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家娘子比我帅_分节阅读_第108节
小说作者:喵崽要吃草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99 KB   上传时间:2018-02-05 12:33:49

  这一刻他都想着要不然让向刘氏就留下来吧,可想想孩子们,再想想若是向刘氏留下来,那就要跟儿子儿媳孙子孙女分居两地几十年,向南到底忍住了没说出来。

  阿茶原本还高兴哥哥回来了,结果转眼就晓得娘要离开,顿时也是哭成了个泪人,狗二将人揽在肩头靠着,长长叹了口气,“岳母去京城是应该的,像大哥如今这般,除非几十年后辞官归乡,要不然都不可能回泽陂县了,岳母去了京城才好,也能跟阿泽他们一处,多享受些子孙满堂的福。”

  阿茶点着头认同,可就是忍不住想哭。

  已经长成一条成熟大狗的大宝见到女主人伤心,打直了脊背坐着将下巴搭在阿茶腿上,低声呜呜着安慰女主人。

  安安听明白了,也是轻声安慰娘亲,还说以后她长大了就嫁去京城,“到时候娘跟我一起出门子,咱们就又能跟外婆相聚了。”

  这话引得狗二一噎,撩着眼皮子瞪了闺女一眼,这不是当着他的面要拐他媳妇儿么?

  安安就不喜欢这个从小就跟她抢娘亲的爹,也不甘示弱的瞪回去,若不是今儿要在舅舅面前装贤淑,安安这会儿都要跟爹来一场眼神的厮杀了。

  被向刘氏带在身边的阿涧不明白为什么娘要哭,不过还是一脸担忧的跳下凳子,从自己怀里掏出一张素色巾帕挤过去趴在爹身上踮着脚尖去给娘亲擦眼泪。

  阿茶哭得向南心里也跟着难受,叹了口气,端起茶杯跟喝酒似的一口闷完。阿茶也不想破坏了今晚一家人团聚的气氛,哭了一会儿擦了眼泪,尽量不去想那些,笑着问起嫂子侄子侄女的情况。

  向南挑着好笑的事儿说了几件,饭桌上的气氛这才好转了。

  向刘氏想着不能耽搁了儿子的时间,第二天叫曾瓜头去乡下请了自己的姐姐王刘氏一家上县城,大家伙吃了一顿饭说了离别的话。

  对于向刘氏要搬去京城,王刘氏虽然不舍,可还是替向刘氏高兴,“外甥有大出息了,你啊也就苦了几年,以后就好好享福吧,别东想西想的,要是有机会了或是你们坐船回来,或是我们坐船上来看你们,总归也不是见不着面了。”

  向刘氏心里稍感安慰,晚上王刘氏他们一家留了一晚,至于阿蓝阿紫两人则是带着夫婿孩子当天下午就被曾瓜头赶着马车送回去了。

  毕竟两人已经嫁人生子,而且她们跟自己娘的想法差不多,也是不愿意叫夫家攀扯上向南这个当了大官的表哥。

  向南现在已经是她们在婆家的靠山了,若是叫夫家的人一串一串的攀扯了上去,反而搅乱了自己原本的生活不说,还会消耗自己跟向南这位表哥之间的亲戚情分。

  还不如就这么着,以后要是真遇见什么过不去的坎,到时候再上门求助,那时候表哥表嫂定然会帮他们一把。

  聪明的女人,总能让自己过得尽量称心如意,向南也只给了两位表妹家孩子一人一份见面礼,别的也没有多给。

  等到第二天向南跟向刘氏一起回乡下最后一次祭拜向家祖宗时,顺便这才将王刘氏两口子送回了桃花村。

  虽然向南如今也才从六品,可在乡亲们看来就已经是大官了,王刘氏两口子被当了官的外甥亲自送回家,这可是叫人好生羡慕,王刘氏两口子在桃花村的地位也是瞬间拔高。

  等到向南跟向刘氏带着四名看起来就威风的黑脸护卫回来,杏花村可算是瞬间就炸开了,想想好像大家说向刘氏想要儿子考功名想疯了要饿死一家子这种闲话还犹如昨日,转眼人家就要搬到京城去了,有人惆怅有人嫉妒羡慕。

