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隐凤朝阳_分节阅读_第127节
小说作者:看泉听风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06 MB   上传时间:2019-04-19 23:10:28

  秦纮说:“初一在秦家。”

  谢知讶然道:“他怎么会在秦家?”

  秦纮说:“他今年都十一岁了,身体也差不多养好,祖父想让他学点功夫。”

  谢知想到初一的课业,也有点头疼,许是他爹娘都没念书天赋的关系,初一在读书方面也没什么天赋,他很用功,先生教他的书他都会背,但就是理解不了。谢知原先以为是先生教的不对,她亲自辅导,等教了一段时间,谢知不得不承认,这孩子真心在读书上不开窍,她期待的问:“他习武天赋如何?”

  秦纮不好打击妻子,但也不想她对初一抱不必要的指望,“比他课业稍微好一点。”

  谢知:“……”

  秦纮安慰妻子:“他是永安侯世子,就算文武不成,也能活的舒舒服服的。”

  谢知摇头:“那他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她低头想了一会道:“天生我材必有用,既然初一文武都不成,就先陪我们一段时间,我看看他有别的什么方面有天赋。”

  秦纮捏她的脸,半真半假的抱怨:“才说要陪我过两人生活的。”

  谢知仰头说:“本来就是两人世界,我又不可能事事陪着初一,就你在忙公务的时候陪他。”

  秦纮轻笑一声,让她在驼车上小憩,等他们弄好晚饭才让谢知出来一起吃饭。

  谢知让秦纮陪着骑了三天马,第四天浑身骨头就开始抗议了,她一直有锻炼的习惯,可她运动跟镇日镇夜的骑马还是不同的。而且路上虽然食宿都还可以,可是没地方洗澡,谢知很少有四天没洗澡的时,她感觉浑身都痒了,最后她放弃的躺在驼车上,让众人一路加紧赶往怀荒。

  谢知虽不常住怀荒,但她一年总要来这里一次,这里又有阿娘,她早把这里当半个家了。可这一次回家,谢知明显感觉家里气氛不对,出来招待自己的居然不是二娘高氏,而是秦绍的妻子尉迟氏,尉迟氏笑着同谢知寒暄:“前几天就收到你们要来的消息,院子我派人打扫干净了,你看有什么缺了的东西尽管跟我说,我马上让人补上。”

  谢知闻言微微挑眉,她这是得了管家权了?她看了谢兰因一眼,谢兰因淡淡道:“你走了一路,先去洗漱。”

  尉迟氏忙起身笑着说:“我只顾高兴,都忘了弟妹赶了这么久的路,热水我已经让人烧好,弟妹先去洗漱吧。”

  谢知:“……”尉迟氏这是把自己当客人来看了?谢知刚回秦家,搞不懂关系,也不好说什么,先回自己房里洗漱,等她洗完澡,换上干净的衣服,她一面让丫鬟给自己擦头发,一面问留在秦家给自己看院子的丫鬟:“以前不是二嫂、三嫂管家吗?现在怎么成长嫂了?”

  丫鬟说:“管家权是夫人给的,夫人说将来大郎会是大将军,所以以后家就由大娘管家。”秦家的媳妇都随自己夫婿排行。

  “长嫂这是得罪母亲了?”谢知问,不然阿娘怎么会说这种话。

  丫鬟道:“大娘到家以后把郁久闾氏接出来,放在她的别院奉养,连大娘子都被她接到别院伺候郁久闾夫人。”

  谢知:“大人就这么任他们把人接出来?”如果大人肯放过郁久闾氏,也不会在秦绍成年这么久,都没把她放出来。

  丫鬟苦着脸不说话,她只是丫鬟,哪里知道主人的私事,尉迟氏这些事是做的太明显,大家都知道了才会如此。

  “郁久闾氏瘫了。”谢兰因站在门口对女儿解释,“你大人本来就要派人把她接出来,正巧秦绍来了,就让人秦绍去伺候她了。”女儿是跟女婿一起回来的,谢兰因担心女婿会跟女儿一起洗漱,所以没跟女儿一起会她院落。不过女婿贴心的去了书房洗漱,谢兰因便过来找女儿说话。

  谢知问:“怎么会瘫了?她中风了?”

  谢兰因摇头:“不知道,就是某天突然倒地不起,再也没站起来了。”

  “那她还有神智吗?”

