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红颜风华录_分节阅读_第79节
小说作者:华飞白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813 KB   上传时间:2015-12-14 13:27:44

  王氏听罢,一口气闷在胸臆之间,竟是上也不成下也不成,越发难受了。她总不能因这两个不知礼的胡婢,当着客人的面斥责长媳。更何况,这媳妇还是她嫡亲的侄女,她最信重而又最防备的晚辈。连客人都直说无妨了,她还能说什么?只得按捺下心中满腹的不满,冷道:“还不将她们带下去。若不将规矩学好了,就别让她们出院子了。”

  “是,儿省得。”小王氏温雅地回道,斜眼看向另两个婢女,“你们也一起下去罢。”那两人还未达到目的,哪里愿意就这样错失良机?但主母已经发话了,她们便是再如何不甘心,也只得行礼告退了。

  “阿嫂,这些吃食味道都很不错,且似乎与以前的滋味有些差别,莫非是新来了擅长药膳的厨子?”李暇玉顺势便笑着岔开话题,缓解此时渐渐弥漫开的尴尬气氛,“正巧,给三郎看诊的那些名医也在指点饮食养生之事,我对这些也渐渐有了兴趣。不过,家中的厨子悟性不佳,药膳的功效虽不错,滋味却不好。改日可须得让她们过来请教请教才好。”事实上,她信重的仆婢都是一点即通,如今均是热火朝天地向名医们身边服侍的道童沙弥修习养生之道,都已经颇为像样了。

  “元娘尝出来了?”小王氏亲昵地坐在她身侧,“我也是觉得身子骨最为重要,才想着寻觅了个擅长药膳的厨子回来。阿家与阿颜吃了,也都说不错呢。今日的羹汤吃食都是生津去火的,且多用一些罢。”

  “阿嫂果然体贴,我也该事事都学着些才好。”李暇玉便接道,目光又转向齐齐地立在门边的几个妆扮妥当的小婢女,“这些便是阿嫂特地选出来的婢女?”共有十人,七人是她带过来的,三人应当是小王氏特地从中人那里选来充数的。毕竟,与其只是做出挑选婢女之态来,还不如当真选几个,免得露出破绽。

  “一连看了好几群,好不容易选出些不错的。”小王氏笑道,望向王氏,“阿家瞧着可合适?儿看着,有几个虽是生得粗壮了些,但眉眼清透,应当是能够调教过来的。”说是粗壮,不过是因常年习武的缘故,身子骨比较健实罢了。如今许多人家都欣赏健实丰盈的女娘,不少高门世家的长辈却依旧觉得柔若无骨的女娘才更有风韵。王氏便是后者,但眼下也已经挑剔不得了。

  闻言,王氏微微蹙起眉,细细看过去。果然,除了两三个修长瘦弱眉清目秀的小婢女之外,其余几个不是粗壮了些就是太过怯弱,并不讨她喜欢。然而,方才她都已经当着李丹薇的面,放话说只要是小王氏选出来的她便满意,如今又怎么可能让她将这几个不好的全都退回去重选?

  于是,王氏便点了那几个合意的小婢女,当即赐了名字:“从今日开始,你们便随在我身边伺候。剩下几个,且安排打扫院落罢,往后再瞧瞧,若是机灵便也提到我身边就是了。”她的态度已是尽可能的显得满意,却依旧能从她的安排中瞧出端倪来。当然,未经调教的小婢女也确实不适合直接放在身旁。

  而后,在小王氏与颜氏的百般挽留之下,李暇玉与李丹薇便又陪着王氏一同用了午食。也不知是否郁气难消的缘故,或是瞧着幼子媳妇便觉得难受,王氏似是有些恹恹的。她并未进多少吃食,在妯娌三人的规劝下,勉强用了些羹汤,便托词累了,回寝房歇息去了。

  按照王氏的规矩,妯娌三人此时本来应当在厅堂里静静守候,直至她醒来为止。然而李丹薇这位贵客尚在,她便索性让小王氏自行安排。于是,小王氏便带着弟妹们和客人去园子里赏花,顺便瞧瞧用完午食便继续顽耍的小家伙们。