  向南这回确实没什么时间耽搁,只跟里正说了会儿话,这边忙活着去村里祠堂拜了父亲牌位,又去山上祭拜了向家祖宗。

  赵悦父亲那边向南也上去祭拜了,毕竟这会儿带了四名护卫,上山也不怕遇见啥野猪猛兽。

  傍晚向南要走的时候,里正寻了过来吞吞吐吐似有什么话要说,向南却没等对方开口,看了张寒一眼,张寒连忙将一个小包袱递了过去。

  “周三叔,当初多谢三叔对我向家的照顾,对此我感激三叔,如今我又要远行,怕是以后乡亲们有什么困难也没办法及时帮助。这里是五十两银子,希望三叔能用来给村里建座学堂,再请两位品德学问尚佳的夫子好生教导孩子们,相信孩子们以后也能有个好出息。”

  里正闻言顿时红了眼眶,一脸感激的推脱不接,向南又推了几回,里正这才收了,并且向向南保证自己一定将钱用到实处,还要在学堂门口给向南雕个石像,好叫孩子们以向南为榜样,好好读书考取功名。

  他家二儿子考了这么多年都还是个秀才,里正原本还想着开口求向南给搭个关系寻个门路或是带在身边。

  向南京城里的宅邸乃皇上御赐的,这事儿里正已经打听到了,向南能得皇上青睐,若是他儿子能跟在向南身边做事,以后定然也能有个好前途。

  可现在向南都说了这个话了,里正是再不好开口了。而且里正也知道了向南即将要去的是东云郡,听说东云郡有擅长摆弄鬼神的苗人,看一眼苗人的眼睛人就会丢了魂儿化作石头人,这就叫里正顿时生了退却之意。

  如今向南说建学堂,刚好他二儿子是个秀才,到时候做了学堂夫子管理学堂,倒也算是一个好的门路,既有束脩又离家近,娶妻生子都在村里,可不正好?

第123章 向府

  杏花村里那些故人如何向南自是不知道也不会有兴趣了解,只可惜当初还跟他志趣相投教他种地的周六爷居然已经在前年去世了,当初他离开那会儿不是还身体挺健康的么?

  不过周六爷已经是六十多岁了,在古代也算是高龄喜丧。

  从杏花村回去之后准备收拾好东西第二天早上依旧赶早离开,晚上的时候却是叫狗二跑来找向南,问向南介不介意他这个妹夫以后就跟着大舅哥混。

  “你怎的突然就把衙头也辞了?”

  向南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卫江那厮。

  万万没想到狗二居然也能干出这种事,一天的时间就把衙头的职务给辞了不说,还打包好行囊将田地庄子托付给孙子他们几个兄弟,自己收拾包袱带着媳妇儿孩子就准备啥也不管不顾的要跟他回京城发展?

  狗二倒是没觉得有啥舍不得的,抬手挠了挠后脖颈,今天忙得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这会儿刚忙完就跑来跟大舅子说一声,这不能都要跟人家上京城去混了还不提前打声招呼对吧?

  浑身上下都是臭汗,狗二感觉有些痒,赶紧说完了好回去洗个澡。

  “也没什么,县令那儿老早就对我占着衙头的位置不满啦,要不是因为知道我有个大舅子是当官的,上头还有苗大人罩着,他怕是早就把我撸下来了。”

  当然,其实狗二是一点不怕这个的,要知道现在他在泽陂县可谓是振臂一呼就能喊来一大堆兄弟,即便是没有苗大人跟向南这两座靠山,狗二想要保住衙头职务也是容易得很的。

  主要还是昨儿看见阿茶哭得厉害,等回去之后更是一晚上想到就哭,梦里都在喊娘和哥哥别丢下她。

  这可把狗二给心疼坏了,狗二想着反正他在泽陂县也没啥舍不得的,干脆第二天早上跑去县衙辞了官回来才跟阿茶说他们一家要跟着大舅哥上京城。

  阿茶虽然生闷气,可也知道狗二是因为她才这样做的,闷闷的有点难受,可事已至此,阿茶还是听狗二的话乖乖收拾东西。

  狗二又把早上忽悠阿茶的借口给拿了出来,“这不是阿茶就你们这些亲人么,我狗二在这边也没亲人,要是跟着你们去了京城,想来以后安安跟阿涧也能有个更好的前途。”

  向南却没阿茶那般傻白甜,身为男人,还是很容易就想到了狗二最根本的原因。

  向南叹了口气,颇为感慨的抬手拍了拍狗二肩膀,“你今日对阿茶的这份心倒是叫我再不觉得将阿茶交给你后悔了,你且放心,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赶紧回去收拾收拾,咱明早天不亮就要走,让安安两姐弟早点休息,别明儿个起不来。”

  狗二得了向南这么一句话,简直就跟被夸上天了一样舒坦,不后悔将阿茶交给他,这就是觉得他做妹夫很好吧?