  “有。”谢兰因顿了顿说,“你大人就是发现她有神智,才让人把她接出来好生照顾。”

  谢知一怔,试探的问谢兰因:“大人还没放下?”就算是现代,有神智的瘫痪病人活着都是一种折磨,别说是在古代的环境,大人把郁久闾氏关了这么多年,要放早放了,不会等到这时再放。

  谢兰因默默点头。

  谢知没经历过大人的少年,不知郁久闾氏对他到底造成多少伤害,也不能劝他去谅解,所谓谅解只是因为旁人不会感同身受,谢知问:“那秦绍现在对郁久闾氏可好?”

  谢兰因讥讽一笑:“能有什么好不好的?又不要他自己去伺候,他的妻妾又不是摆设。”

  谢知一想也是,这年头也没人会想要成年的儿子来伺候父母,都是儿媳伺候的,“那尉迟氏又是怎么回事?以前不是二嫂、三嫂管家吗?”

  谢兰因道:“这是你二嫂、三嫂主动放手的,她们现在都要搬出去了。”

  谢知讶然问:“搬出去?她们舍得?”

  谢兰因说:“老爷子补贴了私房,老二不是弄了一个商队吗?老爷子帮他把商队规模扩大了,让老三、老四和老七也加入。”

  谢知匪夷所思的问:“都让他们去跑商?”大人怎么会做这种事?

  “谁知道他们神神秘秘的在做什么。”谢兰因也不知道秦宗言打什么主意,“现在不止你们不着家,就是老二、老三都不着家,他们的媳妇都不知找我哭诉多少次。”

  谢知若有所思,大人这是借口跑商让他们出去练兵?毕竟西域那边流寇盗贼泛滥,最适合秦家来练兵,而且秦家现在也不缺钱,黄金那是通用货币。

  谢兰因问:“你们准备住多久?”

  谢知说:“我看五哥,五哥走我也走。”

  谢兰因问女儿:“想阿生吗?”想她当年丢下女儿,一个人远嫁秦家,一开始也是朝思暮想的想女儿。

  “想。”谢知失落的叹气,怎么不想?儿子是她亲手养大的,原本一直黏在她身边的小尾巴突然不在自己身边了,她怎么可能不想?

  谢兰因说:“那就再生一个。”女儿跟她情况不同,可以多生几个。

  谢知摇头笑道:“暂时不生,不然阿生会以为我们不要他,只要弟弟妹妹了。”

  谢兰因嗤之以鼻:“就你想得多。”

  谢知暗忖,那是因为你们不懂儿童心理,“阿娘,初一呢?”以前她要是回秦家,初一第一个就会出来找她,怎么今天不在?

  谢兰因说:“他被老三带走去走商了。”初一年年来秦家拜年,跟秦家兄弟都熟悉了,秦家兄弟都把他看成自家子侄。初一读书不成,武艺也不大好,谢兰因想试试他艺术方面是否有天赋,结果秦三却说真男人要真刀实枪磨砺出来,这次去西域就把初一带走了。

  谢知目瞪口呆:“初一不是才十一岁吗?”

  谢兰因轻描淡写道:“你五哥五岁就跟你大人去围剿流寇了,以后阿生也要如此。”

  谢知苦笑,这下轮到谢兰因惊讶了,她以为女儿会反对,谢知说:“阿生总要长大的。”她可以庇护阿生十年、二十年,但不能庇护儿子一辈子,谢知并不准备完全照搬前世育儿法,前世育儿法的前提是社会安定,这个社会并不安定。

  谢兰因这才欣慰的摸摸女儿的鬓发,“总算没有傻到底。”

  谢知不满的看着母亲,她从来都不傻好么?

  秦纮这次来秦家是跟父亲商量对革岛奴隶的管理,秦八的意思是对奴隶分等级管理,魏国奴隶地位最高、高句丽奴隶地位其次,最末是扶桑本土奴隶,这种区分并不仅限于地位划分,还事关奴隶的福利待遇,每个等级奴隶每天吃的食物,年底的奖金都不同。

  这种等级划分谢知是反对的,这让她想起当年的伪满洲国,那个最后连满洲贵族都忍不住造反的国度。可是除了她,家里所有人都赞成,其中包括柔娘和凤容。两人很实际的从现实考虑,这种等级划分更让他们便于管理。后来谢知就想了一个折中的法子,允许各族奴间联姻,联姻并不会降他们本身的等级,他们的子女的等级随着他们高等级的父母变化,同时鼓励他们学汉语,让他们风俗习惯往魏国靠拢。

