是了不得,都挑了阿爷阿娘容貌最出色之处长着,日后定然生得更精致漂亮。”他看似是夸赞染娘,实则温柔地望向义阳小公主,傻耶耶的形象顿时变得格外突出。

  小家伙们高兴极了,圣人的金口玉言是对她们最高的称赞。而且,便是年纪再幼小,又有哪位小娘子不喜欢长辈夸她们生得好呢?两人顿时禁不住笑了起来,这个摸摸那个的肥嫩小脸,那个摸摸这个的柔软鼻尖,互相甜甜地夸着对方漂亮,简直亲昵如姊妹一般。

  圣人与谢琰亦是眉开眼笑,几乎是不约而同地道:“还是女儿看着教人舒心欢喜。自家的小娘子真是愈多愈好!”说罢,两人惊讶地互相看了看,彼此露出了然的神态来。然而,落在李暇玉眼中,却像是两个疼爱女儿的傻耶耶终于找到了知己——就算是君臣,应当也不妨碍他们在讨论公务之余,说说自家的小娘子。这不禁令她联想到当初义阳小公主与染娘争论谁的耶耶更疼爱自己时的模样。想必说起女儿,傻耶耶们也免不了自夸罢。

  “谢爱卿,梓童对你有些好奇,你去见一见她罢。”圣人道。谢琰微微一怔,便在秦尚宫的指引下,入内拜见杜皇后。坐在床榻上的女子固然盛装打扮,却依然掩不住病弱之态,一双眼眸清透睿智——当然,亦是十分陌生,从来不曾在他的噩梦中出现过。

  谢琰原本尚留有几分疑惑,此刻忽然间烟消云散。果然,噩梦确实只是梦而已,他不必太当真了。回去再央着观主给他多开几服安定养神的药便是。混淆梦境与现实许是脑中血瘀消散的时候带来的病候,大约过些时日便能缓解罢。此事也不必教元娘知晓,免得她心中担忧。

  “谢卿是崔卿的弟子,又是定敏郡君的夫君,瞧着却丝毫不像武将。仔细看来,倒和崔卿颇为相像,更似世家贵公子。”杜皇后的心情与气色都不错,问了几句话满足了好奇心之后,便遣谢琰去了。看他行礼退下,她忽然对秦尚宫道:“真可惜,染娘不是小郎君。否则,便是差着两三岁,也根本算不得什么。既是陈郡谢氏嫡脉之子,又有这般出众的父母,若能将令娘的终生托付过去,我便是在九泉之下也能放心了。”

  秦尚宫怔了怔,没想到她竟然想得这般长远:“贵主如今年纪还小呢,殿下日后再慢慢地给贵主挑驸马也不迟。”这句话说得格外晦涩,她当然很清楚,若非感觉到自己大限将至,杜皇后又何至于突然想替女儿定下一门合适的婚事?作为京兆杜氏之女,她成为皇后已经给家族带来了足够的荣光,父封一品国公,母封一品国夫人,兄弟们也都有了不错的前程。如今她唯一割舍不下的,也唯有自己的女儿了。

  “眼下若是不看好,日后就太迟了。”杜皇后低声苦笑,“圣人便是再宠爱令娘,又如何懂得后宫妇人们的心思?一桩面上光鲜内里苦楚的婚事,便足以毁掉令娘一生的幸福。我并非不信任那人,只是身为母亲,不得不为女儿思虑周全罢了。她将来自有儿女,又如何会全心全意为我儿筹谋呢?”兄弟们膝下也并没有年纪合适的郎君,不是太过年长便是太过年幼。若是杜家旁支,而非嫡亲兄弟家,她也无法放心。

  想到此,她几乎是轻声呢喃道:“我不曾得到过的……不敢期盼过的美满婚姻,必须让我的令娘得到。她是天朝贵胄,是金枝玉叶,圣人的嫡长女,当然应当得到最好的郎君、最好的家人。”