  不久之后,李暇玉与李丹薇便告辞了。好戏看完了,送婢女的目标也达成了,她们自然是心满意足。倒是孩子们顽得正在兴头上,依依不舍地约了改日再见,这才各自分别。临出门时,李暇玉低声与小王氏说了秦尚宫暗示之事。小王氏双目一缩,紧紧攥住她的手,又是惊讶又是紧张。

  “阿嫂放心罢,此事不过是殿下刚起的念头罢了。成与不成,都是缘分。”李暇玉便安慰她道,“瞧中了咱们家大郎和二郎,许是觉得咱们家风清明,两个孩子生得俊秀,又聪慧,脾性又好。若当真要将此事定下来,定会接着继续考量咱们谢家。毕竟,殿下的选择其实有很多,咱们家若是有什么地方不合适,也不能委屈了贵主不是?”

  小王氏若有所思地望着她,轻声道:“此事实在是太过紧要,咱们还须得约个时候,好生商量才好。这也绝非咱们内宅妇人之事,义之、孝之和三郎兄弟几个,也须得做出决断。”

  “那阿兄阿嫂改日来青龙坊罢,咱们好生说道说道。”李暇玉颔首,不免又想起自己提起此事时,谢琰略有些心不在焉的模样——难不成,他其实并不愿意谢家尚主?但义阳小公主是元后嫡出,性情又好,绝对是难得的婚事,他又有什么不满意的?是担心耽误了大郎或者二郎的前程么?但受宠的驸马照样可任服绯服紫高官,绝不会埋没才华。他究竟在忧心些什么?

  

  ☆、第二百零四章 炙手可热

  

  无论最终杜皇后的心思究竟成不能成,尚主之事毕竟事关重大,谢琰兄弟几个自然只能在谢璞休沐之时,才能腾出足够的时间专门聚在一起议论此事。不过,还未等休沐之日到来,皇宫便明发敕旨,封谢琰为右千牛卫中郎将,同时册封其母王氏为郡君。李遐玉因已然是御封诰命,便只得了黄金百两、明珠十斛、贵重绫罗绸缎等等赏赐。

  前两日,圣人特意召见谢琰,并与他在甘露殿密谈数个时辰,还留他用了御膳,这般毫不掩饰的信重已经足以令所有人刮目相看了。自那时起,许多消息灵通的高官世族便开始猜测这位新晋的宠臣会得一个什么样的职缺。如今旨意下来之后,安心者有之,不满者有之,嫉妒者有之,欣赏者亦有之。

  右千牛卫中郎将品阶虽然并不高,以谢琰任职的折冲都尉转调亦是在情理之中,但那可是常年守在御前的肥缺。众人再仔细想想,这位年轻的中郎将如今也不过二十出头,就已经成了圣人的心腹爱臣,未来显然是前程不可限量。于是乎,陈郡谢氏的名声立即便在京中传扬起来,俨然便成了炙手可热的宴饮贵客之一。

  甫走马上任的谢琰忙于公务,自然不能参加什么宴饮;李遐玉几乎日日入宫陪伴义阳小公主,亦是无暇分身。故而遍布长安的宴饮活动中,谢家人倒是一如既往的低调而神秘。王氏却是突然精神起来,很想出门去凑一凑热闹,成日在家中兴致勃勃地挑着帖子与各类衣衫首饰,欢欢喜喜地想要让陈郡谢氏一举扬名。小王氏无力阻挡,便暗地里让李遐玉特意请了王家三房的李郡君出面,以长辈的身份暂时辖制住了她。

  短时期内,王氏应是不会出什么差错,谢家一众人等无不暗中松了口气。然而,简陋的青龙坊小宅子依旧每日都被各式各样的礼物和帖子淹没。虽有贴身婢女与管事娘子帮着整理与挑选,但她们一时间也很难做得十分熟练,难免有所疏漏。于是,作为主母,李遐玉便不得不细细看过每一份礼单,斟酌每一张重要的帖子是否该回复,又该如何回复。

  “若非十娘姊姊陪在身边,这些事我都不知该如何处置了。”又忙了一整日,李遐玉回帖子写得手腕都酸了,轻嗔着对旁边给她看礼单的李丹薇道。李丹薇一目十行地看过去,吩咐了旁边的思娘、晴娘、雨娘几句,回道:“你年前才来长安,又没有长辈仔细教导,怎么可能熟悉这些错综复杂的事?便是我,离开长安这么些年,也有些拿不定主意。”

