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贵妃裙下臣_分节阅读_第87节
小说作者:山间人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434 KB   上传时间:2020-11-28 20:52:35

  良久,裴琰轻叹一声,拍拍他的肩,语重心长道:“为父对你寄予厚望,将来还盼你能代替为父,做陛下的左膀右臂,留一段君臣间的佳话。”

  他眼神沉重,含着殷殷期望:“为父早就说过,逆耳之言,自交给为父来说,而你,要守好陛下。别让为父失望。”

  裴济心底一片茫然困惑。

  陛下要他与父亲划清界限,父亲要他守好陛下,二人都要他别令人失望。可眼下分明是他自己有些失望了。

  “三郎,想想你母亲。”裴琰一声叹息,拿出最情真意切的话来。

  裴济眼神一滞,随即垂下眼,低声道:“儿子明白了。”

  母亲是公主,流着李氏皇族的血脉,与先帝兄妹感情极深,与陛下亦是血缘至亲,自然是盼着他能辅佐在陛下身边,做一个贤臣的。

  “明白就好。你去吧。”裴琰慢慢松懈下来,背后的佝偻愈发明显,“别让你母亲知道陛下的话,她会伤心的。”

  实则也算不得什么大事,他想。年岁大了,总也有隐退的一日,如今不过提早一些罢了。陛下仁慈,至多也是向对杜衡一般,令他回府修养,不理朝政罢了。

  没什么大不了的。

第93章 偶遇

  陈、范二人的案子又审了半月有余, 范怀恩仍拒不认罪,最终在萧龄甫的一力施压下,竟在某日夜里扛不住, 当场认罪,这才草草定案。

  陈、范二人被以私下勾连、贪腐等数罪论处, 未得姑息。接下来, 便要定兵部尚书与幽州刺史这二空缺职位的接任者。

  兵部尚书乃中枢官职, 自只能从两位侍郎中择一位任尚书,此事有陛下钦定。而幽州刺史,则由宰相推选议定。

  萧龄甫果然如裴琰所料, 早已盘算好了人选, 推了先前跟着萧冲一同迎击吐蕃后“立功”升职的一位中年将领。

  大约是因萧龄甫那一日主动请充后宫、育子嗣,令李景烨多了几分信任,刺史的接任人选几乎未有太多波折, 定下的萧龄甫的人。

  裴琰自不能听之任之,当日便入延英殿, 私下向李景烨进言。

  然李景烨听罢, 并无任何动摇,只冷淡地示意自己知道了, 便挥手令他离去。

  事成定局,裴琰无可奈何, 只能失望而归。

  至七月末,张简终于再度来信。

  信中提及, 沉寂了大半年的突厥, 终于再度蠢蠢欲动,又有兴兵南下,侵扰北疆的迹象。因前几回不痛不痒的游击都是在卢龙附近, 而河东军又一向威名在外,只怕这一回,他们瞄准的仍是卢龙一带的防线。

  裴济匆匆阅后,面色沉重,当即将信点燃烧尽,直等到夜里回府,便与父亲一同商议。

  “照先前的情况看,的确更可能袭卢龙一带。不过,年初那一仗,安义康受制于手中空有兵权,却不掌粮财大权,致卢龙军无法行动自如,应对突厥来犯时,节节败退,此次当更谨慎些,尤其让张简也要严阵以待,随时支援。”裴琰一边说,一边捶了捶酸痛的后背。

  也不知是不是因近来忧思不断,他只觉自己苍老了不少,分明还是盛夏时节,从前在秋冬或阴雨时才会频繁发作的旧伤旧疾却忽然复发,令他坐卧时都酸痛难忍。

  昨日夜里,连平躺在床上都觉痛苦难忍,累得大长公主披衣起来,亲手替他推揉许久,才有所好转,勉强能入睡。

  “父亲说的是,儿子回信中也是如此说。好在张简为人素来谨慎,办事一丝不苟,军务上更从没出过纰漏,咱们河东军纪律严明,随时能迎战。”

  裴济说着,瞥一眼父亲按揉腰背的手,不动声色将桌案上的凉茶推到一旁,换上温热的茶水。

  裴琰要伸出的手一顿,看一眼儿子严肃的脸,默默拾起热茶抿了一口。

  裴济移开视线,心里又回想起从去岁年末便一直悬而未决的西北兵权与粮财大权是否该给节度使一人掌握之事,脑中竟忽然闪过一道光。

  “范怀恩私自扣下留在幽州境内的那批铁矿,是否已追缴回来?”

