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救了命里无子的皇帝(穿书)_分节阅读_第43节
小说作者:天行有道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822 KB   上传时间:2019-12-12 20:00:03

  楚镇一面拍着她的背,一面恨恨说道:“朕总得好好理一理宫中的舌头,再这般纵容下去,不定还会造出什么谣言来。”

  林若秋趴在他膝盖上,眼泪还是汩汩流淌着:一半是伤心,一半则是无法明说的冤枉,其实她根本不在乎什么皇子公主的,也不在乎外头那些闲言碎语,她只是——只是自己也搞不明白,她到底为什么哭,简直毫无道理。

  楚镇为她拭净了泪,这才将她的身子扶正,又舀起一勺汤,细细吹凉之后递到她唇边,“喝吧,朕不闹你了。”

  林若秋望着他一本正经的面容,情不自禁地张口咽下,模样十分乖顺听话。

  楚镇笑道:“才将把朕的衣裳都哭湿了,这会子倒和没事人般,朕不禁想起刘禹锡的一句诗,‘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你说你是无情还是有情?”

  林若秋见他眼中泻出温柔来,心情却十分忧桑,她恐怕真是有情哩。

  可她宁愿自己依旧无情。

  =

  湘平长公主来到长乐宫中,命人通传进入内室,谁知魏太后一见她就冷冷说道:“你还晓得来看哀家,哀家以为你进了琼华殿就不肯再出来。”

  魏太后的消息也是够灵通的,嘴上说在养病,结果宫里的耳报神跑得比谁都快。

  湘平长公主深知母亲脾性,只得上前晃了晃病榻上的胳膊,娇憨笑道:“您这儿几时不能来?谁都知晓林昭容刚刚生产,儿臣自然得先看过她才好来母后宫里,咱们也多些时间说说话呢。”

  魏太后没好气的将她甩开,“有什么可看的?林氏不过生了个女儿,你倒上赶着巴结,谁见过你这般眼皮子浅的公主。”

  湘平公主笑道:“皇子也好,皇女也好,都是陛下的骨血。您瞧皇兄不都没在意么,咱们这些外人呕哪门子的气?且虽说是公主,可陛下甫出世就赐下封号,又格外恩赏其母,这般荣宠哪是寻常公主所能比拟的?儿臣都羡慕那林氏呢。”

  魏太后冷笑道:“说一千道一万也不过是个女儿,怎能继承大业?皇帝看不明白,难道咱们也跟着糊涂?林氏若真有本事,此胎就该生下个皇子来,才算无后顾之忧。”

  “哎呀,瞧瞧您这话多么轻巧,”湘平公主乐了,“您以为谁都能一举得男呢?母后您当年倒算运气好的,可那又如何,皇兄还不是被抱去她人宫里?依我说林氏倒真正聪明,头胎生下一位公主,别人自然懒得争抢,等日后宠爱足了,位分也够了,瞅着时机恰当再添上一位皇子,那才叫风风光光呢!且林氏入宫三月即怀上帝裔,好歹平安生下公主,如女儿我这般无所出的又该如何,岂不早就投河自尽了?”

  魏太后听她拉拉杂杂絮叨一大堆,还拿自己当年说事,不禁颇为恼火,及至听到后面半段,怒火却消失于无形,只轻轻叹道:“你也是时运不好,想来日后总会有的。”

  湘平公主无所谓的道,“好在女儿早就习惯了,否则若陈武他娘也和您这般埋怨,女儿不得怄死。”

  魏太后瞪着眼,“她敢?”

  “她当然不敢,可那也不过是顾虑儿臣的身份,”湘平公主轻轻叹道,“母后您可曾想过,若儿臣不是帝女出身,如今会有何下场呢?”

  固然驸马是无法休妻的,可看湘平的神情,就算陈家人不敢有所表示,她心里必定梗着一根刺:哪怕身为金枝玉叶,这子嗣的问题还是令她烦扰不已。

  魏太后不禁遥想当年,莫非真是当年那碗落胎药损了身子的缘故,以致于她所生的儿女个个子嗣不丰,皇帝就不说了,湘平至今毫无所出,就连邺王府中也独得一个世子,桩桩件件未免太巧合了些。

  魏太后从不后悔当年用那碗药除去齐氏,更不怕齐氏前来冤魂索命,可眼前种种,不得不让她联想起是否报应:因为她曾经造下的孽,老天爷才要报应在她这些儿女身上么?魏太后的身子不禁微微战栗。

  湘平长公主按着母亲的手劝道:“女儿知道您跟林氏多有龃龉,可看在她为皇兄生下孩子的份上,多少宽宥些吧,好歹也让女儿跟林氏相处起来不那么费力,女儿还想到她宫里多沾些喜气呢。”

