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家属楼来了个大美人[八零]/大院娇美人[年代]_分节阅读_第240节
小说作者:溜溜猪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05 MB   上传时间:2022-10-22 20:54:34

  “可现在是和平年代,你懂个屁,我就要买。”

  “行,你多生几个,生一个娃一栋楼好了吧。”

  家里就算是有钱,冼富强也想多投点在生产上。

  工厂干加工真是挣钱啊,这几年政策也好,这几十年都没这么好的政策过,以前搞私营还有那么点名不正言不顺的,可这几年政策一放款,人力又便宜,成本低廉东西可不便宜,做出来的东西只要好,到处都有人要买,冼富强确实靠着食品加工挣了不少钱。

  他的眼睛就看不到买房买地这方面去。

  但凡有点钱,他都想多买一台机器,多啦一条生产线,几十万够他多拉一条生产线了,他哪能不心疼呢。

  也并不是冼富强小气,就比如他从不说郑冬梅买衣服,可对她买房子的执念确实是理解不了,原来郑冬梅在煤矿上,矿上给分了个单间,后来这个单间租出去了,这房子相当于没住上,再后来郑冬梅就去村里盖了一栋房子,一盖就是六层,冼富强也理解不了。

  做实业,在□□十年代,甚至00年代都很赚钱。

  钱多的撑的慌,哪怕在农村再搞块地盖房,也比去城里花几十万买个破砖瓦房好,而且他一直想不通,房子要那么多干嘛,又不是要生十个八个娃......

  跟丈夫大吵一顿,郑冬梅索性也不跟他吵,自己联系了那朋友。

  朋友那边也爽快,又跟业主联系好了,约好了看房的时间,于是郑冬梅又跟于小丽商量好了,找一天时间去看房,若是碰到人问,就只说自己是装修公司的工作人员,是业主联系他们过来看施工现场。

  到了约定的时间,两人偷偷摸摸跑去市区看房子。

  于小丽骑着摩托车,带着郑冬梅,两人一起到了跟朋友约定好的地方。

  这是一条道路并不太宽敞的街道,双向单车道,一条车道进,一条车道出,路边有人管的没人乱停,路边上的绿化很好,高大树都有几十年的历史,耸立到至少三层楼的高度,树枝甚至都伸到阳台边,这边的建筑风格也都差不多,周围的建筑也都是带着点南洋风格的,有些是红砖房,有些则是水刷石造的罗马柱,有着浓浓的地域风格特色,从进入到这个片区,就能感受到羊城本地的历史古韵。

  于小丽一进这边的街道,就对这里的建筑物爱上了。

  她记得小时候来这边玩过,而且经常过来。当时有些房子分给了国营工厂做宿舍,里面乱糟糟的住着十几户人家,就算是这样人家也是筒子楼里面的高端人群,能分到这里的单位还都是比较好的,周末唐小娟总喜欢来这里逛,这边的人家都有院子,到周末到处都拉着绳子,绳子上飞舞着的都是洗好了晾晒的床单。

  唐小娟这个时候指着其中一栋房子跟她忆往昔:“那是咱姥爷的房子,那套是咱们二姥爷的,看见那栋了吗,那是咱太姥爷的房子,太姥爷的房子最大了,我小时候还在里面捉过迷藏呢。”

  “这房子还是咱们太姥爷1923年的时候盖的,你看看那个彩绘玻璃,多漂亮,以前玻璃贵,有钱人家才用得起那样的彩绘玻璃,你看到那个口子没有?”唐小娟不敢在别人面前说这些话,只能偷偷讲给妹妹听:“咱们姥爷在的时候可有钱了,我小时候经常吃奶油蛋糕。”

  于小丽没吃过奶油蛋糕,无法脑补,但单位食堂的烤蛋糕她吃过,听到蛋糕两个字她嘴里快流口水。

  她想走了,不耐烦吵着要走。

  唐小娟无奈,从口袋里面掏出来跟水果硬糖哄妹妹,糖塞到妹妹嘴里以后,于小丽才不闹了,小手拉着姐姐的衣角,姐姐今天过生日,姐姐还说以前过生日都有奶油蛋糕吃,这些话不能跟爸爸讲,更不能跟妈妈讲,妈妈听了会打人。

  于小丽不知道,自从亲妈去世以后,唐小娟的生日便没人记得了。

  她只有在生日这天,往这条街道上走一走,回忆回忆自己童年里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光,就当给自己庆祝生日了。

  不过唐小娟也不怨恨谁,她还吃过奶油蛋糕呢,妹妹连奶油蛋糕是什么都不知道,真是个小傻瓜,又傻又可怜。

  有时候又会跟她说:“我记得小时候从阳台爬到树枝上溜下来过,被妈妈晓得了狠狠抽了我一顿,后来那根树枝子就被家里砍掉了,你看那里是不是有根锯掉的印子?”