  “行,那以后就承蒙大哥照顾了。”

  这就转身回了家里。

  院子也托付给孙子帮忙照看了,狗二觉得自己估计是也会跟岳母他们一样去了京城就不大可能回泽陂县了,院子也不急着卖,就让孙子帮忙给租出去。

  等他在京城确定下来干啥之后,这边再做打算。

  向南回头找向刘氏说了这事儿,向刘氏也是直感慨狗二对阿茶确实好。

  “若是别人怕还以为是狗二要攀着咱们,可这几年狗二从来没借你的名头干过啥,但凡有个好东西都要往我这边送,阿茶也是隔三差五的带着孩子回这边陪我。谁家闺女嫁了人能这么自由?也就狗二什么事都顺着阿茶的心思罢了。”

  现在连背井离乡抛下一切就这么跟着他们上京城的事儿都能为了阿茶做出来,向刘氏是真的对狗二满意得不知道咋说话来夸了。

  当然,这也就限于女婿,若是自己儿子是狗二,怕是哪个当娘的都要原地爆炸了。

  如此一来,第二天一大早,向南这边就两辆马车几匹马的出发了。

  向南跟张寒他们依旧是骑着租借的马,曾瓜头赶着自家的马车,曾氏跟向刘氏一起坐一辆马车,马车里放着不少行李。

  后面同样跟着一辆马车,那是狗二家的,两个孩子现在天色还早,都是被狗二给抱进马车里的,这会儿估计又迷迷糊糊继续睡过去了。

  狗二在外赶车,阿茶在里面照顾两个孩子。

  一行人出了县城一路直奔三九渡口,大家带上行李上了客船,马匹还给了租马行,连带着两辆马车也都给卖了。

  虽然因为卖给匆忙是直接卖给租马行的,可人家看见向南腰上挂的双红尾白斑青鱼袋,立马就给了个公道价,不敢压一点价格。

  毕竟民不与官斗,租马行的老板也就是普通商户,平日里就交代下面的人对待有功名的读书人以及官老爷都给小心着点万万不能得罪怠慢。

  这还是向刘氏跟阿茶第一回 离开泽陂县,这会儿不仅离开了县城,还第一回坐了大船。

  向刘氏一开始晕船晕得厉害,好在向南一开始就做好了准备,毕竟从来没坐过船且年纪稍大的人确实更容易晕船。

  药让张寒去煎了两碗来,向刘氏喝了睡了一天,到第二天总算舒服多了。

  第二天傍晚船只路过郡城,这回向南没有单独下船去跟苗大人告辞了,一行人这般在船上憋了二十来天,一路顺利的到了京城。

  向刘氏跟阿茶他们第一次来京城,向南自然是提前给赵悦去了信,因此等向刘氏被向南扶着踏上京城外渡口的时候,赵悦已经带着两个孩子以及几个下人在那里等着了。

  阿泽还记得人,笑笑当年被向南他们带着离开泽陂县的时候也才几个月大,不过笑笑胆子不小,看见哥哥仰头一个个叫人,自己也跟着脆生生叫奶奶姑姑姑父。

  安安端着小淑女的大姐姐姿态温和的叫了表弟表妹,阿泽也回了礼,笑笑倒是对阿涧更感兴趣,毕竟这还是她第一回 当姐姐呢,虽然笑笑也才比阿涧大几个月。

  四个孩子见了面,等到一路从码头到了家里,短短时间里却是已经玩到了一起,安安忘了端架子,笑笑反而更喜欢这样的表姐。

  阿涧还小,性子有点安静,四个孩子反倒是阿泽更像是哥哥在照顾着其他三人。

  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凑一堆去了,赵悦见了向刘氏跟阿茶,三人当初就处得好,这会儿久别重逢自然是亲亲热热。