  成见到底是不容易消除的。魏太后见一双儿女俱站在林若秋那边,难免有些恼火,“她有何喜气可沾?说到底也只是个公主,来日生下皇子你再去道喜不迟。”

  湘平公主实在拿这位顽固的母后没办法,只得努力露出笑颜,“能生公主,自然也能生皇子,您还怕等不到那一日?儿臣知道您属意三哥,可邺王的资质差陛下远矣,就算要立其为皇太弟,您倒不怕难以服众?楚兰还小虽看不出什么来,可如今面目有损,将来要过继陛下一脉亦是困难重重,您与其指望这一家子,还不如指望陛下早日生一位龙子出来,省得让其余宗室拣了便宜,须知陛下可不止邺王这一位兄弟。”

  见魏太后有所动容,湘平公主索性再下一剂猛药,“陛下虽然柔善,您忘了太宗皇帝和先帝么?若您这方催逼得太紧,只怕陛下效仿太宗皇帝也是有可能的。”

  太宗皇帝嗜杀,不少兄弟都折损在他手里,史官们至今谈起来仍脊背发寒。

  魏太后登时眉立,“他敢!他倒不顾虑百年名声?”

  湘平公主笑道:“名声虽好,不及江山,母后您细想便知,太宗皇帝再怎么被人说他暴戾,如今还不是安享宗庙,百年之后,谁还记得那些枉死之徒?这才叫功过留给后人评哩。”

  魏太后不禁愣住。

  湘平公主言尽于此,再度施礼之后,便转身告退。她望着长乐宫屋檐上飞扬的兽头,情知魏太后教这些年的荣华富贵迷晕了眼,以致于许多事都看不清了。

  但愿她这回能有所了悟。

  林若秋坐月子做到第十天,长乐宫派人送来一把金灿灿的长命锁,看样子是新打造的,十分精美,只是戴在婴儿脖子上未免太沉重了些。

  可林若秋仍是含笑收下,哪怕不为实用,拿来赏玩也好。何况金子的分量这样足,看出魏太后是破费了,这番心意怎能不要?

  至此,宣告了长乐宫与琼华殿冷战的结束,亦宣告了皇帝与太后的冷战结束。之后楚镇抽空去长乐宫探望一趟母后,此事便不了了之了。

  随后而来的是另一个新闻,因西南今年水患大作,淹坏了不少房屋田舍,竟至饿殍遍野。楚镇每日为忙着整顿灾情与赈济流民几乎忙昏了头,好在谢相那方有了对策,暂且将局面控制住了,只是赈灾一事仍刻不容缓。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止城中富户官吏纷纷募捐,后宫众人亦不敢有所怠慢,纷纷掏出了自己的小金库。林若秋原本算不上财力丰厚的那类——主要是没得家中支援——但幸而她刚生下一位公主,光贺仪拢共起来便是不小的数目。

  有了银子便有了底气,林若秋自然乐得表示慷慨,何况这是济世救民的善举。虽不敢比肩谢贵妃赵贤妃二人,可她拿出的捐赠也算赵谢之下独一份的了。

  反正也是借花献佛。

  与此同时,宫中却有一项流言悄悄散播开来,道是如今城中灾民都在忍饥挨饿度日,可皇帝却打算为初生的小公主大肆举办满月宴,未免有伤人和。

  林若秋都快气笑了,“这话是谁说的?好没道理!难道因外头有人在挨饿,咱们就连饭都不要吃了?”

  赈灾的银子是赈灾的银子,满月宴的银子是满月宴的银子,两件事怎么能搅在一起说?

  进宝打听得清楚,遂上前一步蹙着眉道:“小的抓了几个人细问,仿佛最初只是长乐宫中人私底下议论,不知怎的就传开了。”

  看来魏太后还是不肯跟她好好相处,林若秋还以为经过湘平公主一番忠告,魏太后多少会消停些呢,看来是她把人想得太好了。恐怕此事也少不了其余宫里的人推波助澜,否则消息怎么传得这样快?

  林若秋眼下可谓骑虎难下,就算她不在乎自己的名声,也得顾虑皇帝的名声——女儿是他们两个人的。

  进宝迟疑的看向她,“娘娘打算怎么办?”

  林若秋叹道:“也只好让他们如愿了。”

  与其等别宫里的人来“仗义执言”,倒不如她自己装得豁达些,也好落一个贤惠的名声。好在满月过了还有周岁,到那时想必再没有天灾出来捣乱了。

  林若秋计划已定,晚间楚镇过来时,她便娓娓提起将满月宴用度减半的事——当然不能不办,这毕竟是景婳的大日子,只是少不得得办得简单些了。

  谁知她甫一开口,楚镇便断然摇头,“不可,朕的女儿凭什么受这种委屈?朕不会同意的。”

  林若秋只当他是以退为进,索性将事情摊明了说,“陛下的家事再大也大不过国事,若为了一位刚出世的公主大肆操办筵席,又恰逢多事之秋,外头人难免会说陛下不爱护您的子民,臣妾不愿让陛下受流言所累。”

  楚镇冷哼道:“朕的子民?朕的子民又非个个都是朕生的,朕偏心自己的孩子何错之有?”