  “哪呢?”

  “那边呢。”唐小娟指着那头给妹妹看,眼睛微微的弯起来。

  于小丽当时搞不懂姐姐,不就是个破房子吗,有什么好怀念的。

  这些人都住一栋屋子,外面看着是单栋老洋房,可里面比他们住的筒子楼宿舍还挤。

  树底下蚊子又多,才站了一会儿就被蚊子咬了好几口,于小丽嘴里叼着个水果硬糖,拉着姐姐的手松开了打蚊子:“走吧,走吧,这里好多蚊子,谁愿意住这儿啊。”

  唐小娟随手捡了片大树叶子,给她扇了扇风:“现在没蚊子了吧。”

  “蚊子就叮我。”于小丽委委屈屈的给姐姐看她的小胳膊,才十几分钟,上面好几个小红包:“姐姐你小时候有蚊子叮你吗?”

  妹妹可真是肉嫩,唐小娟笑了,随手从口袋里面掏出风油精给她擦了擦:“好了,不痒了,咱们小时候有花露水,姐姐洗澡的时候洒点花露水,就没有蚊子了,妈妈说蚊子喜欢叮臭臭的孩子。”

  于小丽那年四岁,很不喜欢洗澡,每天都是被哄着去洗,进了澡盆子又不肯出来,于晚枝自然不耐烦带这么个娇气的小团子,那几年都是唐小娟带她。

  她不想在这里待,那些进进出出看着她们的人的眼神也不友善。

  唐小娟比她大了十岁,很多事情都是有印象的,还没搞公私合营的时候,外公的店就开在东山口那边,好大的一家门店,一到节假日好多人,唐小娟记得小时候每次去店里都有吃不完的冰糖,她一点都不稀罕那些好吗,可是等到妹妹出生前几年,全家人搬去市区一个小房子住着,家里请的保姆也都散了,听大人说外公把洋房也捐给了国家。

  “要是有一天我还能进来这栋洋房就好了。”于小丽走进洋房的那一刻,想起姐姐的话。

  中间人小夏带着两人鬼鬼祟祟的进了房子,掏出钥匙来打开了大门。

  这是一栋三层高的小楼,一层特别高,灰色的南亚风格的建筑。

  由于荒废太久,院子里面都是枯枝落叶,走近闻着也有一股子霉味儿,如果不是唐小娟形容过小时候在这里穿着小洋裙,开着小汽车,吃奶油蛋糕的时光,很难脑补当年这里住着的都是有钱人。

  中间人四下看看没人,才带人往里走。

  三个人进了楼。

  屋子里面还堆了一堆建筑材料,看得出来屋主本来是想大搞的,一楼也因为早期做过餐饮,但在这边做餐馆实在是搞不起来,很光荣的成为在第一批倒闭的企业,而厂子倒闭以后,屋子空置了几年,政策上吸引华侨过来投资,又还给了原主人,最后落到现在这位暴发户手里。

  中间人灿若莲花的口吻说道:“其实卖不卖马总倒也是无所谓的,他老家是北方的,南方不亮北方亮,大不了跟对方撕破脸,到时候挂出去卖就是了,这种老洋房,有的是回来投资的华侨想买回来的。”

  这意思很明显,你们可别把价格压得太低,太低不划算了,对方大不了跟那人撕破脸,公然挂在市场上卖,大不了这生意不做了,也不吃这个哑巴亏。

  于小丽仔仔细细的看着这屋子,房子的结构很好,跟南大医学院的那栋楼的建房时间差不多,但因为这边长期没人保养跟维护,加之粤省一带潮湿闷热,长期下来墙皮基本上都掉落了,往楼上走,每一层房间的楼层也很高,以前没有空调,楼层高些便于通风透气,这种层高的房在现在新盖的房子里面也少。

  若说一楼是因为长期潮湿导致的损毁,二楼三楼则是留下来太多的人为损坏的痕迹,这里曾经一栋楼住几十人,屋子里面已经看不到一丝原物主在的时候的气息。

  于小丽还能淡定,毕竟她小时候还经常来这边玩,知道这里是个什么情况,郑冬梅已经忍不住的皱眉了。

  这套房子这样,另外那套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

  想这样卖掉能开个好价钱也很难,有钱人一进来看见这样的房子,估计也是会掉头跑掉的。

  做生意的人定位也很清晰,暴发户看不上的,归国华侨未必看不上。

  “所以,这房子到底多少钱?”

