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清穿之四爷家的纨绔嫡次子_分节阅读_第236节
小说作者:痒痒鼠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06 MB   上传时间:2020-05-15 21:10:27

  “四哥,你有没有觉得,你回来后,德额涅对你好很多?”

  “远香近臭”。在胤祥的理解里,就是德额涅如今好不容易盼回来一个儿子,又因为这个儿子遭的罪,开始担心他的身体情况,和以前母子两个不对付的形状完全不同。

  四爷自然也有感受……沉默片刻,想起额涅望着他们出门的目光,还是说了出来。

  “……四哥知道……”

  胤祥:“……”

  四哥你知道什么?然后那?胤祥转身看一眼四哥,眼巴巴地等,也没等来他四哥完整一个句子。

  好吧,凡事总要慢慢来。

  “明天送走九哥,小阿哥们都要进宫学习了,弘晙还住到宫里?”

  提起儿子的学业,四爷点头。

  “还是住到宫里更好,在家里他和弘历、弘昼、雅南玩起来就忘了时间。”

  “今年弘暾进学了吧,也住到东三所?”

  “东三所。”胤祥回答的毫不迟疑,“弘暾打小儿就亲近弘晙,东三所还有空院子,住到东三所正好。”

  哥俩个慢悠悠地踱步逛着,一般踱步,一边还拐弯去了一趟慈宁宫给太后娘娘请安,惹得太后娘娘不停唠叨“弘晙哪天进宫”,听说后天就住进来,才是笑出来。

  乾清宫里,皇上从小太监这里听完这些儿子不同的反应,小小的满意。

  分开一段时间,或者分开在即,母子感情更胜以往,这很好。

  儿子们和他们额涅的事情放下,皇上又因为荣妃和胤祉想见三公主的事情,伤心起来。

  皇上想起他其他远嫁的女儿们,想起那些早夭的女儿们,去世前他没看一眼的女儿们,他的五公主,他的六公主,他的八公主……难免又是一番悲伤。

  手心手背都是肉,儿子女儿都是他的孩子。作为一个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个女儿先他一步离开人世的老人,皇上在外人面前故作淡然,可接连痛失爱女,如何能不痛苦?

  “让三公主回京一趟,让——四公主也回来一趟吧。”

  皇上遥望蒙古的方向,默默想着,只是皇上想起他的四女儿,大清国鼎鼎有名的“海蚌公主”,不由另有想法。

  大清国的四公主,固伦恪靖公主,朝野上下都知道她的大名。

  权倾漠南、漠北。她的公主府第就是归化城中的独立王国。不但不受归化将军、督统衙门的管辖,将军、督统还得给她跪安问好。并且她还有参政的权力,有代皇帝监国的“义务”。

  康熙四十八年,土谢图汗还“经公主允准”制定《喀尔喀三旗大法规》……

  咳咳,这部法律的制定肯定先得到了皇上的同意,虽然皇上亲笔御书两匾训示警戒自己的女儿:一匾曰“萧娴礼范”,一匾曰“静宜堂”,都还挂在公主府的过殿和寝堂。

  不论如何,不论世人如何看待,四公主的权势地位可见一斑,但她就是有这个能力。

  不但光明正大参与政事,当地的老百姓还相当体恤、爱戴她。“恭俭柔顺,不待皇家之骄,娴于礼教。”“自开垦以来,凡我农人踊跃争趋者。纷纷然不可胜数。”“实公主之盛德所感也”……

  自四公主下嫁,喀尔喀诸部没有再起内讧,每次朝廷要打仗,都是齐心协力将矛头指向搞分裂的准格尔。

  四公主命令人开垦种地,吸引杀虎口外大批汉民前来垦殖,连年丰收……如今还借着大清国改革之际,直接创建北方的商贸黄金网,大力加强蒙古各部与内地的文化、经济交流发展……

  淳郡王胤祐到了喀尔喀后,她就大力支持喀尔喀的办学、修路等等改革事宜。

  这么能干的女儿,皇上每次在外人面前叹气这个“家里待不住”的女儿,但心里不知道多么骄傲。

  他的四女儿,不光适应了喀尔喀的水土健健康康地活着,还把控整个喀尔喀,手腕能力不输任何男儿,皇上如何不自豪?