  “我倒是并不担心得罪了谁,毕竟在安仁殿的时候,秦尚宫也曾提点过一些人。”李遐玉伸了个懒腰,觉得整日坐着骨头都酸了,“只是三郎如今在御前任职,许多事都须得小心些,免得出什么差错。”

  既然得了这位圣人的看重,谢琰便只有孤臣、信臣一条路能走。横竖陈郡谢氏也没什么得用的姻亲,不比其他世家大族那般盘根错节。唯有崔子竟的师徒之情绝不可放弃,亦是在圣人跟前过了明路的,亲近一些也无妨。至于其他人等,她需要尽快辨明哪些可稍微亲近,哪些需要疏远,免得被无端端卷入各种不必要的曲折之中。要知道,她那位便宜阿爷在登基不久之后,就借着他人的手除去了好些掣肘之辈。如今谁又知晓圣心之中究竟作何想法呢?

  “若是连十娘姊姊也分辨不出来,那我便须得问一问可靠的长辈了。”自家的阿家王氏自然不可靠,王家三房的李郡君,崔家的郑夫人、真定大长公主,才是真正值得请教与信赖的长辈。她们应当也不会吝啬于指点她,说不得还会多给她一些暗示。

  “这两日便赶紧去罢。”李丹薇放下礼单,双眼亦是有些酸涩了,“你好生瞧瞧这些礼单,有些倒在情理之中,有些却丰厚得惊人,应当是别有所求。你若要回礼,可须得费一番功夫了。听闻你嫁妆里的铺子已经开到了西市,倒是可以多淘换些西域与灵州之物,譬如价值千金的胡椒与安息茴香、毛皮等物,以备不时之需。”

  “这些回礼虽然贵重,但似乎有些上不得台面?”李暇玉以往便是这么做的,但那时候送礼与回礼的不过是亲近之人,自然不在意这些。如今远的近的都需要回礼,这么做似乎显得底蕴太浅薄了。然而,转念一想,陈郡谢氏听起来响亮,实际上底子确实薄得很。除去宗房一直传承的古物与孤本名画之外,早已是囊中羞涩了。事实如此,她又何必与王氏一样,计较什么陈郡谢氏的名声呢?若是勉强搜罗些中看不中用的名贵礼物,倒很有可能将自家的家底都掏空了。

  李丹薇见她似有所悟,便笑道:“眼下也不必觉得礼物不够风雅,日后若有闲暇,再细细搜罗,将自家的库房填满即可。更何况,你们还有一位风雅的师父,若是能继承他的衣钵或是得了他的馈赠,还缺什么传家之宝?”

  两人相视一笑,便听外头有仆婢禀报道:“王家的崔娘子来了。”这位崔娘子,便是王家三房嫡长孙王昉之妻,真定大长公主的嫡长孙女崔芝娘了。她性情温和大度又不失坚定,且颇为喜欢孩童,与谢家妯娌三人交情都颇为不错,也时常邀谢家孩子们去王家顽耍。

  “她身子重,怎么竟过来了?”李暇玉微惊。崔芝娘怀的是头胎,反应颇为剧烈,先前一段日子都能不出门便不出门,却不想这一回竟然亲自过来了。她立即起身相迎,才疾步走到内院门前,便见穿得严严实实的崔芝娘正扶着婢女笑盈盈地走来。王昉守候在她身侧,每走一步都仿佛严阵以待。

  “芝娘,今日究竟刮的是什么风,竟将几乎不出门的你给刮来了——”李暇玉迎过去,挽住她的手臂,又让婢女去将李遐龄唤过来待客。谢琰不在家中,王昉自是不能一直跟着她们往里走,于是他只得略停下脚步,目送她们行远。李暇玉回首看去,便见他目光炯炯地一直望过来,禁不住打趣了几句。

  “这两日其实已经好些了,实在不愿意继续闷在家中,便琢磨着想四处走一走。两边的祖母都不放心,就着我来青龙坊拜见姑曾祖母,顺带请她老人家替我诊一诊脉。我仔细想想,谢家三表兄最近如此风光,我们还没有送贺礼呢,于是索性便揽了给你们送礼的差使。”坐在温暖的正房中,崔芝娘笑着示意婢女们取出礼单。

  李暇玉见她拿出的竟然是双份礼单,有些疑惑:“不过是得了个实缺罢了,为何给了这么重的礼?你若是不解释清楚,我可是不收的。原本还想着近些日子实在有些烦劳舅祖母(李郡君),须得趁着什么机会给她老人家送些合适的礼才好。我的礼还没送出去呢,你倒是先回礼了不成?”