  林若秋愣住了,虽然皇帝的态度很无赖,听着却很有道理——因为他是天子,任何自私的话都能说得理直气壮么?

  楚镇盛了一碗奶白色的鲫鱼汤端到她身前,“放心,此事朕自有安排,定不叫你为难便是。”

  林若秋只得保持缄默,她埋头啜饮了小半碗才想起来,鲫鱼汤貌似是下奶用的。

  所以楚镇还是嫌她奶水太少了么?呃,这话听起来怎么怪污的……

第57章 满月宴

  不过她还是非常尽职尽责地将那碗汤喝了个罄尽,照乳娘的说法, 她喝再多鲫鱼汤猪肘子汤都是白搭——反正她也没有奶。

  晚饭之后, 林若秋又喝了一碗桃红四物汤, 天天喝这些汤汤水水的,她觉得自己都快变成水库了, 戳一戳都能漏出来。不过却十分有用,这才两周不到,她产后的恶露已经排得差不多, 听说有些妇人过一个月都还滴滴答答的哩。

  只是有一桩十分痛苦, 红柳仍不许她洗澡,务必要她待足了数目再说。林若秋拗不过她, 只得服软,虽则她是琼华殿的主人,但看红柳才更像这殿里实际掌权的人物——也许过上三年五载, 红柳会被她培养成一位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容嬷嬷。

  林若秋只得让红柳打水为她擦身,好在如今天不算热, 她又不太出去,算起来并没出多少汗,自然也就不太难受, 晚间清风一吹,反倒凉丝丝的十分宜人。

  擦身之后林若秋便换上轻便的小衣,两条白花花的胳膊坦然露在外面, 她自个儿却盘膝而坐, 在床帐内捣鼓起来, 又是屈腿,又是下腰——说是跳舞,倒不如说像跳大神。

  楚镇是个男人,自然看不懂这些,只好奇咦道:“做这些好玩么?”

  林若秋白他一眼,“自然是有用处的,太皇太妃传授我这项秘功,说是能早日恢复肌肤嫩滑,若二八佳人。”

  楚镇:“……其实你离二八佳人也只多了两年。”

  林若秋当然知道,正因如此才格外担忧,听说女人生完孩子之后就会加速衰老,可她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还没过完呢,她怎么能甘心?

  故而找黄松年验过那张方子的真伪,林若秋便立刻试用起来,这些稀奇古怪的动作也是太皇太妃教她的,说是配合使用,可事半功倍,尤其可使那处紧致若处子一般——大概就类似现代常用的深蹲。

  林若秋虽不晓得是否有此奇效,但每日晚间这么试一试,倒觉得神清气爽,睡觉也更加香甜,只当是做一套瑜伽或者柔软体操。不知是否心理因素,每日照镜子,气色也好了许多,比起生完孩子后那几天憔悴的光景,着实显得年轻又鲜嫩。

  至于对下部的作用嘛……则有待实际验证。

  可能是受楚镇的情绪影响,林若秋觉得自己不知不觉中也染上一丝焦急——这男人最近看她的眼睛都能冒绿光了,她除非是瞎子才能装作不知。

  景婳的满月之期很快就来了,林若秋因先前的提议被驳回,只好眼睁睁看着楚镇做成了一场热热闹闹的盛宴。她本来以为楚镇是想从自己的私囊取出一部分来添补,免得落人口舌,谁知这位皇帝陛下的主意更绝,他竟假借祈福的名义来为公主贺喜,于庆典上大肆举办祭礼,祈祷国运昌隆、天灾平息。

  如此众人还能说些什么?既然这场盛事为图上达天听,那自然花再多的银子都不算奢靡,毕竟小公主是本朝的祥瑞之兆,难道要说他们不愿小公主平安康健?那等于是在污蔑国祚。

  不止如此,楚镇借着皇亲国戚、文武百官齐聚一堂之机,亦趁机提出募捐的建议,之前赈灾皆仗着国库出银,全凭自愿,可如今人都来了,皇帝又发了话,再不出点血未免说不过去。何况当着许多亲朋的面,谁又肯说自己悭吝无德?自然得竭尽全力的表示慷慨。

  林若秋抱着女儿站在一边,笑得如沐春风,心底却不免暗暗吐槽一番,皇帝也忒狡猾了,连亲生女儿都舍得利用,她还以为这人单纯是为她出气哩。

  尽管如此,她亦不得不对楚镇竖起大拇指,换了她绝对想不出这样精妙的主意,这样婳婳的风光有了,国库也更充裕了,岂非两全其美?

