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世界穿梭_分节阅读_第114节
小说作者:心有期待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25 MB   上传时间:2020-01-29 20:35:40

  将各个招聘岗位快速浏览一遍,方立安发现,文职工作大多需要本科及以上学历,非文职工作不需要学历的需要技能证书,两样都不需要的就是简单的人工活、力气活。

  方立安觉得自己哪样都搞不定,没学历,没技能证书,没力气,三无人员,不如老老实实待在家按计划养娃。

  至于“船票”,实在不行就用特殊手段。

  母子俩在候车大厅等了近四小时才等来火车,车上那叫一个挤,直逼春运。

  七月份的拉城温度虽然不高,但大雨不断,众人身上分不清是汗还是水汽,潮湿黏腻。

  方立安有些后悔,四个行李箱还是有点多,应该把两个小的收起来,如今这种情况,真是空不出手来。

  他们以箱作盾,突破重围,奋力挤到车厢角落里,把两个小行李箱并在一起,一人一个坐在上面,大的行李箱挡在身前,总算是避免了人贴人的尴尬局面。

  即便如此,车上三小时也不是什么很好的体验,酸臭的汗味混杂着人肉味充斥着整个车厢。车窗开了一个小口子,新鲜空气只能在小范围盘旋,角落里的母子俩根本无福享受。

  方立安当然做不到在长达三小时的时间内屏住呼吸,所以只能努力分散注意力,争取遗忘自己的嗅觉。

  火车到站,人流涌动,三小时都熬过去了,下车的十几分钟倒是不用太着急。她带着大宝在角落里静静等着人群疏散,直到没什么人了,才拖着箱子下车。

  深呼吸,清新的空气从鼻腔进入,灌入肺部,母子俩原地满血复活。

  他们一边顺着人流出站,一边打量着日城火车站。别看迁都的消息才放出来一个月,日城火车站已经鸟枪换炮,初具大站风采了。

  隔壁几个轨道上是洁白的和谐号动车,工作人员正上上下下忙碌着,应该在做调试工作。

  大宝,“也许我们晚两天来就能坐到了。”

  方立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大宝:微笑.JPG。

  出站口,有实枪荷弹的武警官兵检查身份证,同时登记,神情严肃,戒备森严。

  方立安和大宝站在队伍最后,看到前面时不时有人被拦下盘问,弄得后面的人紧张不已。队伍慢慢向前推进,轮到他俩的时候六点出头。

  两人拿着新到手的《日城须知》,来到车站外,一辆贴着“火车站—暂住地”的公交车正按着喇叭催促,售票员在车门边扯着嗓子叫唤,“发车了,发车了,快点快点。”

  待他俩把箱子拖上去,还没站稳,车就开了,方立安眼疾手快的拉住扶手,总算没有摔倒。大宝的平衡性比她好,反应也比她快,稳住自己的同时还扶了她一把。

  旁边座位上的大叔笑眯眯地夸了句:“男朋友不错,好小伙。”

  方立安被雷的外焦里嫩,还来不及否认就听见售票员的声音插了进来:“你们俩,对,就是你们,把箱子放好抓住了,别一会儿砸到别人。”说完,又开启大嗓门,“买票了,一人两块,到暂住地。不明白的看刚发的《日城须知》。”

  大宝掏出四个硬币给她,然后捧着小册子看起来。

  暂住地是近日所有来日城的人员的临时住所,也就是两个月前才搭建的,目前还在增盖,需要登记缴费才能入住。

  日城虽然大,但由于气候等地理原因并没有很多人居住,地广人稀,房屋自然也不多。去年十月份的第一批试点住房是日城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盖房,第二批和第三批也在迁都定下后开始有了规划。

  他们这些人来了以后只能住在暂住地,想住其他地方:

  一、得在日城有亲朋好友,人家愿意接受你去家里住;

  二、荒郊野外也算其他地方,不怕冻的只管去;

  三、第一批试点房盖好了,有房的当然可以去住,没房的可以去租。

  至于日城的宾馆、旅馆、酒店,完全不用考虑,因为政府已经整栋整店地包下改作临时办公地点了。

  住的地方有了,吃喝可以花钱买,当然,必须遵循粮食分配制度,价格和其他地方差不多。

  最后,工作的问题。参考《日城新规》,需要的人可以到暂住地就业处登记询问,进一步确定具体的工作内容和福利待遇。

  过了大约四十分钟,公交车停了下来,售票员坐在座位上喊,“暂住地到了,全部下车,暂住地到了,全部下车。”指着窗外,“跟着带红袖章的工作人员走,他们负责安置。”

