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农妇山泉有点田_分节阅读_第6节
小说作者:衣青箬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11 KB   上传时间:2017-12-12 17:34:05

  安氏哪能说得出个一二三?出得门来看到这样的场面,已经傻眼了。

  周敏见状,少不得将其他人丢下,自己到屋里去见他。

  说实话,周敏从穿越过来,这还是头一回见齐老三。盖因这位齐家主人的病很重,大夫吩咐过须得静养,而且门窗都要关紧,以免受风。所以除了平日里安氏进去跟他说说话,吃饭时石头这个孝子亲自奉饭之外,其他时候都不敢打扰。

  这种养病的方法,在周敏看来,那是没病也要憋出病来。整天待在房间里就算了,后世也有不少宅人是这么过来的。但只能躺在床上,身体又不舒服,还没有任何娱乐,连说话的人都没有,反正这种生活周敏是绝对受不了的。

  奈何安氏什么都不在意,在齐老三的病上却是强势得很,周敏之前试图提过一次让齐老三出来跟大家一起吃饭,也热闹些,被她反过来指控“你是不是要害死你爹”,只好撒手不管了。

  不过等到齐家的情况好起来,最重要的是周敏的的确确能够做这个家的主之后,少不得要设法再请个好点儿的大夫来看看。

  这会儿站在齐老三床前,借着油纸糊的窗户透进来的微光,周敏不免将这位名义上的爹打量了一番,便见他半靠在床头,面色蜡黄、身体枯瘦,看上去几乎没什么精气神。最重要的是,这屋子里因为常年关闭,所以也充斥着一股难以描述的浊气,几乎令人呼吸不畅。

  “爹,是我今日跟石头到镇上去把那些羊桃都卖了,想着就要过冬,所以买了一点布料和新棉花。路上遇到几个婶子,非要帮我把东西搬回来。”她将今天的事情经过含糊的说了一遍。

  齐老三点点头,道,“招呼人家喝口水,坐一会儿。”

  周敏自然满口答应,又问了一下他的身体,然后才出来。

  安氏开了打门,今天买回来的东西都堆在了堂屋里头,那几个妇人却还没有要走的意思,拉着安氏打探。不过对于周敏和石头带回来的这些东西,安氏远比村里人更加震惊,自然问不出什么。

  但即便如此,这些妇人们离开之后,却还是根据周敏之前的三两句话编排出了那日发生的事,有板有眼说得好像自己亲眼在旁边看过似的。

  这些周敏暂时还不知道,但想也能想出来。她并不是太在意,毕竟人生于世间,便免不了或多或少成为别人口中的谈资,也免不了会说别人。反正说几句话不痛不痒,随他们去便是。

  ……

  安氏虽然种种不靠谱,但一手针线活儿却是做得非常好。

  周敏带回来的布料和棉花,不久之后就变成了崭崭新的棉衣和棉被。不过棉衣倒是好絮,但这棉被里的棉花没有弹过,看上去倒是蓬松柔软,却是有些压不住。不过周敏想着,到时候底下盖这个新棉被,上头压着旧被子,想来就无碍了。

  至于盖久了棉花会团在一起的问题,反正她只盖一个冬天,到时候再想办法。

  而在安氏忙碌的时候,小铁匠那边也总算完工,将剩下的东西都打出来了。不算分给小铁匠的那三分之一,总共出了一张铧口,四把镰刀,剩下的按照周敏的意思打了一把巴掌大的小锄头,一把铁锹。

  锄头和铁锹是考虑到将来山上挖东西时比较方便,也适合她跟石头两个孩子用。

  周敏按照约定,大张旗鼓将其中一把镰刀送到了齐阿水家。

  虽然齐阿水未必就会因此念她什么好,毕竟此人既然能用十几个铜板从安氏手里换这大铁锅,可见人品不怎么样,说不定这会儿正在暗恨这件事被她从中作梗,否则打出来的东西就都是他的,但不管他怎么想,周敏却得先把自己这边做到,刷个言而有信的名声出来。

