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反派对我居心不良_分节阅读_第126节
小说作者:忽见青山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424 KB   上传时间:2021-08-17 22:09:57

  如今这酒算是进入了府衙后院,就不知是否能从府衙后院蔓延到整个青唐郡后院。

  作者有话说:

  下章开启时间大法,不过没有三年那么长啦。

  快见面了。

  *

  感谢在2021-07-27 11:11:11~2021-07-28 11:11:1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27392992 10瓶;习惯性牙疼、阿花花花花花 5瓶;乌仁桃、节千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89章

  转眼到了深秋, 十一月的剑州谈不上冷,但湿气颇重。

  卫所内,于初在门外请示:“大人, 来信了。”

  “进来吧。”

  韩厉坐在桌边,用鹿皮慢条斯理地摩擦手中紫光檀制的簪子。

  于初进屋,双手呈上细细的油纸卷。

  “圣上的大军已经到临城了。”

  韩厉没说话,许久后才笑了一声,那笑意有些凉。

  “临城……带着十万将士绕远路, 如此劳军, 只为给一个宠信的宦官长脸。”他垂眼,“这就是我们的好皇帝。”

  登基不到三年的新皇要效仿其父御驾亲征, 目标是西戎。

  从京城一路往西,沿着鄯江到达云州, 再出了云州行上数百里便是西戎。

  而此时大军却去了临城。

  临城在腹中,以鄯江东为拐点, 南下一百余里才能到。

  再要从临城去云州, 只能原路返回鄯江东, 而后继续西行。

  行军不比单人快马,如此一来一回三百余里, 十万大军日夜疾行,也要走上半月。

  若再顾着皇上龙体, 或在临城多呆些时日,耗上数月也有可能,所需粮草急增。

  折腾这一回,不过因为汪帆老家在临城。

  一个没了根的太监, 混成了人上人, 又哄得皇上亲征, 拿着十万大军帅印,此等风光怎能不让当初瞧不起他的人开开眼。

  于初也很气愤,却不敢说皇上,只道:“汪帆这个狗贼,要用我大豫儿郎的鲜血给自己留名。”

