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扶摇上青云(科举)_分节阅读_第107节
小说作者:长安墨色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567 KB   上传时间:2023-03-01 19:45:03

  “就是,你们从哪来回哪里去吧!”

  宋神庙和风雨桥年久失修,早就摇摇欲坠,村民们知道,可他们无钱修缮,只好过一年是一年。

  关于新任沈县令为敛财不择手段的传闻,在半霞村妇孺皆知,村民们久经盘剥,对当官的警惕性很高,在曹许平说不要钱,修庙和桥的钱全部由县里出后,他们也不信。

  “天下哪里有掉馅饼的好事,就算掉下来也轮不到我们。”

  “我们的庙和桥用不着你们修,别在这假惺惺!”

  带着人和物资巴巴的来帮人,结果人家非但不领情,还将人往外轰,曹许平无故受了一顿窝囊气,一时气急,语气不由的有些恶狠狠:“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村民们大怒:“你说谁是狗?凭什么骂人?!”

  “你们不识好歹,活该被骂!”

  曹许平气得胸口疼,来时高高兴兴,谁知这群刁民这般难伺候。

  “爱修不修,老子不管你们了!”

  双方不欢而散,曹许平气哼哼的带着人和物返回县城,走到一半的时候想起沈长林的叮嘱:“无论遇见什么苦难,都要完成修庙筑桥的任务,完成有赏,完不成则罚。”

  赏罚分明,是沈长林驭下的基本原则之一,不论亲疏原因,皆循此道。

  曹许平不想被罚,也不愿让沈长林失望,只好憋住气回去继续向村民解释,他们真的只是奉命来修庙和桥,绝对没有其他的企图。

  半霞村的村民中,有好几位和邬家寨的那个所谓同德会,而同德会的人,经常向会众洗脑,叙说官员作恶种种不好,让会众联合起来对抗官府。

  于是,在曹许平去而复返的这段时间内,那几个会众对村民们道,衙差们奉命修庙是假,要偷宋神的神像去卖是真。

  他们说的言之凿凿,村民们信以为真,等曹许平回来后,直接被愤怒的村民给赶了出去。

  受阻的不仅是曹许平,派出的其他几队修路、修水道的衙差,同样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阻挠。

  沈长林算是充分理解了什么叫做基层工作,简而言之就是鸡毛蒜皮,这时候的沈长林想到当日对着满朝文武,夸夸而言说要改革的自己,不禁失笑。

  改建一县已是如此之难,一国之改革,更是地狱难度。

  基层工作久了,沈长林意识到会用人的重要性,政务千头万绪,培养得力干将很重要。

  包括曹家兄弟在内的十多人,被沈长林反复的历练培养,择优重用,很快这些大字不识一箩筐却生活经验丰富的汉子,就练就了一身基础行政的本领,用起来格外顺手。

  沈长林甚至觉得,他们比那些秀才甚至很多举人都会办事,脑子活泛,遇事会想办法,不怕承担责任。

  因此,沈长林主导的这轮基建工作,虽然困难重重,但还是艰难的推进下去。

  同时十几万库银也见了底,曹许光心疼的同时,也彻底相信沈长林没有将库银据为私有的想法。

  “原来沈哥真是个清官!”

  曹许平听了,感慨道:“是啊,许光,跟着你沈哥好好干,将来一定有出息!”

  这一年,南方的雨水格外丰沛,雨连绵不绝,各地洪涝、塌方、民房被淹的灾情频发。

  西南边境地区尤甚。

  灾情统计档传到西建布政使司手上时,老者捋着胡子细细查看情况,在看到海青县的灾情禀报时,不由自主的瞪大了双眼,惊讶道:“今年海青县竟无一人受灾身亡?”

  要知道往年,海青县是伤亡最惨重的一县。

  西建布政使司的幕僚接话道:“大人有所不知,今年海青县新赴任了一位沈姓县令,叫做沈长林,上任扩招衙差,征欠税,修桥筑路,修缮危房,因这位沈县令未雨绸缪,海青全县受灾最轻。”

  幕僚的话语间,充满了对沈长林的赞赏。

  布政使司闻言,轻蹙眉:“这位沈县令,就是去岁的新科状元吧?”