  谢知是想过几代后革岛上各族人能彻底融合成,当然融合以汉族为主,现在还没有国家、民族概念,哪怕对一个士大夫,让他为国为民,人家也会把你当傻蛋,这时大家只有忠孝思想,爱国?什么国?什么是民族?没人对这些下真正的定义。

  这也是民族融合的最好时期,谢知还是偏向用温和手段同化革岛原住民,而不是用侵略手段。除非她能狠心到用白人种族灭绝手段来侵占大陆,不然暴力压迫只会激起别人的反抗。革岛是谢知发现的,她提的建议也不是不可行,在秦纮的坚持下,秦家最后决定实施谢知的提议。秦六准备去革岛,给秦八做帮手。

  谢知救了那些逃奴后,就派人去六镇转了一圈,打听了些情况后,不动声色的将手头近些年培育出来的良种往高句丽和山东推广,自三年前爆发了一次蝗灾后,近些年边境一直顺风顺水,作物收成不错,粮食价格稳定,谢知手上有的是金子,买粮食也不心疼。

  她没有先知之能,也不知道未来如何,可她明白边境的百姓生活再恶化下去,这里迟早要起兵乱。兵乱并不一定会让魏国覆灭,黄巾起义最后也被镇压,东汉还是苟延残喘了许多年。而且如果起义规模不大,甚至对皇朝统治造不成任何影响,但对皇朝统治没影响,对他们的生活影响却很大,因此谢知要积蓄足够的自保实力。

  这担忧谢知对秦纮说过,秦纮搂着谢知保证,如果有人造反,他一定会保护她的。秦纮并不觉得普通民众造反会起多大风浪,除非后面有贵族撑腰,阿菀是过虑了。不过她屯粮的计划跟他不谋而合,他也想屯粮,虽然他屯粮的目的跟谢知不一样。有计划生活总是过得飞快,不知不觉间时间又过去了三年。

第207章 谢宝珠

  三月的长安本该是春暖花开的时节, 但今年的春季来的格外玩, 三月末的天气还带着几分寒意,高平从温暖如春的马车走出, 感受到吹在脸上的寒风,她不由拢了拢领口的貂裘,快步走入内寝殿。内寝殿里烧了几个暖炉, 暖暖的熏得室内室内温暖如春,但不可避免的有一股炭火味。

  高平不由蹙眉问女儿:“怎么不烧火地?放了这么多暖炉, 也不嫌熏得慌。”

  “阿娘你来了。”太子妃谢宝珠让丫鬟给高平洗手净面看茶, “这些天也不是很冷,烧火地太费炭火, 我就让人改烧暖炉, 这是用煤做成的炭,味道也不是很浓。”

  高平不以为然:“费炭火又如何?难道家里还缺这么几个钱?你若是手头紧, 我一会让人给你送些炭火来。”

  “不用, 我这里炭火足够。”谢宝珠摇头,她又不缺钱,她只是不想浪费炭火才如此, 不过这种事跟阿娘说不通的, 她总觉得又不是没钱, 有什么好节省的?总说自己小家子气。可这又不是钱的问题。宫中陛下都以节俭为要,她一个太子妃能不节省吗?

  “太皇太后这些天身体好点了吗?”高平问着自己最关切的问题。太皇太后年前病了一场, 到现在都没痊愈, 她年纪大了, 大家都有点担心她身体,毕竟她现在是太子最大的靠山。她要出事,太子一系会大受打击,高平现在最希望的就是太皇太后能长命百岁。

  “好些了。”谢宝珠脸上轻松,但心里并不轻松,太皇太后看着是好些,可太医也含蓄的表示,太皇太后年纪大了,身体大不如以前,需要好好休养,她经受不起折腾了。因此谢宝珠和太子加倍孝顺太皇太后,谢宝珠在太皇太后处伺候了三天,昨天被太皇太后强行遣回来休息。

  “这会谁在太皇太后宫里伺候?”高平问。

  “秦良娣。”谢宝珠说,太子目前除了太子妃谢宝珠,还有三位有名分的妾室,两名良媛、一名良娣。秦良媛是太子的宠妃,秦绍的长女,已给太子生了长子。还有一名良媛嵇氏,出生鲜卑大族纥奚氏,鲜卑汉化时纥奚氏改为嵇氏,她还是彭城王长姐的幼女,同太子也育有一子,现在肚子里又怀上了。

