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穿越成小官之女_分节阅读_第80节
小说作者:溪畔茶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447 KB   上传时间:2016-03-31 17:22:34

齐王张嘴想说:他不一样——一句话未出口已经泄了气,他知道他和卫贵妃说不清楚,卫贵妃就是个内宫格局,而他意在天下,两者差之千里,怎么能以前者的手段来逐鹿后者?恨只恨他养于母妃膝下,被带歪了太久,如今醒悟过来,已是晚了。

卫贵妃看出他内心的不安来了,为了安抚他,又喋喋不休地说了一阵,她不知道的是,她这些话齐王已经一点都听不进去,越是说,齐王越是反感。

——他心魔已生。

**

皇帝这回病发得虽急,但不甚重,又好生养上半个月,便痊愈了。

照旧上朝,他卒中的消息已经传出,满朝文武不免多有慰问,请皇帝保重身体之余,因这病不奈操劳,有人出列请求太子分担也是题中之义了,皇帝当时回绝,但随后折子便如雪片般飞来。这发力的主力倒不是太子派,太子派斗争多年,知晓轻重,当此敏感时机,并不是太子出头良机,因此大半都掩了声息,写折奏请的,多是自认只忠心于皇帝的中间派。

帖子的结局是一概留中,皇帝既不接招,他看着身体又恢复得不错,此事便就消了下去。

只是无人得知的是,这在齐王焦灼的心中加了一瓢滚油:诸臣只记得太子,竟没有一个人提一提他,连向着他的齐王派都没人出一出头!

齐王这个想法就是陷入魔障了,太子既在,他一个藩王靠边站是理所应当之事,这一点连齐王派都是默认的,齐王派能做的,只是尽力拉太子后腿,让太子把先前皇帝养病时迈前的那两步重新缩回去而已。

这也是齐王派一直以来努力在做的,成效其实不错,但齐王已经看不到眼里,因为他实在是,等不及了。

压垮齐王的最后一根稻草,来自皇帝。

此时距齐王回京大约两个多月,又有一地出了乱子,年根底下,皇帝本不太舍得派出爱子,但他病倒那一场,虽然治愈,自己却觉得身体底子有所耗损,总和以前有些不能比了似地,为了加紧给齐王铺路,还是下了令命齐王领兵出京。

  ☆、第130章

皇帝长到现在这么大年纪,父母的苦心被子女当做驴肝肺这种事,他是很听过几桩的,只是万万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会变作这故事里的其中一个主角。

面对着披甲而来的爱子,他一瞬间恍惚如在梦中,几乎想要掐自己一把,看痛是不痛。

齐王领着兵士进来,来势虽然汹汹,齐王本人的态度却还十分恭敬,跪下行了大礼,开始表白。

又说是“心忧皇爷身体,恐操劳致旧病复发”,又说是“往后一应供给如常,绝不敢有半点怠慢”,拉拉杂杂说上无数,然而皇帝的眼睛,只盯视在了摆在他身侧的一张空白诏书上——他将在他非常熟悉、漫长为君生涯中书写过无数次的那张锦帛上,写下退位成太上皇的圣旨。

列祖列宗都没有干过的事,在他这里开了先河了。

齐王说话途中,卫贵妃几回打断,试图劝他悬崖勒马,齐王起事前没和她通过气,她和皇帝一样被瞒在鼓里。

齐王一概当做没有听闻,开弓没有回头箭,他不如卫贵妃幼稚,清楚已经走到这一步,只许成功,失败就是万劫不复。

张太监摇摇欲坠地站在一边,玉年宫里的地龙烧得温暖如春,然而他全身寒彻入骨,几乎要克制不住发出格格的牙齿打战声来。

齐王这一手太出人意料了,哪怕是太子反了,他都不至惊颤成这样,可是齐王——他怎么会呢?