  “正是此人。”

  “能金榜题名的,果非凡人,海青县这烂摊子,还真叫他给支起来了。”西建布政司眼中闪过惊艳之色,“本官这就修书一封,向圣上禀明他的功劳!”

第98章 办药厂

  ◎华京城风雨摇◎

  “大人且慢!”那幕僚急忙阻止, “沈县令的政绩,恐怕还不足以打动圣心,大人不妨再等一等。”

  西建布政使司捋着颚下胡须, 沉吟片刻后果断拒绝:“我对他有赏识之心,何必多等。”

  “只怕京中……”幕僚欲言又止, 他同样欣赏实干之才,但为他家大人的前途着想,此刻对沈长林的一切冷处理, 才是上上之策。

  不过西建布政使司才不顾这些:“圣意难测, 不如放轻松,什么都不想,尽随本心便是了。”

  说罢唤书童到身前来伺候笔墨,写起奏折来。

  与此同时,海青县衙外,一阵锣鼓喧天,噼啪的鞭炮炸个不停,满地的红纸屑喜庆热闹, 空气中迷茫着一股好闻的火药味儿。

  沈长林嘀咕一声:“这是谁家娶妻嫁女, 竟这般热闹。”

  话音刚落, 曹许光嗖的一下跳进来:“沈哥,你快出来看看!”

  沈长林正在研究海青县耕地的分布和属性, 准备今年秋正式开启养农助产之事。

  此事说来简单, 操作起来却格外的繁琐, 极需耐性细心,沈长林已伏案研究了三五日, 准备从明日开始实地勘察。

  见曹许光冒冒失失的冲进来, 沈长林揉着眉心苦笑:“我没功夫看热闹, 去帮我换盏热茶上来,泡得浓些,好提神。”

  曹许光一脸憋不住的激动,脸皮都涨红了:“沈哥,你一定要出来看!”

  正当疑惑之际,又几个衙头奔了进来,大嗓门吼得整个县衙都听得见。

  “他们来送万民伞了!”

  “还有牌匾!”

  “还有猪啊,羊啊,鸡鸭鹅鱼!”

  你一句我一言,震得沈长林耳膜突突直响,紧接着就被几人架出门外。

  沈长林刚站定,还没反应过来,就有一农家汉子给他套上了鲜艳的大红花。

  “沈县令,多亏你修了宋神庙,今年雨大,那庙要是不修,准会塌!”

  接着又有几个汉子抬着一丈长的牌匾上来,红底黑字写着‘为民好官’四字。

  “沈县令还命人修了我们镇上的水库,那水库早就该修了,否则迟早决堤!”

  “说来惭愧,之前我们还怀疑沈县令的用心,完全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错得离谱!”

  海青县的百姓们可以说是蒙昧无知的,也可以说是知恩图报的,他们被恶官剥削,被土匪袭扰,被朝廷半遗弃,所以他们的戒备心格外严重,看谁都像另有图谋的坏人。

  但是,只要谁给予他们一些些好,必涌泉图报。

  沈长林下令抢修有决堤、坍塌风险的桥梁水坝建筑之时,村民们有多反感,现在就有多感谢。

  “因为沈大人的善举,今年的雨季,咱们海青县无一伤亡,这全是沈大人的功劳,这是一把万民伞,特制成送给沈大人,聊表心意。”

  “这还有五只羊、五头猪、上百只鸡鸭鹅,几十尾鱼,以及数十坛美酒,送来犒赏衙门的兄弟!”

