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世界穿梭_分节阅读_第153节
小说作者:心有期待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25 MB   上传时间:2020-01-29 20:35:40

  昨天来的太晚,黑灯瞎火,根本看不清自己身处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今天倒是看到了,说实话,跟他们大队没什么区别,荒芜遍野,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们大队的房子都是土坯房,这里全是砖瓦房。

  对见惯了高楼大厦的方立安来说,砖瓦房并不存在什么惊喜,不过对其他人来说明显不是如此。这里的砖瓦房建的又高又大,红墙红瓦,有种苏式建筑风格,根本不是县城那些灰白矮小的平房可比的,比那些个机关单位看起来还要气派。

  食堂里有序的摆着几十张四方桌,在最前方,八张四方桌连成一排,拼成一张长桌,长桌上放着六只直径近一米的铝盆,盆里盛满的饭菜。

  方立安听见周围响起一阵咕嘟咕嘟的肠鸣音和吞咽口水的声音。

  大锅饭,咸菜、馒头、稀饭管饱,此时此刻,不知道有多少人的幸福感得到了升华。

  一桌八个人,长官和战士坐一起,吃的一样。

  接下来,是新兵连特有的长达两个月的基础训练,很快,高强度的日常训练将大家初入军营的新鲜、新奇、紧张、激动消磨殆尽。

  有那么一段适应期,每个人的脸上写满了疲惫与思念。那时候,大家各种不习惯,各种想家,即便每天都有管够管饱的幸福三餐,也不能给他们带来多少安慰。

  但既然来了,就没有做逃兵的说法,每个人都咬牙坚持着,坚持着……

  最后在坚持不懈中,成功地从一名散漫的百姓子弟蜕变成一名“坐如钟、站如松、走如风”的军人。

  两个月的基础训练结束,方立安黑了整整一个色号,整个人的气质也发生了些许变化。

  之前,即便在村里干了一年的农活,她身上的书卷气息还是十分浓郁,任何看了都是文质彬彬的小白脸本脸。

  如今,方立安黑了点,也糙了点,一眼望去,多了份稳重沉静,少了丝文弱白皙,完全一个从稚嫩向成熟过渡的男人。

  方立安觉得,她跟别人是不一样的。别人会想家,她不会。

  老周家在她心里充其量是个类似于亲戚一样的存在,而在这个她已经准备好单身一辈子的世界,我心安处即是家。

  军营——一个她可以奋斗终生的地方。

  华夏——一个她可以终生为之奋斗的地方。

  方立安训练起来十分拼命。别人训练的时候,她做同样的训练。别人休息的时候,她还在训练。只要觉得还能坚持,她就不会放弃。

  挥汗如雨的时候,她总是咬着牙告诉自己,她是一名军人,必须有钢铁般的意志,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一次又一次,她突破自己的极限,成为一名闪亮耀眼的新兵。最后,因为新兵训练期间的突出表现,方立安获得了她军旅生涯中的第一张荣誉证书——“训练标兵”。

  基础训练结束后,新兵连的新兵们被分配至各个连队。方立安和其他四名战友一起被分配到了羊乡坪战勤连。

  羊乡坪地处深山,方圆百里荒无人烟,交通不便,条件艰苦。除了以自发电作为作战用电,其他方面都是不通电的。夜间照明只能用煤油灯、应急灯、或者手电筒。

  山上洗不上热水澡,常年下来,大家都习惯了用冷水洗澡。又因为战士们每天都要不间断地训练,所以冬天亦是如此。一桶凉水浇下来,那叫一个酸爽。

  没有电,不能洗热水澡,这还不算完,收音机永远收不到电台信号。

  除此之外,作战物资和生活用品只能运到七八里外半山腰处的羊山公社,靠肩扛背驮人力运输送到山里,这是战士们为数不多的野外活动之一。

  因为羊乡坪人迹罕至,少与外界交流,所以这里的生活异常单调、枯燥、呆板。

  虽然条件艰苦至斯,但部队蓬勃向上、斗志昂扬的浩然正气时时刻刻激励着连队里的每一个人。

  方立安来到羊乡坪后,被分配至雷达操纵员的战斗岗位。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奋苦练,很快跻身于作战尖子的行列。