  他记得当初皇甫靖派去的人跟到幽州境内,便见过运送铁矿的人从其中偷偷扣下三成。

  裴琰点头:“都已查清追回了,据范怀恩手下的管事交代,那批铁矿扣下了足足两成,是预备用来以次充好的。虽交了八成,可陈应绍拨付的钱,却是照着十成的价来的,待下一回再送,那余下的二成普通铁矿,恐怕会充作上等矿石,换取更多钱财。三郎,可是想到了什么?”

  裴济听得眉头紧蹙,慢慢道:“只是觉得那批矿石还有些问题,却还未想清其中关节。”

  他总觉得不对,他们究竟看中的是钱财,还是铁矿?若只为谋财,何必要这样大费周章,将主意打到朝廷正严格审查的工程上呢?

  他本想借着这次陛下亲自下令审查,将这些细节都一一理清,然而如今案已了结,再不能有别的动作。

  难道就这样放过吗?

  他思来想去,待从父亲处离开后,又提笔写了一封信,命人送往蒲州,交给皇甫靖。

  ……

  转眼八月,天已入秋。

  丽质带着春月在太液池边走了半个时辰,直到日暮时分,才转身往承欢殿方向而去。

  远处恰有钟声传来,二人停步,循声望去,便见池对岸,大角观的方向,似有烟气袅袅而生,不必走进入内,便能想像出其中丹炉常燃,金石相融的景象。

  大魏佛道盛行,不论民间还是上层,信方术丹道的人其实一点也不少,尤以闲散皇族最多。百姓们尚在为温饱而挣扎,这些贵族皆是人上人,衣食无忧,自然要追求些别的,随着年岁渐长,对尘世厌倦,便多多少少生出几分超脱凡俗,升仙长生的幻梦。

  再没有人像丽质一般,是真正明白丹药弊大于利的道理。就连杜衡、裴琰这样的臣子,也只是因恐李景烨年纪轻轻便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才不赞同他服用丹药。

  如今数月过去,她虽不知他惊悸、心神不宁的症状缓解了多少,却能明确地知道宫里不论是从前的嫔妃,还是新来的美人,无一人传出有孕的消息。

  他大约已有些急了,听闻前几日又有人送了三名美人入宫。

  不但他,朝中的臣子们应当也急了。

  她这个贵妃出现前,李景烨称得上疏于声色,临幸后宫众人并不频繁,整整六七年的时间里,有过两次流产。那时朝臣们恐怕并不担心他会子嗣艰难。

  后来,她入宫做了贵妃,李景烨一月里逾半数的日子都宿在承欢殿,朝臣们自然私下里都将宫中无所出的原因怪到她的身上。

  如今这般,与她已再无干系,他们当无话可说了吧?

  到底是谁的原因,几乎一目了然。

  丽质看了片刻,慢慢别开眼,轻声道:“走吧。”

  这时候各宫大约都在用晚膳,白日在延英殿附近往来的朝臣们也都已离开了,路上并没什么人。

  途径清晖阁时,北面教坊中的乐声与歌声断断续续传来,偶然停一停,又继续,似乎正在排演。

  春月想起去岁陪着丽质在教坊练舞时的情形,不禁叹了声:“日子过得真快,眼看又要到千秋节了,宫中近来忙碌得很,只有咱们殿里最清闲。”

  丽质笑睨她一眼,打趣道:“怎么,你可是怀想起过去的日子,羡慕其旁人来了?”

  春月圆圆的眼登时瞪大,忙不迭摇头:“不不,怎么会羡慕旁人?上一个千秋节,奴婢跟着小娘子日日到教坊来,分明整体担惊受怕,唯恐小娘子遭人嫉恨,受了委屈呢。如今才好,什么也不必担忧,奴婢高兴还来不及。”

  丽质轻笑一声,迎着晚风望向天边夕阳,轻声道:“是啊,如今清闲着呢。”

  只是不知这清闲还能持续多久。若还有很久,与她而言无疑是种痛苦的消磨,若来得太快,又恐到时应对不及。

  如今有许多事已与她在梦境里记下的大不相同,这样难以预料的情况让她有些不踏实。

  幸好,无数个不确定中,总有裴济是可靠的。

  她的心绪一点点平静下来,经过左藏库时,正要继续往西去,身边的春月却忽然扯了扯她的衣袖,示意她朝南面看一眼。

  南面的宫道上,几个内侍正抬着步辇匆匆过来,步辇上坐着的正是许久不见的妙云。

  她似乎瘦了些,面色不佳,表情冷淡中含着些委屈与愤怒,稍细看两眼,更可见她眼尾的湿意。

  姊妹二人隔着十余丈的距离遥遥相望。

  妙云几乎下意识便坐直身子,换上一副倨傲的模样,昂着头看向前方,仿佛要证明什么似的,毫不停留地令步辇从丽质眼前行过。

  丽质面色平静,只站在原地等她过去后,再看一眼她来的方向,便继续往承欢殿去。

  春月又悄悄拉她,耳语道:“小娘子,四娘正偷偷看你呢。”