张太监直觉想到了太子那一方买通他传的那些话,是的,他后来陆续又往齐王面前吹过几次风,但都是些面上听去绝没有一点问题的话,他是个惜命的人,要不是没有风险,他也不敢当这个传声筒。他心里隐隐知道太子方不会闲着没事给他送钱,有所予必有所图,但他万万没有想到,会导致出齐王谋反的结果来。

张太监紧紧地搂住了轻飘的拂尘,齐王现在没有怎么样他,可他见证了逼宫这一幕,齐王是必定不会放过他的,现在只是还没腾得出手收拾他而已。

他唯一的希望,就在他先前差遣出去取氅衣的那个小徒弟能机灵些,回来的时候能觉察出这里情形不对,立刻往东宫那里去报信。

**

张太监的徒弟跟了张太监的姓,也姓张,诨名小兴子,他现在正蹲在一个花坛底下,遥遥地望着东宫的方向发呆。

不用近前,他就知道东宫也出了事了,因为那里的情形比玉年宫还要诡异,半夜里灯火通明,人影幢幢,杀声混乱。

小兴子至此,终于恍悟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皇帝和太子都遭了劫,这下手的是谁,只用排除法也排出来了。

小兴子发了会呆后,想要掉头悄悄跑走时,忽然发现前方的地面上似乎有团什么东西,他犹豫片刻,整个人伏倒爬过去。

他躲的这里黑乎乎的,灯光照不过来,直到近前了才发现那不是一团,而是一根铁箭串着个布团,小兴子把那布团取下来,展开看时觉得上面似乎有字,只是看不清楚,但这不妨碍他猜出内容,因为一股血腥之气迎面扑来——这是封血书。

他手一抖,忙把那布团揣到怀里,下意识又往周围地上寻摸一阵,果然又寻到一个,他不再耽搁,爬回原处后迅速起来跑走。

**

玉年宫里,齐王渐渐不耐烦起来,他这主要是心虚闹的,无论事前给自己做了多少心理建设,说服自己他也有为了皇帝考虑之故,毕竟以后皇帝的身体确实不能劳累,与其让太子分忧,不如让他来,这不也是皇爷一直以来的想望吗?

但真的直面皇帝愤怒冰冷的目光时,他没办法泰然处之地还拿那些话来麻痹自己,因为明摆着,皇帝的身体再不好,也是不愿意退位的。

可齐王觉得没有办法了,他并非不想按部就班地先做太子,待皇帝百年后再行登基,可群臣不给他这个机会,而皇帝的身体同样也让他无法再等待,他不知道皇帝下一次的复发在什么时候,如果那时他在京里还有一丝机会,要是不在,那等他再赶回来真是黄花菜都凉了。

他唯一的路只有绕过太子这一步,直接成为皇帝,手握大宝后他能掌控的力量就不一样了,来上几轮清洗,让该闭嘴的闭嘴,剩下的人自然会知道拥护他了。

此时皇帝一直不肯就范,齐王耐心告罄,话语里渐渐带了逼迫之意,他自己不觉得,他长久以来跟皇帝说话本就是比较家常随意的,皇帝也爱他这样。可此一时彼一时,这种时候皇帝怎么受得了这样?

“你这逆子!”

皇帝发了怒,齐王多少有些惧怕,就退缩起来,立在一旁的宿卫将军催道:“请王爷速做决断,我们人手有限,太子那边还不知道得手没有,天亮前不能作定大事的话,就万事皆休了!”

这个宿卫将军是齐王的人,齐王选择在今夜起事正为着是他当值,他守到约定好的时辰,暴起杀了几个有异议不肯从随的副手,领着余下被策反的人跟齐王走上了险道。

皇帝如被蛰了一下,目光猛然转向他:“你们要杀太子?你们——”皇帝捂住了心口,千般悔痛涌上心头,却是为时已晚,只能化作一句愤然话语:“真是好一对逆子逆臣!”

**

与此同时,小兴子敲开了永宁侯府的大门。

小兴子能巴结上张太监,被他收了徒弟,当然是个机灵人。他离开东宫后,发现其它地方的守卫要稀薄上许多,应该是或加入叛乱或与逆党争斗了,便选了个黑黝黝的角落,想法爬出宫墙,一路闪避着五城兵马司的巡丁,径往永宁侯府而来。

他现在两眼一抹黑,不知道京里有多少人卷入了齐王的谋乱中,会选择永宁侯府来报信,是经过了精心考虑的。一则其是亮明旗号的铁杆太子派;二则侯爵府家大业大,且勋贵们住的离皇城近,找起来容易;三则最重要的,他知道周家六爷是带兵之人,那些文官里可信的倒多,可当此乱局,一个个细伶仃的,家里能有百十个家丁了不得了,再可信也派不上用场。

他是个内侍穿戴,不管职分大小,被惊起来的门房都不敢怠慢,第一时间把他带到了周侯爷面前,而待他亮出血书之后,周连政也被连夜叫醒过来了。

两个布团上都是一样的几个血字——齐王反,求救!