  这样将来齐阿水再出幺蛾子,那她就可以不客气了。

  剩下的三把镰刀,并自己之前采购剩下来的三百多枚铜子,周敏却是打算按照小铁匠的指点,去跟后头大台村和九洞村的人换东西。

  这两个村子也是属于大石镇管辖的,但跟万山村比起来,他们才是真正住在山里,要翻过几座山才能出来。平时这两个村子里一个月也不见得有人去一次镇上,只有需要铁器或者盐的时候,才会出山。

  因为就在山里,也不像万山村这样好歹还有条小河,所以这两个村子里的土地更少,人口也只有十来户,平常多是靠打猎维生。所以他们手里多的是皮子和肉干,还有山里能够弄到的木耳菌菇竹笋之类,药材也有些。

  之前周敏跟冬婶赊了一百斤谷子,勉强足够家里吃到明春,就是不够也可以在村子里设法,所以她就想换些能够存放的肉干和山货,冬天没有菜吃的时候,也好丰富一下餐桌。

  不过这次她就不是一个人去了。那些猎户最是凶残,她一个小姑娘,就是带上石头也不抵事,说不定反过来被人当成肥羊抢了。

  每年秋收之后,村子里就会有人带了粮食进去,卖给这些山民。毕竟他们冬天不能上山狩猎,自己手里的粮食也不够吃,少不得要换一些。周敏就跟着大部队一起走。

  其实偶尔也有山民出来换东西,不过他们既然都出来了,多半会再多走一阵去大石镇上,东西更卖得出价钱。而自己到山里去,价钱就便宜多了。

  这一回周敏原本是不打算带着石头去的,毕竟路途太远。但走的这日,她天不明起来的时候,石头居然早就起了,而且已经准备停当,就背着背篓站在门口等她。

  虽然一句话都没说,但意思已经表达得很清楚了。

  周敏在微微愕然之后,便很快转过思路,意识到了石头的想法。家里出了这么大的变故,他一个小孩子心里怎么可能不怕?不过性情如此,所以什么都不显在脸上而已。

  之前周敏只觉得他懂事听话,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就连自己弄到五十两银子,他也没多问半个字。现在想想,恐怕就是因为知道她这个姐姐是以后的依靠,而且还不怎么牢固,所以才想抢着多分担一些。

  这样想着,她便点了头,但还是道,“这一去可是要走上半天功夫,还要在那边住一夜,你可想好了。”

  石头这才总算开口,“我跟阿姐一起去。”

第11章 山里的临时市场

  虽然知道石头年纪小,但问题是周敏自己也不大,他能帮得上忙的地方还是挺多的。这么一想,很多事情周敏也就不打算瞒着她了。她要当这个家的主,那就要得到别人的认同。石头既然表现出这个意向,她自然要鼓励。

  见安氏和齐老三都还没有起,她想了想,对石头招了招手,把人叫到了自己住的那间屋子。

  齐家的房子不算太大,但这么多年下来,积攒下的杂物却着实不少,每个房间里都堆着一部分,尤以周敏这里最多。

  也正因为这样,周敏想藏东西,那就再方便不过了。

  之前邱大姑娘给的那个红漆盒子,她就直接藏在了这些杂物中间。

  不过这并不是长久之计,所以今天趁着两位家长不知道,周敏便打算将这件事给处理了。

  她取出之前邱大姑娘给的那个盒子之后,又将窗户便的大箱子搬开,石头这才发现,那放着箱子的地方,竟赫然是个不小的坑。

  见石头瞪大了眼睛看着自己,周敏便低声道,“这是我这几日挖的,我打算将一部分银子埋在这里。明年冬天找个理由起出来,就说是祖宗当年埋下的。”

  石头眨了眨眼,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周敏便找出个自家土窑里烧出来的小坛,取出两锭银子放进里面。木盒极容易被损坏,他们又用不起金属的盒子,所以农村藏东西用得最多的便是这种坛子。然后她又用之前买的油纸将坛子裹住,放进坑里,再跟石头两个一起往上头填土。

  等两人弄完这些,将木箱搬回去,又去洗了手,周敏才带着石头悄悄出了门。

  走了一会儿,她才小声问,“你怎么不问我,剩下的三锭银子哪儿去了?”

