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荣锦路_分节阅读_第59节
小说作者:漫漫行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89 KB   上传时间:2019-06-15 15:33:28

  说完,便从药箱中拿出一个青色的瓷瓶,递于天和帝,道:“这事乌头的解药,陛下让人将其敷在郡主的伤口处。”乌头是最常见的战场将领和死士所用的□□,所以他亦是常被此类解药,以备不时至于。

  “但是……”曹范将解药递给天和帝后,还不待天和帝传侍女来给沈皎换药,就被曹范的话打断了思绪。

  听到曹范的话,天和帝眉头一凝,“有什么你只管说。”

  “是。”曹范有些艰难的开口,“臣刚刚替郡主验看伤口时,发现金簪已经贯穿郡主的手臂,贯穿的地方正好是郡主左臂的上臂骨,而且郡主左臂周围的经脉也被所伤严重,拔出金簪容易,但之后郡主的左臂需要悉心调养,左臂会无力,不能提重物,每逢阴雨时节便会疼痛。”

  说得直白一点,元嘉郡主的左臂因这金簪基本上算是会废掉了,至于以后能不能调理好,没有人知道,但希望微乎其微。

  天和帝被曹范的话一震,脸色愤怒难看至极,扶着沈皎的手紧紧地攥在一起,手面上青筋暴起,看着外甥女在曹范的这句话后,脸色更加苍白,平日里时而灵动,时而沉稳地充满活力的双眸,此时仿佛是失了神一般,眼中半点神采也无,愣愣地看着一旁,没有言语。

  看着沈皎的样子,天和帝不甘心地问向一旁的曹范:“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声音低沉沙哑,仿佛在压抑着什么。

  他的元嘉还小,怎么可以在这样青春风华的年纪费去一条手臂?

  “臣无能。”曹范跪在一旁,顶着天和帝威严压迫的目光,声音颤抖着给出自己最后的结果,看着天和帝沉默着,没有下一步的指示,只能再次出口提醒道:“陛下,郡主身上的金簪若是再不拔出,后果会更严重。”

  他之前给了的药粉,已经被暗卫提来的侍女敷上,此时正是拔刀的最佳时机,容不得再犹豫了。

  “在这里方便吗?”天和帝回过神来,扶着手中的沈皎,立时问道。

  “可以。”曹范应道:“一应物品臣药箱中具备,陛下让郡主坐椅子上,会更方便臣动手。”

  “好。”天和帝说完,便将怀中的沈皎报至前方的御座上,沉声道:“开始吧。”

  “元嘉,不要怕。”天和帝安慰着脸色苍白的沈皎,“皇舅舅在这里,不会有事。先让曹范将这簪子拔去,之后,朕会发出皇榜,寻赏天下名医,一定会为你治好的,你放心。”

  天和帝说完,用手怜惜地抚摸着沈皎的发顶,看着其还是如之前的样子,还是没有回神,以为是其无法接受自己左臂会被废的事实,尽力承诺着,想给女孩带来安心的后果。

  沈皎被天和帝安抚着,虽然一开始如天和帝所想的一般,被曹范所砸下的左臂的消息,有些反应不过来,内心有着无助,恐惧和害怕,还有不甘。

  但是事实摆在那里,以她的心性,还不至于被这样的结果所打击倒。左臂的伤情,在天和帝抱她坐在御座上的时候,她便已经接受了。

  接受,与她来说是必须面对的事情。而早接受,比晚接受要更与她有利。

  虽然接受了左臂的伤情,但不代表她接受得了身体再一次不受自己掌控的感觉,前两次差点命丧黄泉,这一次,左臂被费,那么后面还会发生什么,她的身体还要因为日后不知道多少次的刺杀,而付出什么。

  也许,下一次付出的将会是她的命。

  这样的结果她,才是让她无法接受,但又无法忽略的地方。

  而她之前对于自己选择的道路和进程,进度未免有些缓慢。

  多年生活的安逸,终归是让她的紧迫感没有了九年前那么强烈,心中有了一丝丝侥幸的心理,以为天和帝因着前两次的刺杀,对自己的安全已经足够防备,也低估了刺客的胆量。

  她的脚步,该加快了。

  沈皎这边平静的思索着自己的未来,在外人看来却如同呆楞楞的,没有反应一样。

  曹范努力让自己保持平常心,让天和帝扶住龙椅上的沈皎,自己按住沈皎的手臂,尽全力将金簪拔出,然后开始包扎伤口。

  他,还是第一次给龙椅上除了帝王外的人,处理伤口。

  或者因该说,元嘉郡主是独自坐在龙椅上,而不是帝王的第一人。

  沈皎这边,曹范尽心尽力地处理完伤口,谢太后那边对冬芷的诊断也已经结束,蒙哥的那一掌,用力颇大,让冬芷腹部受损,但只要精心调养,并无大碍。这让谢太后紧皱的眉头舒缓了不少,她和冬芷一同长大,情分岂是寻常人可比?

