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姨娘是个小画手_分节阅读_第42节
小说作者:浴火小熊猫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51 KB   上传时间:2019-10-23 18:05:05

  定寻不以为意,接了罩袍也没再穿上,随手抛给了老伯,对瑶光薛娘子拱拱手,“两位,我另有要事,先下山了。这里离山下已经不远,想来不会再出意外了。”

  说罢,他便向林子外走了。

  薛娘子知道他们是觉得瑶光这副样子不雅,即使都是出家人,也需知君子非礼勿视。她对他们匆匆离去并不感到无礼,反而还和瑶光说定寻救人急难而不居功,有古君子之风。

  瑶光和薛娘子在山下招了一辆驴车,坐车回了灵慧祠。

  薛娘子问起瑶光是如何认得定寻的,瑶光说了,她皱眉凝思,疑惑道:“太极宫?太极宫……这名字听着挺熟。只我想来想去却想不起这道观在哪儿……”

  瑶光笑道:“想是这臭味把姐姐脑子薰晕了!”

  薛娘子掩鼻笑道:“这下我可算是知道为什么说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了!”瑶光腿上的污泥散发着难以形容的怪味,手中抱着的荷花又散发清香,走路时还好,坐在车上,香臭两种气味混在一起更加可怕。

  两人笑了一会儿,薛娘子又说:“定寻……定寻?这道号听起来也有点熟。”

  瑶光嘿嘿一笑,可不就是熟么?我也觉得熟啊!那个写“这一生还很漫长可是却已经结束了”的作者写过一个《倚天》同人,女主就叫定寻,是个峨嵋派尼姑,可惜文才写了几章,作者就弃坑了!太监了!

  两人嘻嘻哈哈乘车回来,也不去镇上了。

  到了灵慧祠,婢女们说老郡主去镇上戏院看戏尚未回来。

  两人梳洗更衣完毕,老郡主也回来了,瑶光这才拿着好不容易得来的荷花去见师父。

  老郡主见了荷花十分开心,对她们带回来的点心就感想很一般了,只有小竹欢天喜地。

  老郡主便把糕饼递给她吃,自己笑眯眯地看着小竹吃得香甜,还吐槽太清宫点心做得不好。

  “他们的点心几十年不变样,这几样还算能入口,另外什么麻切、蜜三刀,啧,只知道死劲往里放油放糖,嘿,打量能买得起四百文一包点心的人没吃过油吃过糖么?不过是仗着来上香打卦的人得买个手信回去,竟让他们霸踞梨溪山的点心生意几十年。”

  瑶光听了忙问,“那山下镇上就没别的点心铺子么?”

  老郡主看她一眼,笑道,“小孩儿话。这里是太清宫地盘,你瞧瞧那张红纸上印的是什么?没有这个太清宫御印,点心做得再好总差了点意思。倒是山下一间茶楼里有卖肉馒头的味儿还不错,还有翠谷中有一家汤屋,叫‘暖云深’,有一味杏仁酥酪味道正,还有一个……桃花酥吧?也还可入口。”

  瑶光默默琢磨,回到退思居跟薛娘子说,“照姐姐,你说我们开个卖糕点的铺子怎么样?咱们没有太清宫的印,不能搞个别的印么?比如灵慧祠的印?或者咱们自己造一个什么名目出来啊?灵慧祠不是供奉碧水元君娘娘么?咱们搞个水神娘娘的印不成么?”

  薛娘子思索一会儿,“要是师尊愿意掺一脚,自然行的。哪怕咱们做的点心和太清宫的味儿也差不多,那也能分一杯羹。明天我们去镇上看看。”

  两人心里清楚,太清宫这门点心生意能被垄断这么多年,无非是因为无人敢和太清宫别苗头争利。而且,就像老郡主所说,去了梨溪山,在太清宫上了香,求了签,算了卦,带回来的纪念品伴手礼没有太清宫的印记,就少了那么点意思。

  瑶光想起自己从前不管是去少林寺还是白金汉宫总会买点点心、文具、冰箱贴之类的小纪念品和吃食,难道是因为少林寺的核桃酥素饼做的就比路口点心店的好么?还是白金汉宫纪念品商店卖的橡皮鸭子会拍翅膀?当然不是。就是因为是纪念品啊。