  方立安和大宝向外看去,入目是一片蓝顶白墙的活动房。

第197章

  这种活动房在建筑工地极其常见,节能、环保、便捷、工期短。用在这里作临时住房,确实是很不错的选择。

  方立安注意到公交车停在遮雨棚底下,很贴心的服务。来这里的人基本上都带着大件行李,要是没个遮挡,人和行李都要糟。

  她和大宝拎着箱子下车,跟着红袖章向前走了大约五十米,来到一个宽阔敞亮的大活动房,里面很空旷,只有一排二十米长的办公桌,桌上放着二十几台电脑,后面一水儿身着正装的工作人员,门内门外是四个全副武装的武警官兵。

  红袖章拿着喇叭介绍,房间有两种十二平、二十四平,每个月的租赁费用为一千二、两千二。

  以家庭为单位,两到三人可申请十二平,四到六人可申请二十四平,再多可以申请两间。

  如果只有一个人,可以申请集体宿舍,十二平三人间,四百一个月,二十四平六人间,三百一个月。

  选好后到登记处登记,缴完费会发钥匙和生活卡。生活卡包含用水用电吃饭。

  暂住地人口众多,住的十分密集,房间一个挨一个,考虑到安全问题,不可能给每个房间都通上水、电、燃气。

  需要水,可以去水房接,冷热都有。

  需要电,去租充电宝,或者直接去配电房充,房间照明有电灯,会统一供电断电。

  需要燃气,这个没有,暂住地居住区禁止一切明火,抽烟也不行,违反规定者直接赶走。这一条在《须知》和《新规》里都用加粗字体特意标出来了。一会儿分到房间,片区管理员会再次强调。

  吃饭去食堂,自带碗筷,自清自洗。想看电视,可以去食堂、活动中心。想上网,可以去机房。然后还有公共厕所和公共浴室。

  如此苛刻的条件,让不少人打起了退堂鼓,他们这一行人中,有两人当场表达了去意。

  确实,现在物质生活条件好,虽然一天到晚下着雨,但这并不妨碍人们享受生活。眼下的条件他们接受不了,觉得还不如回到原来的城市,何必去吃这个苦。

  不过,到底还是留下的人居多,来这里的人基本上提前做过了解,知道这里的大体情况。而且,多数人相信,有付出就有回报。他们吃的苦将来必定会以另一种形式回报他们,新首都必然不会忘记它的建设者,也不会忘记和它共同成长的人。

  方立安带着大宝在登记处登记,拿到钥匙和卡后,跟在红袖章后面上了一辆摆渡车。

  摆渡车绕着活动房外围开了十五分钟,在某一排的尽头停下。

  红袖章喊:“B区32-1到32-30在这里下车,最边上是一号房,越往里数字越大。”车上的人呼啦啦下了大半。

  下车的人,看起来年龄跨度挺大,属于拖家带口、有老有小那种,而且B区的房子门与门之间间隔挺大,想来应该是二十四平。

  方立安看到每排房子前面都有遮雨的屋檐,人走在下面不会被淋湿。

  摆渡车继续走,绕了一圈,来到另一边,这一片应该是A区。

  红袖章:“A区56-1到30下。”

  稀稀拉拉又下了一小半,车上只剩下方立安和大宝。

  摆渡车向前滑了两步后停下,红袖章:“A57-1?”

  方立安点头:“谢谢。”两人下车,摆渡车离开。

  打开门,屋里除了三张折叠床,健身房的六门更衣柜,没有其他任何东西。

  大宝很激动,总共十二平米的空间,他兴奋的绕着走了四五圈。

  他从小看的书多,懂得也多,比同龄孩子成熟,有时候方立安觉得那些刚走上社会的大学生都未必有他稳重,上一次见他手忙脚乱还是发现鱼鳞病的时候。

  “这么高兴?”她问。

  “嗯!”