  沈长林带着又红又艳的大红花,听着无数人的赞美,嗅着空气中鞭炮的味道,看着眼前人影攒动,仿佛又回到中了状元后御马游街的那日,同样万人拥戴,同样热闹喧嚣。

  可今日,多了一份无可比拟的、真实的,从内心深处涌出的成就感。

  对比之下,中状元那一日的喜悦,是那么的浅薄和虚幻。

  沈长林望着眼前一张张朴实沧桑,喜气洋溢的脸庞,笑意油然而生:“这些是本官该做的,分内之事受此等大礼,本官心中有愧。”

  “沈大人谦虚了。”人群中响起一道疏朗男音。

  接着一着锦衣的中年男子从人群中走出,看他的气质的穿着,便知非富即贵。

  曹许平附耳对沈长林小声道:“这是本县最大的米商,叫田超,家拥良田无数。”

  田超拱手深深鞠躬:“草民田超,欠官府税银合八万七千余两,之前拖欠不交,并非田超交不起,而是不信任,以为沈大人和之前的县官一样,都是利欲熏心的酒色之徒。”

  沈长林听了,不由的面色一沉。

  田超再鞠一躬:“田超实话实言,若有冒犯之处,请沈大人见谅。”

  “无妨。”沈长林颔首对拜,“本官深入了解过海青县,田老板之担忧,本官理解。”

  “沈大人果然胸怀过人。”田超正了正神,“我已凑齐十万两白银,用来补足税款,多的一万二千余两,就算补缴的罚金,希望沈大人用这笔银子,继续造福我海青县百姓。”

  说罢,便有小厮抬着一箱箱的银子上前,在县衙门口排列齐整,盖子掀开后,银灿灿一片,格外壮观。

  在场诸人,包括沈长林在内,一辈子都没见过十万两现银在眼前出现,一时失了神。

  沈长林看看银子,再看看面色沉静的田超,郑重的对他承诺:“本官定不负所托。”

  有了田超做榜样,不出两个月,又有几家欠巨额税款的商户,主动超额上缴现银。

  沈长林用这笔银钱继续修桥筑路,同时再招了五百衙差,拱卫县城,银子有了、人马有了、民心有了,邬家寨组织的同德会不攻自破。

  数月时光一晃而逝,转眼入了秋,到了丰收的季节。

  年初时,沈长林亲自着人种了几十亩的药田,如今也到收获之时,其中天麻、杜仲、当归、黄连、半夏、续断等等十几种长势喜人,所产药材品质上佳,产量丰厚,陆清栩培养的种子特别适合西南的水土。

  外观和产量看着漂亮,但沈长林不放心药效,特在本地寻了好几位老大夫,来嗅看辨认,甚至熬水亲自尝药,直到确定这批药完全没有问题后,沈长林才一样寄了一斤,并写信告知陆清栩这个好消息。

  这一年中,二人平均一个月就通一封信。

  沈长林偶尔会梦见那个看起来很高冷,实际接触下来,却热情又快乐的姑娘。

  公务虽然繁忙,但沈长林忙里偷闲,用水彩为陆清栩画了一副小像。

  画像上的她莞尔微笑,俏皮而姝丽,沈长林搁在枕边,时时翻看。

  原本朦胧的情愫,逐渐落地生根。

  明知自己心意,沈长林却没有捅破这层窗户纸,在这个车马书信慢得以月记的年代,不方便用书信表达爱意,其次,他还有很多比儿女情长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想必,陆姑娘也是如此。

  若有缘分,但愿再次相逢,若无缘分,也不愿耽误佳人。

  又是一年除夕将至,这是沈长林在海青县度过的第二个除夕。

  上一年除夕海青县兵荒马乱,法纪废弛,县衙像汪洋大海中漂泊的一叶扁舟,随时都有翻船的可能。

  而今年,在沈长林的努力之下,县衙已有一千多衙差,各部各尽职责,维持着县城的法纪。

  除了水上漕帮、城外土匪等灰黑势力还未整顿完成外,海青县内城和几个主要村镇,已和正常的县城无异,乱已成了海青县的过去,现在棘手的是穷。

  幸而陆清栩已将‘珍珠断续膏’‘归宁丸’等秘方抄送来,沈长林准备过了除夕,就在海青县新建药厂。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0页  当前第10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7/13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扶摇上青云(科举)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