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清穿之四爷家的纨绔嫡次子_分节阅读_第136节
小说作者:痒痒鼠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06 MB   上传时间:2020-05-15 21:10:27

  “玛法,弘晙天天都有读书。”

  “哦,弘晙天天读书,不喜欢别人再提起,玛法理解。可是赫寿督堂的孙女儿不喜欢小动物,也不一定就是不善良。”

  “而且个人爱好不同,有的人身体情况特殊,不适合接触小动物,弘晙也不喜欢?”

  小姑娘长得挺好,将来一定符合乖孙孙的“美人儿”要求,皇上问完后还挺纳闷儿,看着乖孙孙不说话。

  皇上是真心觉得,将来给乖孙孙指一个舒穆禄家的小姑娘,不拘是嫡福晋还是侧福晋,都挺合适,想着他当年和妻子赫舍里氏也是在孝庄太后的撮合下,青梅竹马地长大,也想让乖孙孙有一个小青梅,感情好,两小无猜,将来也是一个项好处。

  奈何皇上的一片苦心,弘晙阿哥完全不理解玛法,也不明白为何玛法和额涅都问他这个问题。

  弘晙阿哥不知道怎么表达,眨巴眼睛,想起阿玛信里念叨的准提老和尚,学着准提老和尚说话的腔调,“玛法,弘晙和她们‘没有眼缘。’”

  亲玛法……差点儿让一口藕丝糖噎住。

  咳嗽两声,弘晙阿哥赶紧孝顺地给玛法端茶。

  皇上喝口茶,缓过劲来,实在是不想和“不懂事”的小孩儿多说。

  “交朋友,要发现并且注重朋友的优点,包容和照顾对方的缺点,这才是好朋友,而不是见了一面,还不大了解,就说对方不适合做朋友。”

  “就比如京城你舅舅家里的几个表哥和表弟,玛法知道他们不大聪明,可是他们喜欢弘晙,对弘晙好,玛法觉得这就很好。”

  乌拉那拉氏是乖孙孙的亲额涅,将来乖孙孙的嫡福晋,一定不会是乌拉那拉家出来的,但那毕竟是乖孙孙的外祖家。

  皇上捏着乖孙孙的肉脸颊,“严肃”地问道:“弘晙阿哥明白?”

第112章

  “弘晙明白。”脸蛋儿被捏住, 弘晙阿哥立即乖巧地表示明白。

  说起交朋友的事情, 弘晙阿哥有自己的方法, 没有眼缘,那就是没有眼缘啊,他也没办法。

  舅舅家的几位表哥表弟,弘晙阿哥确实是没有不亲近, 他只是知道他们能力不大,还没有和堂兄弟们相处时候的轻松, 所以不乐意和他们一处玩耍。

  不过这些都先不说, 让玛法饶了自己先。弘晙阿哥眼巴巴地看向玛法,小眼神儿要多乖巧有多乖巧。

  皇上气笑了。

  弘晙阿哥装乖,皇上还能不知道乖孙孙的小把戏?

  只是皇上想着反正乖孙孙还小,既然他说“没有眼缘”, 那也不必强求,总要他自己喜欢才好。

  “明白就好。”就见皇上松开手, 冷哼一声,示意他可以退下了。

  “天色不早,去洗漱练习大字。”

  弘晙……迷迷糊糊,不知道玛法这是怎么了, 一路来到自己的船舱,洗漱沐浴还是不大明白。

  小系统那个着急。

  主人才六岁,就被安排结交“小青梅”,它想提醒主人一声“山下的女人是老虎”,都不能。

  主人现在还没有意识到, 若是因为它说了,主人上心了怎么办?

  弘晙发现小系统“坐立不安”的动静,发一个大问号过去,小系统吓得,瞬间隐迹了。

  弘晙……更纳闷儿。

  玛法、额涅,还有小系统,都是怪怪的。好在他心大,世界上大人能知道,小孩子,比如他,不能知道的事情太多。

  安神静心,准备练习大字,弘晙阿哥发现玛法专门送来一本《白居易琵琶行》,董其昌的书帖,大清国人见到“片楮单牍,争购宝之”的董其昌亲笔书帖,皱了皱小眉头。

  赵孟頫妩媚圆熟的“松雪体”称雄书坛数百年,董其昌以其生秀淡雅的风格,独辟蹊径,自立一宗,亦领一时风骚。可他还是更喜欢唐人的书法,或者说王铎的书法。

  确切地说,相对贴学,他更喜欢碑学。

  “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如果按照董其昌的书法总结,那也是唐人的书法独占书“法”的精髓,弘晙阿哥握拳给自己打气。

