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救了命里无子的皇帝(穿书)_分节阅读_第156节
小说作者:天行有道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822 KB   上传时间:2019-12-12 20:00:03

  “他是我生的,我怎么会不信他?无论结局如何,我都给他一个机会,就算是看错人,我也认了。”林若秋从容道,“幸好,阿瑛不也没叫我失望么?”

  他终究爱他的母亲,这份意志,绝非一个才来了短短数月的女子所能撼动,魏家终究打错了主意。

  林若秋不由唏嘘,“他其实是个很善良的孩子,但,真的不适合作为一国之君,蜀中景色秀美,多崇山峻岭,去了那儿,他的心性想必会陶冶得更开阔一些。”

  皇帝哼了一声,算是默认,却不免嘀咕,“还好那魏氏没留下阿瑛骨血,不然,如今恐怕得闹出更大乱子。”

  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吵吵着选什么太子妃,白费功夫。

  林若秋道:“怎么可能有孩子?那魏氏仍是处子。”

  这回轮到皇帝惊着了,“处子?怎么可能?”

  他的儿子再傻,不可能傻到这份上罢,连男女之事都不懂得?他当初有心无力的时候,好歹也没这般懵懂呢!

  林若秋见他这般诧异,只得忍笑同他解释,“是真的,臣妾命人到暴室去验过,那魏氏的的确确是清白之身,做不得假的。”

  她也是怀着和皇帝一样的顾虑,才想去弄个清楚——魏宁婉蛊惑储君,意图犯上作乱,死罪自然是免不了的,可万一她谎称怀了蜀王的骨肉,岂非有脱身之计?林若秋自然得问个仔细,谁知请了几位积年的老嬷嬷一验,才知两人并未同房,魏氏又羞又恼,这才被迫坦诚了真相,原来她想待两人大婚之时再行周公之礼,亦即是被册为太子妃的时候,唯有这般,才能令楚瑛对她念念不忘。

  林若秋不得不承认,魏宁婉是个高手,甚至比昔年的魏太后、从前的魏昭仪都要强得多,在如何吊人胃口上尤其精通。奈何魏家早就大不如前,这女孩子业已失去竞逐的资本,只能说时运不济。

  楚镇摇了摇头,“蠢儿子。”怎么会相信这种话的?简直匪夷所思。

  不过这会子他倒是肯定楚瑛没多少坏心了,能被一个女人糊弄到这种地步,想做坏事也做不成的。

  还是让他清清静静做个藩王吧,远离京城,对他而言才是最好的去处。

  楚镇沉吟道:“如今阿珹定为储君,这选太子妃之事……”

  他可不想再冒出一个魏家了,事到如今,皇帝对于母族简直讳莫如深,得亏魏太后远在寺中,早已不问世事,否则,他定得将这笔账算在魏太后头上。

  林若秋摇摇头,“我可管不了他,那孩子主意大着呢。”

  但这也是阿珹的好处,他心志一向比阿瑛坚定得多,绝不会被人三言两语所迷惑。倘若有人想在他的婚事上投机取巧,结果只能是自取其辱。

  林若秋也只能放手由他去,她不想做那种传统的封建大家长,她只想当一个开明的母亲,只是心里也难免惴惴:照阿珹的口味,儿子该不会给她娶一个野人进门吧?那就不好办了。

  后来赐婚的旨意下来,林若秋一颗悬着的心才算放下,却也有些意料之外的失望:阿珹亲自选定的太子妃人选,原来是王氏的一个娘家侄女,林若秋曾在省亲的时候见过,那女孩子恰好来家中做客,模糊有些印象。

  王家官阶不高,只是寻常的京中士族,但既然儿子喜欢,林若秋也就不多说什么,只是她很奇怪,阿珹为何会挑中这样一个人,那女孩子与京城闺秀并无不同,他不是不好这一款的么?