下面盖有东宫的宝印。

“印是真的,”周连政辨认过后道,“字应该也是太子笔迹。”

周侯爷焦灼地道:“不能应该,要是弄错了是破家灭族的大事,必须都确定了!”

周连政面色严峻:“这只能去问小六,他随太子伴读多年,只有他才认得准太子的字迹。”

周侯爷失态跺脚:“速去!”

当下别无二话,周连政飞马出京,让小兴子改换了家仆装束,带着一同入大营寻到了弟弟。

问过究竟,鉴定了血书为真后,周连营震惊不语。

他和太子这几年来的布局,初衷只为逼出齐王的急迫感,人一急就容易乱,乱了就难免要出错,多出几回错,他在皇帝那里就会失分,他那头的圣宠少点,太子这里的压力也就少点,最终能平安熬到权利从皇帝手里过渡过来。

目的既是如此,他们做的自然不会过分,周连营这里借周连平透给齐王的话都是拿到皇帝面前都挑不出问题的,周连平人品再怎么差,毕竟是自家兄长,周连营用他一用罢了,断不至于要把他坑死。至于太子那边,他身在内宫掣肘更多,更不可能有什么出格的行事了。

再没有想到,不知是他们织的网太成功,还是齐王的抗压性太差,碰上皇帝病那一场,居然能把他刺激反了!

这不是细想分析的时候,血书既是真的,太子就危险了,当务之急是救人。

周连营穿戴了甲衣出去召集人马,因赶在大年底下要出征,提督不开心,抓紧最后的两天时间回家去和家人提前过年去了,他不在,中军里最大的就是周连营。

将小兴子带出来,血书亮出,再有周家两兄弟当面,加起来的说服力还是不小的,当即拉了三千人马走,顶着凛冽的寒风飞快往皇城方向赶。

耗了些时间连过城门宫门两道关卡,夜色里见到五城兵马司的人便大呼“齐王反了”,将消息散播出去,三千人马如下山猛虎,直扑东宫。

按理该以皇帝为重,但一则东宫离着宫门更近,二则对于太子一脉来说,太子才是希望所在,太子要是救不及,大势也就去了。

**

玉年宫里,随着时间流逝,宿卫将军终于忍耐不得,亮出了雪亮的刀锋:“请皇爷用墨!”

卫贵妃扑上来要拦,被一把甩开,齐王忙去扶她,卫贵妃便转而抓着儿子哭啼:“诚儿,你快叫他停手,怎么能这么对你皇爷呢,那是你亲爹啊……”

齐王抱着母亲,面露不忍,可是他没有阻止,只是转过了头去。

一边是儿子,一边是丈夫,卫贵妃虽然做梦都想儿子登上皇位,可她没有想过儿子会以这种方式来达到目的,当此惨痛关头,她平素那些盛气凌人再也使不出来,只能如寻常妇人般无助哭泣。

利刃加颈,皇帝的心脏突突地跳,握着刀柄的人虽然不是儿子,然而又和齐王亲握有什么区别?他努力平复心情,束手垂目端坐,不看任何人一眼,当然更不看摆在一边的笔墨纸砚。

皇帝一代至尊,他有他的尊严,他也有他的智慧,他知道眼前这架势摆得再吓人,也都只是吓人罢了,齐王不敢杀他,杀了他,他从哪里接手皇位?

宿卫将军果然不敢真的下手,见逼迫无效后,只好恼怒地把刀收走,向齐王道:“王爷,真的不能再拖了,卑职只能控制这一夜时间,天亮了宫门还不开,谁都知道出事了!”

齐王咬牙,重新转头过来:“皇爷以为我愿意这么做吗?我都是不得已!皇爷多少年前就说要我做太子,却至今没有成功,眼看太子地位越来越稳,皇爷不说帮我想办法,还一直把我派出京去,辛苦这些年,一些用也没有——”

听着齐王再忍不住的抱怨,皇帝刚刚平定一点的心跳重新加速,他想说一点用没有?没有的话你逼宫的人手哪里来的?你不带兵掌权,谁敢听你的跟你干这诛九族的买卖?!