  崔芝娘抿唇微笑:“一份是王家的,一份是我娘家祖母给的,自然不同。而且,祖母也没给什么,你看看礼单,不就列了一样礼物么?”

  李暇玉仔细一看,颇有些受宠若惊,又有些无奈:“单这一样礼物,便抵得过旁人一列列长礼单了。那可是宣平坊的宅院,还是三路三进的大宅子,别说价值千金,便是万金也难得买下来罢。”不错,真定大长公主给的礼物最是实用,一出手便是一座宅邸,而且里头恐怕什么都已经打理好了。如此贵重的礼物,她本不该收下,但却是仰慕的长辈所赐,又如何能拒绝呢?

  崔芝娘瞧着她复杂而又矛盾的神色,清咳一声:“就知道你会是这般反应。不过,你大可不必如此。娘家祖母既然要给你们送礼物,可不是为了庆贺谢家三表兄得了实职,仅仅只是想解你们的燃眉之急而已。她也是想着你们如今住得太远,来往宫禁并不方便,一家人也无法团聚,才想着给你们一座宅邸住着,免得让人挑出不是来。且我们王家就在宣平坊,日后那位姑母若起了心思为难你,祖母亦能及时出手不是?更何况,娘家祖母在宣平坊有座别院,每年夏秋都会住在那里消磨时光,离得近些,来往也便利许多。”

  “……”李暇玉心中感念万分,轻轻握了握她的手,“贵主为我们这些小辈考虑得这般周全,若是不欢欢喜喜地收下,倒是辜负了她的好意。日后我们必会越发尽心尽力地孝顺她,才能报答贵主的爱护之情。”真定大长公主待他们这般爱护,早已经超越了爱屋及乌,如此悉心地替他们打算,显然已经将他们当成了自家的子孙,倒教她想起了远在灵州的祖母柴氏。

  “你明白便好。往后住得近了,也只需多陪着她说一说话便是了。”崔芝娘遂又催她看看另一份礼单,“这是我选的,提前让两位祖母看了,她们都说好。”礼单里都是些谢琰能用得着的珍贵药材,以及言明是李郡君亲自挑的两位管事娘子与十名侍婢。

  李暇玉怔了怔,抬起眼,长叹一声:“还是芝娘懂我们的心思。”长辈赐,不可辞——王氏能够随意给三个儿子房中安排婢女,她们妯娌三人都无法拒绝。李郡君出于慈爱,给谢家送了仆婢,王氏又如何能拒绝呢?长辈赐下的人,便是平素规矩一些,一板一眼一些,王氏也不可能将她们都赶出去,或是完全不听任何劝解。如此倒是比她们暗暗安插人手更光明正大。

  两位管事娘子与其说是意在协助管事,倒不如说更像是两位长辈所赐的傅母。一位显然是给她的,能够帮她理清楚京中各种盘根错节的高官世家,打理这些纷繁复杂的事务,同时也教导她身边信重的婢女与管事娘子,让她们能够早日独当一面;另一位定然是给小王氏的,帮她打理新宅邸的内务、处理人情往来,最重要的是看顾王氏。其余十名侍婢自然也是为了分到谢家各房,稳定家宅所用。

  “眼下正是紧要的时刻,大意不得。”崔芝娘拍了拍她的手背,愉快地勾起嘴角,“谁不想安安生生过日子呢?”