  翻开自己经常练习的书帖,先练习一会儿正规严整的书法基础楷书,再根据自己的爱好练习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

  说起弘晙阿哥喜欢褚遂良的书法,也是一个事情。皇上的看法,乖孙孙即使喜欢欧阳询、虞世南也好,都比褚遂良的简单易学,符合世俗审美。

  初唐三大书法界的绝顶高手,欧阳询和虞世南,和褚遂良,三人都师承王羲之,欧阳询继承王羲之的优美和严谨,虞世南继承其中正和法度,褚遂良则继承其博大和飘逸。

  欧阳询的书法,笔力刚劲,笔划方润且纤细得中,平淡之中有山峰奇险,但是略显秀气,“形体”气息浓厚;虞世南的书法,笔划连绵,含蓄蕴藉且遒劲有力,如疾风吹过一般,但结构方骏,略显收敛,太有君子之风。

  只有褚遂良的书法较为“奔放”,唐太宗一见大喜,定位为大唐书法方向和模板,认为他的书法风格最为符合大唐的时代气质。

  弘晙阿哥写得认真,本人一笔一画地体悟其中的妙处,不过说到时代气质,他又想起一件事情。

  玛法喜欢董其昌,除了个人爱好之外,难道玛法也是和唐太宗一样,认为某一个书法家最符合朝代需要,所以就特意推广?

  弘晙手里的毛笔停顿一下。

  对于大唐来讲,“奔放”的褚遂良更符合时代气质,对于大清那?

  看一个人的书法,除了必备的鉴赏水平,审美水平外,是需要一定的指点和见识,这些对于弘晙阿哥来说,都不是问题,不说他的来历,就他这一出生就在当世一流的艺术品中打滚,在顶尖的文豪大家中穿梭的成长过程……

  心里有了事儿,弘晙放下他的兔毫小毛笔,摊开褚遂良的《白居易琵琶行》,董其昌的《雁塔圣教序》,细细看。

  又找出来欧阳询的《化度寺碑》,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赵孟頫的《胆巴碑》、《四体千字文》,王铎的《 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等等,放在一起比较。

  如果说虞世南、欧阳询两位先生的书法都是追求结构美,欧阳询则是追求书法的法度,中正中带出险峻,险峻中可以看出来中正。

  而褚遂良已从追求结构之美,开始追求意境之美,讲究“君子藏器”,在书写中运笔含而不漏露,弘晙阿哥板着脸,这点,玛法的书法与其很相似。

  玛法的书法,虽然学得董其昌,但是“藏拙”藏得非常深。

  再看褚遂良的书法,一起一伏,一提一按,都有明快的韵律布满其中,变幻莫测,都充斥着生机勃勃的灵逸美,浪漫至极。

  心随意动,挥洒自如,独成一家的“风神骨气”,好比绝世无敌的武功高手出招。

  后人都说他的书法太难学,可弘晙还是相对比较喜欢。弘晙阿哥特有自信。

  晚唐时期的书法风格,就和宋朝差不多了,追求“意境”。弘晙大致看几眼,主要看当今风靡全国书法界的三个人,赵孟頫、王铎、董其昌。

  三个人都是名动东西方的书法大家。按照风格来分,人称北王南董,赵董并列,因为董其昌的书法虽然一直和赵孟頫想比较,但很有类似,王铎和赵董,一个创新一个复古。

  弘晙阿哥小鼻子一皱巴。

  他喜欢创新派。

  但是百姓和文人对书法审美都主要倾向于赵董之风,还因此出现了官阁体。

  一方面和董赵的影响相关,另一方面,应该是与科举答卷有关,上行下效……也是人之常情吧,可弘晙阿哥不乐意。

  董其昌的书法“学古变古”、通俗易懂,老少皆宜……也就是现在文人追求的,所谓的清和中正、空灵淡雅……弘晙的小眉头也不知不觉地微微皱起。

  不过他也知道自己没研究过董其昌和赵孟頫的字,没有发言权,看看时辰,干脆提笔开始练习一下《白居易琵琶行》。

  到底喜不喜欢这个字体,能不能在写字的过程中明确感知到书写这幅字时,书写者的用笔快慢,节奏,笔法的提按,方圆,藏露,结构的外拓,内擫……并在这个过程中思考,它们和其他字到底有什么不同,妙处在哪里……都要亲自练习过后才知道。

  否则单看书法,不论其他,万一自己给自己来一个“真香现场”,那多不华丽?