  但是四女儿没有孩子,这是皇上一大遗憾。

  有此,皇上又想到他的外孙子们,外孙女们,觉得,应该让他们都和乖孙孙多接触接触,六女儿留下的血脉成衮扎布,不就是和弘晙处得特别好?

  有此,皇上又想到,四儿子的儿女太少了。

  儿子四个,女儿只有两个,大的还嫁在京城,皇上替四儿子小愁得慌,这将来……必然是要养他兄弟们家里的女儿了。

  有此,皇上又想起,上次四儿子和他提起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家里的孩子们……

  四爷·雍亲王……迎风而立,面露“愧色”。

  “大清和蒙古的关系向来亲密,联姻作为一种最为行之有效的怀柔政策,更是必须。姻亲关系对北方这两大尚武勇悍民族——满洲和蒙古的长期友好,对清廷统辖与治理边疆蒙古地区,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只有一代又一代的不断联姻,才是一家人。漠南、漠北和漠西三大部,不管哪一部,都是大清国真正的“钢铁长城”,不容有失。而固伦恪靖公主作为喀尔喀蒙古内附之后,第一位下嫁的皇家公主,作为连接满蒙两族的纽带,做得非常好……”

  雍亲王府里的大书房,四爷和儿子讨论大清公主联姻蒙古一事,听得弘晙一愣一愣的。

  “阿玛,弘晙明白。阿玛,九姑姑下嫁汉军正白旗旗孙家,也是吗?”

  “……也是。”九妹夫妻两个和睦,对弘晙也好,他们的孩子孙五福也和弘晙处得好,但四爷并不打算瞒着儿子这一方面。

  “太宗皇帝的和硕恪纯长公主,下嫁平西王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先帝养女和硕和顺公主,下嫁平南王尚可喜之七子尚之隆;另一养女和硕柔嘉公主;下嫁靖南王耿仲明之孙,耿继茂之子耿聚忠。你九姑姑,是第四位,下嫁到汉家的公主。”

  前面三位公主,都是三藩猖獗时期,朝廷对三藩的安抚,也可以说是形势所迫。但是,悫靖公主,母亲就是汉军旗出身的公主,在和平时期下嫁汉臣,这桩婚姻的本身,就是代表满汉一家亲。

  弘晙眉眼皱巴,表示“明白”。

  四爷微微笑,捏捏儿子的胖脸颊。

  “你九姑父的母亲计氏,是太宗皇帝长女的女儿。你九姑父本身拥有满、蒙、汉三族的血统,你九姑姑也是。一方面是亲上加亲。另一方面,你九姑父的性情学问,我们都清楚,很好。”

  “而你九姑父的家世,祖父是明朝的游击将军,投向太==祖皇帝后立功受赏。父亲更是在平定三藩和准噶尔之战中立下汗马功劳,不但与张勇、王进宝、赵良栋并称为‘河西四将’,他还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好官……”

  弘晙终于真正明白。

  他玛法考虑“满汉联姻”的时候,考虑到了满、蒙、汉三方因素。

  而额附的人选,九姑父本人,九姑父的家族,都必须是能够代表汉家臣子的“形象”,必须保证在九姑姑下嫁后,能最大限度上体现皇恩浩荡,朝廷动向,有效的拉拢、团结汉军旗、汉家人……

  弘晙仔细琢磨,他玛法在仔细斟酌之下定下的九额驸人选,不光十分高明且蕴意深刻;还圆满取得政治上的良好效果,给九姑姑找到一个好夫家。

  弘晙不得不佩服他玛法的决定。

  同时,弘晙也开始担心他阿玛……

  他们家,没有那么多姐妹啊,兄弟也不多啊。

  将来咋办?

  不过这个想得太早。

  弘晙阿哥甩一甩脑袋,接着问出来:“阿玛,上次玛法答应弘晙,让二十叔,或者哪一个叔叔,娶一个汉家福晋。”

  “阿玛,叔叔娶汉家福晋,和姑姑下嫁汉家大臣之子,一样吗?”弘晙阿哥以前忽视了九姑姑和九姑父的“联姻”,可他还是直觉,公主下嫁,和皇子娶妻,不一样。

  亲阿玛愣怔过后就是无奈地笑。

  “当然不一样。”

  “嫁进皇家,就是皇家的儿媳妇。虽然不比你二伯娘曾经的身份一样尊贵重要,可,世事难定。”

  万一这位皇子,就是继承皇位了,怎么办?