  林若秋将楚珹叫来问话,楚珹难得俊脸泛红,他素来是很洒脱的性子,此时却只含含糊糊告诉林若秋,到时候就知道了,说罢,就忙不迭地撒手离去,羞于谈论自己的婚事。

  林若秋见儿子拼命卖关子,只得按下狐疑,直至年关将近,她叫了王氏和王盼盼来宫中说话,美其名曰思念娘家人,实则是相看一下未来的太子妃。

  王盼盼经人指点,规规矩矩地向她屈膝行礼。林若秋见她体格匀称、面容清丽,心下稍稍放心,阿珹的审美还是很到位的。

  况且这女孩子说话细声细气,吐字却很清楚,举止也很斯文,再挑剔的婆婆也挑不出错来。林若秋虽然喜欢,但左看右看,怎么也看不出她是如何跟楚珹好上的,难道缘分这档子事纯靠天意么?

  直至说了半天话,林若秋让人取了消闲的糕点来——不过是做做样子,京中闺秀大多是一副小鸟胃,进了宫更是紧张得什么都吃不下了。

  谁知一盏茶毕,林若秋就看到那点心盘子已经空了,不由得目瞪口呆。

  王氏小声训了侄女两句,方扭头朝林若秋笑道:“这孩子没用早膳,定是饿了,娘娘别放在心上。”

  王盼盼亦规规矩矩的告了罪,灵动的大眼睛里有些不好意思,还恋恋不舍的舔了舔嘴唇。

  林若秋含笑道:“无妨,东西摆出来就是要人吃的,再说咱们都是一家子,何必拘着礼。”

  王氏谢了她的宽宏,又悄悄拧了侄女两把,显然是要她注意点形象。

  林如秋见那女孩子意犹未尽的模样,心中便洞若观火:她哪是没用早膳,她就是胃口太好而已。

  敢情阿珹喜欢的就是这一款的?难怪都说子肖其父,这父子俩的口味也是没谁了。不过,大概这就叫反差萌吧。

  林若秋夸了夸儿媳妇,顺道又在心里夸了夸自己,一缕矜持的笑意爬到脸颊上。

  选太子妃一事,至此便尘埃落定,林若秋命钦天监择了个黄道吉日,亲自主持小夫妻完婚,这个新年,于是过得分外热闹。而那些觊觎外戚之权的臣子们,也终于歇了妄念,一心一意恭贺起新人来——王家在京中的地位无足轻重,对他们自然是毫无妨碍的,总比死对头得了势要强。在这样明争暗斗的心思之下,众人反倒感到一种微妙的平衡。

  待得春回大地之际,琼华殿中的林皇后又诞下一名公主,母女俱安,宫中于是又添一层喜气。且因时隔多年,众人倒有些恍然之感。

  林若秋欣喜的看着襁褓中的女儿,她的肌肤雪白,瞳仁乌黑,轮廓虽还不十分明显,却已经叫人挪不开眼。谁都知道,她是个天生的美人胚子。

  饶是皇帝这样自矜相貌的,也不得不感慨,“这孩子活像是钟了天地灵秀所生,别是嫦娥仙子下凡转世吧?”

  林若秋心中一动,当即为小女儿取名为景嫦,反正她也担当得起嘛,不至于有人嫌弃名不副实的。

  楚镇对此自然毫无异议,只是在乳母抱着景嫦去隔间喂奶的时候,他却悄悄朝林若秋道:“在朕心中,只有你才是真正的人间仙子。”

  林若秋脸红得都能滴出血了,含嗔瞥了他一眼,老不羞的,多大年纪还说这种话?

  不过在内心深处,林若秋却由衷感到一阵甜蜜,甚至于倾向他说的话是真的。

  她觉得自己越来越厚脸皮了。

第226章 喜丧

  小公主楚景嫦长到三岁, 上头那对比她大不少的哥哥姐姐也都告别单身,各自寻了人家, 林若秋原本很担心阿瑾和景姝的婚事, 实在是这俩好得非常, 许是因同出一胎的缘故,比一般的兄弟姊妹还相亲相爱十倍,两人玩家家酒的时候,甚至击掌为誓,约定这辈子长留宫中,永不背弃, 林若秋就愁啊,该怎么把这对活宝拆开, 谁知到了成年, 用不着她出手,俩人就“劳燕分飞”了——果然是塑料兄妹情。

  景姝的性子不同于长姐,一向贞静腼腆,林若秋还以为她会喜欢文弱书生的类型, 谁知找的女婿却是个话痨, 非但能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甚至恨不得将整本族谱都背给这位美丽的公主听——然后景姝就被他迷住了,两人当即对了生辰八字,回家各自禀报父母,比坐火箭还迅速。

  林若秋叫来女儿,责备她不该冲动行事, 景姝却很从容的道:“女儿思至烂熟,并不草率,八字也都合过了,母后您看,很投缘吧?”