  良娣郭氏是太原郭家的女儿,她的祖父也是朝中重臣,她跟太子育有一女。秦氏、嵇氏和郭氏三人是同时纳入东宫,一并册封为太子孺人,三人差不多时间怀孕,秦氏和嵇氏都生了儿子,郭氏生了女儿,因此秦氏和嵇氏的份位在郭氏之上。可以说太皇太后为巩固太子地位,真是费煞苦心。

  高平脸立刻耷拉下来,“你怎么让这个狐媚子去伺候太皇太后?”高平最看不惯的就是太子的三个妾室,一个比一个狐媚,尽勾搭着太子魂不守舍。

  谢宝珠神色微沉:“她们是太子有名有份的妃妾,不是身份不明的狐媚子。”谢宝珠最厌烦的就是母亲这点,她怎么就认不清自己跟她的区别?她是拓跋曜的公主,自然可以随心所欲的独霸驸马,惩罚任何企图靠近父亲的女人。可自己是拓跋家的媳妇,她难道觉得拓跋家对女儿对媳妇是一个待遇?拓跋家的媳妇谁敢善妒?她这么随便称呼太子妃妾为狐媚子,外人怎么看自己?他们会觉得这些话是她跟母亲说的。

  谢宝珠神色一沉,高平就有些害怕,她低声抱怨道:“我不说就是了,你干嘛这么生气?”自女儿九岁以后跟祖父进学后,高平就越来越不了解自己女儿,现在她成了太子妃,心思就越发难测了。

  谢宝珠轻叹一声,“阿娘我没生气,只是你不知道宫里——”陛下从来不是和蔼可亲的人,她跟太子今年元旦后成亲,成亲这三个月,她作为儿媳妇见不到家翁是正常的。可太子居然也只在书房上学时才有机会见到陛下,可想而知太子在宫里并没有外界所传的那么得宠,至少在陛下这里不得宠。太子跟她夫妻私语时也曾说过,陛下对他反而不及下面的兄弟。谢宝珠当着太子的面,自是安慰他说,他是国之储君,陛下要严厉教导他。可心里还是明白,陛下要真喜爱太子,就不会对太子如此不上心。

  太皇太后倒是极宠爱太子,可她宠爱的是太子,又不是她这个太子妃,她会让太子娶自己为太子妃是看在曾祖父是中书令的份上。要是让太皇太后知道自己善妒,她的日子能好过?且自己年纪还小,还没来癸水,不能给太子开枝散叶,太子找别的女人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太子子嗣越多,地位就会越稳固。毕竟这会皇家的那些皇子中,只有太子一人才有子嗣,大皇子已经成亲、三皇子的已有妾室,但他们的妻妾目前都没生养,只有太子子嗣兴旺,这是太子最大的优势。

  “苦了你了。”高平想到女儿入宫才三个月就瘦了一圈,以前看着还像孩子,现在看着比未出嫁时成熟了百倍不止,她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现在想想,驸马不想让女儿入宫或许是对的。可是高平又不甘心女儿嫁给别人,她的女儿就应该做天下最尊贵的人,做到谢知都做不到的事。

  “没什么辛苦的,这是我心甘情愿的。”谢宝珠淡淡一笑,她跟母亲不一样,她早知道宫里日子比不上家里轻松,可她还是坚持入宫。她不是公主,没法子像母亲一样靠着身份管教父亲,既然她都要做别人的媳妇,都要伺候夫婿和长辈,她为何不选个天下最尊贵的家庭伺候?大姑做不到的事,她一定会做到的。

  “你也顾惜自己的身体。”高平柔声叮咛女儿。

  谢宝珠点头应是。

  高平这会想起一事,对谢宝珠说:“你曾大父让我带本书给你。”

  谢宝珠奇道:“什么书?”

  高平摇头说:“你曾大父没说。”她让丫鬟取来书匣给女儿。

  谢宝珠也不避讳母亲,揭开书匣上的封条,里面是五本叠得整整齐齐的手抄本,第一本上面写了四个字《女诫随笔》,她不由喜上眉梢,拿起一本书翻了翻,果然是曾大父之前给自己看过的女诫和历代后妃的读后随笔。这五本书曾大父已经给自己讲过一遍了,谢宝珠学完后意犹未尽,入宫前想问曾祖父要来,曾祖父却说他手头的不全,要给她找原本,这就是原本吗?