  全国一百二十多个重要机场,近六百多个战略性地标的完整数据,各种气象条件下的地物、地形的回波、盲区、障碍,各类作战机种、机型的合练、转场的航线、航速、应急预案,以及途经本雷达探测范围的国内、国际航线……她全部熟记于心,运用自如。

  而达到如此傲人的成绩,方立安用了整整三个月。这三个月里,不仅有着比旁人多出一倍的训练量,还增加了训练强度。风雨无阻,一天不落。然后,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两年。

  这两年,方立安每两个月给家里去一封信,信里还塞了一个月的津贴,老周家一半,她一半。

  刚入伍,工资不高,第一次拿到津贴只有六块钱。虽然少得可怜,但意义不同,真心舍不得花,也舍不得寄回去。

  等到第二个月,又发了六块钱,方立安才如数寄了回去。写信要有信纸、墨水、信封和邮票,信纸五厘一张,信封一分钱一个,邮票八分钱。因此,一封信的成本在一毛钱左右。

  要说以方立安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的闷性子,她也没有多少话对老周家的一干人等说。

  但是,看着战友们为了节约成本,把信纸正反面都利用起来,写的密密麻麻,不浪费一丁点儿空间,方立安就觉得自己多少也该写满一整页。

  爷奶爹娘:

  见信好!

  两个月匆匆而过,我在部队一切都好,不知家中是否亦然?

  爷奶可好?

  二老如今已到了养老的年岁,不如放下地里的活计,在家颐养天年。

  爷,孙儿临走前说的话,您可还记得?

  莫不要为了工分拼命干活、操劳过度,若是因此累坏了身体,便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您和奶保重好身体,实则就是对晚辈们最大的照顾。

  我亦在军中努力,争取早日实现我们爷孙之间的约定!

  爹娘可好?

  大哥大嫂可有好消息传出?

  三柱、三丫、四柱可有淘气?

  二丫身子骨如何?可还记得二哥以前教你的动作?不要偷懒,每天都要勤奋锻炼。你从小挨饿,饭量小,莫不要因此少吃或者干脆不吃。要多吃饭才能养好身体,才能长个子。不是羡慕二哥的身量高吗?那就多吃饭。

  当日跟随部队离开,来到新兵连,经过两个月的锻造,我已在阵痛中完成了蜕变。如今,我已是一名真正的军人。

  离开新兵连,我和另外四位战友被分配到了战勤连。战勤连的驻地非常美好,空气清新,风景如画。山岚在云中如梦如幻,缥缈入石如飞烟。山间泉水叮咚如歌,欢快匆匆滋味甘甜。山中终年青草碧绿,鸟语花香,美不胜收。

  听老兵们讲,山顶原本有一棵巨大的桂花树,后因部队驻扎而被伐去。一树参天,独木成林,每逢金秋送爽的时节,桂花竞相开放,芬芳馥郁,十里飘香。

  我喜欢这里,喜欢战勤连,喜欢部队的一切。团结、严肃的环境氛围,“令行禁止”的刚性规范,“直线加方块”的节奏韵律……我想发自内心的呐喊:我热爱部队,我忠于部队,我要在部队挥洒热血,为我的祖国奉献一生!

  接下来还需要交代的是,信封里有我寄回家的津贴。在新兵连的两个月,津贴每月六元。我寄了六元回去,还有六元我自己留着,以备将来某些不时之需。如无意外,以后我都会每两个月寄一封信回去,信中有钱,小心拆封。

  最后,我想说的是,希望我寄回家的津贴能用在该用的地方,比如,爷奶年纪大了,需要吃点好的补补身体。

  此致

  敬礼

  周立安

  1972年10月31日

  一封信写完,虽然没有写满正反两面,但好歹一页有余。

  方立安想起自己在某个学生时代曾经干过写作文数字数的事情,竟颇具闲情逸致地数了一番,从开头称呼到结尾日期,连字带标点符号总共780个字,刚好满足高考作文800字左右的字数要求。

  因为她不像别人,为了省地方,一张纸写的密密麻麻,反而为了好看,精心排版布局。一张信纸看起来,字数可观不说,还非常赏心悦目。让她心中忍不住感叹,自己写的家书真是超级奶思,极具收藏价值,等她将来成了大人物,未必不能收进博物馆,以供后人瞻仰。

