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青云路(科举)_分节阅读_第25节
小说作者:成白社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28 KB   上传时间:2022-05-23 20:34:43

  韩嘉和是来拜访堂舅舅的,也就是范应期。

  原来韩嘉和的母亲是范家人,是范应期的族姐,二人皆出身汝阳范氏。

  只不过范氏出自长房嫡支,而范应期则是偏支,父母早逝,全靠舅舅家拉扯长大,再加上自己有出息,考中了进士,而范家之中,只有范氏因缘际会,关照过几次这个小族弟。故而范应期对家族没什么感情,对这个族姐倒是还有几分亲情。

  世家的圈子就这么大,七拐八弯的,总能扯上关系。

  韩嘉和其实并不喜欢这种客套,但他只是性子傲,并不是傻子,明白礼数所致,长辈来此,应当登门拜访。

  范应期正好回府不久,闻言便去花厅见了这个自己还算关注的后辈,例行问道:“你母亲可好?”

  “回舅舅,我离京之前,母亲一切都好。”韩嘉和闻言便道。

  “那边好。”范应期点了点头,又道:“你最近功课如何?”

  韩嘉和没料到他会问自己这个,晃神了一瞬,才道:“近来三叔对我多有教导,比在京都时进步许多。”

  得到了自己满意的回答,范应期便笑了笑,看着韩嘉和,语气轻松地同他开起了玩笑:“嘉和,你岁数也不小了,等到春闱过后,也该考虑人生大事了,有没有看上的人家,回头让你母亲帮你去提?”

  说到这儿,他还真有些意动,自己的女儿今年十六,正是能定亲的年纪,长公主前段时间还在跟自己抱怨,说他对女儿的事情不上心。

  自己眼前这不正好有一个合适的人选吗?

  ……

  推拒了这位舅父要他留宿的好意,韩嘉和刚走出府门,天上便下起雨来。

  夜半时分,长街寂寥,风雨飘摇。

  他孤身一人立在屋檐下,随风飘过来的雨丝打湿了他的袍角,他却伫立原处,分毫未动。

  今日来府城,他并未带任何下人,因而此时也无人能帮他撑伞。

  也不知过了多久,他才敛下长眸,缓步下了台阶,牵着马,一步一步走入雨中。

  每当碰到这样的雨天,总会让他回忆起幼怡离世的那日,心头便是忍不住一痛。

  都说幼时情谊最为可贵,他与她,亦是如此。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原本还以为能鸳盟缔结,瓜瓞绵绵,可却怎么都没料到,一场急病,幼怡就去了,他不顾母亲劝阻,闯了宵禁,冒着大雨在城中策马狂奔,却也没来得及见到她最后一面,说上最后一句话。

  她走后,他整整不吃不喝两日,也跟着大病一场,直至母亲实在看不下去,才将他骂醒。

  只是从那时过后,他便极少笑了,没有旁的女子能入眼,一心只有家族与学业。

  就在他此次离京之前,母亲还在同父亲抱怨,话里话外的意思莫过于该替儿子定亲了,她的儿子已经为定远侯家那个女儿守了三年了,也该差不多了,跟她相熟的夫人们一个个的都当了祖母,儿子房里还一个人都没有,这怎么能行?

  韩嘉和不想听,亦不想定亲,他明白母亲定然猜到自己在外面,明着说给父亲听,实则不过是说给自己听的罢了。

  索性站在门外,吩咐丫鬟告知父母一声,便转身带着书墨离开了。

  马蹄哒哒的踏在青石板路上,秋雨飘下,打湿了韩嘉和的衣衫,他却像毫无知觉一般,一直往前走。

  上次见到的那个与幼怡长得极像的女子,竟是沈伯文的妹妹,他想到这里就不自觉的皱起了眉头,想到偷偷跑去打听她神石,而被自己赶回京都的书墨,心中更是止不住的怒意。

  难道自己对幼怡的情谊在他看来,就那般肤浅,随便一个容貌相似的女子,就能代替不成?

  一个人哪怕长得再像另一个人,她们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

  他把幼怡当什么?把那女子又当什么?