  谢宝珠确定了内容,才有闲心细细赏玩手中的书卷,这随笔应该是女子手书,字迹秀美风流,她以前觉得只有卫夫人的字才能称之为簪花体,可现在看这手好字,又觉得这也算簪花小楷了,她翻到书卷尾页,上面有著书的小印,她不由问道:“阿娘,你知道阿菀是谁吗?”

  高平在看到手抄本的字迹时就知道这几本书是谢知写的,她跟谢知同窗多年,她的字自己还是能认出来的,听到了女儿的问话,高平淡淡道:“这是你大姑的乳名。”

  “阿姑乳名不是玉蕤吗?”谢宝珠惊讶的问,这还是陛下给阿姑取的,人尽皆知。

  “玉蕤是陛下给你阿姑取的小字,阿菀是她的乳名,她一出生你祖父就给她取了。”高平并不知道谢知的真正身份,驸马说谢知的乳名是她父亲取的,她以为是谢灏取的。谢灏等人出逃时,谢修隐隐有些印象,他大概记得嫡母并未生产,阿菀并不是他亲妹妹。后来他年纪渐长,谢简也不瞒着长孙,把谢知的身世跟谢修说了,谢修才知原来自己妹妹本该是公主。

  谢宝珠有些震惊的问:“这五卷书都是阿姑写的。”

  高平说:“大约是吧,你阿姑不是一直写书吗?”

  谢宝珠闻言轻叹一声,问高平:“阿娘,阿姑在御书房读书时是不是课业很好?”以前大家都把谢宝珠跟谢知比,总说她有几分像阿姑,谢宝珠心里是不服气的,论身世论地位,她哪里比阿姑差?大家都说阿姑长得好看,谢宝珠自己就是少见的美人,她不信还能有人能远超自己。

  可知道这五本她奉若神书的随笔是谢知所写后,谢宝珠不得不服气。阿姑写皇后传随笔时才十岁,她十岁那年连史书都看不懂,别说是写随笔。女诫是阿姑十二岁写的,据说是专门写给二姑的,她六岁就学过女诫,只知死记硬背,从来不知女诫还能反着读。难怪曾祖父让她好好学着点,说她比阿姑差远了。

  不过谢宝珠有谢宝珠的傲气,她承认自己比不上阿姑,但不觉得她比阿姑差太多,她又没阿姑当年的学习条件。阿姑是曾祖父启蒙,五岁就去了御书房由太学监的太傅、博士教导,据说当年陛下还亲自教过阿姑课业,她要是也有这样的先生,她也不一定比阿姑差。谢宝珠现在只叹息自己学的太晚,当初她要跟阿姑一样五岁进学就好了。

  “她成绩是不错。”高平并不想提谢知的学业,她好奇的问女儿:“她这写的是什么书?”

  “阿姑未出阁前写的女诫注释。”谢宝珠说。

  高平愕然道:“她还会写女诫注释?”谢知的脾气怎么会写女诫注释?她从头到脚就没半点温良贤淑,那会也就陛下把她当宝,旁人都对她不上心。高平有意识的忽略了拓跋曜对谢知近乎霸道的占有欲,他甚至不许谢知出现在人前,每次外出别说是让她露脸,就是身形都不许露出来,就恨不得在她身上罩个黑袍。魏国民风开放,从未贵女有如此端庄守礼。

  即便有人说谢家是南朝来的士族,可南朝贵女也不像谢知如此。能在皇家贵人跟前伺候的哪个不是人精子?谁都明白谢娘子如此守礼的真正根源在陛下身上,故众人敢称赞后宫妃子,却不敢称赞未出嫁的谢娘子,就怕陛下吃醋。若谢知入宫得宠,自然会有人赞谢知,可现在谢知远嫁,十年不回京,谁敢在陛下面前提起这事?所以谢知理所当然的被所有人遗忘了。就连谢宝珠和太子的大婚,谢知都没回来,为此高平好生发了一顿脾气,不过她也只是对着心腹下人发作。

  “阿姑的女诫注释跟一般人有些不同。”谢宝珠说,当然也要细看才能看出来。

  “哪里不同?”高平不信女诫还能注释出花儿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0页  当前第12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7/16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隐凤朝阳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