  天和帝在曹范为沈皎处理完伤口后,又听完暗卫汇报完谢太后那边的事情,才走到众人面前,道:“此事由三司协审,三日之内给朕一个结果,”

  “是。”刑部,大理寺卿和左,右都御史齐齐应是。

  “兵部和户部即可准备,朕之前已经让卫渊将军返回北疆了,算算日子也应该到了。”天和帝抛下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的消息,随后有道:“朕准备对北元开战。”

  兵部和户部尚书在错愕后,齐齐起身应是。

  这件事急不得,如何打,怎么打,是需要慎重考量的,天和帝此时说只是表明自己的态度而已。

  “冬芷为救太后,身负重伤,可谓忠义之仆,册封其为从二品忠义郡夫人,并加赐府第一座。”这可谓是荣耀至深了,从一个女官,一跃成为从二品的郡夫人,还有那府第一座,便是一般的三品官员都没有的恩宠。

  随后,天和帝对着谢太后身边的蓝衣少女道:“阿晴刚刚一直护着太后,居功至伟,要什么赏赐和恩典尽管说。”

第120章 女军

  天和帝的话落, 众人的目光便立时落在了谢太后身边的谢晴身上,回想起之前谢晴和蒙哥打斗时的场景,大家便不由得感慨, 英国公培养了一位好孙女啊。

  在当时的危机时刻, 便是有冬芷为谢太后挡了一掌, 可是若无谢晴能及时制止蒙哥对谢太后的挟持,那后果绝对不堪设想。

  可以说,谢晴的及时出现, 不仅救了太后, 更是维护了大齐的颜面,其功劳不言而喻。天和帝对冬芷都如此封赏,更何况谢晴了。

  众人不禁将羡慕的目光投向了谢家的众人, 依照天和帝刚刚的意思,只要谢晴说得出口,不有违大齐律法,其便会答应, 甚至是一个赏赐给谢晴一个爵位也是有可能的。

  当然,这爵位只会是女子爵位, 不会有封地,但依照大齐对女子爵位的把控,能得一个县君之爵也是十分不错了。

  “救护太后, 是臣女应尽的本分, 不敢居功。”面对天和帝的许诺, 谢晴在众人灼热的目光中, 压下自己想要说出的话,谦逊道。

  “虽是本分,但亦是你的功劳。”天和帝看着谢晴谦逊的样子,温和地道:“不若朕赐你一个郡君的爵位如何?”

  郡君之爵,便是在宗室贵女中,也算得上是个不小的爵位了,仅在县主之下而已,是从正三品的爵位。对于一个普通的官家小姐,即便是谢太后的母族,这个爵位也算得上绝对的厚赏了。

  很多人在心中默默地盘算起来,元嘉郡主和五公主不好娶,但娶这谢家姑娘也一样不错。

  正在众人以为谢晴会立时谢恩时,却没想到会听到一个逆转,而且是一个惊天的逆转,只见谢晴对着天和帝道:“陛下厚恩,臣女感激至深,若有可能,臣女想要拿这个爵位换一个恩典,不知陛下允否?”

  这样的发展,让众人一时间有些没有反应过来,从没有见过对天和帝的赏赐还想要替换的。看来英国公府不仅将嫡女习得一身武艺,如同男子一般,更将其养的不知天高地厚。

  原本心中想要有求娶心思的人,心中不禁打了退堂鼓,这样胆大的女子,娶回来还不知是福是祸,更何况家中的子弟也不一定能压得住。

  这若是丈夫压不住妻子,传出去不更叫人笑话不是?

  这时,英国公和英国公世子也赶紧起身跪到谢晴身边,训斥道:“阿晴,胡说什么呢?陛下恩赏,还不赶紧谢恩,岂容你在此放肆?”

