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世界穿梭_分节阅读_第229节
小说作者:心有期待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25 MB   上传时间:2020-01-29 20:35:40

  你看,你爹是你奶身上掉下来的肉,你奶冒死生下的他,世上再没有比她还想你爹好的人了,但她也不同意你们送你爹去府城。

  为什么?她不疼你爹吗?她是想替你爹保住你们一家子,你和狗蛋都是你爹的血脉,你们好了,你爹才是真的好。

  你听姥的,你有这份孝心就足够了,以后好好拉拔狗蛋,孝顺你娘,比什么都强,你爹要是知道了,肯定也会高兴的。”

  方立安吸了吸鼻子,声音带着哭腔,“姥,我知道了,我听您的,将来一定好好拉拔狗蛋,孝顺我娘。”答应的那叫一个情真意切。

  亲娘亲婆婆轮着来,李章氏到底还是听劝的,不止接受了李二牛不行了的现实,对方立安的态度肉眼可见的好了许多。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方立安精湛的演技,以及后期的描补,让李章氏意识到之前可能误会了孩子。至于真情还是假意,只能日久见人心了。

  此篇揭过,暂且不提。

  古代不比现代,医院有专业护工,这里不仅没有护工,生存条件也非常苛刻,光身体的能量维持一项,就让人发愁。

  注射葡萄糖无疑是天方夜谭,李章氏最多给他喂粥,熬的稀烂的粥,只能靠本能吞咽,稍稍厚一点点都不行,可能会直接呛死。

  看着李二牛从一个膀大腰圆的汉子一路瘦成皮包骨头,李章氏又恢复到最初的状态,从早到晚,二十四小时不错眼的看护他。

  因为李章氏足不出户,家里里里外外都靠方立安,村里人终于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十三岁的大丫仅凭一人之力撑起了整个李家。

  这样的表现让家有适龄少年的人家,心思再度活络起来。

  凶一点没关系,这女人啊,成了亲和没成亲的,完全是两码事,成了亲再怎么凶也会把男人放在心尖尖上。

  方立安还不知道自己在婚恋市场上很受欢迎,她平时没事便往山里钻,指望着多打点猎物,养家糊口。

  这日,方立安打了头野猪,春末夏初,天气渐热,放一夜说不定就要坏了,她请了苗家叔叔帮忙,当天便送去了县城。

  一头野猪,张掌柜直接给了她十八两银子,同样体型的家猪,差不多的斤两,大约能卖十五两上下,可见张掌柜并未因她人小就欺负她。

  方立安拿了钱,第一件事,买米买面,大米买回去给李二牛煮粥,面留着她和狗蛋一起吃,面条、馒头、饺子、包子……

  唉,要是能天天这么吃就好了。

  野猪的事情,避不开人,抬下山后,不少村民都看见了,不过因为苗家两个叔叔在旁边,没人以为那是方立安打的,苗家叔叔将错就错,认下了此事。

  十几两银子,不是小钱,李家一屋子老弱病残,要是让人知道了,指不定要生出什么事端。

  苗家就不一样了,苗家人多,别说一头野猪,就是十头,人家也护得住。

  方立安对苗家叔叔的维护感激不已,买面粉的时候多买了一份,让叔叔们带回去给苗家太爷爷吃。

  苗家条件不差,但人多嘴多开销大。苗老太爷年纪大了,就喜欢吃点好克化的东西,但家中条件有限,也只是隔三差五吃上一顿。

  苗家人孝顺,听说是给苗老太爷的面粉,就厚颜收下了,你来我往之下,两家越处越好。

第345章

  无论哪朝哪代,老百姓最盼望的就是风调雨顺,人寿年丰。偏偏今年,老天爷不赏这个脸。

  按照上一个世界的发展,原主这时候已经被一卷席子裹去乱葬岗了,所以,方立安并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事。

  “大丫,听我爹说,地里的庄稼快不行了,幸亏早先我爷让我爹他们买了粮食,不然新粮下不来,家里就要断顿了。我奶让我告诉你,要早做打算,后面还有的乱……”