  而后,她便将带来的“礼物”都留了下来,终于从无数礼单与帖子中解脱的李暇玉与李丹薇均松了口气。三人索性相约,一同说说笑笑地去青光观拜见观主。观主兴致好,给每个人都诊脉开了药方,叮嘱她们须得时刻谨记养生之术,不可大意。她们均满口答应下来,观主遂摇了摇首,笑而不语。

  ☆、第二百零五章 王氏之威

  

  却说王氏靠着幼子谢琰终于一举得了四品郡君的诰命,顿时便有无数帖子送到了延康坊谢宅中邀她参加宴饮。她此前不愿出门,只因觉得陈郡谢氏虽是顶级名门,自己却是毫无品阶,在其他贵妇面前难免矮她们一截,心中难熬得很,故而才一直托病不出。如今幼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御前宠臣,她自然便能够扬眉吐气、风风光光了。

  于是,她便挑着门第高的世家发出的帖子,出门宴饮了几回,席间与一众贵妇谈笑晏晏,倒也出了不少风头。因着有长辈李郡君在侧之故,她举手投足都遵循了太原王氏贵女的优雅大度风范,并不多言多语,得了贵妇们的交口称赞。然而,到底由于受了拘谨的缘故,她心里委实有些不喜。

  李郡君的确替她引见了不少相熟的贵妇,俱是高门贵族出身很适合来往,亦委婉地指点了她该如何与她们保持紧密的联系。但在她看来,这些经验之谈却不过是些谁都知晓的道理罢了。更何况,李郡君不过是个隔了房的族叔母而已,原本便不甚亲热,如今仗着长辈的身份将她看得如此之紧,衬得她犹如从未见过世面的乡野村妇一般,一同外出倒是还须得看她的脸色行事,实在让人心中很难痛快起来。

  故而,几回宴饮之后,王氏便有意不再与李郡君同行。然而京中宴饮活动左右也不过是这些贵妇,谁都不可能落下来。就算她们二人不再亲密地同进同出,在宴饮场上也免不得回回遇见。而且,若是刻意疏远,反而容易教人多思多想,以为两家之间突然生出了什么间隙。所以连续宴饮了数日之后,王氏索性便再度托辞不出了,心中越发郁气丛生。

  这一日正好是休沐,谢璞兄弟带着妻儿过来问安,谢琰因住得远尚未赶过来。王氏靠在凭几上,扫视着跪满一地的儿孙,让他们起身坐下。不经意间,她瞥见小王氏和颜氏带着的贴身婢女,突然又想起自己安排过去的侍婢前两天托人过来哭诉遭到胡婢欺辱之类的话。本来她作为长辈,也没有随意插手晚辈房中之事的道理。可如今她心情极度不好,最是厌烦旁人将她视为无物,便索性将这个作为发作的借口,想敲打敲打儿孙们。

  于是,王氏便道:“听说你们两房里那几个胡婢很是不知礼,平素行事狂妄。这样的奴婢留在身边也是祸害,不若早些将她们提脚卖了出去,免得教坏了其他人。我这些时日出门,也从未见过世家贵妇身边跟着胡婢的,实在是不成体统。”

  小王氏没想到她会突然提起此事,于是笑着回道:“咱们这几个胡婢从未带出门去,也只是在家中服侍而已。且儿平素瞧着她们性情直率,经常与她们说说笑笑,也能解解闷。至于礼仪,儿已经着人仔细教了,定然不会让她们再没了规矩。”

  不过是提脚卖胡婢这等小事,却教长媳兼娘家侄女给驳了回来,王氏心中越发烦闷气恼。只见她双眉微竖,神色瞬间便凌厉了几分:“和胡婢说笑?我只当你平素是个知书达理的,却不知你还能与胡婢说笑什么!平白地作践自己的身份!!不过是几个胡婢罢了,卖了也就卖了,有什么舍不得的?!家里还短缺伺候的人不成?!”

  儿孙们均惊了一跳,根本想不到她竟然当着孙儿孙女的面就训斥小王氏,给小王氏难堪。这简直是将宗妇的体面都往地上踩了,哪里是发作胡婢,看起来更像是对这位长子媳妇心怀不满。小王氏则更是怔住了,眼圈微微发红,膝行出来给她行了稽首大礼。

  谢璞心疼她,于是便出言道:“这几个胡婢是同僚送的。若是卖出去,教他们得知,难免会得罪他们。阿娘若是不喜,就教她们平日不出院子就是了……”

  见长子也出来说话,王氏更是火冒三丈:“不过是几个胡婢,你那些同僚如何会放在心上?!难不成咱们自家处置了,他们还会出来抱不平?这种送来送去的婢女,原本就与货物无异,看得重了反倒惹人笑话!你初入官场,旁人便送了这么几个胡婢,日后难不成所有人送的都放在身边?!都动不得?!”