  梨溪山上其他寺院、镇上的酒楼茶楼都不敢和太清宫争利,但是灵慧祠可不一样。两家同出一脉,灵慧祠的观主,就连周真人还得叫声“师姐”。

  瑶光这几天清点过自己的财产了,韩瑶光1.0版留给自己的那部分遗产是私房,暂且不算,她出家时皇帝给了一千两,太妃给了一千两,再加上镇南侯府送还的一千五百两和赔礼的一千两,光是现银就有四千五百两,不过,这些只是账面财富。

  薛娘子看过镇南侯府的赔礼之后,让她收着这些铸成各式花样的小银锭,这种银锭逢年过年见到小辈是很好用的见面礼,要专门到银楼去买的话还要每个再加二成的手工和火耗,拿来当纹银流通太过可惜。至于那五十两金子更不要轻易动。铜钱换成银子一两要五十个钱,银锭换成金锭一两要二钱银子呢。万一有个什么不好,金锭可比银锭更轻便,带上就可逃命。

  至于瑶光那些头面首饰,绸缎玉器,古董玩物,字画古籍还有那些名贵药材补品,都可以存放在西厢房的库房中。这些东西有好些可是有钱也买不来的,非不得已不用动它们。

  这样一来,瑶光能动用的就是三千五百两现银。

  她倒是还有韩瑶光1.0版藏在暗匣中的三千两银票,不过,这银票和那五十两金子都是轻便易携带的大额现金,却比金子更好用呢!大周流通最多银票是由几家商行银号发行的,分为两种,一种拿现银现钱去银号或银楼兑换成银票,便可当银子用了,只是用的地方有限,或是从一地到另一地用于商行的大宗交易,或是到像芸香楼这种大店买东西,或是提前到银号再兑成银子——这一种,瑶光的理解是像旅行支票。(可惜,在她的世界,当移动支付和信用卡国际支付成为主流后,旅行支票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了。许多年轻崽子们估计都没听说过旅行支票这种东西。)

  另一种,则是必须拿着当初办银票的人在银号预留的印鉴或是办票人本人的籍书到了□□银号或商行的网点,才能兑换成现银。这一种,瑶光理解为可以异地支取的存款单。

  无论是哪种银票,哪家商行、银号办的,办的时候都要交手续费,用的时候也一样。

  所以这些银票还是得留着,以备不时之需。

  此外,瑶光不想动用暗匣里藏的那笔财富还因为她无法宣之于口的现代女性小自尊。她觉得,既然韩瑶光1.0版能凭自己的本事积累这么一大笔财富,同样是穿越的,她就只能用人家的?一直用人家的?

  所以非到万不得已,她是不会动1.0留下的这些“遗产”的。她隐隐有种想法,想要把这笔遗产用在韩瑶光1.0会觉得有意义的事情上。

  再说薛娘子,她出家时得了太妃的一千两出家银子,因是良民还是官宦女出家,宫中也按例给了两百两,再加上她历年的积蓄,有约莫两千两现银。薛娘子爱旅游,爱美食,所以不大能存得住钱。她在老家倒是置办了两个小田庄,由她族兄照看着,每年有些出息。

  两人有了这一大笔现金,白放在家里不能生出新钱,实在是难受。

  既拿定了要做点心生意,她们便细细商议了一晚,写出章程,第二天做完日常功课后跟老郡主禀报了,叫了辆骡车去山下的镇子。

  要创业,得先做市场调查。

  作者有话要说:  老伯那两撇和头发不相配的胡子显然是假的。

第51章 翠溪镇一日游

  梨溪山下的翠溪镇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是个服务业异常发达的地方。上下山的路口有好几间规模颇大的骡马行不仅出租骡马轿子还有专门的车夫、轿夫。