  也实在是看清了他韩嘉和。

  也不知走了多久,他眼前出现了一间客栈,廊檐上挂了两盏灯笼,在风中微晃。

  推开客栈的门,敛起那些无用的情绪,他又变回了那个恃才矜贵的京都公子。

  只是他不知道,自己如今这副被雨淋透了的模样,在旁人眼中到底是什么样的光景。

  至少在正坐在客栈大堂中与两位友人闲谈的沈伯文眼中,眼中闪过一丝兴味,只觉得新鲜。

  他跟这位韩家少爷相识也有半月了,还是第一次看见对方这么狼狈的模样。

  不过,他也没有上前去问候的意思,且不说他与韩嘉和的关系并不怎么熟稔,况且换位思考一下,若是自己这么狼狈的时候,定然也不想遇见认识的人,而且是并不如何亲近的那种。

  这些思虑只是一瞬间的事,落实到行动上,便是偏过了身子,不让韩嘉和看见自己的正脸。

  客栈掌柜的眼厉,一眼就看出眼前这位公子,身上穿得戴的,都是好东西,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的那种,揣在袖口里的手拿出来了,走到跟前,拨开伙计亲自招待,热情的很,“客官打尖儿还是住店啊?”

  “有上房吗?”

  掌柜的立马回应:“有有有,您来得可太巧了,正好还有一间上房!”

  付了房钱,扔下一句送热水上来,韩嘉和便头也不回地上了二楼。

  沈伯文这才转回去,结果刚转过来,张荃就调侃道:“怎么,延益可是碰见从前的冤家了?”

  听出这其中的玩笑之意,沈伯文不甚在意地提起茶壶给自己倒了杯茶,口中道:“倒不是什么冤家,只是不甚相熟的人,不方便打招呼罢了。”

  随后也打趣起来:“张兄这张口就来,莫不是对这类事已经太熟悉了?”

  张荃闻言就要开口替自己辩白,戴连元却呵呵笑了一声,主动掀起了好友的老底:“的确如此,延益你莫要看他如今处事周全,前些年啊,还是个一张嘴就能得罪人的能人。”

  见沈伯文一脸兴味,张荃连忙摆手,连连否认:“没有这回事儿,怎会如此,连元你可不要平白污我清白啊……”

  只是这否认,怎么听着,都觉得多少有些底气不足。

  惹得另外两人都笑了起来。

  笑过之后,几人又说起正事来。

  “延益,来年的春闱,听说邵兄也要参加?”戴连元对邵哲很是好奇,一向寡言的人都没忍住打听了起来。

  沈伯文想到上次师兄同自己说的,便点了点头,“下次春闱的时候,师兄应当也会去。”

  戴连元听罢,所有所思地颔首,随后便不说话了。

  他们两个说话的时候,张荃从盘子里抓了把花生剥着吃,他一向喜欢这种东西,结果剥了还没几个,这俩人的话就说完了,不由得叹了口气,斜着眼看他们:“一个话少的碰上另一个话不多的,你们俩也是行了。”

  听他们俩说话没意思,张荃干脆自己挑了个话题,“哎你们知不知道今天那个陶正靖?”

  “乡试第二名?”

  沈伯文挑了挑眉,这位跟自己一起坐在角落躲清静的娃娃脸举子,他印象颇深。

  “正是。”张荃又给自己剥了个花生,搓掉外表的红衣,露出里面白白胖胖的果仁,先放在一边的空碟子里,准备等剥的多了再一块儿吃,那才爽快。

  “我先前帮你们打听过了,那人据说也是个三岁能诗的读书种子,陶家重视得很,先前也有许多人以为他能摘了这次乡试的头名,却没想到,半路上杀出个延益来,尽得韩先生的真传,反倒让他成了第二。”

  说着说着,他还眼含深意地往沈伯文的方向看了过去。

  “的确如此。”戴连元也听说过此人,淡淡地道。

  不过自己与张荃都没告诉过沈伯文,原本他也是奔着头名去的,心中认定的对手只有陶正靖一人,路遇沈伯文,也只当他即便有才学,也才学有限,彼时虽互称为友,实际上心理上却并非平视。