  她说的倒是不无道理,只是指责胡婢们狂妄无礼却是无稽之谈,连谢璞谢玙兄弟二人都知道她不过是替自己身边出去的侍婢出头罢了。两人心里越发苦涩,胡婢们卖出去倒是不打紧,悄悄还给弟妹的朋友也就是了。只是院子里那几个不省心的婢女若是听见风声,恐怕要仗着王氏越发自傲了。他们平静的日子这才过了几天?难不成以后只能在外头流连,回家之后赶紧回到娘子身边,家中其他地方都去不得了?到底他们还是不是主子?

  见无人敢再多说,王氏这才心平气顺了些:“事不宜迟,今日就赶紧卖出去,别教我再听见她们的消息。至于你们自己院子里的事,我本不想多管——只要不闹到我跟前就是了。”她知道长子与侄儿约莫是不喜那几个婢女,也不能强迫他们欢喜不是?只是既然送了第一回,就免不了第二回,到时候再给他们送些心头之好就是了。

  “六娘,你也莫要多心。”她又将小王氏叫起来,揽着她轻轻地拍了拍,“我知道,你的性子就是这般和软,到底养了那几个胡婢这么些时日,心里确实是有些舍不得。不过,咱们谢家是绝不许乱了尊卑血统的。再如何舍不得,也不能留着。”最后一句她说得极轻,只让小王氏一人听见,目光却是冷的。

  小王氏一凛,心中彻底冰凉下来。王氏表面的意思是不愿意谢氏生下胡汉血统交杂的子嗣,但又何尝不是对李遐玉的出身极度不满,已然不想再忍下去?她原以为,随着时光过去,阿家瞧着三郎与元娘夫妇和睦,元娘又举止大度雍容,应是会渐渐心软。谁知她的心却反倒是越来越硬呢?

  这时候,外头的仆婢禀报说,三郎与李娘子、染娘过来了。王氏想到谢琰如今便是她能够风风光光的源头,心中不免觉得欣喜和骄傲,一时间倒是忘了幼子有如今的官职地位全是靠着自己的选择。若是听从了她的安排,恐怕几十年内都难以升到四品高官这样的品阶。

  然而,转念思及李遐玉,她又越发觉得腻烦。她所见到的京中世家贵妇,无不是彼此联姻,儿媳们每个都是血统高贵的世家女。没有任何一家竟然会娶了个父母早丧的寒门之妇,便是实在不得不迎娶出身寒门的媳妇,亦是父祖两代都任了高官,在京中势力惊人。谁知这些贵妇背后议论谢家的时候,会不会嘲笑他们?只要想到众人面上赞她的儿子,背地里却鄙弃这个寒门妇,她就愈加觉得此妇的存在简直是在羞辱陈郡谢氏的门楣。

  为了能够尽快摆脱李遐玉,她甚至暗地里期望宫中那位杜皇后立刻便重病垂危。哪里知道杜皇后虽说一直养病不见外人,却在流言蜚语中始终支撑到了如今。当然,世家贵妇们当中的暗流早便掀了起来,无不猜测着下一任的皇后究竟会是谁。她听来听去,也不管她们究竟如何猜度,总归那寒门妇的凭仗彻底倒了下去,她才有机会动手。

  “拜见阿娘(阿家)。”谢琰、李遐玉与染娘拜下行礼。

  王氏微微含着笑,越是瞧越觉得幼子生得玉树临风,称得起所有的赞美,当然也称得起更好的妻子:“赶紧起来。这些日子新得了职缺,想来是忙坏了罢。”

  “初入职,有许多事需要调度,确实有些忙碌。”谢琰回道,身形依旧清癯,看着却比往日多了几分精神,“不过,既然深受圣人信任,便须得兢兢业业将事情都做好。便是再忙,也并不觉得疲倦。孩儿这般看着,阿娘瞧着似是也比往日气色更好了些。”

  “是么?”王氏难掩喜色,“被我儿的喜事一冲,我的身子骨确实好些了。”说罢,她又不厌其烦地叮嘱幼子好些话,仿佛一夕之间便从严母转为了慈母。当然,这慈母的行事其实也与过去毫无二致,事事都似乎想要掌控在手中。