  数月前便有风言风语传出,说是圣上想效仿先皇御驾亲征,攻打西戎。

  起初他没信,因为当今圣上与先皇不同。

  先皇本就骁勇善战,半生在疆场度过,虽然残暴了些,却也有真本事。

  当今圣上自小养在宫中,锦衣玉食,领兵之道仅在书上看过。

  先皇都打不下的西戎,他一个龙椅还没坐热的毛孩子哪有这个本事。

  但就在一个半月前,圣上早朝时当众宣布要亲征西戎,领兵之人是老将公孙阶,这还说得过去,可执帅印的却是汪帆。

  群臣当时就炸了锅,消息来的突然,有几个没能控制住情绪,急着反驳,被汪帆的人说成是大不敬,还因此挨了几下板子。

  余下的那些中立派和墙头草更是不敢说话。

  又过了几日,朝中陆续开始有人支持亲征,原本不多的几个反对的大臣也闭口不言。

  亲征一事就这样随随便便定下了。

  大军只准备了不到十日,左拉两万,右拉两万,这借三万,那要三万,再算上京城及周边守备军两万,以及安王答应出的三万,最后一共统计了十五万人。

  皇上带着名义上的十五万大军,实际上的十万人浩浩荡荡从京城出发。

  西戎一共只有五万人口,人数上的压倒性优势,让汪帆觉得此仗必胜,他也能如那些武将一般青史留名。

  于初原以为韩厉会气愤,至少也会生汪帆的气,但没想到,韩厉表现的很平静,他甚至主动请旨去剑州监督安王出兵。

  皇上本想让韩厉同行,觉得有他在身边更安全。

  但汪帆担心韩厉在皇上身边抢功,再者监军这事,必会得罪安王。

  韩厉树敌越多,汪帆越高兴,于是他撺掇着圣上准许左司的人去剑州。

  没几天,韩厉便带着几名司使,再一次从京城出发往剑州去。

  如今他们已经到达剑州卫所将近半月,韩厉却没有急着见安王,只让人日日报告大军动向,自己悠哉悠哉地整天磨那根簪子。

  最早从佛像上劈出的小木条,已经磨得细亮,簪头用心雕刻出一朵并蒂兰。

  虽然光色远不及当初那尊小佛像,但照他这样磨下去,早晚也会变得紫黑油亮。

  于初真心佩服督卫大人这番耐心,对着一根小木条日夜不离手。

  他却不知道,韩厉是真的对这事起了兴趣。

  起初确是因为纪心言,他觉得上次那根簪子太粗糙了,用料和手工都很粗糙,就想再重新做一支。

  但做着做着,尤其进入打磨阶段后,这种不需要费脑子又能看到成就的事,竟成了一种很好的解压方式。

  他可以一边磨簪子一边思考复杂局势,如果思考进入死胡同或让人暴躁时,他看一眼簪子,又能神奇地平静下来。

  比如现在,他磨着簪子,心里却想忠义堂隐藏了十八年,终于等来这个机会。

  圣上亲征,朝中空虚,京城周边的军队都被拉去西边,正是他们趁虚而入的好时机。

  最关键的,这次拿了帅印的是汪帆。

  汪帆也要离京,他留在朝中的副手在韩厉看来并没有多少分量。

  他已经安排炎武司的人盯紧了,必要时可以先下手。

  这两年,他一直表现的和汪帆水火不容,那些司使们被蒙在骨里,都以为他是要趁此时机夺汪帆的权,任谁也想不到,他的目标是那把龙椅。

  他私下挑了几位大臣,夜探其府,与他们分别说好,只要他们第一时间站出来拥护新皇,一旦新皇登基,他们立刻飞黄腾达。

  否则,不好意思,他手里有能送人入天牢的东西,新皇若无法顺利登基,那大家一起陪葬。

  他选的自然不是什么忠臣良将,但都是他有绝对把握拿捏住的。

  只要有几个人开头,后面那些墙头草都不是问题。

  至于清流,清流大多远离京城,鞭长莫及,等他们反应过来,新皇估计都登基了。

  他这次来剑州,根本不是为了安王。

  他要给夏君才送去伪造身份的路引,暗中将小皇帝与太后送入京城,待时机合适,一举夺位。

  安王那边他也在盯着,据说王府先派了一万士兵往云州去,但左司来的消息,实际不过两千多人,由一个叫安顺的人领着。

  看来安王是打算坐壁上观了。

  韩厉想了想,才想起安顺是谁。

  那原是个小太监,有次不小心冲撞了入宫面圣的安王,正要被拉下去责罚,安王大度地将人保了下来,一直留在身边伺候。

  让一个大太监挂帅印,再让一个小太监领兵,真有意思。

  韩厉磨着簪子,一遍又一遍地在脑海中演练,寻找可能的漏洞。

  机会就这一次,忠义堂等不起下一个十八年。

  当年经历过辽京之变的孩童全都长大,是这次起事的主要力量,然而他们中已经有人不再执着于复仇,比如原野。

  若这次失败,再等到下一代,即使不停地灌输,他们也很难理解为什么要复仇。

  韩厉举起簪子,放到灯下细看,看哪里还不够光滑。

  等事成,他就去找纪心言,离这些乱七八糟的人远远的。

  他将簪子收进衣袖,吩咐于初:“我出去几日,你在卫所好好守着。”

  既然皇上已经到了临城,他也该叫小皇帝动身了。

  那孩子体弱,路上必定吃住用心车行缓慢,会浪费不少时间。

  **

  如意金楼与往日一样,生意兴隆。毕竟是大昭皇室开的,谁家也比不过。

  后院房间里。

  韩厉递给夏君才八个信封。

  “这里一共是八套通关文牒,每套的身份信息都不一样。此去京城共需过六个城关,我已经按顺序标好,你们中途多换几次身份。”

  炎武司督卫亲自作假,这通关文牒比真的还要好用。

  夏君才接过信封,每个都打开看了一遍,心中大致有了数。

  此番只由他与兰芝带着小皇帝和太后去京城,人少更灵活。

  除了他们这个小队,庞赵二人各带两千人分散走,如今已经到了京城外一百公里处,另有五千余人正分别往京城去。

  他们扮做流民,分批包围在城外,以备不时之需。

  韩厉道:“你们入城后,找客栈住下,我会寻机将皇上带入宫中。一旦汪帆大军到了云州,我们即刻起事。他们收到消息再赶回京城已是来不及了,与西戎的战争也会因此搁置,正好省掉不必要的伤亡。”

  “不可。”夏君才道,“我与太后商议过,等他们与西戎打起来后,我们再动手,胜算更大。”

  韩厉扬眉,惊讶地看向他。

  夏君才道:“只要打起仗来,他们分身乏术,我们就有大把时间行动。将士们长途劳军后,再与凶猛的西戎人打仗,必会心有怨气。到那时,我们在京城发布新的诏书,宣布与西戎停战,将士们自然会站在我们这边。”

  韩厉皱眉:“西戎虽然只有五万人,但个个骁勇善战,精通骑射,先皇当年都拿他们没办法。汪帆根本不懂领兵作战。公孙阶这些年醉心权术,早忘了沙场如何点兵。此仗若是输了,轻则国库受损,重则国威下降,必伤元气。皇上重回王座,面对这样的烂摊子,并不是好事。”

  夏君才叹道:“我何尝不希望边关安定,但我们只有这一次机会!只有这一次!我们不能输,必须赢。等皇上登基后,再重振朝纲。”

  韩厉眼中闪过难以置信的光。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7页  当前第12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6/1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反派对我居心不良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