  丽质往右瞥一眼,果然对上妙云扭过头来窥视的目光,一与她对上,便像被人撞破心思一般,飞快地缩了回去。

  “她呀,还是心气那么高,半点不肯输。”丽质慢慢收回视线,轻轻摇头。

  春月道:“听闻陛下虽已不大到紫澜殿去了,却仍是赏赐不断,她还有什么不满的呢?方才也不知是同什么人起争执,那脸色倒与从前在家中时一样了。”

  丽质扭头看一眼南面的宫道:“还能从哪里来?南面是光顺门,自然是去见了家眷。”

  光顺门外便是命妇院,本是皇后受命妇朝见时的待朝处,如今宫中无皇后,命妇院便成了低位嫔妃们见家中女眷的地方。

  妙云虽是一品夫人,却因是外命妇,不好直接让家眷入紫澜殿,自然只能到命妇院去。

  想来杨夫人也不会对她有好脸色。

  如今有李景烨的旨意,令钟灏不得纳妾,李令月又断不会替他生子,这几乎就是绝了钟灏的路。而这一切,都是拜妙云所赐。

  她为了自己的私心,不顾后果惹恼了李令月,李令月固然有错,可杨夫人不敢指责,只能将满心的怨恨都转移到女儿身上。

  从小宠爱着长大的女儿,如今却连累了兄长,自然便得不到家人的谅解。

  春月亦点头:“是了,夫人现下恐怕要恨死四娘了。先前她还总责怪小娘子在宫中不替娘家人多说话呢,如今可好了,只怕这辈子都赔进去了。”

  “妙云嫉妒我的生活,如今也不知后悔了没有。”

  如今的妙云,是一品国夫人,如愿以偿地住进了大明宫,成了皇帝的“新宠”——至少是旁人眼中的“宠儿”,自然也成了旁人议论、嘲讽、贬损的对象。

  这样的处境,与先前的丽质如出一辙,恰是她羡慕的生活。可她看起来似乎并不觉满足与欣喜。

第94章 厌倦

  到八月十四, 长安城里已齐聚了不少人,热闹的程度堪比年节。

  各国使臣已于这两日陆续入城,只等十五当日入宫为大魏皇帝献上贺礼。百姓们也因即将到来的大日子而欢欣不已, 东西两市的商贩们更是趁着天子寿诞日,绞尽脑汁想出许多花样来, 只等着接下来三日能多些进账。

  大明宫中更是比往年都热闹。

  原因无他, 只因这几月里, 又添了不少新人,这些年轻稚嫩的娘子们正是最天真灿烂的时候,入宫不久, 纷纷想在中秋的宴上为陛下献上歌舞, 以求如去岁的钟贵妃一般惊艳四座。

  整整大半个月,教坊的乐舞声从早至晚,不曾停歇, 清晖阁附近更随处能看见专心排演的娘子们,个个满怀期待, 投入不已。

  然而李景烨却丝毫没有因自己的寿诞将近而有半点喜悦, 反而一日比一日阴沉。

  杜衡的事已过去了两月有余,朝臣们见劝说无望, 已渐渐不再固执上疏进谏。李景烨见状,在数十臣子的恳请下, 重新恢复了每日清晨的朝会。

  然而朝会恢复不过数日,臣子们便将提起了另一件事——储位。

  他膝下只有嗣直一人, 虽也珍爱不已, 可立储是大事,萧淑妃身后又有萧龄甫一族的势力,若过早册立这个独子, 反而要成威胁。

  偏偏又近半年时间过去了,后宫女人们仍没一个传出怀孕的消息,他心中焦躁不已,面对朝臣们的谏言,只能以自己正值鼎盛之年,可暂缓此事为由而一语带过。

  可其中有几位言官却并未轻易放过,竟当庭拿先帝说事,直言当初先帝在位时,他这个长子甫降生,便已册立为太子,后继有人,才令江山社稷稳固二十余年,如今他这个皇帝已登基七年,东宫之位仍然空虚,实在有愧大魏先祖。

  他听得怒火中烧,却碍于有先帝的名号在,不得发作,只得忍下怒意,令朝臣们共议此事。

  谁知,除萧龄甫等两三人以如今天下太平,江山稳固为由,主张不必操之过急,可暂缓一年半载外,其余不少人都坚称储位该尽早定下,甚至有几人竟道皇长子年幼,尚不通世事,可先以睿王李景辉为储,立为皇太弟!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2页  当前第8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7/11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贵妃裙下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