  秦尚宫并未听清楚她后来的自言自语,因顾虑她的身子之故,眼眶却已经不知不觉微微泛红:“殿下,谢家不是还有三位小郎君么?虽不是谢都尉与定敏郡君所出,但都是俊秀之极的小郎君,性情也都不错。妾曾听说,他们之母出身太原晋阳王氏嫡脉,是名门之后。想来,能教养出这样的小郎君,应该是容易相处之人罢。”

  杜皇后细细回忆,也想起曾经入宫顽耍的三位谢家小郎君。按年纪来说,大郎谢沧、二郎谢泊都很合适。谢沧颇有长兄风范,待弟妹们又温和,是最佳的人选。然而,他日后将是宗子,其妇必定是宗妇,执掌一族内务未免太过辛苦了些。而谢泊性情有些跳脱,似是有些不定性,也不知是不是体贴人的性子。

  思来想去,杜皇后轻轻叹了一声:“若让定敏郡君给我出出主意,想来她只会觉得侄儿们都不错罢。你下回派几个得用的宫婢跟着令娘去参加宴饮,看看定敏郡君与她的阿嫂相处得如何,令娘更喜欢与哪个小郎君顽耍。此外,再着人去打听谢家——想来,定敏郡君的阿家绝非什么明理之人,不然昔日怎么会闹出她愤而离家的事来?而且谢卿归来之后,他们一家三口还一直住在外头。”

  “不是因着谢都尉须得寻医问药,住在青龙坊更方便么?”秦尚宫提起李暇玉曾经说过的理由。当然,这样的理由,无论是杜皇后或是她,都不可能相信。虽然谢家尚未闹出什么事来,但仔细查一查,也能令杜皇后更放心一些。

  见杜皇后流露出疲惫之态来,秦尚宫忙小心地扶着她躺下:“殿下放心,谢家这些年日渐衰败,不但家中人口简单,亲戚想来也没有多少来往。便是家里人之间有些龃龉,也远远比不上那些个世家大族的阴私龌龊。若是贵主当真欢喜谢家的小郎君,嫁进去之后,日子必定能过得很舒服。”

  “但愿如此。”杜皇后微微一笑,缓缓地阖上双目。

  没过多久,圣人牵着义阳小公主,谢琰和李暇玉牵着染娘,入内瞧了瞧杜皇后。见她已经疲倦的睡着了,便悄悄地退了出去。

  义阳小公主忍不住轻轻地说起了她折花枝的“宏图大计”,圣人自然只有颔首的:“芙蓉园?尽管去便是。想折多少花枝便折多少,你阿娘看着也欢喜。便是朕如今来安仁殿,也觉得多了些暖融融的春意与生气。令娘果然是孝顺的好孩子。对了,你送到甘露殿的那些桃花,今早也已经开了不少。”

  “是么?我想去看一看。染娘,和我一起去罢。”杜皇后睡了,小公主自然便想与圣人多相处一段时间。眼见着阿爷似乎与染娘阿爷有要事商量,她索性便唤上了染娘,试图通过双人份的睁大眼睛撒娇来满足自己的期望。

  圣人果然是抵挡不住,便正色对李暇玉笑道:“朕召谢爱卿入宫,确实有要事商讨。不过,因着突然思念梓童和令娘,朕便索性将他也带了进来。既然朕来看望妻女,推己及人,自然也应该带着他来看一看妻女才是。如今朕要将令娘带去甘露殿,不妨就让谢爱卿也将染娘带着罢。她们正好作伴顽耍,而定敏郡君也可陪伴梓童。”

  “微臣谨遵口谕。”谢琰目光炯炯,又低声对李暇玉道:“待到出宫的时候,咱们正好一起家去。”

  李暇玉当然只得答应下来,便恭送圣驾离开安仁殿。待来到安仁殿外时,却见武贵妃与杨贤妃正乘着步辇而来。也不知她们是听说了圣人忽然来了安仁殿,特地前来“巧遇”的,还是当真挂念杜皇后的病情。当然,后者李暇玉是绝对不会相信的。