  不料结果却……

  沈伯文听完这些话,睫毛微闪,垂下眼,轻啜了一口微凉的茶水,语气没什么起伏,只道:“尽得真传谈不上,只是尽力不丢老师的人罢了,幸而五经魁的文章随榜被张贴了出来,如若不然,我这个头名,怕是要受不少议论。”

  这番话倒是说得张荃哑口无言,半晌之后,才讷讷地道了声是。

  不过他心里却在嘀咕,怎么感觉,眼前这个沈伯文,跟从前在书院里一块儿上课的那个人,不太一样了呢?这段时间相处下来,他还当这人没什么脾气呢,方才自己想到挚友的头名落了空,才没忍住刺了沈伯文一句。

  想的就是反正他性格温和,应该也不会怎么样。

  没想到自个儿居然还碰壁了。

  沈伯文面上看不出什么,只是心里未免遗憾,一见如故的朋友,果然没有那么容易交到,这世上更多的,还是普通朋友。

  ……

  一夜过后,次日又是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好日子。

  沈伯文从府城雇了长源县的马车,同几位友人告辞,便回了家。

  到家的时候,正赶上家里的晚饭时候,推开门进去,因为屋里太热,干脆把桌子摆出来在院子里吃饭的一大家子人都闻声看了过来。

  沈伯文:……

  “爹,娘,儿子回来了。”

  还是周如玉最先反应过来,放下筷子站起身来,上前接过他手里的包袱,轻声问道:“相公用过晚饭了吗?”

  “在路上的一间面馆里吃过了,你们用罢,不用管我。”

  老爷子嗯了一声,手里的碗都没放下,“吃过就行。”

  沈伯文刚想绕过他们回自个儿屋里,就听见老爷子又发话了:“等会儿过来一趟,还有事儿要跟你商量商量。”

  “行,我知道了。”沈伯文没犹豫就答应了下来。

  ……

  直到沈老爷子把事情说完,沈伯文就明白过来了。

  原来是因为自己中了举人,周围也有几个地主闻风而动,找了上来,跟沈老爷子商量,能不能把家里的一部分产业挂在自己名下避税,分利好说。

  沈老爷子考虑事情周全,没有当即答应下来,只推说还要等长子从省城回来,商量一番,才能给他们答复。

  “原来是这件事。”

  沈伯文安静地听完,才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沉吟了片刻,心中便有了计较。

  看着沈老爷子明显心动却仍在纠结的神情,才道:“阿爹不必担忧,这件事并无不可,只是还需儿子去多番打听打听,从中挑一家素来好名声,没有恶行,对待佃户和善仁慈的主家,以免带累了咱们家的声誉。”

  “正是,正是。”沈老爷子一听,也连连点头。

  他便是一直担心这件事会影响到儿子的名声,才迟迟没有答应。

  虽然他们家里如今在县城买了间宅子,开了家小店,但仍旧不能说是富裕,先前他还在跟老妻算账,长子来年去京都会试,一路上要花掉多少钱,他们家的积蓄也不知还够不够。

  如今得了儿子的准话,这份钱财就能放心的收了,老爷子心里也松了口气。

  或许沈伯文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自从他考上举人之后,在家中的话语权,也越发重了。

第三十一章

  翌日, 沈伯文起了个大早,环视了房间一圈,没看见儿子, 才想起来珏哥儿还要上课,应当是已经被妻子送到私塾了,女儿还没醒, 正在自己的小床上睡得正香。

  不由得失笑,自己这乡试考完, 便不自觉的懈怠了,竟还没有几岁的儿子起得早,看来还是得抓紧时间恢复状态, 春闱也不过是在来年春天,半年时间很快就过去,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他踏出房门,碰见周如玉正端着早饭要送到正房去,瞄了一眼,似乎是地瓜粥和咸鸭蛋还有一碟子咸菜。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3页  当前第2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5/16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青云路(科举)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