第252章

  牛皮纸信封包裹着信和钱,经历了山山水水的长途跋涉,终于在十一月下旬到达周庄大队。

  通身墨绿的邮递员两手推着自行车,在热心队员的帮助下,来到老周家的家门口。正要张嘴提气,给他带路的队员就已经扯开嗓子吼道:“周发土,周老爹,有你的信!”邮递员默默咽下卡在嗓子眼儿的话,等周发土出来。

  周发土是周老头的大名,只不过在队里,大家习惯了叫他周老爹。

  十一月,地里活不多,队员们下工早,是以周老头正靠在墙根悠闲自在地卷烟叶。听见外面喊来信了,顾不得卷了一半的烟袋,风风火火往外冲,腿脚利索的不像个老人。

  周老头六十有二,生平第一次收到贴邮票的信,心中那个激荡呀!小心翼翼地抚摸着信封,仿佛那是什么易碎的宝贝。

  等二丫把周老太、周大根、向红梅、大柱、大柱媳妇一个个的全部叫齐,他才郑重其事地从最边上裁开。

  对了,拆信封前,他还专门洗了手。

  等掏出信纸和钱,周老头先是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虽然一个字也看不懂),然后才依依不舍地交给大柱(划重点:洗过手的,周老头勒令要求的)。

  大柱被他爷的态度所感染,双手捧着信纸,逐字逐句地念。虽然有个别字不认识,但并不影响大家对信的内容的理解。

  一封信读完,几人欢喜几人愁。

  周老头和周老太高兴啊,二柱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们老两口,最后还说了,寄回来的钱要给他们买吃的。让他们养好身体哩!

  看看!都看看!他和老太婆都是有福之人,到老还得了孙子的济,比儿子还孝顺。至于约定,说的是随军吧?毕竟大队会计已经是老黄历了。(方立安:为什么始终对大队会计念念不忘……)

  周大根和向红梅:???

  作为亲爹亲娘,为什么通篇只有四个字——“爹娘可好”,二丫却有那么长一段?

  大柱心里略微平衡,他们俩口子可是超过十个字了,虽然内容非常羞耻。

  二丫在一旁激动地脸都红了,二哥提到她了,让她好好吃饭哩。悄悄看了眼爹娘的脸色,低头垂眸,唔,偷着乐。

  三人分享一句的三丫、四柱懵懵懂懂,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三柱上学去了,不在家。

  至于回信,周老头琢磨了两天,到大队长家借了信纸,由大柱代笔。本来想让三柱写的,但三柱的字还不如小学毕业的大柱好看。再对比二柱写的字,将来谁有出息谁有本事,一目了然。

  立安吾孙:

  见字好!

  我已收到你的来信,你放心,家中一切安好,你在部队不要瓜念。

  我和你奶很好,每天吃一斤粮食,队里的活不重,我们还能多干两年。你说的话,我都记得。

  你爹、你娘、三柱、三丫、四柱都好。你大哥大嫂没有好消息,你娘有点急。二丫也好,你放心,我会看着她吃饭、锻炼身体。

  你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家里很高兴,我们都由中地为你咸到骄X和自好。

  大柱不是很能看动你信中写的新连队,我拿着信去问大队长,他说你的义思是新连队很好很美丽,有山有水有花有草。

  我很高兴你喜欢部队,我也喜欢,我这被子没什么出息,当了一被子的农民,保家卫国的认务只能交给你了!

  你寄来的钱我都收好了,你娘想要,我没给。这是我孙子寄给我的,我谁都不给。我和你奶身体好,不用补身体,给你存着,以后取媳妇用。

  你在部队要好好吃饭,好好训练,当一个好兵!

  勿念!祝好!

  周发土

  1972年11月25日

  开头的高级称呼和前后的问候语都是大队长教的,有的字大柱不会,三柱也不会,只能凑活着用别的字替代,实在想不出的就写个X,希望二柱能理解。

  信封就是用的方立安寄回来的那个,牛皮纸信封,不透光,翻转过来可以再用一次,省下一分钱,邮局的工作人员教的,很多人这么做。

  从那以后,周老头开启了与孙子的通信生涯,人生充满了别样的乐趣。

  另一边,方立安收到回信,已经是十二月底了,连蒙带猜把信看完,没几天又收到一封来自周庄大队的信。

  这封信是以向红梅的名义写的,与上一封的字迹不同,上一封是大柱写的,这个应该是三柱。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22页  当前第15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3/32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世界穿梭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