  这是苗家大孙女苗线儿,她跟方立安玩的好,常来李家串门。说话的时候,她两手死死的攥着方立安的胳膊,声音发紧,眼神发飘,两腿打颤,像是瘦了惊吓。

  方立安猜了个大概。

  前头一个月,滴雨未落,眼看田要旱死,却不想又连着下了十来天的大雨,现下好了,庄稼全淹了。

  真真是水往地里去,泪往心里流。

  地里的庄稼要是淹死了,他们这些靠地吃饭的农民恐怕也没活路了。本来就是新旧交替的时节,家家户户的粮缸都空了大半,只等新粮收上来填补,如今……

  苗老太那个年岁的人,经历的多,估计对当下的局势有了预判,定是把事情的严重性跟家里小辈们说了,苗线儿被吓坏了实属正常。

  方立安安抚了对方的情绪,让她代为转达谢意。如今外面人心惶惶,形势不明,苗家人愿意提点她,已经很厚道了。

  送走苗线儿,她转身去了地窖。家里的地窖是她跟狗蛋一起挖的,冬日里闲来无事,挖个地窖,活动活动筋骨。只是人力有限,地窖小的可怜。

  她对今日的事并非一无所觉,或者说,打从她成为大丫的那一刻起,她就有应对各种天灾人祸的觉悟。

  毕竟是生产力低下、生活条件困苦的封建社会,抗灾能力太差,所以,这一年,方立安不仅攒了钱,还攒下了不少粮食。

  本来想着等翻过年开春,就送狗蛋去学堂读书认字,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希望他们能平安度过这个难关,至少苟到给原主报仇。

  看了地窖里的粮食,方立安心中有了些许底气,粮食不多,但足够他们撑上一段时间。

  出了地窖,直奔卧房,找李章氏。

  外面的情况不容乐观,她得听听李章氏的想法,如果李章氏跟她一个打算,那自然很好,如果李章氏跟她想不到一块儿,那就对不起了,这件事只能听她的,没得商量。

  按照方立安的意思,逃难嘛,自身都难保了,李二牛这样的,没有带上的道理。

  不过,跟李章氏提起的时候,肯定得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她可是孝顺孩子,人设不能崩。

  “娘,外面就要乱了,听说城里已经有北边来的流民,咱们村不富裕,余粮耗尽是迟早的事,与其跟流民混做一堆,不如早做打算,趁现在路上太平,赶紧往南去。”

  流民什么的,并不是方立安胡编乱造的,近日县城确实有一股流民出没,据说是青州来的,三三两两,不成气候。

  “往南去?去哪儿?”李章氏皱眉。

  “府城。”

  “也好,府城的大夫医术高超,定能治好你爹!”李章氏一口应下,理由却让人一言难尽。

  “……”

  这位大姐,懂不懂什么叫逃难?就他们这孤儿寡母的,带上李二牛,等不及到府城就要被后头的人生吞活剥了吧?

  方立安准备好的说辞是,左右活不了了,与其让李二牛死在外头,不如在家里好生安顿,免得逢年过节找不到坟头祭拜。古人对身后事很是看重,既讲究落叶归根,又讲究香火旺盛。

  然而,面对看不清形势、关键时刻还拎不清的李章氏,方立安不想再浪费口舌,“那娘这两日把爹的行李收收,我去准备干粮,明天去县城租车,咱们后日一早出发,爷奶那边,我晚点去说。”

  不管怎样,先动起来,至于李二牛,再说吧,不行就给丢路上。

  听到女儿说公婆那边由她去说,李章氏明显松了口气,做儿媳妇的对着公公婆婆总有一种天然的畏惧,更何况她知道自己的做法极有可能得不到公公婆婆的赞同,所以,能躲一时是一时吧。

  方立安见她这副样子,哪里还有不明白的,呵,这女人,明明聪明的很,却用的不是地方。

  雨下个没完没了,路上满是泥泞。

  方立安到大伯家的时候,李家大房正一屋子愁云惨淡,李老头和李老太脸上的愁苦浓到几乎化不开。

  她解下蓑衣,抖了抖水,把自家的打算跟大家说了,大伯一家子先是诧异,然后才结结巴巴道,“不……不至于吧……”

