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荣锦路_分节阅读_第29节
小说作者:漫漫行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89 KB   上传时间:2019-06-15 15:33:28

  “元嘉记住了。”沈皎郑重回答道。

  之后,天和帝又问了女孩之前对会试主考官选择的原因,在女孩条理清晰地分析后,天和帝的心中很是满意。

  结束了这个话题之后,天和帝又关心了女孩几句,便让其离开了。

  当沈皎回到家时,已经是酉时了,她照例先前往正院请安。

  “可算回来了。”淑惠长公主看着早出晚归的女儿,很是心疼,“你皇舅舅留怎么留你这么长时间?”女儿之前派人回来回禀时要被皇兄留一段时间,只是常事,淑惠长公主也没有在意,但没有想到今日会回来的这么晚

  “皇舅舅考问了我最近的功课,而我最近的功课比较多,所以时间有些长,就回来晚了。”沈皎安抚着母亲。

  淑惠长公主其实对自己的皇兄是有些怨念的,让女儿像男孩子一样辛苦,这让她心疼极了。可是看到女儿对学业的喜欢,她便一直都没有说什么。

  沈皎看到母亲的眼神,赶紧转移了话题,“阿娘,你今日去闵王府了吗?”

  听到女儿提起这个话题,淑惠长公主的注意力果然被吸引过去,想起今日在闵王府的经历,和次子今日的表现,淑惠长公主觉得自己的嘴角有些不自觉的抽搐,这当真是……

  一言难尽啊。

  她让儿子看书,可并没有让他照书全搬啊,她以前怎么没发现儿子这么不会变通,她记得以前儿子挺聪明的啊。

  还有,被永安发现后,他居然立刻承认了。

  在大理寺这么长时间,怎么就没学会抵死不从啊。

  当然,还不只这些,不过,为了保留次子在女儿心中所剩不多的形象,淑惠长公主咬着牙道,“去了,你永安姐姐并没有定下人家,再加上闵王府对你三哥的印象还不错,你永安姐姐和你三哥相处的很好,这希望还是很大的。”这大概是她今日唯一欣慰的地方。

  虽然过程艰难,但有达到目的就行。

  这一家有女百家求,她也不能太心急了不是,当前最大的问题是先将儿子培训起来,她决定再给儿子几本书籍好好研究研究,还得让身为父亲和长兄的沈邦靖和沈长冀回来后,亲自上阵教授。

  这一家人,可不就是要共患难吗?

  沈皎看着淑惠长公主的表情和话语,有些不符,但既然阿娘都这么说了,想必应该是事实。

  “阿娘真厉害,今日阿娘辛苦了。”沈皎称赞道。能将昨天那样的结果拉回来,想必她阿娘累得不轻。

  “阿娘没什么辛苦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儿子的未来啊。

  “倒是你,今日肯定累了。”淑惠长公主温柔地看着女儿,“赶紧回去好好歇息。”对于次子的婚事,她也不便和女儿这样一个十岁的女孩说得太多,再加上今日女儿真的回来的很晚,需要歇息。

  “嗯。阿娘也好好歇息。”沈皎看着阿娘真切的目光后,起身告退。

  回到院子后,沈皎复习完功课,便很快安寝。她要养精蓄锐,明天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她。

第63章 比试

  第二日清晨,沈皎起身洗漱后, 穿上了一身广袖青色长袍, 再让轻风给自己梳了少年的发髻, 用一根白玉簪固定,标准的文士风范。

  沈皎看着给自己整理服饰的细雨和轻风二人, 白皙的脸庞泛着红晕,不禁清了清嗓子,“本少爷的样貌可还入得了二位姑娘的眼?”

  “郡主又拿奴婢们取笑。”细雨一边为自家主子抚平身上的衣袍,以便笑嗔道,“不过郡主每回这样穿, 奴婢们倒是真觉得自己服侍的是一位俊秀的小公子。”细雨看着眼前眉目如画,风姿清雅的少年模样的郡主真心感叹道。

  她相信依照这样的打扮和风姿,只要不认识郡主的人,都不会把她当成少女的。

  轻风是个腼腆的性子,不善言辞,在听到细雨的这番话后,也一直红着脸点头赞同着。

  她和细雨不是第一次见到郡主这样穿, 事实上这是常有的事。因为郡主在崇文馆上学, 有些课程不方便着女装, 所以淑惠长公主便吩咐针线房特意为郡主做了很多男装。

  但她每次看到郡主一副少年的打扮都很惊讶,她原是宫中的宫女,因为在梳头和衣着配饰上有几分功夫, 便被谢太后赏赐给了郡主。在宫中和府中这么多年, 她也见过公主和贵女们在狩猎或游玩时穿胡服, 着男装,但在她看来,无论怎样穿着,举手投足间的气质和行为,都能让人一眼就看出她们是女子。

