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穿越成小吏家千金_分节阅读_第3节
小说作者:青云上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13 KB   上传时间:2020-01-27 20:54:18

  郑氏向张氏请示,“阿娘,雪这样大,马上又要过年了,咱们要不要多备些米粮。”

  张氏点点头,“是这个理,迟了就要涨价了。昨儿听说学里先生也病了,二郎既放假了,老二媳妇,吃罢早饭,你带着大郎二郎去添置些米粮。不拘什么,细粮粗粮都要。”

  郑氏忙说,“我与二弟妹一起去吧。”

  张氏想了想,不好说你寡妇家家的少出门的好,改口道:“你腿疼的毛病还没好,外面风大,就别去了。”

  郑氏肖氏均应了。

  张氏看到低头慢吞吞吃饭的李姝,又开了口,“姝娘也不小了,该学的也要开始学了。这几天冷,正好在家跟你姐姐一起学织布,后街你穆林叔父家的苗丫头,一个月织布少说能挣一吊钱呢。”

  肖氏也点头,“很是,姝娘你不能再疯玩了。晌午我要出去,你在家把三郎的袜子补补,上回我才教过你。”

  李姝心里想,来了来了,她的闺训生涯开始了。好在只是补袜子,她有不懂的只管问丽娘,家计艰难,她不好再吃闲饭。

  饭后,肖氏带着李家兄弟准备出门。李姝羡慕地看着李家兄弟,再次问肖氏,“阿娘,我可以一起去吗?”

  肖氏摇头,“风大雪大,深一脚浅一脚,你老实在家跟你阿姐学做活,回来我要检查你补的袜子。”又叮嘱李承志不要淘气,遂带着两兄弟出门去。

  肖氏推开大门,一阵寒风肆虐而过。她紧了紧衣领,又搓搓双手。回头检查了一下李家兄弟的衣着,见他们从头到脚都裹得紧,也就放心了。

  胡同里人少得很,杨柳胡同地处内城边缘,没有什么达官贵人,都是些小户人家,书吏衙役较多,还有权贵人家的豪奴在外偷偷置办的宅子。

  出了胡同口,到了街上,三三两两开始有人走动,大多脚步匆匆。路上雪未化,果真应了肖氏的话,深一脚浅一脚。

  肖氏想到丈夫的皮靴还是旧年做的,这么大的雪水,旧靴子可能根本防不住。

  一双好的皮靴可得好几吊钱,家里再艰难,也不能让官人一双脚整日泡在雪水里。肖氏打定主意,要想办法在年前给丈夫添置一双新皮靴。

  穿过两条街,三人到了常去的粮店里。

  掌柜孙胖子忙起身迎接,“李太太来了,家里可好?这雪可真大哟,看把人冻得。哎哟,太太家的两位公子可是越长越好了,个个玉树临风,以后定是有出息的!”

  肖氏似乎习惯了孙胖子的作风,也回道:“家里都好,孙老板一向可好,年关了,定是生意兴隆!”

  孙胖子又笑,“借太太吉言,某也想多挣几文钱,过个好年呢!”

  肖氏在店里看了看,问了问价格,发现常买的几样米粮价格均有上涨。白米一担涨了近两百文,黄面每斤也涨了半文钱,剩下各类粗细粮涨幅不一。

  肖氏没想到粮食涨价这么快,试探性地问孙胖子,“孙老板,我才几日没来,粮价变化这么快啊!”

  “哎哟,李太太,您不晓得。就昨儿那场大雪,路都堵了,外地的粮都运不进来!可不就得涨嘛!”

  怕肖氏不信,又劝诫道:“不是我哄骗太太,您是多年的老主顾了,我跟您说实话,年前,这价格是下不来了。咱们城里还好一些,城外的、京郊的,房屋都倒塌了很多,一些家里贫寒的,冻死饿死的都有。咱们这还是京城呢,再往外去,更不好说了。”

  肖氏听到这话,判断粮价还会继续上涨,想到自己正好多带了些钱,预备多买一些。

  她回身与李家兄弟商量,李承祖道:“婶娘所虑甚是,有备无患。后面大雪封路,年关又近了,东西都紧俏的很,咱们趁着刚刚下雪,多买些,省得到后面,还得花更多的钱!”李承业也赞同母亲和堂兄的话。