  作者有话说:

  从今天开始发发红包吧,随机发,明早更新的时候给这章发红包,2分评都有,么么哒~

  我听九十年代创业搞制造的人说起经济高速发展期的创业案例,在当时做实业的人看来,做什么都比买房子挣钱,□□十年代搞制造,00年代贩手机,10年以后做电商,都是站在风口上的,所以冼村长的看法,只是一个实业家没有办法理解为什么要买房子,而于小丽要买房也没错,她现金流大嘛,要守住财富她又不像冼村长有资源,不像杨浩那样能实干,她唯一想到的就是买房子,而且这个红砖房对她来说,有特别的意义。

  我们虽然重生了,其实发现就算是穿越到了八十年代,买房还是很难的,没钱在哪个年代都难。

第211章

  “一口价,三十万。”中间人比了个“三”,估计连他都觉得很贵,脸色讪讪继续尬吹:“这个价格已经很好了,这个地段,往上头走都是省里领导住的地方,要看风水,整个羊城也没有比这里风水再好的地方了。”

  “三十万!”郑冬梅吓了一跳,尽管之前已经预想过要超过十万,但没想到对方一开口就是三十万,没看见这破房子的时候她可能不会觉得太贵,可看见这样的房子就一点购买欲望都没有了,甚至觉得冼富强说的对,拉一条三十万的生产线,以现在的赚钱速度,五年内能回本,五年以后就是纯赚。

  买个房,哪里能住得过来?

  郑冬梅心里一突突,就犹豫了。

  甚至都不是冼富强的话带歪了她,她在心里盘算了一下,就算是钱多的没处花,也没有必要在这里买个房子,这房子都五六十年历史,中间不少人住过,房子外面也旧了要翻修,里面墙皮也掉了,几乎全部要重改,现在剩下的这个躯壳,政府也不允许随便改变外立面,也就是买回去几乎要是重建的难度,可是接触过工程的都知道,不改变外立面的翻修,比重新建一栋房子都难。

  郑冬梅这一犹豫,对方也直接看在了眼里。

  三十万现钱,就算是做生意的老板,有几百万身家的也未必能拿出来三十万的现金流。

  “这房子你也知道,有历史的,大部分都还是国有的,就算是还给了私人,这房子能拿出来卖的也少,我的那个朋友不是怕跟朋友撕破脸皮,这房子都不打算卖,想着以后留给后人的。”

  对方是北方人,拿着钱回北方,随便买个四合院都好,在羊城这种南方城市赚赚钱始终要带回家乡安顿的,何必为了个房子举家搬到南方来呢,对方想到卖房子的时候,未必没有这个考虑。

  卖了房子,拿着现金流,出国也可以,在北方找个城市安顿也可以。

  “我也知道这房子少,但你想想外头的商品房三百多一个平方,三十万我得买一千个平方,还是新房,这房子面积虽然也大,但始终哪里都要翻修,光把这房子装修好,我觉得至少都还要五个。”

  五个,就是五万块。

  这五万块应该还是硬装预算,走走电路,贴贴瓷砖,这么高档的房子你得造园林,外头的草皮要重新种,还要给院子里面造绿化,至于外面的墙体还要清洗,里面的墙皮、电路、水路,几乎全部都作废了,从皮到根都要重新再弄。

  “但你看,这房子三层,加起来也有一千来个平方了,再加上门口还有块空地。”中间人笑的脸都抽筋了:“就是房子大了一点,也贵了点,但论面积算,跟新房子差不多的,这都是有利有弊嘛,你去买小洋楼,就没有这附近的环境嘛,你要买新房子也有新房子的好处.......”

  中间人还挺会做人,不一味踩着一边,还理有据去分析,叫人不得不服。

  既然来了,两人把另外一套也顺便看了。

  中间人也实在:“这房子确实是老了点,老板也不太愿意降价便宜卖,可若是你们诚心想买,我们能争取一点是一点的,其实老板也不差钱,他自己翻修好了,放在这里每年天冷了来这边住住也可以......”