  弘晙阿哥“想通了”,专心练字。

  皇上早就猜到乖孙孙会练字,乐哈哈地洗漱睡觉。

  整个皇家,八旗,出来一个容若,词儿写得好,可是论起书法,真能拿出手的,却是没有。

  有宋徽宗的例子在,即使乖孙孙在书画方面再有天赋,皇上也没想过乖孙孙在书画上面多花心思,皇家人不需要做书法大家,但是皇上希望乖孙孙能够看出来书法一道对治国的影响。

  乖孙孙的性子……皇上躺床上还是忍不住感叹一声。

  能怎么办?宠成这样了,只能继续宠着。

  皇上带着一种“自暴自弃”的心里含笑入梦。

  月牙儿弯弯,弘晙阿哥也在额涅的照顾下,乖乖地躺进小被窝进入梦乡。

  距离宁波行馆不远处的一处小院子,明显结合大清和西洋建筑风格的三进院子,青瓦飞檐的左右对称,一条中轴线贯穿始终的错落有序,层次分明,彩绘墙饰风格也是中西结合,一位红衣大美人儿,正在月下星光下,伴着江风徐徐大口喝酒。

  小桌子上放有三根小木签,细细长长,好像串糖葫芦用的。

  就见大美人儿双手捧碗一仰脖,一碗美酒下肚,有酒水顺着脖子流下,可本人全然不顾,抬手给自己又倒一大碗。

  动作流畅优雅,即使是这样肆意粗鲁的时候,可惜没有观众,否则要有人感叹地说,大美人的粗鲁,也是一种美,豪放不羁的美。

  一袭红衣似火,搭配这个气氛,这个借酒消愁的场景,总让人联想到一种悲意,那满城熊熊燃烧的大火,艳丽至极好像是鲜血染成的红色……

  夜上三更,打更的声音和鼓楼的钟声陆续响起,大美人好像是喝醉了,直接幕天席地地合衣躺下,手里握着一根糖葫芦签子。

  第二天,又是一个明媚的艳阳天。弘晙阿哥一大早起来,读书练拳用早膳,然后迫不及待地和他玛法显摆自己练习的董字。

  亲玛法……嘴角抽抽,眼皮子抽抽。

  弘晙阿哥……看一眼玛法,看一眼自己的字。

  他写得很好啊。

  弘晙阿哥认为自己的字很好,皇上能怎么说?

  “其他人跟风学董字,只见其形,不见其神,好像描摹一样;弘晙阿哥学得董字,很好,有那么四五分神韵,好像……一只通灵的小蚂蚁欢乐地爬行。”

  一只通灵的小蚂蚁欢乐地爬行?弘晙阿哥……眨巴眼睛。

  弘晙阿哥听懂了,反应过来,玛法说他的董字是蚂蚁爬。

  弘晙阿哥不服气。

  “玛法,这个地方的提笔,就应该这样,弘晙把董其昌先生的生平,性格,都有细细地琢磨一遍,然后将自己当成他,‘每于若不经意处,丰神独绝,如清风飘拂,微云卷舒,颇得天然之趣……’这个,自矜过重,求名。”

  “‘……转笔处古劲藏锋,似拙实巧’,在弘晙看来,‘大巧不工’才是大道。打架要‘一力降十慧’,唯快不破,写字也是……”

  弘晙阿哥呱呱呱一通话,将玛法平时教导他,夸奖董字的话一一“批判”,亲玛法……好生气哟。

  乖孙孙这是说他“求名”?

  “贪巧”?

  “既然弘晙阿哥说得头头是道,今儿上午就和玛法一起出门。”

  生气的皇上一声令下,弘晙阿哥一个上午的玩乐,没了,弘晙阿哥好不委屈。

  委屈的弘晙阿哥要闹腾。

  它山堰,甬江支流鄞江上修建的,一座御咸蓄淡,引水灌溉枢纽工程。可与四川都江堰相媲美下。条石砌筑而成,木石结构的堰身,下挡咸潮,上蓄溪水,供鄞西平原七乡数千顷农田灌溉之用……历经千余年风雨,饱经沧桑。

  大梅木枕卧堰中,历千余年不腐。弘晙阿哥也觉得神奇,但是他更为关注的是,从江北到海曙没有大桥,人们都是坐渡船,唯一的一座浮桥,还是那种几条小船拼起来,上面铺上木板供人们行走的“危桥”,看着就很不安全。

  就见弘晙阿哥大眼睛一转,“玛法,宁波要修大桥啊,修关桥那样的大桥,比关桥还要好,长虹飞跨两岸,雄伟壮观、气魄非凡。”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20页  当前第13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6/32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清穿之四爷家的纨绔嫡次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