  肖氏征求了李承祖的意见,算是两房人都同意了,公婆即使有微词,也要顾及李承祖的颜面。

  三人买了三百多斤粮食,有白米、白面、玉米面,还有一些豆类。孙胖子见他们买的多,特地派了两名伙计帮忙送到家里。

  这边厢,李姝拿出三郎的破袜子,仔细研究了一翻。袜子上有几个连着的破洞,若一个一个地补吧,太费事,一起补吧,好大一块补丁巴在上面,太丑了。

  李姝想了半天,决定把袜子上破破烂烂的一大块全部剪掉,找一块同色的布,从边缘用小针细细缝好,不仔细看,还发现不了。

  说干就干,李姝问张氏要了块同色的布,按照肖氏教的针法,仔细缝好了。再把边缘接头处从内里缝一圈,省得里面喇肉。

  待肖氏一行归来,张氏听说外面大雪封路、粮价上涨,双手合十念了几句佛,对三人多买粮食的事情,未置一词。

  李姝听了肖氏的描述,暗自惊心。肖氏忽然话锋一转,问起袜子来。李姝老心老肺,也不像丽娘一样脸皮薄,把自己歪歪扭扭的作品拿给肖氏看。

  肖氏仔细看了看,觉得李姝脑子活,第一次做活计,并没有按部就班,“第一次,这样很不错了,以后得多学多干,保不齐以后也跟你悦姐姐似的是个巧手。”

  李姝心说我才不要当绣娘,年纪轻轻就把眼睛熬瞎了。

  肖氏作为家庭主妇,忙碌的很,说两句话后,就去把院子里剩下的雪铲了。

  李承祖看婶娘铲雪,忙从东厢房里出来,拿起铲子一起干活,中途还劝肖氏进屋歇息。

  李承业跟着张氏,把各类粮食分类装好,并做好防潮防水措施。

  晌午饭时刻,因李穆川不在家,饭食较简单。单给李泗新和张氏蒸了两个蛋,其他并无荤菜。

  张氏心疼孩子们,往五个孩子一人碗里挖一勺蒸蛋,剩下的她与老头子分了。三郎吃的快,吃完了又盯着张氏,张氏笑眯眯地把自己碗里剩下的蒸蛋又喂给他吃。

  郑氏在一边看了一眼三郎,又看一眼李承祖,并未说话,继续低头吃饭。

  夜间,李穆川回来时表情凝重。听说了买粮的事情后,他叮嘱肖氏,日常家用的茶、盐、布匹,甚至柴薪,都要多备些。

  李姝是个包打听,趁肖氏洗碗的功夫,大致了解了李穆川表情凝重的原因。

  北边几个省都出现了连月暴雪现象,已有成批的灾民流向各州府生事。圣上发怒,已革了几个地方官员的官位。

  朝廷里太子和四皇子之争日渐激烈,已到了图穷匕见的地步。此次大范围雪灾,成了两党相互指摘的利器,全然不顾百姓死活。圣上更加不喜,奈何都是自己的儿子,不能打死,只能剪除他们的爪牙。

  高层的震动影响不到李穆川,但京兆衙门的大牢里,却忽然多了很多犯人。

  李穆川是管理刑狱的文书,忽然间多了一堆人神神秘秘地来打点他,甚至听说还有倒换死囚之类的事情。

  李穆川不懂变通,少了很多捞银子的机会。但身在局中,怎能独善其身。日常里,有些事情上官发了话,他只得照做,装作不知内里的猫腻。

  事后,上官会以旁的明目给他发些钱物,他也并未拒绝。否则,以他的俸禄,如何养得起这一大家子。

  这京城,看起来繁花似锦,内里却波涛汹涌。似他这样的蝇头小吏,如同大海里的一扁小舟,一个浪头打来,就粉身碎骨。

  李姝看得见李穆川眼里的无奈,想她也是在办公室混了几十年的人,理解李穆川这种一根筋的苦恼。

  李姝忽然觉得自己有了不一样的心境,以前,她只把李家人当朋友,现在却逐渐把自己放在李家人的角度解决问题。

  她不知道这种现象是好还是坏,不过,在看到丽娘给她倒好了洗脸水,又温柔地给她解开头上的绑发带之后,她的内心蓦然一暖。

第4章 初尝试寸缕难得

  一夜安稳,李姝睡了个好觉。

  第二天一大早,她被丽娘起床的动静吵醒,丽娘穿好衣服,嘱咐妹妹,“你再多睡一时,外面冷得很,起来时穿那件厚棉袄。”

  李姝笑着应她,“阿姐,我也起来了。今儿我要开始跟你学纺线织布了。”

  丽娘听妹妹这样上心,心里高兴,“之前因你小,阿娘怕你手指做粗了。既开始学,可得用心学,咱们虽比不上悦姐姐和苗姐姐,好歹也不能让人说咱们小二房的姑娘不通家务。”

  丽娘是个传统的好姑娘,李姝心里想,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学些技能也是好的。让她觉得为难的是,自己对纺线织布一窍不通。

  “阿姐,这活难不难啊?”

  丽娘一边梳头一边跟她说话,“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端看你用不用心了。”

  李姝心想,自己怕是要好好学了,不然就成了自己不用心了。

  还未等丽娘梳好头,李姝为体现自己不是个懒丫头,也起床了。

  丽娘要帮妹妹梳头,李姝拒绝了她,“阿姐,我自己来吧,梳头也能让手指头更巧呢,纺线织布可不就是要一双巧手。”

  丽娘抿嘴一笑,“那倒是,不过你也不用急,你还小呢,我学的时候,也只比你小一岁。”

  李姝决定今天对自己的形象进行改变,她问丽娘,“阿姐,咱们可以梳辫子吗?”