  赵悦跟阿茶一人一边的挽着向刘氏的手臂,两人说着话,还带着向刘氏说这几年分别的日子里彼此生活中发生的事儿。

  虽然坐了这么久的船实在倦怠,可等见了儿媳孙子孙女,向刘氏却又突然觉得有精神了。

  出了渡口人口拥挤的地方,一行人上了赵悦带过来的两辆马车,因着知道狗二跟阿茶一家也过来了,赵悦原本只添购了一辆马车的,临时又去购置了一辆,就想着以后狗二一个大男人出门办事得一辆马车,家里两个女人带着孩子也得有一辆马车备用着。

  好在这回皇上又给赏赐了些银两,要不然赵悦还真得去找个法子挣点钱才能让家里人不至于饿肚子。

  一家人到了向府自然是一顿热闹,曾瓜头跟曾氏见到长高长壮更有担待出息的儿子自然是好一顿高兴,府里赵悦买了几个正经丫鬟小厮婆子。

  安安跟笑笑身边是肯定得要一个婆子两个丫鬟伺候的,阿泽有个白云,蓝天看着向南的样子是准备带走的,以后培养一下也能用得更顺手。

  向刘氏那里也得至少有个丫鬟伺候,曾瓜头依旧负责门房,曾氏领了一个丫鬟一个婆子负责厨房。

  另外还有一个婆子两个小厮负责宅院打扫,皇上御赐的这座宅子可不算小,虽然也如同陈大人那样锁了两个院落,可还是有三个院子并前面客房大厅偏堂中庭,每日里打扫就是个大活儿。

  向南他们到京城的时候是下午,一行人安顿好又稍作休息,晚上向南请了林渊夫妇还有陈大人钟大人一起过来吃一顿,既是接风宴也是暖房宴。

  等到要开席的时候老关居然也带着小太子跑来凑热闹,事实上收到向南一回来就递的邀请帖子,皇上也挺意外的。

  毕竟还真没有哪个臣子搬个家还要请他去暖房的,可看着向南帖子上写的是请关叔跟辰兄弟,皇上觉得有趣,于是按时上了门。

  好在现场知道他跟太子真实身份的四个人都挺淡定的。虽然林渊跟皇上不必钟大人陈大人向南跟皇上那般亲近,可当初好歹也是跟皇上一起吃过烧烤吟过诗的。

  对于向南跟皇上关系也了解得很,见到了也就是意外了一下下,这个意外还是意外的向南居然还请了皇上。

  向南倒是没那么多想法,就觉得这房子都是皇上送的,自己一大家子欢欢喜喜的搬进来,好歹也要请人家来搓一顿,再好好表达一下自己对这个房子的喜欢以及对赠送者的感谢吧?

  向刘氏作为向府辈分最高的人,倒也没发现啥,毕竟在她看来,无论是钟大人还是林渊,都是一身贵气的人。

  皇上跟太子被介绍出来的时候还没啥官职,向刘氏想着这两人说不得是啥有文化的读书人,那些什么书院院长啊大儒的之类的,反正自家儿子能跟这些人交朋友向刘氏是很放心的。

  别的不说,她家儿子结交朋友那是真的好运气,无论是当初的孙子狗二赵顺苗大人,还是之后的林渊周子才陈大人,无论身份地位如何,那都是好的。

  因此向刘氏毫无心里压力的特淡定的敬了皇上跟钟大人陈大人一杯酒,另外还叮嘱太子别拘谨,放开些就当是自己家。

  太子默默的盯着向刘氏用公筷给他夹的一块小排骨,几秒后默默的夹了扔进嘴里慢慢嚼着吃了,能跟他说“当成自己家”这种话的人,这位向老夫人还是第一个,果然不愧是向大人的母亲么。

  能够教导出向大人这般人物的妇人确实跟寻常村妇不一般。

  作者有话要说:  向刘氏:这孩子长得可真好,就是性子有点闷,不大爱说话【看太子

  辰辰:向老夫人一介村妇居然如此淡定,不一般啊【沉思

  老关:嗨呀忘记跟傻儿子说了,小心点别暴露身份了,不然就不好玩了【喝酒喝迷糊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0页  当前第10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8/16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家娘子比我帅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