  但郡主身上却没有这种感觉,仿佛本就是个少年一般,毫无违和感。

  沈皎不知道她身边两位侍女的想法,若是知道,也只会没有意外的淡然一笑,成长时接受的教育和人不同,就注定着气质和行为举止的不同。

  穿戴好后,沈皎略微用了些早膳后,便和往常一般前往崇文馆而去。昨天老师和她交代,让她在崇文馆中先候着,等他下朝后,再一同前去。

  辰时左右,张博钧下朝来到崇文馆偏殿后,见弟子一副少年打扮的模样,点了点头,“不错。”他本来还担心昨天自己忘记嘱托,弟子还会是少女打扮,如今看来他的小弟子思虑还是很周全的。

  张博钧考教了昨日的功课后,便带着沈皎各上了两辆早已特意准备好的马车,毕竟沈皎的铜辇车太过打眼,两人一路朝思贤楼而去。

  思贤楼离皇宫的距离并不近,等马车到达时,已经是快午时了,此时的思贤楼外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沈皎下了马车后,便看到牌匾上“思贤楼”三个大字,遒劲有力,典雅端庄,显然是一位书法大家的作品,不禁有些意外。

  张博钧在一旁看到弟子赞赏疑惑的眼神,便朗声为弟子解疑,“这三个字是本朝太宗皇帝时,前礼部尚书董逸大人所提,当时春闱前,他在这里用饭,看到进京赶考的士子都在这一起讨论学问,甚感欣慰,便提笔写下这三个字,希望士子们可以‘见贤思齐’,像先贤看齐。”

  “谢老师教导。”沈皎在听到张博钧的话后,便明白了,这是前人对后辈的一片期望啊。

  “嗯,我们进去吧。”说完,张博钧便率先往楼内走去。

  “是。”沈皎紧随其后。

  进入思贤楼后,沈皎觉得这个酒楼除了牌匾上的题字外,这布置也绝对能在京城众多的茶馆酒楼中,排得上前三。不同于外面的古朴庄重,其内部倒十分古朴典雅,精致不凡。

  思贤楼分上下两层,一楼是大堂,二楼是雅间。

  她刚一进入,便见大堂中间,一群士子打扮的人,围绕着站在中间的两人身旁,而这两人好像在比试着什么。

  左边的一人,看起来不满二十的年纪,身姿修长,一身宽大的儒服,看起来很是文雅,但眉眼中透露着难掩的傲气,看向对面的人,似乎很是不屑。

  至于右边的少年,也是一身儒服,清逸俊朗,风度翩然,气质温文尔雅,如美玉般让人移不开眼,此时他正轻抬起右臂,向对面的人道:“颜兄,请。”其声音宛如悠扬的琴声,清贵优雅。

  沈皎看着前面风神俊秀的少年,她真是没有想到在这里会碰到卫赜。不过仔细一想,卫赜也要参加今年春闱的士子,倒也不再意外。

  正当她愣神时,张博钧已经对着前来招呼的小二问道:“二楼雅间可还有位子?”

  “有,还有四间。”小二的脸上挂着大大的笑容。在思贤楼干了这么多年,他还是有些眼力劲儿的,前面的这位老爷的衣着气质一看就是当官的。

  至于他身后跟着的小公子,就更了不得了,但他身上披着的没有一丝杂毛的狐裘暂且不说,便是衣袍上的料子就不是一般人能用的,他至今也只在前两日刚刚来这的两位位贵人身上看过,当时那两位贵人身边的随从一个被称为王爷,一个被称为殿下。虽然他不知道这两个人的身份,但是皇家人的身份却是肯定的。

  今日,再见到这样料子,他心中更为小心恭敬,但也很高兴,毕竟前面的两人出手都大方的很。

  “找一间能看见和听见大堂动静的雅间。”张博钧吩咐道。

  “小的明白。”小二笑得更为灿烂,“楼上的听涛阁绝对符合老爷的要求。”

  “那你带路吧。”张博钧点了点头,看了眼身旁的弟子,叫道,“阿晟,上楼了。”

  沈皎听到张博钧的声音赶紧回神,但对老师的很是一愣,随即才想起自己的名字,不是前世的沈皎,也不是她的封号元嘉,而是由天和帝所赐的“沈瑾晟”。这个名字,除了再她小时候偶尔从天和帝口中听到过一两次,之后就再没听过。她都忘记这个名字了。

  “是,老师。”沈皎反应过来后,赶紧跟上。

  进入听涛居后,沈皎看到屋内的布置很是清新雅致,墙上还挂着一幅竹林七贤图,虽然作画人的水平没有像门外牌匾上一样是大家之作,但其水平也算不错了。

  张博钧在进来后,便吩咐小二上几盘点心和茶水,然后转头对着弟子道,“这思贤楼里所挂的书画,都是在这里比试的士子所作,之后有的士子便将自己所作的书画赠送给思贤楼。”

  沈皎点了点头,对着老师道谢。

  她知道这种将自己作品送给思贤楼,摆在这里,也是一种经营自己的方式。能来到这雅间的客人,很多都是达官显贵,王公贵族,若是能被其中一人赏识,其未来的前途可期。

  所以,这样的选择是大部分寒门学子所愿意的,至于世家子弟,大部分是不屑的,一来是清高自持,二来是自己有背景,自然不屑将自己的墨宝挂在酒楼中,供人随意观看。

  之后,小二便将茶水点心送了进来,张博钧在其摆好后,问道,“下面的都是谁,今日比试什么?”