  谢琰答了几句话之后,李遐玉便接过话笑道:“好教阿家与嫂嫂们知晓,这些时日许多人家都往青龙坊送了礼单。儿整理了一番,已经命人带了三十车过来。余下有些是指明给三郎的,儿便收进了私库里,日后回礼也从儿的嫁妆中出就是了。”青龙坊的宅邸实在太狭窄,礼物都已经堆得塞不下了,她不得不命部曲们暂时运到了怀远坊安置,如今让人拉到延康坊也很顺路。

  王氏眯了眯眼:“让我瞧瞧,都送了些什么?这些时日,你阿嫂收到的礼单,恐怕装一装也不足二十车。倒是你随意收拾一番,就能收出这么些来。”话语间看似是称赞李遐玉能干,却隐约透出几分不信任,仿佛觉得她定然从中贪了什么似的。

  谢琰眉头一动,李遐玉轻轻地按住他的手,淡淡地回道:“是该教阿家和嫂嫂们看看。咱们这几日里,很是承了许多人情,日后许是要渐渐还回去。这些儿也不好做主,交给阿家和大嫂正是应该的。”她早就料到有此一着,礼单整理得清清楚楚,且都可对照原单。是给谢家的还是单给谢琰或她的,俱是明明白白,任谁都不可能揪出什么错漏来。

  雨娘默默地将一匣子礼单呈上去,王氏打开来细看。小王氏坐在她身侧,一眼就瞥见了弟妇一手漂亮的飞白书,侧过首又见谢琰与李暇玉垂眸静坐的模样,顿时有些如坐针毡。王氏当然不可能一样一样地对礼单,这种事只会交给她去做。虽然她也明白,弟妇胸怀大度,不会计较什么,妯娌之间的情谊也不会因此而生出什么罅隙来,但心里到底还是有些过意不去。

  果然,王氏看了几张礼单后,便将匣子都交给了她:“六娘,你才是家中的主母,细细看一看罢。既然都是要入库的物什,便绝不可大意。归入公中还是私下拿着,都须得遵循规矩来,否则这家便彻底乱了。”看似是在叮嘱她,实则是敲打李暇玉。然而,如此做派,比起主动上交礼单的李暇玉,却是免不得落了下乘。

  ☆、第二百零六章 隔阂更生

  

  如今正是二月仲春时节,吹拂而过的风中已经带着些许暖意了。然而,在谢家后院厅堂内,众人却仿佛端坐在寒冬腊月里一般,只觉得自骨髓间透出丝丝冷意,令人浑身发凉。几个孩子依稀察觉到诸般风起云涌,均避在自家爷娘身后,望向王氏的时候,目光中只有敬畏而无丝毫亲近之意。

  王氏皆看在眼中,却并不觉得失落,反倒是十分满意。她靠在隐囊上,便有侍婢知机地缓步走来与她揉捏着肩背。小王氏捧着礼单匣子起身让开,退回谢璞身边坐下。眼见着她似乎并没有当场对礼单的念头,王氏瞥了过去,很是随意地道:“瞧瞧里头可有什么有趣之物,直接分给孩子们顽。或者义之与孝之许是能觅得一二心喜之物呢?”

  小王氏心中很清楚,王氏根本意不在此。以这位阿家对李暇玉的厌恶,必定期盼她能够做些什么,当着众人折一折弟妇的颜面,就如同方才她罔顾她既是宗妇又是母亲的身份一般。然而,她平素便不是这样的脾性,又如何可能突然做出这种事来。于是,她便只是翻看了几眼礼单就放下了,笑道:“旁的倒是一时寻不出来,不过见着了真定大长公主送了咱们一座宣平坊的三路三进大宅邸。如此重礼,儿倒是不知该不该收了。”

  “宣平坊?那倒是雪中送炭了,这位贵主果然对三郎青眼有加。”王氏双目一亮,全然不提李遐玉在其中的作用,“贵主所赐,怎能不收?日后咱们再好生回礼就是。正好早些派人去看看那座宅子,打扫一番,咱们全家人都搬进去住。往后也不必委屈三郎住在外头了,若须得寻医问药,将那些道医佛医一并接来住着就是。”