  这意思就是,我不差钱,要死命砍我的价,那我还不如跟那个领导撕破脸,大不了以后的合作不干了。

  郑冬梅听完更是连连摇头。

  出门以后还跟于小丽说:“这么破的房子,外立面还不让改,只让翻修,这五六十年前的房子了,万一撑不住几年塌了可怎么得了,而且三十万还是贵。”

  于小丽去推摩托车,上了车才说:“卖家估计也是结合的现在的房价给的价格,如果按新房的价格来算,三十万也不算贵了,一层楼大概有两百多平,三层带个阁楼,我估算了一下有八百平左右,再加上个院子,带了院子的洋楼本身就要贵一些的。”

  “而且这房子没那么容易塌,我刚才看了主体,真不愧是二十年代的有钱人建的房子,主体结构好着呢,这房子应该是做百年设计的,你看看欧洲那些古堡,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好好装修一下应该很好住,而且你看这边地势也高,后面还有山,要说潮湿咱们整个羊城都潮湿,这边还算好了,我刚才看了整栋楼的墙纸都是没换过的,这都五六十年了,也才潮成这样,说明这边比别的地方还好点。”

  郑冬梅又被打动了,可她觉得三十万买那么个破房子,这别说说服冼富强了,说服她自己都难啊,

  回去路上便一直在想这个事,两人也商量了一路。

  于小丽自然不能跟她说,多年以后红砖房肯定要看涨,毕竟以冼富强的赚钱能力,和郑冬梅跑运输的水平,几十年以后能不能成为亿万富翁还是很明显的,光冼家村这个位置,以后拆迁分到的房子都够她吃的了,对于于小丽来说,红砖房是印刻在记忆深处最深的一些东西。

  “我这手里头实在是没有闲钱,车队那边还压着很多钱呢,这房子要是二十万,我可能想想就拿下来了,可是三十万要一口气拿下来,就算我想买,还得要阿强同意。”

  而且现在也没有贷款和借钱的途径,不然现在房子怎么这么难卖呢?

  “说的也是,村里的厂子改制以后,村长投了不少钱进去,你一下子要拿出来几十万买房子,他可能会觉得有压力,更何况你两加起来房子多,关键是他也不想从村里搬走啊。”

  “你说的是,我两加起来房子住都住不完,这不是我婆婆年纪大了嘛,村里人都盖了新房,阿强也想我婆婆过几年好日子,这几年想把房子重新修了,也像你们那样,污水管道搞起来,房子里头搞马桶,厂里也要加投生产线,钱要花在刀刃上......”

  关键是郑冬梅去年没往外跑,她大手大脚花钱又习惯了,生个孩子前前后后的花了一万多,在当年可都是产妇最高的配置,现在手里头确实也不宽裕。

  于小丽想了想:“是要好好考虑一下。”

  她也要好好考虑一下,最近在食堂开的这店生意不错,王明明甚至在跟她商量是不是要在羊城其他大学投标,多开几家,不光是大学,有些工厂也会给食堂招投标,这样算下来买房子的钱确实会有些紧张,再者说,三十万只是前期的投入,后面还要花钱维修装修,每一处要钱的地方都不少......

  等回去了跟韩学礼讲,韩学礼倒是比她兴趣还大。

  “东山口的房子都是有历史底蕴的东西,这些东西都是花钱都买不到的。”上次去过一次医学院,他回来以后就念念不忘,民国时期的建筑物实在是太吸引人了,作为一个文化人,韩学礼很喜欢藏在建筑物里面的魂。

  “郑冬梅他们怎么说?”

  于小丽把郑冬梅的意思说了,可能不买,但这房子她考虑了很久,还是想拿下。

  就是三十万的价格想往下谈一点,最好能往下谈一点。

  韩学礼听了这个价位,倒也没说什么,最后憋出来一句话,倒是跟于小丽的想法不谋而合:“这房子如果是跟商品房一个单价,倒也不是很贵的......”

  在他看来,独栋的稀缺性可比楼梯房高多了。

  让郑冬梅真正动摇的是一个叫孙宇的专家,在《羊城日报》上发表的一篇著作。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61页  当前第24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0/2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家属楼来了个大美人[八零]/大院娇美人[年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