  小二将赶紧回道,“回老爷,今天是卫家的卫赜公子和山东案首颜楠公子的比试,这是两日前就定下的,围绕在这二位公子身边的多是京城和山东的举子。”

  “至于比试什么,小的没什么学问,见识浅薄,就不是很清楚了。”小二害怕贵人怪罪,又紧接着道,“不过,老爷想要知道,将这扇侧门打开,下面的对话和所做的事情您都能知道的一清二楚。”

  “嗯。”张博钧在听到这句话后,点了点头,将手中的钱袋递给了面前的小二,“你下去吧,有事再叫你。”

  “谢老爷赏赐,小的这就告退,您有事拉下这绳,外面的铃就会响,小的立刻就会进来。”小二拿到钱袋后,感受着里面的重量,脸上的笑容更加真实了,说完后,便赶紧退下了。

  沈皎看着刚刚小二指着的绳,连接外面的铃铛,不禁觉得这家酒楼真的很不一样,毕竟这样的设计可要花费不少的银钱和功夫,一般只在富贵人家的府中才能看到。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她现在的心思全部在下面的比试上,特别是一场有卫赜的比试。

  “老师,这山东案首颜楠才学如何?”沈皎好奇的问道。

  不怪她这么好奇,毕竟这么长时间在京中还没有人愿意敢和卫赜比试。这位山东案首若是没有几分才学,仅凭卫赜在京中的盛名,就不敢比试,更何况她刚刚见颜楠的神情可是骄傲自信的很。

  “我也没有见过颜楠,不过最近其来到京中后,闯下了不小的名声。”张博钧喝了口茶水。

  沈皎听出了老师话中的意思,没见过,不代表不了解。

  张博钧在喝完后,便接着道,“颜楠出身山东颜家,年十九,是颜家这一辈中资质最好的,聪颖绝伦,文采斐然,可谓是少年英才。”

  “他前来京中的这几日,已经和多人比试,均是胜出,其中就有几个卫家子弟,之后便听说了卫赜的名声,便向其下帖约试,并放言若是卫赜输了或是不来,便是卫家这代无人,不如颜家。”

  “不过没想到会是今天,如此,今日可谓是不虚此行。”

第64章 胜出

  山东颜家与七十二贤之首的颜子并没有关系,但也是经历两代王朝的门阀世家, 其世代居于齐鲁之地的山东, 出仕的子弟遍布朝中, 现任宰辅颜思便是现任颜家家主。

  在大齐,论名望能和其媲美的家族也只有卫家了。

  所以, 颜家自来喜欢和卫家一争长短,而卫家对此却不甚在意,但面对颜家的挑衅,卫家也从没有退缩过。

  颜楠此举,除了是自己的意愿外, 更多的是家族的意思。

  沈皎知道,这便是门阀世家之争。

  正因如此,她对下面的比试就更好奇了,特别是其中一人还是卫赜。

  “老师,我将侧门打开吧。”沈皎对着张博钧提议到,她现在有些迫不及待了。

  张博钧捋了捋自己的胡须,笑着点了点头, 对于这样两个优秀的后辈的比试, 他也是非常期待的。

  沈皎将侧门打开后, 两人正面对面跪坐在大堂中,旁边的士子们也跪坐在两人身侧,一副坐而论道的场面。

  此时, 颜楠正发表着自己的观点, 侃侃而谈, 语气中有着少年人意气风发的傲气,“楠以为于蛮夷之地,以应遣人教化之,必能使其归顺。古圣王继天立极,以临御天下,礼乐昭明,立纲陈纪,教化四达,垂衣拱手而治,故我华夏以强于蛮夷,此为圣王之仁,教化之道也。

  蛮夷之人,譬如禽兽,目无人伦,不知礼数之所在也,故其不尊君王,性喜杀戮,为民生害,此乃无圣贤教化也。

  ……

  若圣上效先前圣王之教化于华夏之道,多遣饱学之士教化,必然使其知道义,懂纲常,尊君上,感而化之,此乃圣上之大德,旷世之功也。如此,必能不费一兵一卒,使其归顺,为我大齐之土地。”

  其说完后,傲然拱手,对着对面的卫赜道,“此为我之浅见,敢问卫兄有和见教。”

  因为颜楠论述时,声音意气风发,虽然不是洪亮之音,但四周都安静无声,所以在楼上的沈皎听得一清二楚。

  她如此也算知道,现在比试的内容,这是对外族政策的论述,这自古一来都是讨论的焦点,由颜楠的论述来看,其是主张以教化来改变外族的思想,从而达到使其不战而归顺大齐。

  这样的观点,是大部分文臣的想法,其观点更偏向于主和,而历代君主也都一直在试用着这个方法,不过效果并不好。

  她觉得这大概是文人心中的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没有上过战场,没有见过血腥的杀戮,总会抱有一些一厢情愿的想法。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6页  当前第2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9/13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荣锦路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