  丽娘说,“梳辫子的不多,我在外面看到一些胡女梳的都是辫子。你若想要辫子,编两根小的,不能一根大辫子从头拖到尾,那是乡下需要下田地的姑娘才梳的。”

  李姝听罢,自己动手沿着耳鬓两侧,往头顶编了两根细细的小辫子,和其它的头发混在一起,在头顶两侧分别扎了两个小揪揪,又问丽娘要几根彩色的丝线,花样盘在揪揪里,整个人顿时俏丽了许多。

  丽娘感觉眼前一亮,“阿妹这样真好看。”

  李姝笑眯眯地看着小姐姐,“明儿我也给阿姐扎,这是我琢磨了好久的。”

  姐妹二人一起出了正房门,刚掀开帘子,立即倒吸了口气,好家伙,这大雪又下了一夜!

  因今儿是郑氏做早饭,肖氏起得比往日迟一些,也是刚出门。

  看到李姝的头发,肖氏也笑了,“你们倒会摆弄,这样好看多了。姝娘也日渐大了,明儿阿娘给你们一人买两朵绢花戴。”

  娘儿三个说笑一番后,自去洗漱。洗漱罢,又帮郑氏一起摆早饭。

  李承业吃过早饭,要去学堂。学里冯先生昨儿就让人带话来说,让大伙去学堂一起温习功课。

  冯先生知道,学生们在家里,一来缩手缩脚,二来父母长辈不舍得让孩子苦学。冯先生是这一带较严厉的先生,但很负责任,虽生病了,也记挂学生们的学业。

  众人上衙门的上衙门,上学的上学,出门采购的出门采购。

  李穆川走之前,嘱咐李承祖,及时查看家里的瓦片,防止被大雪压坏,李承祖忙应了。他今天还要负责再次把院子里和大门外的积雪铲干净呢。

  李姝和丽娘洗好碗筷,把各处屋舍打扫完毕,开始上午的女工教学课程。

  说是教妹妹,丽娘也不知道该教李姝什么,她感觉自己也是个门外汉,纺线速度没有阿娘快,团出的线团没有阿婆规整,织布没有大娘织的紧实,唯一可圈可点的,大概是肯下苦功夫。

  妹妹头一次学,她怕把妹妹教歪了。女工是大事,岂能马虎,又是自己亲妹妹,更不能敷衍了事。

  李姝看她为难的小模样,心里不落忍,开解她,“阿姐,你先教我认认这些东西吧,成天看你们忙来忙去的,我还不知道这些东西怎么用呢。”

  丽娘听后,顿时心里有了底。她先给妹妹讲解纺线小车的用法,如何摇把手、如何让出来的棉线粗细均匀,一样样细心解说,中途李姝多次打断她,她也并未气恼。

  讲了半天,李姝大概明白了纺线的原理,她摸了摸弹的松软的棉花,摇了摇把手,开始按照丽娘说的方法纺线。

  丽娘手把手带着她纺了好几圈,放开手让她自己做。刚开始,李姝总是做不好,不是线断了就是粗细不均匀,或者绕的乱起八糟。忙了一个时辰,她还没纺出几尺像样的线。

  丽娘看妹妹手忙脚乱的样子,忍不住劝她,“头一回,都是这样,你莫急。等一会想一想,后面就会好一些了。”

  李姝点了点头。

  从头至尾,肖氏没有露面,只有张氏中途来看了看,看到姐妹两和和睦睦,她又笑眯眯走了。

  一个上午,张氏忙着采购盐、茶叶、布匹之类家用物品。一向并不喜搬弄口舌的她,回家后也忍不住感叹:“真是涨的太快了,昨儿去一个价,今儿去又是一个价。”

  张氏只能叹口气,“这么大的雪,我活了五十多年,也没见过几回。”

  然后开始絮絮叨叨跟李姝和三郎讲她遇到雪灾的经历,“我年轻那会,雪下的比这还大,家里只剩粗粮了,可怜你爹和你大伯父,那么小,跟着我们一起吃了一个冬天的苦。”说罢还眼泪汪汪的。

  李姝忙安慰她,“如今好了,即使下大雪,咱家也不缺吃穿。阿婆不用再担心了,万事有阿爹阿娘呢,再不济,还有我们三郎呢!是不是啊三郎?”

  李承志立即点头,“是啊是啊,还有我呢阿婆!”

  张氏瞬间又转悲为喜。

  吃过中饭,李姝又要求丽娘教她织布。

  “你纺线还没学利索呢,织布暂且不急。”肖氏怕李姝贪多嚼不烂,忙制止她。

  李姝想了想,还是坚持道:“头一回,我想把这中间的事情都摸清楚,不至于糊里糊涂的。好赖先不提,懂得皮毛也好。”

  肖氏遂答应了,亲自上阵给小女儿讲织布。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6页  当前第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13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穿越成小吏家千金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