  茶肆、酒楼、客栈、戏院、裁缝铺子、绸缎庄甚至澡堂子都有卖香烛的店铺更是多不胜数。

  要临时雇人也十分方便而且雇的人的服务水平还很专业,分工还很细致。

  要叫瑶光说这里商业和服务业的高度发达,都是被“出家业”给带动的。

  太清宫是大周第一道观,具有极大的号召力,除了灵慧祠这个嫡系分支,百年来有不少公主出家都在太清宫附近建个小道观之后又有依附这些小道观而建的道观。

  到了今日,灵慧祠所在半山腰上周围有大大小小近两百个院落,从前有一些是达官贵人所建的别院,现在也全都改成了给有钱女子出家的寺院像灵慧祠这样有三四进院子还有花园的简直可称“豪华”有时一间小四合院中有三个寺院观、祠、院门匾紧紧挨着,各有香火。

  因为京城许多女子在此出家富贵的自不必说了,有钱但又不够富贵的女子带了自己的私产出家,自己住的院落尚且逼仄呢哪里能像在家中那样使着十几个下人,这些人如何挤得进去呢。于是催生出了这里的服务业。

  梨溪山附近的农家女儿住在山下,或是镇上,每天早起天不亮就上山为女冠们服务。挑水娘子、做饭娘子、粗使婢女、贴身婢女分工细致,各有不同工钱。在灵慧祠中,老郡主、张师姐、宋李两人各有几个贴身侍女,其他上下人手全是雇来的婢女,总共有十几二十人。

  若是女冠们在京郊附近置办了田地产业,或是寺院里有香火收入,还可以请能写会算的专门人才替她们管理,这些女性叫“管家娘子”。一个能干的管家娘子通常不止一位雇主,收入颇丰。

  梨溪山一带山脉连绵,土地大多是山地,种地出不了多少粮食。在太清宫建成之前,这里虽然靠近京畿,常有溺死女婴,春江水神娘娘、蒲河神女、雍河娘娘等等女神,还有灵慧祠供奉的碧水元君娘娘,细究起源,全都是被扔在河里的女婴出身。

  朝廷虽然三令五申,但溺婴之风总是无法断绝,自从“出家业”繁荣之后,“溺女”才断绝了。

  女儿也能赚钱,赚得不比儿子少,出嫁前赚的钱都得交给父母,于是山下的农户生了女儿就好好教养,或母女相传,或托了人拜师跟着学,都希望她们能学得一技之长上山受雇。

  最好的当然是能做管家娘子,但这时的教育水平普遍不高,也没系统化,并非人人都能学会算术和写字;次一等的是做贴身婢女;或者有家传厨艺,那就可以做厨娘;要是家里开了骡马行,还能当赶车娘子;实在不行,那便只能当粗使婢女和挑水、送花的娘子了。

  瑶光穿越来这么久,今天还是第一次自由自在来逛街。看到街道上行走的女子比起蒲县县城多得多,许多茶楼店铺在门口招徕的也是女性,心情顿时感到放松。

  她和薛娘子今天是有的放矢,到了镇上,先去了生意最红火的一间酒楼,松鹤楼。

  来太清宫的香客们不少是长途跋涉而来,晚上到了先在镇上的客栈住一晚,第二天一早上山。因此镇上有许多旅店和客栈。

  这间松鹤楼有四层,前面是酒楼,后面连着客栈,门前和侧道上排着许多车马,二楼挂着一个杏红旗招,迎风招展,店堂里挂着一溜黑底金字的水牌,写着各种菜肴名字,门口摆了两个包点蒸笼,排着人龙。

  站在店门口招呼的不仅有小二,还有本地特色的“店娘子”。

  店娘子见了女客主动招呼,见了瑶光薛娘子是女冠打扮,又脸生,穿的是灵慧祠道袍,一想便知是前段日子那位好大排场来灵慧祠出家的端王良娣,忙满面堆笑将她们迎了进去,“两位炼师想用些什么?楼上有极干净的雅间,可以看得到梨溪风景。”

  两人随她上了二楼,在一个小雅间坐下,店娘子推开窗子,果然看得到梨溪潺潺,溪边长着很多梨树,只是现在树上都是小小的青梨子,要是赶在春天来,风景更佳。

  梨溪山,就是因为山上满是梨树,因此从山上流下的溪水叫做梨溪,山便叫做梨溪山。

  瑶光要了一壶甜豆浆,让店娘子把松鹤楼拿手的点心不论冷热都来一份。

  店娘子咂舌,“两位炼师哪里吃得了这许多?”