  倒是李老头和李老太,相互对视一眼,仿佛从对方的眼里找到了肯定,终于下定决心。

  “我们也走!”李老头拍板。

  “爹!”大伯惊叫出声。

  “爷!”几个堂兄弟姐妹同样觉得难以置信。

  越是年纪大的人,越是感到故土难离,但正是年纪大的人,经历过饥饿与逃荒,才知道越早离开越好。

  “老大,去把老三叫来,我来跟他说。大丫,你家那边,你娘怎么安排的?”李老头吩咐李大牛通知李三牛,又转过来问方立安。

  “我们今天先收拾东西,明天去县城租车,后天早上出发。”

  “租车?驴车?”李老头反应过来,“你娘要把你爹带上?”

  “我娘说到了府城正好可以给爹治病。”

  “胡闹!”李老头是逃过难的人,逃难路上什么样,他再清楚不过。也亏得他这儿媳妇想的出来,租个驴车,是怕死的不够快吧!

  他这个亲老子也舍不得儿子,但老二已经这样了,带着他做什么?拖着大家一起死吗?

  想到幼时的种种经历,逃荒路上的所见所闻,李老头重重地吐出一口浊气,“跟你娘说,不许……算了,叫她过来一趟,我亲自跟她说。”

  做出这样的决定,李老头心里酸涩难忍,粗糙的手掌抹了把沟壑纵横的老脸,仿佛在一瞬间老了十岁。

  李老太背过身去,一言不发地抹泪。

  方立安故作懵懂,茫然的点了点头。

  李章氏得了口信,许是知道李老头叫她去做什么,磨蹭了半晌也没踏出门槛。

  方立安也不着急,事已至此,李章氏根本无力回天,想到章老头和章老太那边还没通知,便道,“娘,姥姥姥爷那边还没说,你看要不要去一趟?”

  李章氏一声不吭地穿上蓑衣,钻入雨幕。

  趁她不在,方立安把狗蛋支去卧房,美其名曰看顾亲爹,自己留在灶房,翻箱倒柜,找出所有的家当,一张一百两的银票,一张五十两的银票,两个十两的银锭子,四个一到三两的碎银子,一贯钱,剩下一些零散的铜板。

  两张银票,方立安用油纸包的密不透风,以防浸水,稍后和两个十两的银锭子一起缝到衣服上,随便领口、袖口、侧腰……都可以。至于碎银子和铜钱,分成两份放到两个包袱里,或者缝几个到狗蛋衣服上,万一走散了……

  为了妥当安置这点钱财,方立安简直操碎了心,突然想起阔别已久的空间,她忍不住吐槽:垃圾系统,充个电还这么多毛病,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干脆改名叫废物点心好了~

  系统:“……我听见了。”

  方立安面不改色心不跳地把钱财收起来,完了掸了掸衣服。

  不好意思,我没听见。

  转身又开始忙活吃食。

  下了小半个月的雨,家里的柴禾受了潮,烧起来全是白烟。冒白烟也得烧啊,得烙饼不是,不然路上没得吃。

  这时候烙饼,已经顾不上好吃不好吃了,饱腹耐饿才是硬道理。

  在所有人都吃不饱饭的时候,白面就是个金贵玩意儿,这要是逃荒过程中让别人看见了,只怕就要被人当成肥羊宰了。

  所以方立安用的全是杂粮面,把面压得实实的,放到锅里蒸,一大块够啃好几天。

  家里为数不多的白面、大米,今明两天全给吃了算了。

  方立安脑子里突然冒出一句话:吃饱了好上路。

第346章

  当晚,天黑透了,李章氏才从娘家回来。

  下了这么多天的雨,路早就泡烂了,李章氏许是摔了跤,从头到脚,糊满了泥水,狼狈极了。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即便如此,她的心情却完全不似这倒霉天气。

  方立安垂眸,心思电转,直觉告诉她,李章氏这样准没好事。就着热锅热灶,她烧了盆水,让便宜娘擦洗干净,免得还没出发,人就先病倒了。

  “大丫,你也瞧见了,这天气根本没法赶路,咱们不走了。上午,你舅去城里打听消息,你猜他看到了什么?官府发布告了,说是会开粮仓放粮。”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22页  当前第22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29/32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世界穿梭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