  石头低着头道,“那是阿姐的。”

  并不是不想问,只是羊桃还可以说是他出了力气摘下来,又送去镇上卖的,虽然卖出高价是因为周敏忽悠了邱家大姑娘,但总有他一份。然而他甚至连周敏什么时候采到的灵芝都不知道,卖得的钱自然也与他没什么关系。

  周敏恍然,想解释几句,但又觉得都不必说。现在说什么都是虚的,她要做的一切,等做成了,石头自然就会知道。

  不过石头实在是懂事得过头了。别的小孩只怕恨不得把别人家的东西都认成自己的,他倒好,竟然还跟周敏分起你我来了。

  这么想着,周敏不由伸手摸了摸他的头。

  两人来到村口,约好的人已经陆陆续续来了。见到他们姐弟,不免招呼几句。

  虽然山里那两个村子的距离很远,但因为中途还要翻山越岭,走的多半是崎岖小路,牛车和驴车过不去,所以这群人几乎人人都背着一个大背篓,要带过去交换的粮食都放在里头。

  相较之下,周敏和石头就显得轻松多了。因为他们的背篓里是空的。

  但即便如此,上路之后不久,姐弟俩便有些跟不上了。毕竟小孩子的步伐本来就更小,体力也不足,要跟上成年人自然很吃力。

  好在因为人多,山路又窄,整个队伍拖拖拉拉很长一串,再加上携带重物,行进速度实在不算快,总算能够勉力跟上。只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模样显得十分狼狈,等到太阳出来,就更难受了。

  周敏庆幸自己有先见之明,带了水壶,否则非渴死不可。

  直到太阳升到半空,眼看快到正午,就连成年人都快受不住的时候,再次翻上一座山岭,总算远远看到了山脚下的村子。大台村和九洞村相距不远,互为犄角,这座山头却正好跟两个村子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山顶上是一片宽阔的平台,杂草丛生。居高望远,令人神气顿生。

  周敏不由精神一震,展望了一会儿,转过头才发现众人已经将背篓卸了下来。而后又有两个人分别从两个方向下山,往村子里去了。

  她微微有些惊讶,但很快就想明白了。

  之前周敏就很不解,同样是住在山里的村子,充其量这两个村子更远一些,为何却要将他们称为山民,而且村子之间竟没多少往来,竟是隐隐有防备忌惮之意。不过这些问题在来的路上,都得到了解答。

  原来万山村和周围离得近的几个村子,都是先祖当年因避祸迁来的,而这大台村和九洞村里住的,则是当地土人。两边习俗不同,初时还多有争斗,自然不可能和睦,更不常往来。

  这些山民彪悍,直接进村去交易,在别人的地盘上风险自然更大。而且这种情况,去哪个村子都不好。索性就留在这里,让两个村子的人各自带了东西过来换,既能以策安全,同时也是以示公平的意思。

  劳动人民的智慧不容小觑。

  周敏跟石头也将背篓卸下来,找了地方坐下,开始就着水吃干粮。周敏带的是自己做的烙饼,面粉还是她用一点盐跟冬婶换来的。昨晚吃了一顿,剩下的今天都带来了。

  等他们吃完,那两个去村里通知的人也回来了,跟在他们身后的是一群手里拿着各种山货的村民。

  跟万山村的人不同,这里的人大部□□上裹着的都是兽皮,估计是因地制宜。毕竟穿布衣还得出去换,兽皮自己就能硝制。

  人既然来了,接下来自然是热热闹闹的换购环节。周敏拿出一张油纸铺在面前,然后才把自己的镰刀和半罐盐摆上去。别看她的东西少,但却是在山里最行销的。所以很快这里就挤满了问价的人。