  杨贤妃巧笑倩兮地牵着大皇子下了步辇,不着痕迹地看了看圣人牵着义阳小公主的手:“臣妾到底是来得巧,正好便遇上圣人了。皇儿,还不赶紧过去与父皇、皇姊见礼。”说罢,她目送大皇子像模像样地躬身行礼,目光似不经意地扫过一旁的谢琰父女:“咦,今日圣人竟然带了外臣来内宫?似是不曾见过的生面孔呢。”

  圣人有些漫不经心地扫过她,目光望向气度雍容的武贵妃:“日后你们会经常见到谢爱卿。梓童已经睡下了,你们无须去里头等候,不如回宫去罢。待梓童醒来之后,再过来问候亦不迟。”他的视线并未驻留太久,然而却足以让李暇玉更真切地意识到,武氏确实是与众不同的。便是圣人与杜皇后伉俪情深,也丝毫不妨碍他宠爱武氏。

  而谢琰比她更为触动——当他给两位妃嫔见礼之后,抬眼一扫,内心倏然大为震惊。当然,无论心中如何惊涛骇浪,他面上却并未显露出分毫,举止更是十分规矩。毕竟这可是内宫,容不得半点行差踏错。

  只是,谁能回答他心中的疑惑?为什么这位武贵妃的容貌,忽地便让他想到了那位噩梦中面目模糊的女帝?!即使在噩梦中,女帝的形容并不清晰,但也足以辨别出来她确实是年老之后的武贵妃!!而他分明从未见过这位武贵妃!!此前也仅仅知道宫中四妃的姓氏而已,李暇玉从未告知过他这些事!

  难不成,他的病情其实并未减缓,反而加重了?!

作者有话要说:  谢琰:名医们治疗了这么久,反而让我的离魂之症变得更奇怪了……我该不该换医生呢……

观主等:……绝对是你自己的问题

  ☆、第二百章 谢琰授官

  

  虽说太极宫内外守卫森严,外朝、内朝与内宫泾渭分明,但大唐皇室数代一向都并不避讳带着臣属出入内宫。而且,愈是信赖的臣子,皇帝便愈是经常带在身畔,几乎日日会召见他们去内朝处理政务的两仪殿。一旦圣人在帝皇寝宫甘露殿召见,则意味着此人必定是无可挑剔的亲信。

  故而,当一张陌生而又年轻俊美的脸孔出现在圣人身侧,堂而皇之地去安仁殿拜见了重病的皇后,而后又一路伴驾去了甘露殿的时候,顿时便引来了诸多猜测。不但宫中众妃猜度着此人的身份,宫婢与宫人们亦是格外小心谨慎,唯恐不慎得罪了这位新晋的宠臣。更有消息灵通的臣子已经得知此事,立即联想到了不久之前“死而复生”的折冲都尉谢琰。

  位于太极宫中轴线上的甘露殿庄重而大气,重重飞檐之下,隐约传来孩童的追逐笑闹之声。殿内四处弥漫着桃花香气,便犹如方才的安仁殿一般。宫人们静静地垂首守候在四周,屏声静气,一动不动,几乎令人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

  袅袅茶香升腾之间,白雾微动,遮住了殿中央二人的面容。两座红泥小火炉,茶釜茶筅茶杯等物一应俱全。圣人与谢琰各自煮水分茶,便仿佛他们回到甘露殿,只是想寻个僻静之处品赏对方的茶艺一般,悠闲而又自在,全然不似想商讨要事的模样。

  待到分茶之后,两人又毫不避讳地彼此品评了一番,端的是字字珠玑。若是让长安那些茶会上的常客们听了这些,恐怕都会觉得醍醐灌顶;若是让他们品尝到这几杯茶,恐怕更是会如痴如醉。