  “为什么?”方立安饶有兴味的问道。

  “感觉在提前体验船舱生活。”

  “船舱?”方立安无比确定自己没跟他提过什么船。

  “对,船舱。”大宝重重地点了点头,然后解释道,“政府迁都,其实已经很大程度上说明当局对未来局势的判断,他们觉得雨不会停,陆地迟早会被雨水吞没。既然有这样的认知,那么必然会准备船。妈,你有没有发现,从火车站到暂住地到处都是武装警卫,戒备森严?”

  不等方立安回答,他又继续道,“我觉得,迁都建都完全没有必要做到如此地步。从出站起,我就觉得太严了,到这里之后,感觉更甚。看着一片片活动房,没水没电,居住区和活动区分开,特别像在游轮上的生活。这是在演习,希望大家提前适应,对不对?”

  方立安点点头,老怀安慰:“我儿真厉害,不愧是我手把手教大的。”

  大宝欣喜道,“妈妈,你也是这么认为的吗?”大宝对自己妈有一种天然的崇拜感,除了没给他找个爸,真是想要什么有什么,他提的任何合理要求都能被满足,没有他妈做不到的。

  你要是问,最能让他产生成就感的事是什么,他必定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得到妈妈的认可。

  方立安很高兴他能有如此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但还是叮嘱道,“事关重大,官方没出消息前,你不能说。”

  大宝右手在最前一滑,做了个拉拉链的动作。

  方立安:“你既然觉得存在船,那么你觉得船有多大?有几艘?能载多少人?我们国家十几亿人口都能成功上船吗?”

  大宝听到最后一句不禁愣住,是了,十几亿人,怎么可能都上船?哪里有那样大的船?不仅没有那样大的船,也没有那样多的船。

  他没有伤春悲秋,而是转念道:“妈妈是想提醒我,我们要好好表现,才能争取到上船的机会?”

  方立安:“是的,十几亿是个巨大的数字,能有五千万就已经很不错了。生存是一件自私自利、无比残忍的事,妈妈希望你努力。”

  大宝承诺:“我会的,妈妈,我们一起加油!”

第198章

  母子俩这边正在摆放生活用品,那又传来摆渡车的鸣笛声,接着是下客声、说话声。透过门旁的铝合金防盗窗可以看到,又来了一波人,多为一家三口或者年轻夫妻,也有像方立安这样的母子(女)组合,父子(女)组合。

  经过57-1时,不少人好奇地打量屋内,方立安不悦拧眉,她从行李箱里翻出一条浅蓝色床单,跟大宝一起遮到窗户上。等人群离开,才重新放下。

  这种活动房只有前后两扇窗户透气、采光,要是都遮上,光线必然不好。但不遮肯定不行,没有私密空间,方立安浑身上下都不得劲儿。

  搬家的时候,谁都没想过窗帘这回事儿,空间里有,可也不好现在拿出来。为了在下一波人到来之前解决隐私问题,母子俩把床单一裁为二,挂在窗户上方的横杆上应急。

  室内光线变暗,方立安拿出手电筒照明,两人又开始忙碌起来。

  他们来的时候就已经错过了饭点,等收拾好新家,母子俩早已饥肠辘辘。拆了两包饼干随便应付一顿,然后各自带着洗浴用品去公共浴室洗澡。

  日城的夏天光照充足,一天内长达十四个小时,早上七点日出,晚上九点日落。方立安从浴室回来,天刚变暗。大宝动作比她快,正靠在床头看书。

  夜里十点半停电,母子俩拉了中间的帘子睡觉,一夜好眠。

  接下来的几天,两人一边熟悉暂住地,一边补充生活用品,很快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说实话,暂住地的日子确实比较艰苦,娱乐项目极少。不过,孩子们都被送去上学了,整日里闲着无聊的大多是无所事事、没有工作的成年人。

  小学、初中义务教育,高中要交学费,大学遵循原有学籍。

  方立安和大宝每天骑着自行车去两公里外的京城大学临时校址蹭课,为了不影响大宝的听课效率,方立安跟他分头行动,各蹭各的。

  每天下午放学回家的路上,大宝都会跟她分享当天听课的心得体会,不懂的问题直接问,她基本上都能解决。

  蹭课进行的十分顺利,唯一一点不好的就是午饭问题。学校和暂住地的食堂是分开的,学校刷不了暂住地的卡。可中午如果回去吃,一来一回要花上半小时。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22页  当前第11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4/32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世界穿梭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