  来的路上周敏就大致问过了价钱,做生意这种事自然难不倒她。很快东西换出去,她跟石头的背篓也装满了皮子,肉干和各种山货。至于钱,周敏没拿出来,因为这些山民等闲是不收的。

  盐铁在这里卖的价钱,可比镇上贵多了。周敏琢磨着,要是倒买倒卖,或许也有些利润。不过这些山民的购买力太低,辛苦往来一趟,赚到的那点钱实在抵不上她的人工。

  虽然也有讨价还价,但因为这个临时集市的规模太小,所以所有人手里的东西都换完,也没要一个时辰。等下头两个村子的山民陆陆续续离开,只剩下几个人还没换到中意的东西,不肯死心的乱转,大家也就开始收拾准备回去了。

  ——按照来时的速度算,回到村子里天多半已经黑了,自然不能在这里耽搁。

  周敏正低头整理背篓,忽然觉得眼前一暗,抬起头来,便见一个生得十分高大,体格健壮的年轻人站在他们面前,手里白提着个藤条编的笼子,里头装着两只红眼睛的灰兔子,个头不大,估计还在幼年。

  “这个你们要不要?”来人问。

  周敏有些莫名,片刻后才意识到,这人大概是觉得小孩子会比较喜欢这种活物,所以才来找他们碰运气。

  但可惜他也好,石头也好,目前都不会有什么心思养宠物。

  她摇摇头,“谢谢,我们不需要。”

  “我这兔子是今天刚抓到的。”那年轻人说,“你们外面的人不是最喜欢这些吗?”

  周敏有些好笑,“城里的人才喜欢这些。而且他们就算要买,也会买皮毛雪白的兔子,这种灰的不值钱。”就算做兔皮围脖,这种灰毛的也显得颜色暗沉,不好看。

  那人脸上难掩失望,“我这兔子是一对,养大了可以留着生小兔子,不会亏的。”

  这话倒是说得周敏心头一动。虽然她觉得这年头的养殖业没什么前途,但那也要看养殖什么,还要看在哪里卖。如果这兔子真的是一对,留着养也不是不行。大不了等数量多了,送到县城里去,卖给酒楼。

  这么想着,她便摸出几个铜子来,“可是我的东西都已经换出去了,现在只有铜钱,你要换吗?”

  对方犹豫了一下,但左右看看,人人都在收拾东西,是绝不会有人来跟他交换的,这兔子留着也没用,铜钱放着又不会坏,最后还是咬牙道,“换!”

  周敏又磨了半天嘴皮子,最后讲定十个铜板,连他的笼子一块儿买下来。

  就这样还有村民在一旁帮腔,说是她不会当家,花钱买了没用的玩意儿。大约是怕她反悔,那人结果铜钱,扔下兔子就跑了。

第12章 你别多嘴

  周敏两辈子都没走过这么远的山路,回到家时已经疲惫到了极点。

  天已经黑透了。周敏自从穿越过来之后,因为村里点不起油灯,从来都是太阳下山的时候吃完晚饭,天没全黑就上床睡觉,竟是头一回耽搁到现在。

  不过虽说大部分时候这些村里人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也总有例外的时候。两眼一抹黑什么都看不到,自然是不成的。他们也有自己的办法,就是将松树树干截取下来,剥去树皮,劈成指头粗细的木条,因为松树会分泌油脂,晒干之后极易点燃,且能长久,因此经常被用来引火,亦可充当照明之物。

  不过这东西燃起来烟太大了,而且夜里要忙碌的事情也少,平常并不会用到。

  这会儿石头点了松木,两人就着暗淡的光亮胡乱的洗漱了一番,又喝了一碗粥,回到房间里倒头就睡,连带回来的东西都忘记了要整理。

  临睡前,周敏迷迷糊糊的想,这种事必躬亲的情况一定不能持续太久了,她跟石头很多事都没法做,得设法找个帮手才行……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5页  当前第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11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农妇山泉有点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