  圣人在身为晋王之时,便以书法与茶艺而闻名长安,如今这两样技艺越发出众,平素众臣亦会陪着他尽雅兴。不过,赞美的人再多,直率的品评再多,也到底不似崔子竟还在时那般随意亲近。虽说谢琰的态度与崔子竟很相似,不卑不亢,很是公正——但君臣二人到底不算熟稔,亦是寻不回过去的感觉了。

  “每当此时,朕便格外思念崔子竟。”圣人有些怅然地一叹,“他在外流连了这么些年,替朕安抚一方,更想为朕镇守边疆,可朕有时却希望他能够尽快回到长安。”说罢,他打量着谢琰:“若是你能独当一面,想必便是他回归长安的时候罢。说起来,崔家那些孩子也渐渐要入仕了,那一日应当也不远了。”

  “微臣愿为圣人与师父分忧。”谢琰立刻表明态度。当然,他很清楚,师父与师母都并不喜欢长安错综复杂的官场与内宅交际,在外任官更加惬意自在。而且,愈是艰苦边陲之地,愈是适合他挥洒才华。否则,当年身为状头的师父又如何会毅然选择了偏远之县任县令?如今他又为何不愿去更繁华的中原,而是选择了依旧危机重重的幽州为刺史?其实,圣人未必不清楚这些,否则早便将他调任回京了,此时也不过是有感而发罢了。

  “你可收到他的信了?朕想给你的职缺,你觉得如何?”

  “微臣昨日收到师父的信,独自思索了许久,觉得此职缺虽是前所未有,却委实是重中之重。”谢琰谨慎地回道,“鸿胪寺虽主管四夷番邦诸事,其职责却主要是四方朝见、袭爵册封、受册出使等,其实对边疆诸夷的情形并不十分了解。番邦之中的情势究竟如何发展,主臣彼此之间的关系如何,鸿胪寺不可能及时知晓。往往只有发生异动的时候,吾等方后知后觉,失之被动。同时,四夷的山川地理舆图是否准确,鸿胪寺亦不能及时更正,极有可能耽误军机。”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若不能及时探听四夷情形,不能及时判断四夷情势,大唐便只能在边疆燃起烽火的时候,才能得知敌情。此时仅仅只能用咱们大唐将士的性命去抵挡这些贪婪的蛮夷,将他们拒之于国门之外而已。然而若能通过分化等种种手段,影响四夷酋长、可汗的判断,离间其主将或诸王,使其相疑而不断内斗内耗,方能将兵祸消弭于无形之中。如此种种,才是用兵的上上之策。”

  “兵者,诡道也。合纵连横等诸般之策为上,出兵为下。即使不得不用兵,若能时时刻刻掌控这些消息,大唐亦能占尽先机。此外——”谢琰略作思索,“归附的胡族亦不可尽信,在他们彻底泯然汉人之前,都应当时时关注,避免复叛之事发生。万一有任何异动,亦可及时压制。自然,这些事都须得做得足够隐秘,也须得有足够多的人手来做。若无专门负责此事之人,确实很难将此事做成。”

  听他条条是道地冷静分析完后,圣人满意地笑起来:“不错,你的悟性果然很高。便是不曾告诉你前因后果,亦能猜得中个中缘由,不愧为崔子竟看重的弟子。他向朕推荐你来主持此事,朕原本还有些犹疑,眼下却觉得,你确实便是最好的人选。而朝中众位爱卿,恐怕很难理解朕未雨绸缪之意。”

  “先帝确实为朕留下了这片广袤的大好河山,亦让朕继承了‘天可汗’之称号。北疆薛延陀彻底灭亡,回纥归附,建立燕然都护府;东北高句丽一蹶不振,靺鞨人亦不敢有任何异动;西域虽有零星战事,但西突厥之势力已渐渐不如前,吐蕃、吐谷浑自和亲之后亦是以子国自称——看似海晏河清,天下安定,其中却有许多隐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3页  当前第7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7/9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红颜风华录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