  两人是想品鉴一下这镇上最红火的酒楼做的糕点是什么水准,吃不了打包带走呗,瑶光用十足的壕气说:“你只管拿来。”说着从荷包中拿出一个五两的银锭,放在黑漆木桌上。

  哈,穿越至今,我终于可以这么直白、庸俗地炫富一次了!

  店娘子也不是第一次遇着人傻钱多的豪客,更知道瑶光身份,当即喜滋滋收了银子下楼,不一会儿,翡翠虾饺、水晶烧麦、芙蓉蛋酥等等冷热点心源源不断搬上来,将四方黑漆大桌都摆满了。

  瑶光和薛娘子一样品尝一点,喝口清水,再分别写下心得体会。

  松鹤楼今天供应的点心有十五样,八样热点,另外几样是或咸或甜的小点心,说实话,水平不低。虽不能和王府中几味极精致的点心比,但味道是不差的。但要以瑶光的眼光和经验来看,只有一样杏仁奶酥能勉强达到现代网红甜点的水准,甜而不腻,奶香浓郁,外皮酥脆,入口即化,其他的嘛,呵呵,就跟超市熟食柜台买的那个水准差不多。

  两人昨晚就订了评判标准,从口感、味道、外观、香气和便携度等几个标准给每样点心打分,再按几项积分评出优秀、良好、普通和拉倒吧四种。

  品尝完所有点心,两人对照各自的评分,瑶光十分苛刻,只有杏仁奶酥一个拿到了优秀。

  薛娘子倒将奶酥、豆沙饼和莲蓉青团三样评了优秀。

  薛娘子“唔”了一声对比自己和瑶光的其他评级,良好、普通和拉倒吧这三样倒是差不多,“瑶妹啊,你大概是过惯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日子,可咱们做点心生意,不是自己吃,还是卖给普通人的多。”

  瑶光也同意,但是她在现代尝过的美食太多了,这里连个巧克力都没,她想降低标准也不知怎么降啊。

  以她对甜食的认知标准,别说和这里的普罗大众比了,就是和很喜欢吃,也很会吃,又去过很多地方品尝过很多美食的薛娘子比,也不在一个层次上。

  薛娘子见瑶光一直发呆,也不打扰她,过了一会儿,瑶光笑道,“照姐,你说我们自创几个点心卖行不行?”瑶光爱吃,又一直生活在国宝美女是莫妮卡.贝鲁奇,索菲亚.罗兰这种丰腴美女的意大利,她从不搞什么节食、戒糖,每周必会吃一次甜点,还喜欢亲手做,家里各种烘焙的糕点模子、工具齐全着呢。

  薛娘子认真考虑,“当然行。但是咱们刚一开始也得卖些常见的,还有,这自创的点心得多少人做?工序复杂么?要请了人,多久能上手?还有,有没有秘方?秘方怎么才能保住不叫人学了去?最重要的一条,这点心能一年四季卖吗?”她是见过些世面的,知道有些点心到了冬季是没法做的,比如方才那奶酥,需要用鲜奶和鸡蛋。她虽没养过鸡,但也知道鸡到了冬天下蛋很少甚至不下蛋,至于牛羊奶,倒不知牛羊到了冬季还产奶不产。还有些要用鲜果的点心,什么樱桃酪、青团之类的,没了那点鲜果清香,也就不足为奇了。

  瑶光将薛娘子提到的几点一一写在她的随身笔记本上,两人又商讨一会儿,决定明天再来一次,这次带上吴嬷嬷。她是经年的厨娘,饭菜汤水烧得都好,白案面点也做得好,还会做药膳,若论做吃食,还是得请教吴嬷嬷。

  两人叫来店娘子会钞,瑶光又将每样点心的价格细细记上,那店娘子一看,小声问,“两位炼师,可是想开个店面自己卖糕饼点心?”