  随后,英国公又对着天和帝请罪道:“阿晴无状,是臣管教不严之过,还望陛下恕罪。”

  “无事。舅父快请起,不必如此。”天和帝让人扶起一旁的英国公,亲切地称呼道着,英国公在他幼时护着他,很大一部分充当了父亲的角色,后来又拼劲谢家全力护着他登基。他在位多年,英国公府也一直忠心耿耿,所以他对于英国公一向敬重。

  随后又叫起英国公世子谢离,才对着谢晴道:“阿晴想要拿爵位换取什么恩典?朕之前说过,你想要什么恩典和赏赐尽管说。”天和帝的态度依旧温和,并无怪罪的意思。

  他之前金口玉言,说了谢晴可以自己要求恩赏,那便会说话算数。

  “臣女想要以爵位换取一个恩典。”说完,谢晴对着天和帝叩首后,似乎是鼓起了巨大的勇气和决心,语气十分坚定:“陛下金口玉言,臣女想要从军。”

  这句话落后,殿内一片寂静。

  随后,英国公呵斥地声音再次响起:“阿晴,这里岂容你如此放肆?”随后,复又和英国公世子一同跪下,之前孙女是和他说过一样的话,他虽然欣慰自己的孙女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想法和壮志,但他从没有真正想要让孙女从军啊。

  他之前是派人操练过孙女,但也只是想让她知难而退,况且,在现在的大齐,女子从军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便是他也不可能做主,需要圣意才行。而他的孙女只是个闺阁女孩,哪里能得到什么圣恩?

  却没有想到,今天还真让她得到了这个机会?

  还不待英国公请罪,天和帝的声音便响起。

  “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天和帝皱着眉问道,但并没有一口否决。虽然和众人一样,他也没有想到谢晴会讨要这样一个恩典。

  但比起旁人,他对于女子当政并不是特别反感,不然,他就不会教自己的外甥女朝政了,更何况,他对朝政的处理手段,有很多也是由他的母后教导的。

  “臣女自幼听祖父讲起其在战场浴血奋战的故事,便对进入军队向往已久,这些年来,一直如此,臣女希望自己保家卫国,护我大齐边疆安宁。”谢晴严肃地回答着。

  “大齐现在可没有女子军队。”天和帝直述着事实,既没反对,也没有同意,让众人心中猜测纷纭,一时摸不清其的想法。但大多数的人认为,天和帝这是想让谢晴知难而退,是婉拒,毕竟谢晴之前说了天和帝金口玉言,做出了许诺,这可谓是一种变相的逼迫了。

  一旁的英国公和谢离也是这样认为,连忙给一旁的谢晴使眼色,让其不要在执着在这件事上。

  而坐在龙椅上修养的沈皎,却不这么认为。天和帝说大齐现在没有女子军队,可是之前呢?最重要的是,以后会不会有?

  “大齐现在是没有女子军队,可是百年余前,昭阳烈长公主建立女子军队熙和军,辅助□□建立大齐,随后南征北战,为大齐立下汗马功劳。其后五十年,熙和军依旧是大齐军队的中坚力量。臣女不敢和昭阳烈长公主相比,但也是想要尽自己的一份力,护卫大齐,望陛下成全。”

  大齐不是没有女子军队,只是慢慢消失在历史中,不再被人提起而已。但昭阳烈长公主却是她心中最为敬仰的女子之一。

  她,向往成为这样的巾帼英雄。马革裹尸,浴血沙场。

  至于大齐的女子军队为什么会消失?

  一是因为大齐建国后,女子都被家中父母教养的只知道三从四德,没有了血性和眼界见识,人人都觉得女子最大的价值就是嫁一个能为家里带来荣华和好处的丈夫,能够相夫教子,这远比在战场上拼命要容易的多。所以,这从军的女子便越来越少了。

  这二啊……

  “皇上,此事万不可行啊。”还不待天和帝发表想法,便立时有大臣劝谏起来:“陛下,这自古以来,男女之间,内外有别,若令女子从军,岂不是颠倒阴阳吗?如此有违纲常,祸乱天下之事,万万不可啊!”