  大清国都没有蒙古皇后了,再出来一位汉家皇后,不说满洲人,蒙古各部的大汗能一起杀到京城来。

  弘晙……眨巴眼睛,明白了。

  可是,他又不懂了。

  “阿玛,如果九姑姑是一位阿哥那?”

  这不就是直接有一位母亲是汉军旗的阿哥?如果这位阿哥直接继承帝位那?

  弘晙阿哥的大眼睛忽闪忽闪。

  他十六叔、十七叔、二十叔……的母亲,也都是汉家人出身。

  亲阿玛听懂了,心头就是一哽。

  所以说教导聪明孩子就是困难,听听他儿子问的问题。

  亲阿玛“实话实说”:“阿玛也不知道。”

  四爷认为,有他们兄弟在,怎么也不会让儿子的小叔叔继承帝位。而没有他们兄弟在,汗阿玛不会这样“纵容”自己。

  “或者这样理解。正福晋的位子,才有代表性。”

  弘晙点小脑袋,表示懂了。

  …………

  阳光灿烂的午后时光,本来四爷正和乌先生说话,弘晙正和哥哥弟弟妹妹们玩耍,突然收到皇上的传话,今年的承德避暑,弘晙还要跟着。

  四爷本来有点纳闷,他们一家刚从外面回来,原本打算今年不去塞外。

  后来四爷一打听,皇上还让皇家的公主们,他的外甥们、外甥女们……今年也都尽量去承德避暑,还有四爷的三姐姐、四妹妹姐妹们,成衮扎布等外甥们,都跟着回京,四爷才考虑明白(?)。

  自认为明白过来的四爷,当下就领着儿子来到书房,给儿子“补课”。

  “阿玛嘱咐弘晙的话,弘晙都要记住,只记在心里就好。”

  “我们家的女孩儿,不论是打理事务的能力,还是扛起责任的勇气,都不输男儿。现在蒙古艰苦,等我们将蒙古建设得越来越好……”

  四爷生怕儿子因为他对早早夭折的姑姑们伤心,而对联姻一事产生抗拒心理,该教导的教导完了,继续“谆谆教诲”。

  弘晙乖乖地表示“明白”,问出最后一个问题。

  “阿玛,弘晙认为,所谓的民族之分,我们在意,别人就在意。若我们不在意,那就是不在意。”

  “汉人口中的满人,本来就是女真、汉、蒙、回、朝鲜……北方各族民族形成的满洲人,它本不是一个民族。而汉人的汉族,也是汉朝后面才有,经过五胡乱华,华族南下,大唐一朝,汉人的血统,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定义……”

  弘晙阿哥板着小胖脸,将他对民族的见解“娓娓道来”,四爷……嘴角一抽。

  儿子又开始调皮,他能怎么办?

  汗阿玛都答应给儿子的哪个小叔叔,娶一位汉军旗福晋。

  “阿玛也认为他不重要。在阿玛的心里,不管哪一个民族的人,都是大清国的子民。”

  “可是阿玛这样认为,弘晙这样认为,如何能保证其他人也这样认为?大清进关,为的是满洲人的生活更好,为的是打天下,和汉人,亦或者那个民族的人,本没有关系。但是莫名地,就是出来一个‘满汉矛盾’。”

  弘晙……弘晙不放弃。

  “阿玛,弘晙知道。”

  “哦,弘晙知道?”

  “阿玛,‘汉人’类似一个群体。在需要的时候抱团,就是满洲各旗人自动抱团一样。朝堂上的权利蛋糕就那么多,需要抱团争斗这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方面,前朝时期,文人的权势太过庞大,大清朝重视武将,他们不乐意。”

  “哦,弘晙说得,好像有道理。”

  弘晙……还是不放弃。

  “阿玛,弘晙说得有道理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20页  当前第23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6/32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清穿之四爷家的纨绔嫡次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