  薛娘子一听便知有戏,“只是想想,倒没当真。镇上如此繁华,也不见得有店面租卖。”

  店娘子笑道,“炼师,我姐姐就在镇上做中人,镇上虽繁华,可每年都有好些炼师还俗,倒有一多半人愿意将手中店铺门面转让了重新买田置地,或是在京中租铺子做生意的。若是两位有意,待我叫了姐姐过来。”

  瑶光和薛娘子相视一笑,这可真是正瞌睡了有人递枕头。于是和店娘子约好明天午后再来。

  瑶光又叫了四样两人一致认为不错的点心,叫小二仔细包好,送去灵慧祠献给老郡主、张师姐和两位师侄等人吃,其他的点心一并包了,给婢女们吃。

  出了松鹤楼,店娘子还叫了一位“向导”娘子陪着她们。

  在翠溪镇上,这样的向导大多是活泼善言的中年女子,有些是贫穷的女道士。

  凡有想要出家的女子必先来打听,或是来亲自看一看,这些向导娘子都是镇上人,对梨溪山上下几百个道观熟得很,哪家道观院子里花园好,哪家师父管得松散,哪家规矩严,她们全清楚。

  想要出家的女孩子们让向导娘子们领着,到心仪的观中走一走,上个香,便能知道些底细了。待女孩子出了家,平日来镇子上走动,也可以由向导娘子陪着,听听趣闻和京城的消息。

  老郡主便有两三个相熟的向导娘子,一个月总要来灵慧祠四五回,陪她说笑讲八卦——讲的是谁谁家的小姐最近出家到某某道观了,大约待个三四年就要还俗的,谁谁家的小姐却是被父母送来的,许是做下了什么丑事,不知道还能不能还俗了,谁谁又于谁谁结了道侣不到两年和离了,此时正在争夺财产……等等。

  店娘子帮薛韩两人请的这位向导娘子姓高,人如其名,又高又壮,三十多岁,黑红脸庞,笑得十分讨喜,既不让人觉得巴结市侩,又很热情。她不管自己肤色如何,硬是穿了一身天水碧掐月白牙子的对襟长比甲,里面是珊瑚色窄袖纱衫和水绿裙子,头上戴着几支精巧的小金簪,襟口别了一支珠兰,香甜馥郁。

  瑶光在现代时经常旅行,有了钱后,每到一地必会高价请个导游。有个高质量的导游相陪,不仅可以少走冤枉路、少排队,进店有折扣不会被猛宰,还能吃到本地特色菜肴,去到没太过商业化(人少)的一些景点,再由导游讲解各种典故趣事,快活得很。

  她随着高娘子走了一会儿,断定这娘子在现代必然是个得提前预约才能约到的好导游。

  瑶光和薛娘子在高娘子的带领下在镇上游逛,快意舒畅,不觉到了午饭的点儿,高娘子带她们去了一间门脸不显的小店,为她们做主点了一碗榛蘑鸡丝面。这面倒是今天的意外惊喜,吃完齿颊留香。

  饭后又溜跶了两刻钟,高娘子带她们去了一家专为女子服务的汤屋。这汤屋有个极风雅的名字,叫“软云香”。

  汤屋是个三层木楼,背靠梨溪,庭院中种了许多花卉,分成许多间独立浴室。瑶光对这个汤屋极有好感,觉得有几处简直像是从《千与千寻》里抓出来的,绿柳庄虽然也有温泉,但远不及这里热闹——这里婢女们全都只穿着半臂短衫和短裤子,露着手臂和小腿,赤脚捧着木盘在木地板上轻快跑来跑去,欢快应答招呼客人。

  这里不仅能喝茶泡汤,还能按摩捏脚修指甲修眉,当然也少不了各种美食。

  瑶光她们和高娘子一起享受了足浴按摩,又叫了不少点心汤饮。

  这一次,两人十分一致地选了一味玫瑰卤奶皮羹作为优秀点心。

  瑶光见这一天中吃的点心中不少有鲜奶做食材,问高娘子梨溪山附近是不是有什么牧场专门养牛羊卖奶的。

  高娘子正由一个婢女按摩头顶,闻言眯着眼睛微笑:“炼师好眼见。”随后讲起梨溪山周围的情况。

  梨溪山高万仞,方百里有余,地势起伏。如果将梨溪山看做一个七层宝塔,最上面是上清宫,其下是灵慧祠和诸多女道士的道观,再下是翠溪镇,这之下还有好几层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9页  当前第4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2/12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姨娘是个小画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