  随后,又响起了一堆附和的声音。

  所以,大齐熙和军的消失,除了大齐女子自己的原因外,更多的是朝中的阻碍,虽说大齐民风开放,但依旧是男尊女卑的时代,很多男子已经享受惯了这样的社会地位带给他们的好处,岂会同意女子有一日和他们处于相同的地位。

  “诸位大人的意思是,当年昭阳烈长公主创建熙和军,助□□夺得天下,也是祸乱天下之举吗?”正在朝中众人为此事一个接一个的劝谏,言辞越来越激烈严重,甚至说出女子从军是会让大齐覆灭的话,而谢晴辩解不出时,一个虚弱的少女声音,自上方传来。

  天和帝听到这个声音后,也顾不得在他面前跪着的越来越多的大臣,转身朝着龙椅上的沈皎走去,轻声关心道:“元嘉,身体如何了?”

  天和帝一双深沉的眼睛,此时涌动着满满的关心。天和帝看着外甥女自曹范说完其左臂的伤情后,终于不再意志低沉,开口说出了第一句话,很是宽慰和高兴。

  “我无事,皇舅舅。”沈皎宽慰了天和帝一句,然后道:“刚刚元嘉休息时,好像听到有几位大人说女子从军是有违纲常,牝鸡司晨,甚至是为祸天下之事,有些疑惑而已,所以才忍不住问出声来,打扰了皇舅舅,妄皇舅舅恕罪。”

  “有问题就要问出来,勤学好问自然是最好的,哪有什么要怪罪的呢?”天和帝抚摸着沈皎的发顶,温声道,没有丝毫要怪罪的意思。

  下方原先慷慨激昂想要继续劝谏的人,暗道一声不好,这元嘉郡主摆明就是站在谢晴这边的,现在元嘉郡主又一次救了陛下,看着陛下待其的态度,现在正是心头宝一般的存在,若是陛下因其的态度,而起了偏心,那么他们之前的劝诫岂不是白费了吗?

  “那元嘉便对诸位大臣请教一下之前元嘉的问题,这正是元嘉现在最为疑惑的地方,还请给位为元嘉解惑,不吝赐教。”沈皎继续之前的问题,声音依旧虚弱,但却让下方的众人感受到元嘉郡主这句话的锋芒所指。

  昭阳烈公主的功绩,包括其创建的熙和军的战绩,是任何人都无法抹灭的存在。熙和军在大齐的建国之初,所立下的功劳,又如何能与祸国二字扯上关系?

  谁若是敢说熙和军和昭阳烈长公主祸国,怕是会成为诛心之论,更是辱骂皇室公主,是天和帝和整个宗室都不会允许的存在。

  沈皎的话落后,一时间跪在下方的劝诫之人,无人作答。

第121章 辩论

  沈皎看着下方的朝臣面面相觑, 并无作答,嘴角微微勾起,对着看在自己话落后露出感激的目光的谢晴, 安抚地一笑, 随后朝着下方的朝臣继续道:“元嘉愚笨, 只知道昭阳烈长公主创立熙和军,守卫大齐,功在千秋, 至于这其它的, 还请诸位大人不吝赐教,让元嘉长长见识。”

  面对沈皎这样的紧逼,不少人心中很是不服气, 不为别的,只为现在质问他们的是一介女流,而且是一个没有及笄的女孩,若是被其逼得连话都答不上来, 他们日后还有何颜面继续行走朝堂,还不够被同僚耻笑的。

  但若说昭阳烈长公主所行之事为祸乱大齐的举动, 不仅是睁眼说瞎话,更是连陛下乃至整个宗室都会得罪,所以这话难答的紧。

  沈皎靠在坚硬的龙椅上, 随着一旁的天和帝看向下方的朝臣, 目光平静, 静待着众人的反应。

  其实, 跪在下方劝谏的朝臣只是少数,在场的皇子并无一人出来表态,便是晋王,此时也在燕王的示意下,老实地呆在自己的座位上。

  毕竟,天和帝现在的态度实在太过模糊,基本上没有人知道他对此事究竟是什么态度。

  在情况不明的时候参与进去,俨然不是什么明智之举,更何况此事与他们并无切身的利益相关。

  “昭阳烈长公主当时从军,乃是时势所为,因缘巧合之下才有的结果,彼时天下大乱,纲常混乱,所以才有了昭阳烈长公主被迫从军,此乃无奈之举。”一个四十多岁,身着四品官员服饰的朝臣,在殿中无人应答时,首先回道:“而今,边疆安稳,四海升平,纲常有序,边关亦有的是大齐的兵士,自是无需女子从军。”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6页  当前第5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9/13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荣锦路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