他还想说朕没有想办法?朕为了你,只差把心挖出来了!朕为什么一直调换着人手随你出京,那是为了那是让你熟悉在京兵力,打下基础。有朝一日朕归天时,会留下遗诏封你为新皇,那时太子那方的人马必定不会心服,闹起来时,你可以调得动人马加以镇压,把这江山坐稳。这安排太过诛心,朕才一直没有透露给任何人,没想到——

皇帝还有许许多多想说的话,但是他一句也说不出来了,飞速升高的心率阻断了他一切未出口的话语,别人只看到他的脸色发青,而后就向旁歪倒下去。

一番混乱过后,殿里众人的脸色也都青了,因为:皇帝崩了。

卫贵妃直接软倒昏了过去,齐王这时顾不得她了,他脑子里只回荡着张太监和太医都曾说过的一句话:皇帝以后忌大惊大怒——

他一直都把这一点忘了,只选择性地记得皇帝以后不能太操劳,因为这对他有利嘛,皇帝不能操劳,才轮得着他出面。

宿卫将军傻了眼:“这、王爷,这怎么办好?”他这个层面的不可能知道皇帝的具体事宜,虽知道皇帝病过一场,但后来又好了,他就以为完全好了,哪知道不过逼一逼,一根寒毛都没实际伤着呢,就能把皇帝给逼死了?

齐王傻的程度不比他低,行此险事就是背水一战,他这时候才是真的没有选择了:他必须要从皇帝手里拿到传位诏书——哪怕是遗诏也行,没这份诏书,他就宣布了登基又有什么用?名不正则言不顺,他手里又没握着几十万的兵马,还能镇唬住人,现在这情况,他就算做了皇帝,照样有人要来推翻他,叫做讨逆。

他抛却温文,使劲捶了两把脑袋,终于从开锅乱炖的思绪里捶出一丝清明来:“走,去东宫,太子要是死了,你我还能寻着机会!”

**

太子也正要来寻他讨逆呢。

周连营赶到东宫时正是千钧一发,先前齐王那边分兵过来攻打,惊动了在周围巡视的不明真相的一部分守军,加上东宫里原有的一些兵士,两方混战起来。东宫一时倒是坚持住了,但毕竟兵力不足,加上齐王方是有心算无心,僵持至今,东宫人马不断损耗,要看就要被破门而入之际,救兵到了。

齐王方虽占上风,但已是疲兵,加之也有不少损耗,周连营指挥着中军没费多大功夫就扫平了,里外汇合,周连营与太子见了面,心有默契地并不叙话,挥军直往玉年宫而去。

就在半途撞上了齐王。

齐王自己带领的兵士比分去东宫的要多不少,这些人当时都留在宫外戒严,并不知道皇帝已经驾崩的事,但是齐王和宿卫将军知道呀,两个在蒙蒙亮的天色里一见太子身后的大队人马,就知大势已去,然而回头无岸,只得硬着头皮冲杀上来。

领头的都一副泄了气的样子,这场仗还有什么悬念,到第一丝金光照耀在大地上时,齐王彻底溃败,太子分出一部分人让看着投降的败兵,自己则领着另一部分人和捆成粽子的齐王继续往玉年宫去。

刚踏进殿里,因为事态急转直下而一直没有被抽出功夫处理掉,居然捡到一条命的张太监就踉跄着出来,扑倒在太子脚下,涕泗横流。

“我的太子爷,您可算来了,皇爷,皇爷被齐王活活气死了呀——呜呜!”

当啷一声,太子手里提着的剑落下,他扑通跪下,头深深地磕了下去。

身后,周连营挥一挥手,以他为首,三千兵士一齐放下兵器,轰然跪倒。

**

国不可一日无君,太子当日便在众臣的拥护下登基,虽然登基大典一时还未举行,但新皇名分已是板上钉钉了。

接下来第一件事就是清算齐王谋逆案,赏其功者,罚其过者。

受惩罪的第一号人物是齐王连着卫贵妃,本朝优容皇亲,先皇要是没死的话,齐王的结局大概是高墙幽禁终生,但不幸他把先皇气死了,这不仅是弑君,同时是子弑父,从哪一条来说都是罪大恶极,新皇下了诏,给留了最后的一点体面,勒令母子二人自尽。旨意传出,朝野纷纷盛赞新皇宽和。

至于余者附逆的虾兵蟹将,就不一一细表了,总之负责的兵士们在城里搜捕了足有一个来月,闹得百姓们要守国孝不能热闹不说,过个年连个安宁都求不得,气得纷纷诅咒齐王,谋反也不挑个好时候,偏捡着年根来,这么坏的人,还给自尽留个全尸真是便宜他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1页  当前第8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0/8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穿越成小官之女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