  林若秋低头一瞧,唔,还真挺合适的,可随即她便严肃道:“别光看八字呀,他人怎么样?”

  有时候林若秋也会相信命运,可生辰八字万万迷信不得,毕竟是一辈子的事呢。

  景姝便低了头,娇容泛起晕红,“他说了,以后府里的一概应酬功夫都交由他来,半点不用女儿费神的。”

  林若秋真是服气了,敢情女儿不是馋人家的身子,而是馋人家的口才,好今后在人情交际上省点力气?这份懒劲儿怎么像极了她呢。

  算了,总归是她生的,她就不指摘什么了,只嘱咐景姝以后少带女婿进宫,有什么悄悄话小两口自己说就成了,老丈人和丈母娘肯定是受不了这份唠叨劲的。

  至于第三子楚瑾也到了该分封的年纪,林若秋与皇帝商量之后,决定让他自己挑一块封地。横竖阿珹就这么两个同胞兄弟,阿瑛去了巴蜀,剩下的自然可以随意挑挑拣拣。

  楚瑾没经过犹豫,欣欣然带着王妃去了鲁地,据他说,是因为新王妃自幼在齐鲁长大,颇为怀念幼时光景,因此有意带其领略一番。

  林若秋只得扶额,背后跟皇帝嚼舌根道:“这就是个耙耳朵。”

  “朕也是呀,可见阿瑾跟朕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皇帝笑道。

  林若秋白他一眼,“阿瑾不敢凶她,您却敢凶我呢!”

  “朕什么时候凶过你?”皇帝亲昵的贴着她的耳畔,似乎打算在那白腻的耳垂上咬一口。

  林若秋灵巧的挣开他,并不打算翻旧账——实际上也没啥旧账可翻的,皇帝哪怕最生气的时候,顶多也就是将自己锁在书房里,对外冷着一张脸,这是他男人的风度。不过对林若秋而言,效果也差不多就是了。

  当然,时过境迁,说这些都没意思了,两人仿佛比年轻时还腻歪十倍——孩子们都有了各自的归属,不必担心他们来煞风景,最小的景嫦则还没长大呢,压根不懂人事。

  皇帝听她絮絮叨叨发牢骚,只当她不满意老三所结的儿媳妇,因笑道:“你若不喜欢,以后不叫他俩回来就是了,咱们也自在。”

  林若秋哪舍得放过一家人团聚的机会,再说,她就是同皇帝闲聊几句,对老三媳妇可没什么不满意的——国子监祭酒的女儿,人品相貌样样拿得出手,比从前老大找的那个什么魏良娣强多了。

  想到此处,林若秋便沉默了片刻,如今唯一还叫她悬心的,便是楚瑛的终身。虽说月月都有书信寄来,逢年过节也都会回京探视,可作为她的长子,至今仍打着光棍,林若秋不得不为其担忧。

  值得庆幸的是楚瑛的性子比从前开朗多了,谈到蜀地的奇闻趣谈时,偶尔还会有会心妙语。林若秋对皇帝学了一番里头叽哩哇啦的苗话,又笑道:“如今他跟大古先生亦师亦友,大古先生也常到他那儿去坐坐呢,就连这些土话也是古先生教他的。”

  大古因着癖好研究各种珍奇药材,常游历四方,难得碰上个把熟人,自然得多逗留几日,何况楚瑛的皇子身份也为他提供不少便利,光药钱就能省不少了。

  皇帝诧道:“大古那个脾气,朕都说不上话,楚瑛倒好上了?”不禁啧啧称奇。

  林若秋道:“各人有各人的缘法,两个闷葫芦放久了也总有个把漏风呢。”

  她反正觉得挺好的,大古虽孤僻桀骜,却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更将治病救人视为己任,有他为引导,定不会让楚瑛走上歧途。

  她现在担心的只是楚瑛的婚事,按说川中佳人也并不少,奈何楚瑛的来信上却绝口不提,莫非竟没一个他看上的吗?

  皇帝忖道:“他是否还惦记着魏氏?”