  “阿娘所言极是。”谢璞看了谢琰夫妇二人一眼,接道,“一直住在外头也不像,恐被御史台的人捕风捉影。三郎,元娘,你们早些收拾收拾,再请那些道医佛医暂且过来住上一些时日。你的暗伤也要紧,差事也要紧,都耽搁不得。”

  谢琰与李遐玉早便商量过此事,自然满口答应:“既是三路三进,咱们兄弟三人正好各居一路。如此住着也宽松些,亦方便咱们各自忙碌。”他并未明言自己想住在何处,只是表明自己的态度罢了。中路自然是长房住,至于他们住在东路或是西路,他倒是并不在意。

  “这般大的宅邸,如今的仆婢使着怕是不够了。”在王氏尚未提及之前,颜氏温柔地笑起来,“恐又须得教长嫂劳累,再寻一些合适的下仆了。”

  王氏自是以为侄媳妇一直是顺着自己的想法出言,满意地勾起嘴角:“的确如此。这回可得好生挑一挑,日后咱们若是主持宴饮,莫要教客人看了笑话。”

  小王氏微微颔首:“儿省得。”说罢,她便瞥见李遐玉使的眼色,于是笑道:“元娘,可是有人竟与咱们想在了一处?给咱们送了得用的婢女?”她以为李遐玉想再度将自家的婢女安插过来,故而很是自然地给她递过了话头。

  “可不是么?”李遐玉笑道,“舅祖母(李郡君)担忧诸事繁杂,咱们成日忙碌不休,便索性给咱们送了两个管事娘子,十名温柔端静的婢女。她都托人说明白了,这管事娘子分别给阿嫂与我,协助咱们处理中馈与人情往来。十名婢女则是她亲手调教出来的,若是使得顺手,她还会再送些过来呢。”

  闻言,王氏脸色微微一变,险些便当场化喜为怒。她如今为了躲避李郡君,都已经不再出门宴饮了。孰料这位隔了房的族叔母居然还特地送了人来,岂不是想时时刻刻看着她?既不是自家房支的宗族长辈,约束得这般紧究竟意欲何为?!

  想到此,她心中冷笑不已,对道出此事的李遐玉亦是迁怒了几分:“既是长辈所赐,你们便各自分几个罢。我身边伺候的人已经足够了。”若是让李郡君的人成日跟着她,她恐怕坐卧都不得安宁!

  便是迟钝如谢玙,也瞧出她对于李郡君的不喜来。然而出于孝道之故,到底不能违背长辈的意思,这才闷在心中不言而已。便是再郁怒,王氏心中也很清楚。倘若她对长辈不敬,底下的儿孙便很有可能日后对她也不甚尊敬。故而她万万不能因一时的情绪起伏,而坏了自己在儿孙们心目中的美名与威望。

  当然,她并未意识到,美名与威望是需要靠着品性与能力来支撑的。如今她在谢璞、谢玙两房当中的威信亦早已岌岌可危,更不用提谢琰这一房了。毕竟,谢璞早因诸多事体而生出了其他念头;而她待长辈如此面和心不合,生性纯孝的谢玙更是又震惊又苦涩。

  小王氏见她情绪低落,有些忧虑地与两个妯娌交换了眼色。于是,她便岔开话题道:“有些礼单实在是太重,不合规矩。莫非这些人是想求着三郎做什么事?直接退回去也不好,往后回礼可须得格外注意一些才是。”

  “无非是想央着我,将他们家的子弟塞进千牛卫里罢了。”谢琰应道,“他们并未明言提出来,就只当做是庆贺礼,改日送去同样价值的礼物,还了这份人情就是。阿娘与阿兄若是出门,也莫要轻易接他们的话,许诺什么。我行事不打算藏私,也绝不可能藏私。”他要选的都是日后得用的亲信,绝不可能混进一些不求上进者,故而选拔极为严格。

  王氏顿时想起前些时日里宴饮场上不少贵妇暗示的话,不禁又有些飘飘然。昔年她遥望这等花团锦簇的世家交际而不能得其门而入,无论是太原王氏或是陈郡谢氏都只空留着顶级门阀的名头罢了。无品阶在身的时候,更是身处闹市而无人识。而如今,却是这些人反过来不得不为了子孙的前程相求于她。这种犹如天与地一般的差别,简直足以教人沉醉其中。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3页  当前第7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9/9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红颜风华录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