  只是对有些人而言,事情就不那么美好了。

  宴会结束之后,林若秋随魏安等人一同盘点这回募集到的钱银,便听皇帝在那慢悠悠的发话,“如今百官们都肯踊跃分忧,朕的后宫也该出一份力。传旨下去,自今日起,各宫每月的份例减半,应季的绢匹布帛也都裁减四成,俟西南风波平息之后再行恢复。”

  魏安小心翼翼道:“长乐宫中就不必了吧?”

  楚镇面无表情,“太后乃朕的母后,自当体同一心,为天下人之表率,想必母后若得知此事,亦会大表赞同。”

  林若秋心道您这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谁都知道满宫里就魏太后最奢靡,每月宰的肥鸡嫩羊数不胜数,吃不完的还得拿去喂狗,您这一下子猛然减半,岂非要了她老人家的命?

  但既知晓楚镇此举是在帮她出气,林若秋便不多说什么了。谁叫魏太后故意拿小公主扎筏子?她既要跟婳婳过不去,就别怪婳婳的爹跟她过不去。

  果不其然,月例减半的诏令刚颁下去,长乐宫就传来了魏太后肝气疼的消息,林如秋估摸着她这回真气着了。毕竟这些年皇帝虽跟她明里暗里有些隔阂,可面子上对这位母后仍是恭恭敬敬的,从不许旁人诋毁,魏太后更想不到皇帝一出手便这样厉害,偏偏楚镇所用的借口又是这样冠冕堂皇,她还不能反驳过去。

  魏太后再气,也只好忍耐着先过两三个月清苦的日子,谁叫她喜欢拿灾民说事,如今外头人人都在吃苦,独她一位尊贵的太后享福,未免太说不过去。

  比较起来,林若秋这厢的日子却好过多了,毕竟宫中的份例是按人头算的,她和婳婳两人的份例加起来绰绰有余,就算做做样子减去一半,可景婳本来也只在吃奶的年纪,日常自有奶娘服侍,哪怕少掉她那份,林若秋的日子依旧如常。

  皇帝的主意看似公平,其实对琼华殿最为关照,林若秋不得不感慨,这男人真是太狡猾了——可她就是喜欢这份狡猾。

  楚镇再过来时,林若秋便抱着女儿,亲自向他鞠躬致谢。

  楚镇被她逗弄了,“爱卿何须行如此大礼?”

  林若秋一本正经的道:“陛下为天下万民计,甘愿殚精竭力,甚至不惜得罪太后娘娘,委实可敬可佩。”

  “朕怎么得罪母后了?”楚镇笑道,“是母后自己说外头流民失所,心中忝不自安,朕才成全她这番心意,难道这也能视为不孝?”

  林若秋心想,敢拿母亲开涮,还真是够不孝的。不过也是魏太后自己把这个儿子越推越远,谁叫她不肯好好养尊处优,反而偏要在宫中搅风搅雨——但若不折腾,那大概也不是魏太后了。

  楚镇叹道:“朕连长乐宫的份例一并裁减,倒不单是因为母后那句话的缘故,你可知承恩公府里……”

  林若秋会心的道:“可是魏大人不肯安心赈灾,反倒从中贪墨银两?”

  楚镇没想到她还有这等政治眼光,不禁刮目相看,“你怎么晓得?”

  “臣妾是靠猜的。”林若秋摊开两只手道,“其实也不止承恩公府一家,陛下您若命人查究,没准拔出萝卜带出泥,还能牵扯出更多呢。您细想想,每年国库拨出去的银子那么多,若笔笔都能布置到位,又怎会饿死偌大数目的灾民?毕竟发水患的就那几个州郡。”

  楚镇沉吟道:“你是指赈灾的官吏们尽皆不实。”

  “臣妾也只是无心猜测罢了。”林若秋讪讪道,“只是陛下颁布诏令,再到国库拨出银子,再到运送到下属的州郡,其中层层盘剥,得有多少利润可谋?俗话说得好,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臣妾可不信里头个个都是清廉无私的。”

  其实她本人对于政事一窍不通,全靠拾人牙慧——大半都是从老爹林耿口中听来的。林耿那时候刚到翰林院任职,又正与王氏处在恩爱之际,偶尔也会与她说些官场上的龌龊,当然更主要还是抒发牢骚:凭什么人人都能捞得大笔银子,他自己却一穷二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9页  当前第4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3/15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救了命里无子的皇帝(穿书)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