  林若秋摇头,“绝不会。”

  当初处死魏宁婉的时候,楚瑛不也没说什么吗?何况魏氏对他并无真心,不过是贪图权势富贵,若为这样的女子耿耿于怀,那未免也太不值得了。

  林若秋叹道:“可惜湘平公主的女儿柔嘉县主仍待字闺中,听说她去年还亲自往巴蜀走了一趟,不知怎的也没个结果,我总觉得对不住她。”

  楚镇在儿女姻缘上看得很开,“是她的就该是她的,阿瑛若对其有情,迟早会回应她的心意,咱们呀,就静观其变好了。”

  说罢,便遽然起身,要抱林若秋到净室去洗漱,实在是时候已不早了。

  林若秋惊道:“快放下!您也不怕摔着?”

  又不是年轻轻轻的,玩这种把戏干什么,她都觉得丢脸得慌。

  楚镇暧昧的朝她挤挤眼,“怕什么,你对朕的体力还不清楚么?”

  林若秋满面羞红,只得假意在他胸口捶了两下,却不再挣扎。

  侧首之时,林若秋蓦地在鬓边发现一律白发,神色微微怔忪。

  皇帝打趣道:“少年白头,老来不愁,你该享福啦!”

  “臣妾如今还能称少年么?”林若秋嗔道。人贵有自知,不服老是不行的,她连饭量都比从前大减,早就该有此觉悟了。

  楚镇吻了吻她的额头,“朕与你一同白首,你还有何不满?”

  林若秋只觉心中充满温柔与暖意,是啊,这辈子她都别无他求了。有眼前这个男人陪在身边,她前世一定拯救了地球,不然,这份幸福不该是属于她的——它太珍贵,也太沉重了,以致于林若秋竟有些诚惶诚恐,担心它随时都会逝去。

  建昭二十八年,太皇太后薨于未央宫,享年八十六岁,既无沉疴,也无痛楚,她是在睡梦中悄然逝去,众人都称是“喜丧”。

  也的确是喜丧,林若秋赶去时,只见棺椁内的程氏面容安详,唇角还浮着一缕淡淡的笑,可见这辈子她过得十分充实,并无未了结的愿心要带到后世。

  满头银霜的太皇太妃叹道:“她老人家洒脱了一辈子,年轻的时候虽也吃过苦,好在老了苦尽甘来,子孙孝顺,衣食无忧,还有什么放不下的?”

  只是虽如此说,她脸上却露出一线落寞来,数十年的好姊妹,说抛下她就抛下她了,今后她还能找谁说话呢?

  林若秋劝道:“您若是觉得未央宫太闷,今后不妨常到琼华殿来,陛下和本宫都会欢迎您的,何况,景嫦也在呢!”

  太皇太妃知她怕自己起了拙志,会追随程氏而去,才想用小孩子来吸引注意,因微微一笑道:“你放心,我不是那等沽名钓誉之辈。老姐姐若泉下有知,也只会希望我好好活着,我定不会辜负她所托。”

  林若秋见她精神完好,条理清晰,心下于是稍稍安定,命人好好打点太皇太后丧事。程氏虽是无疾而终,宫里不必过哀,可该有的礼数总得尽到的,加之皇帝早前遣散了后宫,宫里实在乏人。这些老太妃或是身子不济,或是伤情故人,总不好让她们整夜跟着守灵,林若秋琢磨着,该多请几位内外命妇进宫,总得将这丧事办得热热闹闹的。

  出了未央宫,被正打头的太阳一晒,林若秋莫名有些晕眩,脚下踉跄了几步。

  红柳忙搀扶着她,一面担心地望着她发白面孔,“娘娘可是没休息好?不如奴婢扶您回宫歇一歇,或是让黄大人来瞧瞧。”

  林若秋摇摇头,努力站稳脚跟,“不必了,眼下皇祖母的事最要紧,等忙过这阵再说吧。”

  说罢,便自顾自地清点起名册来,宫里多少年没经过这样大事,怕是都无头绪,若不由她亲为打点,这宫里也没个主心骨。

  红柳望着她肃然面容,心下却愈发不安起来:皇后娘娘的身子,这两年似乎越来越差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9页  当前第15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6/15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救了命里无子的皇帝(穿书)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